银行退市

搜索文档
东北盛京银行将挥别港交所,东北地区上市银行退市潮引关注
搜狐财经· 2025-08-27 17:13
盛京银行退市计划 - 盛京银行宣布计划通过现金要约全面收购H股及内资股并从港交所退市 收购预计耗资66.52亿元人民币 其中H股部分29.67亿港元 内资股部分39.29亿元人民币 [1] - 要约收购价为每股1.32港元 较最后交易日收市价溢价15.79% 但较2024年底每股净资产折让86.49% [1] - 收购由沈阳市国资委实际控制的盛京金控牵头 注册资本218.89亿元 七家公司已签订一致行动协议共同推动 [1] 退市原因及背景 - 退市理由包括为股东提供投资变现机会 要约价较市价大幅溢价 以及优化资源配置 H股成交量低迷导致股权融资能力受限 [2] - 盛京银行业绩呈现下滑趋势 2024年营业收入85.77亿元同比下降14.57% 归母净利润6.21亿元同比下降15.21% [2] 东北地区银行业格局变化 - 东北地区四大上市银行中锦州银行和九台农商行已退市或披露退市方案 均由国资公司收购推动 哈尔滨银行成为唯一剩余上市城商行 [2][4] - 锦州银行于2024年4月正式从港交所退市 九台农商行同样面临H股成交量低迷和融资功能受限问题 [4] - 哈尔滨银行股价长期低迷且融资功能受限 未来市场表现和战略选择成为关注焦点 [2][4]
盛京银行突然宣布退市
新浪财经· 2025-08-27 14:11
盛京银行退市计划 - 公司宣布以每股1.30港元收购全部流通H股(总额29.67亿港元)及每股1.20元人民币收购内资股(总额39.29亿元人民币),合计斥资约66.52亿元人民币 [1] - 收购价较最后交易日(8月14日)H股收盘价1.14港元溢价15.79% [1] - 退市后公司暂无回归A股计划 [1] 退市原因分析 - H股日均成交量仅占已发行股份的0.0025%,流动性近乎冻结导致股权融资能力丧失 [2] - 2025年初至停牌前股价下跌4.20%,同期恒生指数上涨30.05%且内地银行指数上涨28.39%,长期偏离大盘 [2] - 港股上市地位失去实质意义 [2] 股权结构与资产处置 - 2021-2022年沈阳国资系取代恒大系成为第一大股东 [3] - 2023年与辽宁资产达成约1760亿元人民币资产包处置安排(以专项票据支付) [3] - 退市旨在减少信息披露约束,为地方国资主导的治理与资本安排创造有利环境 [3] 区域银行退市趋势 - 锦州银行于2024年4月15日从港交所退市,成为首家退市的内地银行 [4][5] - 九台农商银行2025年7月3日公告吉林金控集团发起现金要约收购(H股每股0.70港元/内资股每股0.63元人民币) [5] - 东北地区四家上市银行中三家已退市或正在退市 [7] 同业经营状况对比 - 九台农商银行2024年预计净亏损17-19亿元人民币 [6] - 锦州银行退市前收购报价为H股每股1.38港元及内资股每股1.25元人民币 [4]
这家港股农商行,拟退市!国资股东将溢价收购
证券时报· 2025-07-05 10:57
退市方案概述 - 吉林九台农商银行公告宣布吉林金控及其一致行动人将收购全部已发行H股和内资股股份,完成后退市[1] - 若H股类别股东大会通过退市决议案,该行将成为完全国有控股银行,资金实力和服务能力将增强[1] - 截至2024年9月末,该行资产总额2620.78亿元,已发行股本50.74亿股(H股约9.67亿股)[1] 收购要约细节 - H股要约价0.70港元/股,内资股要约价0.63元人民币/股,均为溢价收购[3][4] - H股要约价较停牌前0.41港元溢价70.73%,较30/60/90日均价分别溢价60.86%/42.93%/8.82%[5] - 总收购成本约32.06亿元(H股6.18亿元+内资股25.88亿元)[6] - 若H股股东反对退市占比超10%,要约将失效并维持上市[7] 收购方背景 - 吉林金控由吉林省财政厅控股96.82%,主营金融投资及类金融业务[9] - 吉林金控现为吉林银行第一大股东(持股22.7945%),并控股吉林信托及地方AMC[9] 退市原因与后续规划 - 退市可节省合规成本,为业务调整留出空间,资源重新分配至运营[11] - 退市后将继续立足吉林省特色化经营,聚焦主业[12] - 以私人公司身份更灵活调整业务策略,吉林金控将维持现有业务[13] 财务表现预警 - 预计2024年净亏损17-19亿元,主因减费让利政策及加大拨备计提[14] - 正在配合核数师审核2024年度业绩,数据可能调整[15] 市场数据 - 停牌前H股收盘价0.41港元/股,PB仅0.12倍,总市值约21亿港元[8]
这家港股农商行,拟退市!国资股东将溢价收购
券商中国· 2025-07-04 23:55
公司退市方案 - 吉林九台农商银行公告宣布,吉林省金融控股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将收购该行全部已发行H股和内资股股份,待H股类别股东大会通过批准退市决议案后,将H股从联交所退市 [1] - 若成功收购,九台农商行将成为完全国有控股的银行,资金实力和服务能力将得到增强,本次收购及退市不影响该行正常运营 [1] - 九台农商银行前身是九台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2008年12月改制为东北首家农商银行,2017年1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 [1] - 截至2024年9月末,该行资产总额为2620.78亿元,已发行股本为50.74亿股,其中H股股份约为9.67亿股 [1] 收购要约细节 - 中金公司将代表要约人就收购所有已发行H股作出自愿有条件全面现金要约,H股要约价为每股0.70港元;内资股要约价为每股0.63元人民币 [2] - H股0.7港元/股的要约价较最后交易日收报的0.41港元/股溢价约70.73%,较最后交易日前30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约0.44港元/股溢价约60.86% [3] - 假设要约获全数接纳,吉林金控根据H股要约应付的总现金代价将约为6.77亿港元(约6.18亿元人民币),内资股要约代价为25.88亿元人民币,总耗资约32.06亿元人民币 [3] 公司现状与股东结构 - 2025年3月12日上午9时起,九台农商行的H股于香港联交所暂停买卖,停牌前交易日的收盘价报0.41港元/股,PB(市净率)0.12倍,总市值约21亿港元 [5] - 吉林金控控股股东吉林省财政厅直接及间接持有约96.82%股份,剩余股份由国有企业长发金融控股(长春)有限公司持有,持股比例3.18% [5] - 吉林金控目前持有吉林银行22.7945%股份位列第一大股东,同时控股吉林信托、吉林地方资产管理公司(AMC) [5] 退市原因与未来规划 - H股退市有利于节省合规及维持上市地位相应的成本,为业务调整留出空间,亦能将相应资源重新分配至业务运营 [6] - 退市后吉林金控目前无意将股份于其他市场上市,九台农商行将继续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聚焦主责主业 [7] - 若能以私人公司的身份,视实际情况所需,对其业务、架构或方向进行策略性调整,将更有利于该行的发展 [7] 财务表现 - 预期该行2024年净亏损为17亿—19亿元之间,主要原因是实施减费让利措施支持实体经济导致利息收入减少,以及加大拨备计提增强风险抵抗能力 [7] - 该行正在进一步向核数师提供相关数据,以配合核数师推进2024年度业绩的审核工作 [8]
九台农商行将申请退市:吉林金控拟全面现金要约收购已发行H股、内资股
财经网· 2025-07-04 12:06
要约收购详情 - 吉林金控提出全面现金要约收购九台农商行所有已发行H股和内资股,H股要约价为每股0.70港元,较最后交易日收盘价0.41港元溢价70.73%,内资股要约价为每股人民币0.63元 [1] - 若要约获全数接纳,吉林金控需支付总现金代价约6.77亿港元(H股)及人民币25.88亿元(内资股) [1] - 待H股要约成为无条件后,九台农商行将申请从联交所退市 [1] 要约理由及退市影响 - 九台农商行H股股价在2025年暂停买卖前的46个交易日内处于0.33至0.50港元区间,同期恒生指数上涨21.19%,恒生内地银行指数上涨14.59%,但该行股价累计下跌6.82%,平均每日成交量仅占已发行H股的0.13% [2] - H股流动性持续低迷,90日、180日及360日平均每日成交量分别占已发行H股的0.08%、0.04%和0.02% [2] - 退市后公司将节省合规及维持上市地位的成本,资源可重新分配至业务运营 [2] 退市后规划与财务状况 - 吉林金控目前无意将九台农商行股份在其他市场上市,退市后该行将继续立足吉林省开展特色化经营 [3] - 预计2024年度净亏损为人民币17亿至19亿元,主要因减费让利政策导致利息收入减少,以及外部经济压力下加大拨备计提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