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溢价收购
icon
搜索文档
这家港股农商行,拟退市!国资股东将溢价收购
证券时报· 2025-07-05 10:57
退市方案概述 - 吉林九台农商银行公告宣布吉林金控及其一致行动人将收购全部已发行H股和内资股股份,完成后退市[1] - 若H股类别股东大会通过退市决议案,该行将成为完全国有控股银行,资金实力和服务能力将增强[1] - 截至2024年9月末,该行资产总额2620.78亿元,已发行股本50.74亿股(H股约9.67亿股)[1] 收购要约细节 - H股要约价0.70港元/股,内资股要约价0.63元人民币/股,均为溢价收购[3][4] - H股要约价较停牌前0.41港元溢价70.73%,较30/60/90日均价分别溢价60.86%/42.93%/8.82%[5] - 总收购成本约32.06亿元(H股6.18亿元+内资股25.88亿元)[6] - 若H股股东反对退市占比超10%,要约将失效并维持上市[7] 收购方背景 - 吉林金控由吉林省财政厅控股96.82%,主营金融投资及类金融业务[9] - 吉林金控现为吉林银行第一大股东(持股22.7945%),并控股吉林信托及地方AMC[9] 退市原因与后续规划 - 退市可节省合规成本,为业务调整留出空间,资源重新分配至运营[11] - 退市后将继续立足吉林省特色化经营,聚焦主业[12] - 以私人公司身份更灵活调整业务策略,吉林金控将维持现有业务[13] 财务表现预警 - 预计2024年净亏损17-19亿元,主因减费让利政策及加大拨备计提[14] - 正在配合核数师审核2024年度业绩,数据可能调整[15] 市场数据 - 停牌前H股收盘价0.41港元/股,PB仅0.12倍,总市值约21亿港元[8]
这家港股农商行,拟退市!国资股东将溢价收购
券商中国· 2025-07-04 23:55
公司退市方案 - 吉林九台农商银行公告宣布,吉林省金融控股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将收购该行全部已发行H股和内资股股份,待H股类别股东大会通过批准退市决议案后,将H股从联交所退市 [1] - 若成功收购,九台农商行将成为完全国有控股的银行,资金实力和服务能力将得到增强,本次收购及退市不影响该行正常运营 [1] - 九台农商银行前身是九台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2008年12月改制为东北首家农商银行,2017年1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 [1] - 截至2024年9月末,该行资产总额为2620.78亿元,已发行股本为50.74亿股,其中H股股份约为9.67亿股 [1] 收购要约细节 - 中金公司将代表要约人就收购所有已发行H股作出自愿有条件全面现金要约,H股要约价为每股0.70港元;内资股要约价为每股0.63元人民币 [2] - H股0.7港元/股的要约价较最后交易日收报的0.41港元/股溢价约70.73%,较最后交易日前30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约0.44港元/股溢价约60.86% [3] - 假设要约获全数接纳,吉林金控根据H股要约应付的总现金代价将约为6.77亿港元(约6.18亿元人民币),内资股要约代价为25.88亿元人民币,总耗资约32.06亿元人民币 [3] 公司现状与股东结构 - 2025年3月12日上午9时起,九台农商行的H股于香港联交所暂停买卖,停牌前交易日的收盘价报0.41港元/股,PB(市净率)0.12倍,总市值约21亿港元 [5] - 吉林金控控股股东吉林省财政厅直接及间接持有约96.82%股份,剩余股份由国有企业长发金融控股(长春)有限公司持有,持股比例3.18% [5] - 吉林金控目前持有吉林银行22.7945%股份位列第一大股东,同时控股吉林信托、吉林地方资产管理公司(AMC) [5] 退市原因与未来规划 - H股退市有利于节省合规及维持上市地位相应的成本,为业务调整留出空间,亦能将相应资源重新分配至业务运营 [6] - 退市后吉林金控目前无意将股份于其他市场上市,九台农商行将继续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聚焦主责主业 [7] - 若能以私人公司的身份,视实际情况所需,对其业务、架构或方向进行策略性调整,将更有利于该行的发展 [7] 财务表现 - 预期该行2024年净亏损为17亿—19亿元之间,主要原因是实施减费让利措施支持实体经济导致利息收入减少,以及加大拨备计提增强风险抵抗能力 [7] - 该行正在进一步向核数师提供相关数据,以配合核数师推进2024年度业绩的审核工作 [8]
博众精工4.2亿高溢价收购将新增3.6亿商誉 一季亏损扩大45%基金减仓千万股
长江商报· 2025-06-18 07:40
收购交易 - 博众精工拟以4.20亿元现金收购上海沃典70%股权,标的公司估值6亿元,较净资产1.33亿元增值352.35% [1][4] -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新增3.60亿元商誉 [1][4] - 交易对方承诺2025-2027年上海沃典累计扣非净利润不低于1.85亿元,年均需超6000万元 [1][6][7] 标的公司情况 - 上海沃典成立于2014年,注册资本5000万元,专注工业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业务涵盖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 [4] - 2023-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37亿元、2.4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73.66万元、3857.10万元,2024年同比增速5.16%、21.53% [5] - 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8274.34万元,归母净利润1264.56万元 [5] - 公司正拓展海外高毛利业务,欧洲市场订单占优势比例 [5] 博众精工业绩 - 2023-2024年营业收入48.40亿元、49.54亿元,同比增长0.59%、2.36%,扣非净利润3.28亿元、3.19亿元,同比变动4.88%、-2.66% [8][9] - 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7.37亿元同比下降0.80%,归母净利润亏损3097.79万元同比下降45.59% [9] - 2020-2024年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分别为3.71亿元、4.62亿元、4.94亿元、4.97亿元、5.14亿元 [8] 市场反应 - 收购公告发布后6月16-17日公司股价表现平淡 [2] - 2024年一季度基金公司合计减持公司股份超千万股 [3]
光韵达重组:双向奔赴的病人
市值风云· 2025-06-09 18:05
公司概况 - 光韵达是国内首家激光应用上市公司,产品和服务主要应用于电子制造和航空制造两大领域,核心业务包括3D打印、柔性电路板激光成型、精密激光钻孔等 [3] - 公司上市14年,从2020年开始业绩持续走低,2024年首亏,扣非净利润-4800万,2025年一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暴跌352% [4][5] - 2019-2025Q1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6128.8万、1.1亿、7714.9万、7350.1万、3612.6万、-4810.7万、-520.5万,呈现持续下滑趋势 [10] 控制权变更 - 2024年9月原实控人侯若洪、姚彩虹将21.7%股份表决权委托给隽飞投资,并以2.3亿元转让5.2%股份,每股转让价9.1元较前一日收盘价溢价62.5% [14] - 变更后控股股东变为光韵达集团(隽飞投资),实控人变为曾三林,通过"小比例持股+大比例表决权"方式仅耗资2.3亿实现控股 [17][18] - 新管理层中36岁曾三林任总裁,41岁程飞任董事长,两人均缺乏激光行业经验 [21][22] 财务状况与经营问题 - 公司2019年以来营收增长但利润持续下滑,资金周转效率堪忧,2024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高达280天 [26][27] - 2025年一季度末有息负债率30.9%,账上货币资金余额仅3.9亿,面临较大财务压力 [65] 资本运作与收购 - 2025年4月公告拟以不超过6.5亿元现金收购亿联无限100%股权,按2023年6月底净资产计算增值率高达185% [36][37] - 亿联无限2024年3月IPO终止,2021-2023H1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424万、8418万、4205万,2022年增长主要依赖印度等市场短期政策红利 [40][51][52] - 收购标的存在客户集中风险,前五大客户占比近7成,且产品复购率低,2023年上半年营收年化后较2021年无明显增长 [57] 定增计划 - 2024年12月公告拟向控股股东全资子公司隽光投资定增,2025年2月发行价调整为6.41元/股,拟募资不超3.72亿元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66][69] - 若完成收购将导致公司进一步加杠杆,新实控人采取资本扩张而非主业强化的策略 [70][71]
高价收购终酿退市结局,揭秘玉龙股份两次金矿买卖背后的交易
第一财经· 2025-04-30 20:50
玉龙股份退市及金矿收购事件 - 公司主动退市原因包括帕金戈金矿剩余寿命较短、选矿能力已达极限且无提升空间 [2] - 退市申请于4月25日提交,4月28日获上交所受理通知,4月7日临时股东大会已通过退市议案 [2] - 帕金戈金矿为2022年12月以9.03亿元收购,较账面值1.04亿澳元溢价超80% [7] 关联交易与股东背景 - 济高控股在2018年即对帕金戈金矿尽调,2019年玉龙股份时任董事长赖郁尘实地考察,当时双方无关联 [1][2] - 2021年7月济高控股成为玉龙股份第一大股东(持股29%),同年10月启动收购帕金戈金矿 [12][14] - 卖方CQT控股为济高发展(原天业股份)子公司,与玉龙股份存在共同实际控制人 [11][12] 高溢价收购细节 - 首次收购巴拓实业计划(2021年)估值12.24亿元,较净资产7347.6万元溢价1567% [7] - 帕金戈金矿历史产量约270万盎司,但公司披露其运营年限存在矛盾(20年/40年) [8] - 原股东明加尔金源2014-2017年虚增营业利润1.97亿元,但CQT是否涉及造假未披露 [8][9] 天业股份危机与资本运作 - 天业股份2017年债务危机爆发,未披露对外担保最高达52.6亿元,52.36亿元资金去向不明 [17] - 济高城建2018年接手天业集团10.2%股权,后续累计投入超百亿元资金支持 [18][19][20] - 玉龙股份收购帕金戈金矿部分资金被用于济高发展偿还债务及收购艾克韦生物 [21] 经营恶化与连锁反应 - 济高发展2020-2023年累计亏损9.2亿元,2023年净资产或面临负值风险 [21][22] - 济高城建所持济高发展股份66.72%被司法冻结,涉债权转让纠纷 [22] - 玉龙股份退市后,济高控股需支付数十亿元对价 [4]
盈康生命高溢价收购长沙珂信、增值率高达1429.99% 战略协同性存疑、市场竞争较激烈
新浪证券· 2025-04-09 15:05
收购交易概况 - 盈康生命以3.57亿元现金收购长沙珂信肿瘤医院51%股权 标的整体估值约7亿元 [1] - 交易对应长沙珂信2024年9月末净资产4614万元 溢价率高达1429.99% 远超医疗行业平均并购溢价率 [1][2] - 此次收购将形成约2.8亿元商誉 占收购对价的78% [2] 业绩承诺与风险 - 长沙珂信承诺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5700万、5800万、6000万元 [2] - 2024年前三季度长沙珂信净利润仅为3342万元 2025年完成5700万目标面临挑战 [2] - 业绩承诺依赖地方医保政策、公立医院竞争格局等不可控因素 当前医疗政策持续收紧(如DRG控费) [2] 历史并购教训 - 2015年收购玛西普形成9.47亿元商誉 至2021年累计减值8.04亿元 [3] - 2017年收购友谊医院产生8.28亿元商誉 2021年计提减值3.76亿元 [3] - 高溢价收购推高商誉账面价值 标的业绩不达预期将直接侵蚀企业利润 [3] 战略协同与整合挑战 - 盈康生命核心竞争力在医疗器械研发与肿瘤诊疗技术 长沙珂信运营依赖本地化服务 业务属性差异显著 [4] - AI辅助诊断、高端放疗设备等技术与长沙珂信传统诊疗体系难以无缝衔接 [4] - 高额现金收购消耗企业流动性 可能影响核心项目(如高端影像设备、AI诊疗算法)研发进度 [4] 市场竞争环境 - 区域性肿瘤医疗市场呈"红海"态势 公立医院虹吸效应显著 [5] - 三甲医院凭借技术、口碑与医保优势分流民营医院患者 长沙珂信属地化壁垒难维持 [5] - 同业竞争者加速扩张(如海吉亚医疗) 导致市场过度饱和 价格战与人才争夺战风险上升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