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照护师

搜索文档
让长护险照护安稳晚年(无影灯)
人民日报· 2025-06-27 06:02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现状 - 长期照护师作为新兴职业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 涉及天津 河北 山西等7个省份的88名考生参加[1] - 全国已有30万人从事长期护理相关工作 自2016年试点启动以来累计覆盖近1.9亿人[1][2] - 截至去年底累计有270余万失能参保人享受待遇 基金支出超850亿元[2] 行业规模与经济效益 - 我国失能失智老人已超4500万人 平均每6位老年人中就有1位需要长期照护[1] - 长护险制度已提供就业岗位约30万个 拉动相关产业社会资本投入约600亿元[2] - 试点工作已扩大至49个城市 阶段目标基本实现[2] 制度创新与服务供给 - 国家医保局已印发13项政策措施 指导试点城市规范统一 缩小地区差异[3] - 部分城市创新探索"时间银行"长护模式 实现地域全覆盖[3] - 服务供给改革需突破创新 人才培养需温度与精度并重[1][3] 社会需求与家庭压力 - "421"家庭结构下年轻一代赡养压力陡增 出现"一人失能 全家失衡"现象[1] - 长护险有效减轻失能人员家庭照护和经济负担双重压力[2] - 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持续弱化 社会对专业护理需求激增[1]
保险业多维度补位长期照护师缺口
金融时报· 2025-06-12 09:25
行业现状与挑战 - 我国失能老年人约3500万人,占全体老年人的11.6%,但持证养老护理员仅约50万人,供需矛盾尖锐[1] - 养老护理员呈现"三高"现象(流动性高、劳动强度高、平均年龄高)和"三低"特点(社会地位低、收入待遇低、学历水平低)[3] - 50-55岁养老护理员占比近40%,41-55岁合计占比超63%,30岁以下仅占3%,"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现象普遍[2] - 养老护理员工作时长9-12小时占比最高(44.39%),月收入4000元以下占比36.49%[2] - 全国仅约200所高职院校开设养老服务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不足30%,仅20%从业者持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2] 政策推进与职业发展 - 国家2022年新增"长期照护师"职业工种,2024年2月发布国家职业标准[4] - 2024年11月国家医保局联合人社部发布实施意见,规定各省备案开展等级认定的社会培训评价组织不超过3家[4] - 江苏、河北已启动考试,南通市首场考试合格率81%,广东、浙江等省份考试陆续推进[5] 保险行业参与模式 - 保险公司通过高端养老社区创造就业岗位,与院校合作"订单式"培养健康照护师等专业人才[7] - 保险机构参与照护师培训,与专业机构合作提供系统课程,设立专项奖励基金激励优秀护理人员[7] - 开发护理人员专属商业保险产品(职业责任险、意外伤害险等),降低职业风险并提高工作积极性[7] - 保险业深化与医疗机构、职业培训机构合作,构建"预防—照护—康复"人才培养体系[8]
30万护理员 VS 3500万失能老人,“人才荒”如何解
第一财经· 2025-05-18 21:50
长护险试点与行业发展现状 - 长护险试点9年催生30万长期护理从业人员,全国落地后需求将达千万级 [1] - 当前护理人员不足和服务体系不健全是制约长护险发展的主要瓶颈 [1] - 失能老人数量约3500万~4500万,按1:3护理比例测算需千万级护理人员 [2][3] 护理人才缺口与结构问题 - 养老服务劳动力需求缺口当前为360万~580万,2050年将达1092万~1400万 [3] - 护理员呈现"三高三低"特征:低学历(50岁以上占比超70%)、低薪酬(月均不足3000元)、高流动性 [4] - 南通试点中从业人员平均年龄从50岁降至46岁,显示年轻化初步成效 [5] 政策推动与职业化建设 - 国家医保局联合六部门启动长期照护师培养,支持院校设专业并衔接职业技能认定 [2][7] - 长期照护师职业标准分三级,2024年2月发布国家职业标准并启动首批初级工考试 [7][9] - 江苏省将长期照护师列为紧缺工种,提供培训补贴(南通首批已申请) [14] 国际经验与行业转型 - 日韩经验显示长护险制度可提升行业吸引力,日本通过机器人辅助、儿童托管服务降低离职率(仍高于行业平均) [12] - 职业认证推动专业化,南通试点机构30%服务人员持证,企业反馈证书提升社会认可度 [9][13] - 院校合作培养模式加速,南通通过"学历+职业技能证书"制度实现毕业生持证上岗 [13] 市场前景与挑战 - 行业需从"保姆"认知转向"技术人才"定位,需解决社会认同不足、心理压力大等问题 [6][11] - 日本经验表明需长期投入公众教育(如中小学介护科普)以改善职业形象 [12] - 政策要求2025年前实现定点机构全员持证,薪酬体系与技能等级挂钩 [13][14]
专访:江苏60+人口超2000万,失能照护服务缺口如何填补|长护险扩围探路
第一财经· 2025-05-15 21:15
长护险制度设计 - 江苏省将长护险定位为"第六险",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原则建立城乡一体、多元筹资的社会保险制度 [1][3] - 制度聚焦"减轻照护负担"和"提高护理质量"两项功能,同时肩负助力银发经济发展的使命 [3] - 采用市级统筹思路,增强制度统一性,防止政策碎片化和待遇不均衡问题 [3] 老龄化与需求现状 - 江苏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23年突破2000万,每年新增至少150万人 [1] - 全省现有定点护理服务机构2610家(医疗机构388家、养老机构872家、居家上门服务机构1315家、辅具服务机构35家) [4] - 相关服务人员6.8万人,护理床位9.4万张 [4] 服务供给挑战 - 护理服务体系发展滞后,存在"买不到服务"和"买不到优质服务"问题,农村地区尤为突出 [5] - 已推进100家基层医疗机构纳入长护险定点,缓解农村服务供给不足 [5] - 长期照护师新型职业工种于4月落地,将带动康养产业发展 [5] 人才队伍建设 - 探索将从业人员持证率纳入机构考核指标,薪酬向持证人员倾斜 [6] - 对高级技能照护师提供的服务提高保险基金支付额度 [6] - 建立定期轮训机制,提升持证人员业务水平和实操技能 [6] 异地待遇改革 - 南京已在苏州和南通试点异地待遇享受,实行"参保地政策、居住地服务"原则 [7] - 通过信息互认、经办互通实现异地评估互认和待遇结算 [7] - 将总结试点经验推进省内异地待遇享受工作 [7]
新职业工种来了 全国首场长期照护师考试在南通开考
快讯· 2025-04-19 19:34
长期照护师职业发展 - 长期照护师是国家为加强长期护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而设立的新型职业工种 [1] - 全国首场长期照护师初级工(五级)考试在江苏南通开考 [1] - 成绩合格者将获得全国首批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1] 政策落地进展 - 长期照护师职业工种率先在江苏落地实施 [1] - 该职业的设立标志着长期照护服务职业化发展迈出重要一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