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icon
搜索文档
制度试点扩面增效 长护险为失能老人撑起保障伞
经济日报· 2025-08-04 11:57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现状 - 我国约有3500万失能老年人,占全体老年人的11.6%,预计到2050年将达5800万人左右 [3] - 自2016年首批15个城市试点以来,2020年试点范围已扩大至49个城市,参保群众近1.9亿人,累计筹集资金超千亿元,支出超过850亿元 [2] - 长护险政策落地以来,拉动相关产业社会资本投入约600亿元,带动护理服务机构、医疗辅助设备、康复治疗设施等产业链快速发展 [3] 试点地区实践与成效 - 山东省参保人数达5444万人,其中65万人享受过护理待遇,2024年7月起实现长护险待遇申请"掌上办" [3] - 人保财险2024年长护险业务覆盖21个省份60个地市,服务参保群众6092万人,管理基金规模27亿元,为45.2万人提供长护险待遇 [4] - 阳光财险青岛分公司自2024年4月开办长护险业务以来,惠及2.9万名失能、失智人员 [4] 服务模式创新与人才建设 - 山东济南推出"集中照护"模式解决农村地区护理难题,天津构建"市级统筹、片区指导、机构承办"三级运营机制惠及近8000人 [4] - 长护险试点催生"长期照护师"新职业,全国已有约30万人投身其中,济南等地通过技能大赛促进护理员能力提升 [4] - 长期照护师需具备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心理支持等综合能力,通过标准化认定加速培养专业人才 [5] 行业发展挑战与解决方案 - 护理服务机构专业化程度参差不齐,护理队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流动性强制约服务质量 [6] - 试点城市筹资压力较大,主要依赖"医保基金划转+财政补贴",缺乏独立可持续的筹资机制 [7] - 专家建议构建"社保+商保"双支柱体系,保险公司探索"保险+养老社区""团体护理险""护理金信托"等创新方案 [7] 政策支持与未来方向 - 国家医保局2024年印发《长期护理保险护理服务机构定点管理办法(试行)》,规范服务机构行为、统一失能等级评估 [8] - 需要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社会协同,打通资金、服务、人才等关键环节建设民生工程 [8] - 加快形成"普惠+定制"的立体化保障格局,满足群众多层次护理需求 [7]
4年200亿人次报销,未来五年全民医保如何升级
第一财经· 2025-08-04 08:40
医保制度发展概况 - "十四五"期间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左右,四年累计近200亿人次享受就诊医保报销 [1][2] - 2024年全国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13.27亿人,医疗救助每年资助参保约8000万人 [2] - 职工和居民住院费用目录内基金支付比例分别稳定在80%和70%左右 [2] -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参保覆盖达1.9亿人 [2] 医保基金运行情况 - "十四五"期间医保基金累计支出12.13万亿元,年均增速9.1% [6][9] - 2024年基本医保基金支出2.98万亿元,患者个人负担同比下降5%左右 [6] - 2024年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医药总费用约2.0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6% [7] - 2024年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医药费用2.0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7% [7] 医保改革成效 - 连续7年开展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累计835种药品新增进入目录 [6] - 已累计开展10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共纳入435种药品 [7] - 已累计开展5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采,覆盖7大类高值医用耗材 [7] - 医保谈判新增药品支出大幅增加,2024年支出是2020年的3.9倍,年均增速40% [9] 新业态就业人员参保 - 我国仍有约2亿城镇就业人员未参加职工基本医保 [3] - 河北省分类施策推动平台企业为从业人员参保 [4] - 苏州市率先落实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户籍限制 [4] - 优化升级省内医保关系转移接续清算模式,实现个人账户余额"秒到账" [5] 长期护理保险发展 - "十四五"期间49个试点城市长护险拉动社会资本投入超500亿元 [11] - 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超8800家,护理服务人员达30万人 [11] - 全国统一的长护险制度有望年内推出 [11] 医保支持医药创新 - 印发30批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促进新技术、新设备进入临床应用 [10] - 新增100多项与新技术相关的价格项目 [10] - 脑机接口单独立项,湖北、浙江等地已率先落地 [10]
长护险为失能老人撑起保障伞
经济日报· 2025-08-04 05:53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现状 - 我国约有3500万失能老年人,占全体老年人的11.6%,预计到2050年将达5800万人左右 [3] - 自2016年首批15个城市试点以来,2020年已扩大至49个城市,参保群众近1.9亿人,累计筹集资金超千亿元,支出超过850亿元 [2] - 长护险政策落地以来,拉动相关产业社会资本投入约600亿元,带动护理服务机构、医疗辅助设备、康复治疗设施等产业链快速发展 [3] 试点地区创新与服务模式 - 山东省实现长护险待遇申请"掌上办",参保人数达5444万人,其中65万人享受过护理待遇 [3] - 山东济南推出"集中照护"模式解决农村地区护理难题,天津构建"市级统筹、片区指导、机构承办"三级运营机制惠及近8000人 [4] - 人保财险2024年长护险业务覆盖21个省份60个地市,服务6092万人,管理基金规模27亿元,为45.2万人提供待遇 [4] 产业链与商业机构参与 - 阳光财险青岛分公司自2024年4月开办业务以来惠及2.9万名失能人员,参与国家试点城市项目达32个,参与率65.3% [4] - 保险公司探索"保险+养老社区""团体护理险""护理金信托"等创新形态,如阳光财险四川推行"合署办公+上门服务",中国人寿重庆推动成渝失能评估互认 [7] - 长护险催生"长期照护师"新职业,全国已有约30万人从业,济南等地通过技能大赛提升护理员能力 [4][5] 制度完善与未来方向 - 国家医保局2024年印发《长期护理保险护理服务机构定点管理办法(试行)》,规范服务机构行为与资金监管 [8] - 当前筹资主要依赖"医保基金划转+财政补贴",专家建议构建"社保+商保"双支柱体系,形成"普惠+定制"保障格局 [7] - 复旦大学专家指出需建立多元筹资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强化制度可持续性 [7]
数读中国 从“小”到“老” 医保这样呵护你我健康
人民网· 2025-07-30 13:17
全民医保规划成果 - 全国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左右 [1] - 截至2024年底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数达715亿人 [3] - 全国医保定点医药机构超过110万家 [4] - 全国跨省联网定点医药机构达64.4万家 [4] - 四年多来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5.6亿人次 [4] 医保服务优化措施 - 将95%以上的村卫生室纳入医保体系 [3] - 持续完善跨省异地就医政策方便老年人就近就医 [3] - 实现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功能 [4] - 门诊慢特病实现全国跨省直接结算 [4] - 累计402种新药好药纳入医保目录 [5]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 制定按病种付费方案2.0版 [5] - 印发30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 [5] - 建立特例单议和数据工作组等配套机制 [5] 医保基金监管 - 健全飞行检查工作机制 [6] - 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 [6] - 强化药品追溯码监管实现"卖药必扫码" [6] - 形成"卖回流药犯罪"的社会共识 [6]
破题长护险:以制度完善筑牢民生保障底线
经济观察报· 2025-07-25 08:57
基本医疗保险发展现状 - "十四五"期间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左右,2024年度全国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13.27亿人 [1] - 医疗救助每年资助参保约8000万人,职工和居民住院费用目录内基金支付比例分别稳定在80%和70%左右 [1] - 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和普通门诊费用统筹保障机制全面建立 [1] 长期护理保险行业概况 - 长期护理保险被称为社会保险"第六险",主要覆盖因年老、疾病或伤残导致生活无法自理的人群 [1] - 截至2024年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已覆盖全国49个城市,参保覆盖近1.9亿人 [1][2] - 宁波在2023年实现长护险区域、人群全覆盖,成都将保障范围由重度失能扩展到中度失能人员 [2] 长期护理保险面临的主要问题 - 制度设计碎片化:各试点城市在参保范围、保障对象等关键制度设计上差异较大,例如重庆、天津等14城仅覆盖职工医保,长春、南通等城范围更广 [3] - 筹资压力大:大部分试点地区依赖医疗保险基金划转,账户管理机制不完善,部分地区尚未实现单独建账 [3] - 服务供给不足:49个试点城市仅有7679个定点服务机构和33.1万护理人员,专业护理人员短缺导致依赖亲情照护模式 [4] - 农村地区护理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受劳动力外流和薪酬待遇等因素影响 [4] 行业发展建议 - 国家层面需出台统一制度规范,明确参保范围、筹资机制等核心要素,同时允许地方适度创新 [4][5] - 加强护理人才培养:支持院校增设相关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完善职业发展通道和薪酬保障机制 [5] - 强化服务监管:建立严格的准入标准、动态评估和退出机制,通过第三方评估等方式提升服务质量 [5]
长护险试点将扩围 国家医保局:基金为失能人员分担七成护理费
中国经营报· 2025-07-24 23:00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进展 -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稳步推进 目前参保群众已近1.9亿人 累计筹集资金超过千亿元 支出超过850亿元 [1] - "十四五"期间长护险累计惠及超过200万名失能群众 减轻护理服务费用负担超过500亿元 [1] - 49个试点城市拉动社会资本投入相关产业超过500亿元 定点服务机构超过8800家 护理服务人员达30万人 较"十四五"初期增长超50% [4] 制度框架与覆盖范围 - 试点地区已初步形成基本制度框架 积累可复制推广经验 统筹城乡的制度框架初步搭建 责任共担筹资机制基本确立 [4] - 2024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人 占总人口22% 其中失能失智老年人约4500万人 [4] - 长护险基金分担约70%护理费用 覆盖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服务 [4] 产业与就业促进效应 - 长护险资金聚集效应明显 为养老服务业和健康产业提供稳定资金支持 [5] - 2022年新增"长期照护师"职业工种 首批职业证书已于2024年发放 [6] -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5年筹资标准为180元/人·年 采用单位和个人共担机制 [6] 政策规划与发展方向 - 党的二十大和"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稳步建立长护险制度 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建立 [4] - 国家医保局将继续推进覆盖全民、政策统一的长护险制度 进一步织密民生保障网 [6]
长护险,“拨开乌云”之后如何行稳致远?
齐鲁晚报· 2025-07-22 15:51
长期护理保险行业分析 行业现状与核心价值 - 长护险系统性破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社会痛点,聚焦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服务资金保障,与基本医疗保险形成清晰分工[3] - 服务模式多样化,包括上门巡护、院护和专护,精准满足不同失能程度人群需求,如烟台蕾娜范颐养院提供个性化认知训练以延缓记忆衰退[3][4] - 试点覆盖全国49个城市,累计参保1.8亿人,享受待遇者超260万人,山东作为先行省份参保人数达5444万,65万人已享受待遇[6] 市场参与主体与商业模式 - 商业保险公司深度嵌入长护险全流程,前端参与政策设计,中端开发信息系统,后端承担失能鉴定和基金风控等职能[10] - 保险公司探索补充性商业长护险产品,投资护理培训学院或与职业院校合作培养专业人才,并利用金融科技提升基金监管效率[10] - 烟台蕾娜范颐养院等定点机构提供差异化服务,专护每月可报销6000多元,康复辅助器具租赁费用由长护险承担80%[6] 行业发展瓶颈 - 资金来源依赖医保拨款(70%)和政府补贴(20%),个人缴费仅占10%,可持续性面临挑战[8] - 专业护理人员严重短缺,上海持证护理员仅2.6万人,工作强度大、社会认同度低导致人才流失[8] - 监管难度大,需防范虚假鉴定、服务造假等行为,确保评估标准统一和服务质量合规[9] 未来增长机遇 - 长护险普及将创造庞大增量市场,覆盖现有客户30%-50%即可带来显著保费增长[11] - 康养产业成为优质投资标的,保险公司可布局护理机构、康复辅具租赁及AI照护等前沿领域,实现产业协同和长期回报[11] - 国家医保局正加快建立覆盖全民的长护险制度,为行业提供政策红利[10][12]
退休参保人员首超1亿,医保面临这些挑战
第一财经· 2025-07-17 21:22
医保参保情况 - 2024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2662.08万人,参保率巩固在95% [1] - 职工医保参保37948.34万人,同比增长2.3%,居民医保参保94713.73万人 [4] - 基本医保参保总人数连续三年下滑,2024年减少720余万人,主要因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下降 [9] 职工医保现状 - 职工医保退休参保人员首次超过1亿人,增速达4.6%,显著高于在职职工1.5%的增速 [4] - 职退比持续下降,从2012年3降至2024年2.63 [5] - 退休人员医疗费用10258.35亿元,占职工医保总费用49.8%,高于在职职工8108.22亿元 [5] 医保基金收支 - 2024年基本医保基金总收入34913.37亿元,总支出29764.03亿元,当期结存4639.17亿元 [1] - 职工医保基金收入23732.47亿元,支出19102.54亿元,统筹基金累计结存30445.50亿元 [5] - 居民医保基金收入11180.91亿元,支出10661.49亿元,当期结存519.42亿元 [10] 人口老龄化影响 - "十五五"期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年均净增超1300万人 [11] - 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覆盖18786.34万人,2024年基金收入244.15亿元 [13] - 医保体系需向慢病管理转型,适应高龄和失能老年人需求 [13] 参保结构变化 - 职工医保灵活就业人员占比从2018年12.8%升至2024年17.4% [9] - 居民医保参保人数5年减少超7000万人,同期职工医保增加5023万人 [9] - 居民医保基金收支处于"紧平衡"状态,当期结存增加400亿元但无根本改善 [10]
镇江实现基本医保参保人员长护险全覆盖
新华日报· 2025-07-16 05:46
政策覆盖范围扩大 - 7月1日起镇江市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员正式纳入长期护理保险保障范围[1] - 政策实施后重度失能人员可享受与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同等的长护险保障[2] - 该政策是镇江市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的关键举措[2] 政策实施效果 - 自2023年10月推行以来已有3463名重度失能人员享受长护险待遇[1] - 累计为失能家庭减负3500余万元[1] - 发放亲情护理补助超400万元[1] - 提供专业护理服务5.6万人次[1] - 提供"不离床洗浴"特色助浴服务超4100人次[1] 保障内容与标准 - 入住护理机构可获每天50元补助,每月可抵扣1500元护理费[2] - 亲情护理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天10元[2] - 提供5类保障服务选择:机构护理、亲情护理补助、居家上门护理、基础护理+补助、特色护理+补助[2] 申请流程优化 - 参保人员可通过"镇江长护"小程序线上申请或线下网点办理[3] - 由第三方评估机构组织专业团队进行失能状况评估[3] - 确保符合条件的重度失能人员及时享受待遇[3] 政策持续优化 - 医保部门将持续关注政策实施效果并优化完善细节[3] - 将不断提升经办服务水平和护理服务质量[3] - 确保重度失能人员获得优质、规范、安全的护理服务[3]
7月1日起,我市基本医保参保人员长护险全覆盖一场“及时雨”助失能人群破“护理之困”
镇江日报· 2025-07-01 10:03
医保新政策覆盖范围扩大 - 7月1日起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员正式纳入长期护理保险保障范围[1] - 政策覆盖对象与职工医保参保人员享受同等保障待遇[2] - 旨在解决失能人群护理难题并减轻家庭经济负担[1] 政策实施成效 - 自2023年10月推行以来累计3463名重度失能人员享受待遇[1] - 累计为失能家庭减负3500余万元[1] - 发放亲情护理补助超400万元[1] - 提供专业护理服务5.6万人次[1] - 特色助浴服务超4100人次[1] 护理服务与费用标准 - 机构护理按每天50元标准结算 每月可抵扣1500元护理费[2] - 亲情护理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天10元[2] - 提供5类保障服务选择 包括机构护理和4种居家护理组合模式[2] 申请流程优化 - 支持线上"镇江长护"小程序和线下经办网点双渠道申请[3] - 由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失能状况专业审核[3] - 确保符合条件的重度失能人员及时享受待遇[3] 政策定位与发展方向 - 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的关键举措[2] - 医保部门将持续优化政策细节和服务质量[3] - 目标是为重度失能人员提供优质规范的护理服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