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自由主义
icon
搜索文档
李公明︱一周书记:历史迷雾中的自由之困与……美国的非自由主义
新浪财经· 2025-10-02 12:38
书籍核心观点 - 挑战美国历史以自由主义为核心的传统叙事 提出非自由主义是美国政治传统中持续存在且具有中心地位的力量 [3][4][5] - 非自由主义并非对自由主义的简单反对 而是一种在复杂历史语境中萌发和穿行的广泛政治与文化思潮 与美国社会关系、政治权威、文化等级制度等议题密切关联 [6][7] - 著作旨在通过历史视角说明美国当前右翼民粹主义的兴起并非突然背离自由民主规范 而是有着深远的历史根基 [5][13][14] 作者研究方法与视角 - 采用思想的社会史研究方法 重点考察非自由主义的实践和倾向如何在民间萌芽成形并在新的社会环境下被继承与重塑 [11][12] - 将非自由主义与不同时期的政治右翼联系在一起 但同时指出非自由主义并非右翼独有 左翼同样可能接纳其对于权利、规则与等级的理解 [10] - 著作的叙事时间跨度从17世纪北美殖民开始直至21世纪 覆盖美国革命、杰克逊民主时代、内战、进步主义时代、20世纪60年代等关键历史时期 [11] 非自由主义概念界定 - 非自由主义思潮鼓吹以民族为中心的动员和治理计划、依宗教划界的归属范畴、过度男性化的性别关系与性取向、暴力夺取与巩固权力的手段 以及用镇压来回应异议者 [6] - 非自由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包括统治者界定或限制权利 基于种族、民族、宗教和性别的排他性公民地位 个人意志的直接行使以及暴力被视为合法夺权手段等 [9] - 非自由主义与反自由主义相交织 后者是对自由社会及其主张的有意识攻击和否定 [6] 历史背景与当代关联 - 著作的构想成形于2016年至2017年 直接受到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这一政治事件的刺激 [13] - 特朗普现象被置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分析 其崛起被解释为由主流政治及全球经济和生态系统的深刻变革共同铺设了足足四分之三个世纪的结果 [13][14] - 作者指出特朗普复活了重建时代的种族主义论调 强化了人们对国家爆发种族战争的恐惧 并召唤支持者进行多层次反击 [13]
查理·柯克之死背后,“两个美国”的文化战争
新京报· 2025-09-22 11:25
事件概述 - 2025年9月10日,美国保守派活动家查理·柯克在犹他谷大学校园内举行的演讲活动中被射杀,经抢救无效身亡 [1] - 事件引发美国国内舆论风暴,许多人将凶手想象为保守主义的反对者,并震惊于美国频发的暴力事件 [1] - 多国政要表达了对美国国内矛盾加剧的关切 [1] 书籍核心观点 - 纽约大学教授史蒂文·哈恩所著《自由之困》中文版于2025年6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该书英文原名为《非自由的美国:一种历史》 [3] - 本书核心论点为美国历史中除主流"自由主义"传统外,还存在一条深厚的"非自由主义"传统,强调共同体、等级秩序、排斥和强制 [4] - 哈恩教授试图证明,将"自由主义"视为美国历史唯一正统是一种"被发明的传统",自由与非自由传统的相互缠绕张力延续至今 [4] 美国历史叙事演变 - 路易斯·哈茨于1955年在《美国的自由传统》中总结美国自由主义传统的霸主地位,认为其得益于北美殖民地与欧洲政治文化的决裂 [7] - 十九世纪末期兴起的"进步主义"学派将"人民"与"利益集团"的斗争作为美国历史发展驱动力,例如弗农·帕林顿将美国思想史解释为人民民主与资本精英斗争的历史 [8] - 从二战到冷战,知识界转向赞美美国政治文化的独特性和稳定性,进步主义学派论调被疏远 [9] - 越战和民权运动时期,学术界开始从种族、阶级和经济不平等角度批判自由传统,其霸主地位岌岌可危 [10] - 冷战结束后,福山"历史终结论"等观点又为自由主义注入强心剂 [10] 非自由传统的例证 - 《纽约时报》的"1619项目"提出美国真正的起点是161年首批非洲奴隶抵达弗吉尼亚,而非1776年《独立宣言》签署,强调奴隶制对美国制度与文化的深远影响 [12] - 清教徒历史展现复杂一面,如马萨诸塞殖民地首任总督约翰·温斯洛普拥有包含被奴役原住民和非洲黑人的庄园,这与主流叙事中清教徒作为美国民主起点的形象形成对比 [13][14] - 亚瑟·米勒的剧作《坩埚》通过萨勒姆女巫审判事件,展现了清教徒宗教狂热与政治迫害并置的非自由一面 [15] 自由概念的演变 - 自由概念最初源于17-18世纪资产阶级对经济事务自由的追求,核心是财产和自治权利,即消极自由 [17] - 19-20世纪,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要求公权力提供教育、医疗等服务的"积极自由"概念 [18] - 20世纪中后期至今,自由的内涵扩展到身份和尊严等文化层面,关注点超越政府大小或福利社会 [18] 学术价值与当代意义 - 该书学术价值在于提供了与哈茨"自由主义"传统相对立的叙事框架,扩展了对美国政治文化的描述 [16] - 有助于理解当下美国社会撕裂、观点极化的困境,以及社会发展中伴随的"非自由"力量的作用 [16][19] - 提醒读者美国是一个自由与非自由传统不断博弈的角逐场,其命运取决于如何应对挑战,而非依赖单一传统 [20]
金灿荣:别再迷信纠错力,现在的美国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
观察者网· 2025-08-16 09:16
美国历史与自由主义传统 - 美国历史中存在自由主义与非自由主义的长期并存,非自由主义是塑造其政治发展的结构性部分[1][4] - 19世纪末进步主义时期,美国学术传统通过弗雷德里克·特纳的新边疆学说与欧洲分离,强调自身更强的自由主义传统[2] - 20世纪上半叶,美国为应对法西斯、纳粹和斯大林模式的挑战,更强调自由主义传统,威尔逊主义起到重要作用[4] 特朗普现象与社会基础 - 特朗普现象并非偶然,背后有强大的社会基础,包括MAGA派、华尔街传统右翼和硅谷科技精英[7] - 特朗普内阁几乎清一色白人,与之前政府多元化构成形成鲜明对比,带有强烈白人至上主义色彩[10] - 特朗普在共和党内支持率很高,尽管整个社会支持率不高,民主党也缺乏有力领军人物[9] 美国社会分裂与经济问题 - 美国经济不平等严重,1%的人占据绝大部分财富,导致2010年"占领华尔街"运动爆发[11] - 制造业衰败导致白人社区衰败,白人中下层处境困难,推动了特朗普的崛起[12] - 美国政治极化严重,左派过于偏激,忽视基层民众真实议题,导致社会主体被忽略[11] 美国复杂性研究 - 美国既有宣扬的自由主义传统,也有被掩盖的"暗面",如白人至上主义、等级制排他等[4][16] - 过去对美国的研究带有美国中心主义,过于崇拜美国,现在需要更复杂的视角[15] - 《自由之困》从历史和哲学层面解释了完整的美国,是对特朗普现象最好的历史溯源[14][17]
自由灯塔的暗面:非自由主义如何塑造美国250年?
虎嗅· 2025-07-11 16:32
美国自由主义与非自由主义的本质 - 美国长期被视为自由主义的象征,但普利策历史奖得主史蒂文·哈恩在《自由之困》中提出非自由主义才是塑造美国250年历史的深层基因 [1] - 自由主义在美国历史上被普遍认为是社会、文化和政治的核心,但非自由主义直到近期才被广泛认识为对自由主义规范的挑战 [4] - 自由主义在美国的定义多样,包括个体自主、私有产权制度、自由市场等,而非自由主义则表现为对全球化与多元文化的反弹 [6][7] 非自由主义的特征与表现 - 非自由主义政权常与等级秩序、精英统治、军国主义等标签联系在一起,并鼓吹民族中心主义和宗教划界的归属范畴 [5] - 非自由主义的特征包括社区意志压倒一切、对外来者的怀疑、文化同质性的渴望以及对权威的抵制与服从并存 [10] - 非自由主义社会和政权通常具有排他性,权利由特定统治者或群体界定,权力行使直接且暴力被视为合法手段 [13] 自由主义与非自由主义的互动 - 自由主义构想了一种基于权利个体、公民包容性和法治的政治秩序,而非自由主义则表现为对自由主义原则的背离 [12] - 非自由主义并非自由主义的缺陷或替代品,而是作为一系列连贯的思想与实践,与自由主义对立或交织 [9] - 美国历史上的自由主义和非自由主义相互纠缠,非自由主义常阻碍自由主义目标的实现,但自由主义也常滑向非自由的方向 [24] 非自由主义的历史轨迹 - 美国革命和宪法制定过程中涌动的非自由主义思潮塑造了反联邦主义态度,并体现在反天主教情绪和等级政治权威中 [16] - 19世纪杰克逊民主时代的大规模驱逐行动表明美国民主的非自由和排他性特征 [16] - 20世纪进步主义时代和20年代的反动动员显示了非自由主义的现代化及其对政治风貌的深远影响 [17] 当代非自由主义的兴起 - 20世纪60年代激进右翼政治的重生预示了自由主义力量的衰弱,乔治·C·华莱士的言论体现了这一趋势 [18] - 新自由主义崛起背景下,非自由政治表现为严酷的种族歧视政策和对个人权利的剥夺 [18] - 当代白人民族主义和准军事化右翼势力的兴起与人口结构变化、经济去工业化及共和党的工具化有关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