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遗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青年榜样力量!福胶集团总裁杨铧当选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齐鲁晚报· 2025-07-16 18:32
公司战略与产品布局 - 推动公司从"大单品时代"向"大滋补时代"转型,构建"5+N"产品战略布局,包括"吃阿胶、喝参芪、品参茸、冲速溶、享补血"和N系列产品 [8] - 创新开发福胶小丸子、鲜炖阿胶、阿胶酸奶酪等新吃法体验,满足年轻消费群体需求 [8] - 制定阿胶产业延伸战略,形成以阿胶全产业链、中药产业体系、大健康产业集团为核心的非遗产业集群 [9] 数字化转型与非遗创新 - 以数字化赋能非遗产业,打造阿胶技艺·AI数字非遗观摩中心,对49道工序全周期进行数字化监控 [9] - 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探索非遗技艺的现代化表达 [9] - 积极探索"非遗+"品牌模式,推动非遗与"工业、文化、旅游、康养"等多维度融合发展 [9] 社会责任与行业影响 - 在新冠疫情、甘肃积石山地震等危急时刻,公司捐款捐物超1000万元 [12] - 公司领导层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山东省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 [12] - 公司为中医药振兴、健康中国建设贡献"福胶智慧"与"福胶方案" [14]
海南:非遗“烟火气”激发文旅新活力
海南日报· 2025-06-14 08:10
海南非遗保护与产业化发展 - 海南非遗资源丰富,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2项,省级以上非遗项目103项,市县级以上非遗项目398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2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49人 [3] - 建设黎锦技艺传习馆15个,国家级、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3个,非遗工坊119个,认定非遗传承村16个 [3] -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人群从不足千人扩大至近2万人,2024年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5] 非遗产业化与经济效益 - 全省老爸茶店超4000家,年销售额约100亿元,带动5万余人就业 [7] - 海南沉香产业2023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145家沉香企业构建完整产业链 [7] - 非遗美食品牌如临高烤乳猪、福山咖啡等崛起,成为经济发展新动力 [7] 非遗教育与数字化传承 - 在全省100多所中小学开展非遗技艺实践课,涉及21个项目,超5万人次学生参与 [6] - 完成国家级传承人及18名省级传承人的数字化记录工程,出版14部非遗丛书及口述史 [6] 非遗与文旅融合 - 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以10多项非遗打造景区,年接待游客上百万人次 [9] - 昌江保突村结合黎陶技艺打造"产学研旅"模式,三亚南山非遗季吸引10多万游客,文创销售额近2000万元 [10] - 儋州泊潮村端午活动单日吸引游客近2万人,推动非遗与乡村旅游融合 [10] 国际化发展与品牌输出 - 黎锦亮相巴黎时装周、米兰设计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等国际舞台 [4] - 通过海外巡展(马耳他、德国、保加利亚)及日本大阪世博会展示东方非遗生命力 [4]
青年消费账单里藏着文化认同:近九成受访大学生表示“非遗+”消费物有所值
中国青年报· 2025-06-09 08:17
非遗消费市场现状 - 74.89%受访高校大学生曾为非遗相关产品或服务买单 [1] - 非遗消费场景多元化,包括体验非遗技艺(71.59%)、观看或参与非遗表演(55.56%)、购买非遗元素品牌产品(54.59%)等 [2] - 89.95%受访青年认为非遗相关消费值得,主要满足情绪价值(77.20%)和文化体验需求(70.05%) [5] 非遗产品吸引力分析 - 75.94%受访者被非遗产品或服务的文化内涵吸引 [6] - 艺术价值(66.38%)、礼品价值(49.47%)、外观精美(47.34%)是购买主因 [7] - 非遗具有历史记忆和民族身份认同价值,形成市场溢价潜力 [6] 青年消费行为特征 - 大学生平均花费不到100元即可获得非遗技艺体验和实体产品 [3] - 消费者愿意为稀缺性非遗产品支付溢价,认为物有所值 [3] - 倾向于购买融合现代元素的非遗产品,如游戏联动皮影戏、动漫主题泥人等 [7][10] 行业发展挑战 - 价格过高(51.30%)、实用性不足(35.45%)、缺乏创新设计(21.61%)阻碍消费 [8] - 部分非遗产品面临"看不懂""买不到""用不上"的三重困局 [9] - 传统非遗产品在特定景区销售,市场覆盖面有限 [6] 创新发展趋势 - 00后传承人通过短视频平台获百万点赞,建立"赛博戏台"新传播模式 [10] - 与茶饮品牌合作开发联名产品,如皮影角色奶茶杯等 [10] - 采用VR/AR技术创造沉浸式体验,电商平台精准推送非遗产品 [11] - 将传统技艺与现代IP结合,如《黑神话:悟空》皮影作品 [10] 商业模式创新 - 设计赋能激活传统美学,文旅融合创造活态传承场景 [11] - IP化运营打造非遗品牌矩阵,如塑造惠山泥人网红品牌 [10][11] - 通过社会实践项目记录非遗传承人故事,增强文化传播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