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标准制定
搜索文档
壹快评|吃得安全和产业健康是外卖发展方向
第一财经· 2025-09-28 20:19
行业政策动态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正积极推进《外卖平台服务管理基本要求》国家标准的制定,旨在建立长效机制并营造稳定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1][1] - 该标准将强化平台对商户的管理责任,包括资质审核和食品安全培训的具体流程 [4][4] - 多个相关部门正在加快推进预制菜国家标准制定,并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以维护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 [3][3]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国餐饮外卖市场规模超过1.27万亿元,同比增长6.2%,占全国餐饮收入的22.8% [1][1] - 截至今年8月,全国外卖日单量峰值已突破2亿单,较2024年翻了一番 [1][1] - 预计今年餐饮外卖市场规模将达到1.4万亿元,但行业出现增量不增收的“滞涨现象” [5][5] 行业挑战与监管重点 - 网络餐饮外卖行业在市场竞争秩序、食品安全和相关主体权益保障方面面临更高要求 [2][2] - 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抽检显示外卖食品合格率为97.3%,但基于巨大订单总量,绝对不合格数仍可能很大 [4][4] - 平台企业合规竞争和外卖骑手劳动权益保障是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目前相关保障措施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5][5] 行业发展驱动力 - 新经营主体加入竞争并受到平台巨额补贴影响,推动了日单量的显著增长 [1][1] - 标准制定针对餐饮服务出品方、外卖平台配送方和消费者判断方等多个环节,复杂性高 [3][3]
国务院食安办回应预制菜标准制定!
上海证券报· 2025-09-21 22:13
针对近期社会广泛关注的预制菜相关话题,国务院食安办高度重视,已组织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认真研究,加快推进预制菜国家标准制定,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 用预制菜明示,更好维护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 国务院食安办等部门积极推进预制菜国家标准制定和餐饮环节使用明示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
看预制菜,群雄割据,中小企业正在唱主角
搜狐财经· 2025-06-17 11:18
市场增长与规模 - 国内预制菜市场预计将从2023年的5165亿元增长至2026年的超10720亿元 [1] - 市场增长由城市生活节奏加快和消费习惯改变驱动,预制菜在家庭、办公及户外等场景普及 [1] - 行业集中度低,CR5不足20%,超80%市场份额由区域性中小企业掌握 [3] 资本动态与融资 - 某预制菜品牌完成3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资金将用于直营体验中心建设、产业园推进及海外市场拓展 [1] - 另一品牌在2022年初完成新一轮融资,该品牌自2020年下半年成立以来已完成5次融资 [2] - 2023年某品牌完成数百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资金用于产品研发、渠道拓展和品牌推广 [2] - 资本看好预制菜领域,核心驱动因素是其明确的降本增效能力与B端、C端双轮驱动的消费趋势契合 [2] 行业竞争格局 - 市场竞争激烈,众多企业如五芳斋、知味观、麦子妈等正积极布局,推出佛跳墙、酸菜鱼等热销单品 [1] - 预制菜企业集中于山东(企业超8000家)、广东(企业约6000家)、江苏等沿海地区及河南、安徽等农业省份 [3] - 区域性中小企业基于本地化口味偏好和较低成本优势占据市场,但跨区域扩张能力受限 [3] 食品安全问题 - 行业存在使用过期、劣质食材的问题,如2024年央视315曝光某地区梅菜扣肉预制菜使用含有害物质的槽头肉替代五花肉 [5] - 部分工厂存在卫生问题,如工人徒手分装食材、操作台有蟑螂、发霉炸鸡回锅重炸,以及滥用防腐剂,300克酸菜鱼含12种防腐剂,脱氢乙酸钠超标6倍 [5] - 市场监管部门抽检报告表明存在微生物超标、异物混入等安全问题,相关投诉及不合格产品通报时有发生 [5] 行业标准与规范缺失 - 行业缺乏完善、统一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现有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存在适用范围窄或约束力弱的问题 [7] - 八大菜系及地方风味的选材、调味、技法差异巨大,是制定统一、可量化执行标准的根本性障碍 [7] - 标准缺位导致行业准入门槛模糊,生产者背景多元,规模与技术悬殊,是产品质量差异大的关键制度性原因 [8] 消费者认知与C端市场挑战 - 2021年C端市场占比仅20%,显著低于B端80%的份额,多个C端品牌运营遇阻,如某品牌计划五个月落地3000家门店,实际仅开设300余家 [13] - 63.4%消费者偏好保质期1个月内产品,35.9%偏好7天内产品,反映对食品安全和防腐剂的担忧 [14] - 消费者担忧营养流失及产品高钠、高油配方,健康重要性在C端需求中仅次于省时,高于性价比 [14] 产业链特点与困境 - 产业链分为原料生产、加工储运和销售三个环节,由不同主体运营,环节割裂 [11] - 原料端依赖市场化采购,难以统一控制品质;加工端虽执行生产标准,但难以确保制成品品质一致性 [11] - 储运环节中,即食、即热食品需强防腐,即烹、即配食品依赖冷链,冷链温度控制不当易引发安全问题 [11] - 产业链价值分配失衡,生产环节投入大、风险高、收益占比低,销售环节价值占比高 [12] B端市场应用 - 预制菜下游销售渠道高度集中于B端,份额达85%以上,主要使用者包括小吃快餐店、连锁餐饮、外卖餐厅及团体餐饮供应商 [13] - 百胜中国、海底捞、永和大王等大型连锁餐饮企业是主要采购方,预制菜应用有助于简化后厨流程、降低损耗、节约人力和空间成本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