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分担机制

搜索文档
首批民营创投机构科创债落地 风险分担机制走向多元
中国经营报· 2025-06-27 21:47
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情况 - 首批5家民营股权投资机构成功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规模合计13.5亿元,包括君联资本、东方富海、中科创星、毅达资本、金雨茂物 [1] - 中科创星发行4亿元5+5年期债券,票面利率2.1%,资金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半导体等领域 [2] - 君联资本发行3亿元5年期债券,票面利率2.05% [2] - 东方富海发行4亿元10年期债券,毅达资本发行1.5亿元3+2年期债券,票面利率2.33% [2] - 金雨茂物发行1亿元3+2年期债券,票面利率2.69% [3] - 5月7日至6月20日期间,市场共发行300只科创债,总规模达5021亿元 [4] 科技创新债券特点 - 债券期限普遍较长(5-10年),明显长于传统3-5年期中票 [4] - 发行利率低于同期同类型国有创投机构债券利率 [4] - 面向专业投资者发行,市场认可度较高 [4] - 长期限设计可匹配科技企业成长周期,解决期限错配问题 [4] - 中科创星发行的25创星PPN001是债券市场"科技板"首笔民营股权投资机构长限科创债 [4] 债券资金用途与机制 -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科技创新领域出资,增强GP自有资金出资能力 [3][6] - 通过做强GP平台引导社会资本流向早期高风险硬科技领域 [5] - 10年存续期设计匹配硬科技投资周期,第5年末含权条款提供灵活性 [6] - 科创债具有"带动效应",其撬动能力远大于绝对金额 [5] 风险分担与增信机制 - 央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购买科创债,与地方政府、市场化机构合作分担风险 [7] - 毅达资本、金雨茂物采用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增信 [7] - 君联资本、中科创星、东方富海采取担保增信,引入地方担保公司反担保 [7] - 中科创星由中债增提供全额担保,西安投融资担保提供反担保,形成"央地合作"新模式 [7][8] - 不同增信模式反映机构资本实力和风险偏好,丰富科创债增信体系 [8][9][10]
破解“两有两无”企业融资难题 “种子贷”落地深圳龙岗
南方都市报· 2025-06-21 17:17
政策创新与金融服务协同 - 全市首批"种子贷"产品正式落地龙岗 上线当日5家种子期企业获得170万元资金支持 [2] - 产品由市财政局统筹指导 市融担基金 深圳征信 龙岗金控辖属兴业担保公司 微众银行共同打造 [2] - 政策创新与金融服务高效协同的典型案例 [2] "种子贷"政策体系构建 - 深圳市财政局推动 与深圳征信平台合作开发 龙岗金控辖属兴业担保公司首次落地 [3] - 旨在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科技含量高 创新能力强的种子期项目 [3] - 龙岗区3月份就将该产品作为优化营商环境重要举措 建立跨部门联系机制 [3] - 龙岗区成为全市首批"种子贷"业务落地区域 打造首个银担合作样本 [3] 产品定位与目标企业 - 主要面向"两有两无"企业(有高水平专家团队 有核心技术 无资质 无稳定现金流) [4] - 破解传统金融服务拒绝"两有两无"企业难题 [4] - 某新能源企业凭借46个注册商标和7个专利获得80万元贷款 [4] 业务运作机制 - 借助深圳征信潜力科创企业挖掘模型与风险评估模型 对深圳260万家企业初筛 [6] - 形成种子企业名单后推送至银行进行内控筛选 [6] - 银行与国家融担基金 市融担基金 担保机构按比例承担赔付责任 [6] - 构建多级风险分担机制 提高金融机构风险容忍度 [6] 市场潜力与推广计划 - 龙岗区约2.8万家企业符合"种子贷"支持标准 [6] - 企业可通过政务平台或深圳征信自有平台自助申请 [6] - 龙岗金控年度目标为1000家次"两有两无"企业提供近10亿元资金支持 [7]
培育耐心资本既要“引导”也要“放活”
搜狐财经· 2025-06-16 04:12
政府引导耐心资本培育 - 优化财税激励政策以提升长期投资吸引力 [1] - 政府引导基金应投向市场失灵的早期创新领域和核心技术攻关项目 [1] - 放宽对政府引导基金短期回报率考核 注重社会资本撬动效应和新兴产业培育效果 [1] - 构建国家层面战略性项目甄别与推送机制 精准识别具有战略价值的企业和项目 [1] - 建立跨部门专家咨询评估体系 筛选认证关键项目形成优质项目库 [1] 资本市场环境优化 - 畅通多元化市场化退出渠道 包括IPO、并购重组、股权转让等方式 [2] - 提升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的包容性和流动性 为长期资本提供高效退出路径 [2] - 确保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 营造公平竞争预期稳定的市场环境 [2] -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打击侵权行为以保护创新者权益 [2] - 健全激励约束与风险分担机制 探索尽职免责和容错机制 [2]
债市“科技板”满月科创债发行规模突破4000亿元
上海证券报· 2025-06-07 03:07
债市"科技板"发行规模 - 科创债发行规模达4172亿元,占全市场同期发行规模的17.4% [2] - 商业银行发行规模1910亿元,占比45.8%,政策性银行发行200亿元,证券公司发行259亿元,金融机构合计占比56.8% [2] - 非金融企业科创债发行规模达1803亿元,远超原科创票据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的单月发行水平 [2] 发行主体结构优化 - 非金融企业科创债中民营企业发行规模占比从10.1%提高至12.5% [2] - AAA和AA+债券数量占比超90%,民营企业和公众企业主体评级均在AA+及以上 [2] - 股权投资机构踊跃参与,为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空天科技等前沿领域提供股性资金支持 [3] 期限结构与资金用途 - 科创债期限呈长期化导向,3年以上发行规模占比近80%,10年以上超百亿元 [3] - 期限最长可达20年,如江苏省国信集团发行20年期3.6亿元科创债用于核电项目 [3] - 资金用途广泛涉及电子元器件制造、软件开发、医疗设备制造等新兴领域 [3] 金融机构参与情况 - 银行发行1910亿元科创债,期限3至5年,平均利率1.67%,资金投向科技贷款和科创企业债券 [4] - 23家券商发行科创债,国泰海通证券发行10年期债券,70%资金用于科创领域股权投资 [5] - 中信证券发行债券明确70%用于科创领域,其中50%用于科技创新类基金投资 [5] 风险分担机制创新 - 信用违约互换和风险缓释凭证成为流行工具,如浦发银行提供3000万元信用风险保护 [6] - 应流科技发行债券由中债信用增进创设30%风险缓释凭证 [6] - 风险分担工具可提升民营企业及初创期科创企业发债融资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6] 未来发展展望 - 建议发展混合型科创债券、科技创新型企业资产证券化等产品提高投资者参与意愿 [7] - 债市"科技板"将成为助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 [7]
从农业险提质到分红险转型 政策驱动+企业创新 “新实践”提升保险业服务水平
上海证券报· 2025-06-05 03:18
农业保险风险减量服务 - 红原县政府与保险公司合作建立精准补饲体系 有效改善牦牛"冬瘦春死"困境 牧民保险赔付达72万元/年[1][2] - 人保财险开展牦牛风险减量探索 政府补贴比例达80% 农户仅需承担26元/头保费[2] - 金融监管总局要求保险公司加强灾害预警和风险减量服务 目前行业处于各自探索阶段 专家建议建立标准化服务体系[2] 浮动收益型保险发展 - 新华保险推出分红险产品 采用"2%预定利率+分红"模式 吸引客户长期持有并配套养老社区权益[3] - 行业加速分红险转型 中国太平个险渠道分红险占比达98.9% 银保渠道达88.6%[3] - 中国人寿和太保寿险分红险新单保费占比分别为51.7%和18.2% 同比显著提升[3] 新能源车险改革 - 四部委联合发布指导意见 建立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 "车险好投保"平台已服务50.66万辆新能源车[4] - 平台累计注册用户67.62万 接入32家财险公司 提供保险保障4948.12亿元[4] - 未来将优化自主定价系数规则 给予保险公司更大定价权 同时要求更精准的风险分类[5]
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地护航金融机构破解民企融资难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5-25 23:15
民营经济促进法核心内容 - 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民营经济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 首次以立法形式确立民营经济的法律主体地位 围绕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服务保障等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机制 [1] - 法律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开发和提供适合民营经济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为资信良好的民营经济组织融资提供便利条件 增强信贷供给、贷款周期与民营经济组织融资需求、资金使用周期的适配性 [1] 金融机构差异化服务措施 - 农行云南红河分行针对制造业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入大、资金回笼周期较长的特点 匹配中长期贷款产品 满足企业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等资金需求 [2] - 针对轻资产、现金流波动较大的贸易类民营企业 推出基于企业流水、纳税记录等大数据评估的"微捷贷"线上信贷产品 解决企业短期资金周转难题 [2] - 结合本地高原特色农业 创新推出"核心烟区贷""蓝莓贷"等特色信贷产品 加大对农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 [2] 外贸与科技企业金融服务 - 浙江平湖农商银行计划投放20亿元信贷资金支持外贸企业 开展金融支持小微外贸"百千万"、减费让利、流程重塑三大专项行动 降低小微外贸企业融资成本 [3]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开展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股权投资试点 支持投资科技创新企业 已设立74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在18个试点城市落地科技企业并购贷款 [4] - 推动建设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验区 优化知识产权的登记、评估、处置、补偿等相关政策 助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4] 融资风险分担机制 - 国家推动构建完善民营经济组织融资风险的市场化分担机制 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融资担保机构有序扩大业务合作 [5] - 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的融资担保费率不超过1% 截至一季度末 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已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直保余额1.88万亿元 同比增长11.5% [5] - 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容忍度放宽至不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3个百分点 出台普惠信贷授信尽职免责制度 [6] 未来发展方向 - 农行云南红河分行将以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助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精准对接民营企业金融需求 引导信贷资源向民营企业倾斜 [7] - 从服务模式、风险管控、盈利模式三个维度实现突破 包括从单一信贷支持到综合金融赋能 从抵押价值到信用价值 从单一依赖利差到多元增值 [7]
创新信用评估模型 金融“粮草”助力畜牧业
中国经营报· 2025-05-20 22:51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肉牛、奶牛产业纾困,稳定基础产能"。 《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畜牧业经营以家庭散户为主(如家庭农场),管理分散且产业链短, 资产多为活禽活畜,难以作为抵押物。这些经营户现金流不稳定,且具有季节性特征,生产周期长且现 金流依赖畜产品变现。 "银行可在畜牧业的现金流、供应链、技改等方面,开发差异化产品予以支持。如根据畜牧品种生产周 期(如肉牛18—24个月、生猪6—8个月)设计差异化贷款期限,避免短贷长用,并提供现金流缓冲工 具,在价格低谷期允许养殖户暂缓或减少还款,将部分销售收入自动转入还款账户,缓解集中偿债压力 等。"沈佳庆指出。 邵科认为,银行业需围绕行业特点提供金融支持。第一,提供全产业链金融服务,针对规模化养殖企业 提供育种研发采购、养殖和环保设施建设、冷链仓储等中长期信贷,利用供应链金融降低上下游配套企 业以及中小养殖户的融资门槛,根据牲畜生长繁殖周期设计贷款期限,匹配企业现金流;第二,强化科 技赋能业务,利用物联网等技术实时采集活体资产数据,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透明、可信的活体资产档 案,缓解评估难、抵押难、管理难等问题,提升融资质效;第三,完善风险分担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