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风险分担机制
icon
搜索文档
广发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 以“科技资本”赋能新质生产力破解科技金融规模化难题
证券时报· 2025-11-24 04:48
然而,实现创新资本化目标面临五大挑战,即科技创新和科创企业往往具有非标准化、未盈利、轻资 产、高不确定性和长周期的特征,传统金融服务往往难以满足其融资需求。 近日,第二十届中国经济论坛平行论坛——2025大湾区科技与金融创新发展大会在广州南沙举行,广发 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发表了题为《科技金融创新:从1到N》的主题演讲。 沈明高表示,科技金融创新的核心挑战在于从单点突破走向规模化发展,唯有构建能规模化服务现代化 产业体系的金融生态,才能孕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企业,为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 沈明高强调,科技金融创新需更加重视从"1到N"的规模化扩张。"'十四五'时期科技金融有很多创新 点,但还没有形成可复制的模式,科技金融创新何时能成规模支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未来五年的关 键挑战。" 他认为,"十五五"规划建议首次明确构建了现代化产业体系框架,这与过往强调科技创新不同,这意味 着,从科技创新与产业结合的角度看,科技金融需同时平衡服务"科技产业化"与"产业科技化"。 沈明高解释,技术的非标准化加大增长潜力评估的困难;未盈利状态挑战传统的估值模型;轻资产模式 让银行信贷难以适配;高不确定性意味着高风险与 ...
衍生品破局:提升钢铁产业链韧性 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期货日报网· 2025-11-04 09:29
黑色产业链定价机制现状 - 传统下游制造业与上游钢铁行业形成相对固化的定价机制,如月度均价、旬度均价等模式[1] - 现有定价模式实质是将价格波动风险向产业链中下游转移,中游流通企业和下游制造企业被动承担价格波动敞口风险[1] - 国内造船行业建造周期多为1到3年,需长期稳定资源和价格保障生产利润,但钢铁企业不提供长期固定价格结算[1] 产业链核心矛盾与需求 - 2023年二季度钢材价格因供需落差和季节性因素明显回落[2] - 下游造船企业希望按当时市场价格采购用于全年生产的船板现货,以锁定成本和利润,但钢铁企业现有定价模式无法满足此需求[2] - 上游钢铁企业核心目标是保持合理利润和生产平稳,采用月度均价模式向长期协议客户销售,将价格波动风险转移[2] - 中游钢材流通企业作为供应链服务商,需解决上下游采销不对称的定价风险[2] 风险重构解决方案与操作 - 五矿期货协助中游钢材流通企业,通过期货衍生工具进行价格转换,构建“钢铁企业浮动价格销售—钢材流通企业价格管理服务—造船企业固定价格采购”闭环[2][3] - 具体操作中,钢材流通企业以浮动价格向钢铁企业采购(“中厚板绝对价格指数+固定值”),以固定价格销售给造船企业[3] - 2023年5月至9月,钢材流通企业陆续为造船企业锁定生产所需钢材资源和采购成本[3] 项目成果与效益 - 造船企业通过该模式采购成本锁定在4980元/吨,较现货市场直接采购成本约5780元/吨实现约800元/吨的增收[3] - 钢铁企业不承担敞口风险,并获得约200元/吨的稳定利润[3] - 项目通过期货公司与中游企业提供的综合价格风险管理服务,有效解决采销不对称定价风险,实现保供稳价和多方共赢[4] 模式意义与行业影响 - “保供锁价”模式满足上游生产集约化、规模化要求,同时满足下游控制风险、保障供应和稳定价格的需求[4] - 该模式为制造业平稳运营和发展提供支持,是制造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基石[4]
民企发债难“破冰”,江苏民企发行科创债占比高出全国平均值一倍
搜狐财经· 2025-11-01 03:38
行业整体概况 - 自2022年推出至2025年8月,科创债累计发行规模达3.69万亿元,共3572只 [3] - 科创债发行主体以国有企业为主,央国企发行数量和规模占比分别为32.78%和44%,地方国企分别为51.62%和44.32% [3] - 民营企业发行科创债的数量和规模占比显著偏低,分别为11.59%和8.2% [3] - 民营企业发行科创债的票面利率整体高于同期限国企债券 [3] 民营企业参与度低的原因 - 企业自身资质与申报能力偏弱,科创属性不突出,信用基础薄弱,缺乏有效抵押物和增信手段 [4] - 市场缺乏针对民企科创成果的统一估值定价体系,投资者风险偏好低,认购意愿不足 [4] - 政策支持相对单一,跨部门协同和流程衔接有待理顺,违约处置机制不健全 [4] 江苏省的破局措施与成效 - 江苏省民营企业发行科创债占比超四分之一,比全国11.59%的平均水平高出一倍多 [2] - 核心措施是加强与风险分担工具运作机构协同,并发挥“央地协同”风险分担机制作用 [2][5] - 推动组建省级信用增进公司,并与中债信用增进公司合作,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提供增信服务 [5] - 在全国首批5个风险分担工具支持项目中,江苏落地2个,显著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6] - 金雨茂物债券综合融资成本降至2.69%,较往年下降3.01个百分点;毅达资本债券成本为2.33%,低于预期0.67个百分点 [6] - 风险分担工具通过提供增信支持和充当“基石投资人”领投,打通民企债券市场融资渠道 [6] 企业案例与具体支持方式 - 金雨茂物通过风险分担机制省去了担保环节,不仅降低了债券利率,还节省了担保费支出,发行进程加快 [7] - 毅达资本发行由中债信用增进公司与江苏银行分别创设50%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增信,在无主体、无债项评级情况下成功发行 [7] - 江苏省设立科技金融服务与促进中心,提供全流程科创债服务 [7]
地方增信机构首度跻身科创债“拍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18:47
科创债与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市场动态 - 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创设机构资格扩围至地方机构,天府信用增进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中豫信用增进有限公司、河南省中豫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成为最新备案的创设机构[2] - 此举标志着CRMW创设主体从大型商业银行和券商进一步扩展至地方增信机构[4] - 自债市“科技板”启动5个月以来,挂钩银行间市场科创债的CRMW累计创设超过11笔[2] CRMW对科创债发行的支持成效 - CRMW有效助力多家民营股权投资机构获得低成本、长期限融资[2] - 具体案例显示,青岛银行计划为“25京博MTN002(科创债)”创设名义本金2亿元CRMW,杭州银行为“25恒逸CP004(科创债)”实际创设名义本金2亿元[3] - 在政策支持和CRMW工具推动下,科创债发行利率维持在较低区间,9月新发科创债平均发行利率为2.19%[13] - 由CRMW支持的科技企业发债利率平均低于上市日中债估值约35个基点,部分债券利差超过50个基点[13] CRMW市场参与机构与规模 - 截至2025年9月15日,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共创设247.29亿元,其中挂钩民营企业规模占比84%,挂钩科创债规模占比18%[14] - 在创设机构中,浙商银行以14.95亿元创设金额位居首位,平安银行和杭州银行紧随其后,创设金额分别为12.75亿元和5.30亿元[6][7] - 截至9月,市场共获批58家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创设机构[10] 制度优化与市场影响 - 交易商协会于6月修订《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业务指引》,简化备案流程并拓展挂钩标的,以释放产品活力[9] - 制度升级推动更多金融机构、信用增进机构参与创设,有助于丰富CRMW创设供给并提升区域增信力度[10] - CRMW与科创债的组合能提升投资者积极性,因其相比直接投资高等级信用债券有更高获益空间[15] - 地方增信机构可通过“央地合作”模式为民营企业及科创债发行提供增信服务[15] 发行主体与信用级别变化 - CRMW支持对象从初期以AA+级和AAA级为主,2025年扩容至AA级,目前AA级、AA+级、AAA级及无评级规模占比分别为10%、76%、8%和5%[14] - 挂钩科创票据和债券的CRMW主要支持民营企业,2024年至今支持民营企业的创设只数和规模占比分别为92.86%和95.68%[14] - 2025年以来,CRMW还支持了金雨茂物、毅达资本等民营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创债[14]
如何破解“车主喊贵、险企喊亏”(金台视线)
人民日报· 2025-09-22 06:22
网约车行业保险现状 - 网约车市场拥有超过5亿用户 形成庞大出行市场[2] - 新能源网约车保费持续上涨 远高于司机收入增幅[3] - 部分车型保费报价高达每年2.5万元 导致20多辆车因保险报价过高被迫停运[4] 保费上涨具体案例 - 安徽合肥新能源网约车保费从8500元涨至1.4万元 涨幅超64%[3] - 江苏南京网约车出险后保费上涨三成 从6500元涨至8500元[3] - 北京网约车未出险情况下续保保费涨超15% 从8500元涨至9800元[4] 保险公司承保困境 - 保险公司认为新能源网约车存在"高出险 高维修 高赔付 高保费"特征[6] - 头部险企对网约车业务接保意愿不高 每日仅办理5台车且需法人到场[4] - 多地保险公司仅承接续保业务 不承接新车投保[4] 行业系统性风险因素 - 新能源车维修成本高 维修社会化不普及 维修标准不健全[6] - 部分新能源车企压缩前端销售价格 抬高后续维修费用[6] - 网约车公司抽成或公司车辆整体赔付率高加剧保费问题[7] 非正规投保现象 - 超过两成网约车投保非营运险 事故拒赔率近九成[7] - "统筹保险"以正规保险费用六成价格揽客 但缺乏监管导致理赔难[8] 监管政策与创新方案 - 四部门联合发布指导意见 创新优化新能源车险供给[9] - 上海保险交易所上线"车险好投保"平台 实现直接签单[10] - 试点"车企—平台—保险"三方共保 使保费下降18% 理赔周期缩短至3天[11] 定价机制优化建议 - 建议采集急加速 夜间行驶等数据 建立"基础保费+浮动系数"模型[10] - 建立全国网约车风险评估平台 共享12类数据提升定价精准率[11] - 引入第三方风险减量服务 对达标企业给予保费补贴[11]
担保赋能科创 “天津模式”破解轻资产融资难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11:13
文章核心观点 - 天津市中小企业信用融资担保有限公司通过创业担保业务联合银行政府与园区构建普惠金融生态精准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题为本土科创生态持续注入金融活水 [1] 创业担保业务模式 - 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提供担保合作银行发放政府给予补贴专门用于支持个人创业或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的政策性贷款业务 [2] - 旨在缓解初创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其发展注入关键资金活力 [2] 企业案例成效 - 天津凌智皓越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获得400万元信贷支持综合费率不到2%支持其承接重大订单合同金额突破千万元 [3] - 天津天融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获得1000万元担保贷款叠加担保费补贴实际支付担保费仅4万元 [4][5] - 中科芯创医疗科技获得100万元资金支持顺利向新疆中医医共体项目提供近百台设备 [5] 服务体系建设 - 天津市中小担在12家重点园区挂牌联合产业园与中航大科技园创佳科技园等深度协作 [6] - 中航大科技园推出转化保校友保园区保等专属担保产品转化保提供最高100万授信部分额度享免息2025年成果转化目标400项已近完成 [7] - 创佳科技园企业谱秀科技注册两个月即获得200万元贷款中科芯创在一年半内销售额接近5000万元 [7][8] 平台化运营机制 - 构建银行超市模式汇聚二十余家合作银行资源通过集中议价将凌智皓越综合费率压降至不足2% [3][8] - 与银行建立同步尽调并联审批机制将审贷时间缩短至一周左右 [9] - 创新风控引入科创积分制弱化传统财务指标和抵押物依赖推出党建增信模式将党建工作成效与担保授信额度挂钩 [10] - 构建22222风险分担机制由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天津市融资担保发展基金天津市中小担合作银行区域专项融资担保基金各承担20%风险 [10] 全生命周期服务 - 服务覆盖企业初创期启动资金成长期扩大生产需求成熟期多元化融资需求 [11] - 根据企业发展阶段逐步释放额度提供行业信息政策解读等额外支持 [12] - 截至2025年7月底累计为212户次创业市场主体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共计3.9亿元减免担保费260余万元企业获得财政贴息资金600余万元 [12] 未来发展规划 - 继续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支持重点群体创业就业发挥龙头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优势提升业务规模和服务质效 [13]
大货车为何遭遇续保难(金台视线)
人民日报· 2025-08-11 05:51
大货车保险问题现状 - 大货车商业保险续保遭遇拒保现象频发,部分车辆因被评为E类(最低风险评级)被保险公司拒绝续保,导致车辆无法投入运营[2] - 未被拒保的大货车面临保费大幅上涨,部分车辆保费从1-2万元涨至4万元[3] - 2024年全国营业类货车承保1125万辆,与全国1155.7万辆公路运营载货汽车相比存在30万辆差距,承保率约97%[8] 保险公司立场与评级机制 - 保险公司采用内部评分系统评估风险,考量因素包括行驶里程、车速、疲劳驾驶状况等,E类车被视为高风险[4] - 商业保险属于双向选择,保险公司有权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拒保或提高保费[5] - 部分保险公司使用第三方风险评级数据系统进行内部测算,但大货车保险业务普遍亏损,需用其他车险保费补贴[7] 行业影响与替代方案 - 保费上涨或拒保直接影响货车司机生计,月收入1.8-3万元的司机扣除成本后盈余有限[3] - 部分司机被迫购买非正规的"安全统筹单",但这类产品缺乏监管且赔偿能力有限[4] - 五部门联合发布通知规范交通安全统筹行为,要求保险企业加强服务对接[8] 政策与解决方案 - "车险好投保"平台计划纳入大货车投保服务,实现线上"愿保尽保"[9] - 专家建议通过差异化定价模型、风险分担机制和社会资本参与优化承保方式[10] - 建立政策保险等措施协助保险公司降低风险,提高承保积极性[10] - 建议通过差异化费率机制引导大货车提升交通安全水平,发挥保险的经济杠杆作用[11]
债市“科技板”满月科创债发行规模突破4000亿元
上海证券报· 2025-06-07 03:07
债市"科技板"发行规模 - 科创债发行规模达4172亿元,占全市场同期发行规模的17.4% [2] - 商业银行发行规模1910亿元,占比45.8%,政策性银行发行200亿元,证券公司发行259亿元,金融机构合计占比56.8% [2] - 非金融企业科创债发行规模达1803亿元,远超原科创票据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的单月发行水平 [2] 发行主体结构优化 - 非金融企业科创债中民营企业发行规模占比从10.1%提高至12.5% [2] - AAA和AA+债券数量占比超90%,民营企业和公众企业主体评级均在AA+及以上 [2] - 股权投资机构踊跃参与,为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空天科技等前沿领域提供股性资金支持 [3] 期限结构与资金用途 - 科创债期限呈长期化导向,3年以上发行规模占比近80%,10年以上超百亿元 [3] - 期限最长可达20年,如江苏省国信集团发行20年期3.6亿元科创债用于核电项目 [3] - 资金用途广泛涉及电子元器件制造、软件开发、医疗设备制造等新兴领域 [3] 金融机构参与情况 - 银行发行1910亿元科创债,期限3至5年,平均利率1.67%,资金投向科技贷款和科创企业债券 [4] - 23家券商发行科创债,国泰海通证券发行10年期债券,70%资金用于科创领域股权投资 [5] - 中信证券发行债券明确70%用于科创领域,其中50%用于科技创新类基金投资 [5] 风险分担机制创新 - 信用违约互换和风险缓释凭证成为流行工具,如浦发银行提供3000万元信用风险保护 [6] - 应流科技发行债券由中债信用增进创设30%风险缓释凭证 [6] - 风险分担工具可提升民营企业及初创期科创企业发债融资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6] 未来发展展望 - 建议发展混合型科创债券、科技创新型企业资产证券化等产品提高投资者参与意愿 [7] - 债市"科技板"将成为助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 [7]
创新信用评估模型 金融“粮草”助力畜牧业
中国经营报· 2025-05-20 22:51
政策导向与行业现状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肉牛、奶牛产业纾困,稳定基础产能[1] - 畜牧业经营以家庭散户为主,管理分散且产业链短,资产多为活禽活畜,难以作为抵押物[1] - 经营户现金流不稳定且具有季节性特征,生产周期长且现金流依赖畜产品变现[1] 金融创新与融资解决方案 - 银行创新推出"肉牛贷",利用肉牛资产数据构建信用评估模型,推出"活体抵押"融资方式[1] - 交通银行四川省分行推出"肉牛贷",单笔额度最高达300万元,实现全线上申请审批[2] - 农业银行采用"智慧畜牧贷",通过"物联网监管+动产抵押"实现活畜抵押可抵可控[4] - 金融机构采用"政府+保险+银行+农户"四位一体金融服务模式,解决担保难融资难问题[4] 行业特点与风险特征 - 畜牧行业周期特征明显,资金投入与回收具有较强周期性[3] - 行业风险集中,疫病和自然灾害可能导致大规模生产中断[3] - 活体牲畜价值波动大,缺乏标准化评估体系,抵押估值困难[3] - 饲料、兽药、劳动力等成本占主要部分,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显著[3] 金融支持与风险管理 - 银行可提供全产业链金融服务,针对不同环节设计差异化贷款期限[5] -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活体资产数据,区块链技术构建透明资产档案[5] - 期货市场通过价格发现、饲料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三方面发挥作用[6] - 玉米豆粕等饲料占养殖成本50%-60%,期货套保可锁定成本[6] - 某养殖企业通过期货套保在饲料价格上涨15%时仍成功锁定成本,每头牛净利润增加约300元[6] 产业链与成本结构 - 产业链包括饲料、兽药、种畜、屠宰加工、冷链物流、零售终端等环节[3] - 大型企业规模化生产与农户散养模式并存,行业格局多元[3] - 技术改良如品种优化、现代化养殖可降低成本,但初期需要较大投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