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
icon
搜索文档
中信证券:香港房地产拐点已至 在港开展业务的房企有望普遍受益
智通财经网· 2025-08-08 08:57
香港房地产市场特征 - 供给长期偏紧,核心城区发展强度高,新功能片区建设迟缓,政府几乎不会选择降价供地,市况较弱时土地供给收缩 [1] - 人均住房面积不到20平方米,低于内地和东亚主要大城市,房屋自有率偏低,租住人口接近一半 [1] - 住宅交易以二手房为主,存量房业主资金负担较轻,房价上涨预期可能导致存量房供给进一步下行 [1] 历史牛熊周期 - 1993年以来经历过五次牛熊切换,上行期明显长于下行周期,人口、经济基本面和利率是关键影响因素 [1] - 2008年和2021年的房价下行主要由需求侧因素驱动,尤其是利率和人口产业因素,2021年后的调整与"辣招"政策累积有关 [2] 新周期驱动因素 - 产业因素:金融服务业蓬勃发展,中央政策支持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3] - 人口因素:本地生育率下降但高端人才引入政策(如优才、高才)推动人口净迁入增加,强购买力人口占比较高 [3] - 利率因素:HIBOR利率在2025年5月后大幅下降,按揭贷款利率下探至住宅租金收益率之下 [3] - 政策因素:限制需求的"辣招"陆续退出 [3] 市场表现与展望 - 住宅房价从2025年3月开始持续月环比上涨,上涨趋势可持续,商业地产拐点可能略晚于住宅但弹性更大 [3] - 上一轮上行周期起点(2009年1月至12月),10家香港房地产公司累计涨幅均值跑赢恒生指数28ppts,绝对收益达80.2% [4] - 剔除最初三个月后,剩余九个月涨幅较市场指数高出12ppts,绝对收益73.2%,商业地产和住宅开发公司表现均出色 [4]
中资券商多维度助力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证券日报· 2025-06-24 00:27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表现亮眼 - 截至2025年6月23日,港交所完成35宗IPO项目,募资总额近1000亿港元,跃居全球资本市场首位 [1] - 港股市场IPO排队企业超160家,仅5月份就有40多家企业递表 [1] 中资券商在港股IPO市场的作用 - 中资券商成为港股IPO市场重要中介力量,推动募资规模超2024年全年水平 [3] - 中资券商成功助力阿里巴巴、京东等中概股回归港股,提升港股全球地位 [3] - 中资券商协助内地科技、消费赛道龙头企业赴港上市,引入高成长性标的,丰富港股行业结构 [3] 中资券商打破国际投行主导格局 - 国内头部券商在承销市场占据明显优势,主导港股IPO项目数量大幅领先外资机构 [4] - 中金公司担任海天味业港股IPO牵头保荐人,凸显中资券商在尽调、Pre-IPO融资与跨境合规服务的成熟能力 [4] 中资券商促进跨境资本流动 - 2024年中资券商服务港股通交易金额11.2万亿港元,同比增长64.9% [5] - 中资券商积极响应"跨境理财通"2.0,优化服务流程和产品种类,满足全球财富配置需求 [5] 中资券商维护香港金融稳定 - 截至2024年末,中资券商在香港设立35家子公司 [6] - 西部证券拟出资10亿元人民币设立香港子公司,体现对香港市场的重视 [6] - 中资券商的稳健经营和国际业务发展为香港市场提供"压舱石"作用 [6]
陈茂波: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让投资者感到安心和有信心
快讯· 2025-06-21 21:19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表现 - 港股前5个月平均每日成交额2420亿港元 按年增加1.2倍 [1] - 港股新股集资额接近900亿港元 暂列全球首位 [1] - 香港银行存款去年增加超过1万亿港元 上升7% [1] - 今年以来银行存款再上升4% 总额超过18万亿港元 [1] 香港金融政策方向 - 香港将继续维持自由港定位 保持金融制度稳健运行 [1] - 确保资金自由流动和政策连贯性 [1] - 金融是香港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 [1] - 特区政府正全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