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香港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
icon
搜索文档
有人年薪百万、有人餐厅“炒散” 续签率54%的香港“高才通”如何优化?
第一财经· 2025-08-26 23:54
高才通计划实施概况 - 香港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自2022年12月28日推出,旨在应对人才荒问题,主要面向本科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或年薪超过250万港元的人才[3] - 截至2025年7月底,各项人才入境计划共收到约51万宗申请,其中约34万宗获批,超过22万名人才已抵港[4] - 高才通计划获批率最高(80%以上)、审批速度快,灵活性高,注重行业贡献[4] 人才续签与留存情况 - 截至2025年7月底,共有13,678名高才逗留期限已满,其中46%放弃申请续签[2][6] - 高才通三类别的续签申请率差异显著:A类(年收入达250万港元以上)为77%,B类(百强名校毕业且有三年工作经验)为50%,C类(近五年百强名校本科毕业)为40%[6] - 获批续签高才的月薪中位数约为4万港元,最高的1%月薪达30万港元或以上,约10%月薪达12万港元或以上[11] 金融保险行业就业分析 - 从续签高才的就业分布看,19%从事金融服务业,11%为保险经纪行业(部分为精算师或管理层)[11] - 保险业首年淘汰率达到80%,经历残酷筛选后的幸存者年薪可接近百万元[1] - 香港保险佣金结构为“头重脚轻”,经纪人销售缴纳5年的储蓄险,实际到手佣金约为首年保费的30%左右[13] 人才面临的挑战 - 竞争激烈的求职环境是首要挑战,有高才投递50余份简历后仅获得一两个面试机会[9] - 高企的居住成本构成压力,部分人士选择往返香港和内地通勤,仅约三分之二获批续签人士长期居住在香港[10] - 从事佣金制行业(如保险)的高才,若无法证明在港工作期间有稳定收入,续签申请可能被拒[8] 计划经济贡献与未来展望 - 高才通计划估计可为香港带来每年约340亿港元的直接经济贡献,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的约1.2%[14] - 香港政府表示计划会继续推行,并将根据实际情况优化调整细节,但不会终止[2][14] - 政府希望高才从事职业更加多元化,并考虑对香港社会的影响,务求招揽合适人才落户香港[14]
有人年薪百万、有人餐厅“炒散”,香港“高才通”如何优化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26 22:56
本文字数:3732,阅读时长大约6分钟 作者 |第一财经 王方然 今年的中秋和国庆,25岁的李环不打算回家过节,计划在香港继续她的"炒散"(兼职)工作,她已经提 前联系好餐厅,时薪80港元。在某知名高校金融专业毕业后,李环通过香港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下 称"高才通")来到香港,慢慢寻找工作机会。 香港某头部保险公司的代理人田绵刚刚完成新一轮续签。2022年底,她放弃深圳的工作来到香港做保 险。短短3年时间,做到了年薪接近百万元。在她看来,通过高才通来港卖保险就是一场"豪赌",首年 淘汰率达到80%,但活下来后就是"神仙工作"。 李环与田绵,正是"高才通"计划下来港人群中两个鲜明的缩影:一边是仍在摸索与等待的新来者,一边 是经历残酷筛选后的"幸存者"。 2025.08.26 近日,中国香港特区劳工及福利局(下称"香港劳福局")公布了"高才通"的阶段性实施数据,从侧面揭 开了"高才"赴港从事金融业的神秘面纱。2022年至今,已超过22万人通过"高才通"计划来到香港。截至 2025年7月底,共有1.37万名高才逗留期限已满,其中46%的高才放弃申请续签。竞争激烈的求职环 境、高淘汰率的保险业、高企的通勤或居住成本成 ...
有人年薪百万、有人餐厅“炒散”,香港“高才通”如何优化
第一财经· 2025-08-26 22:09
高才通计划整体实施情况 - 香港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自2022年12月28日推出,旨在应对人才荒问题,主要面向本科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或年薪超过250万港元的人才 [6] - 截至2025年7月底,各项人才入境计划共收到约51万宗申请,其中约34万宗获批,超过22万名人才已经抵港 [7] - 截至2025年7月底,共有1.37万名高才逗留期限已满,其中46%的高才放弃申请续签 [3][8] - 高才通计划估计可为香港带来每年约340亿港元的直接经济贡献,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的约1.2% [19] 高才通计划续签情况与筛选机制 - 申请人续签需在港获聘并有稳定收入,薪酬福利条件需达市场水平,需提交雇佣合约 [8] - 从事非雇佣合约形式工作(如保险经纪)者,续签审批会考虑过去收入水平、工作效益(如所缴税款)及留港时间 [8] - 不同类别高才续签申请率差异显著:A类(过去一年收入达250万港元以上)为77%,B类(百强名校毕业且有三年工作经验)为50%,C类(近五年百强名校本科毕业)为40% [9] - 续签高才的月薪中位数约为4万港元,最高的1%达30万港元或以上,约10%月薪达12万港元或以上 [18] 高才在金融及保险行业的就业状况 - 从续签高才就业情况看,19%从事金融服务业,11%为保险经纪行业(部分为精算师或管理层) [18] - 保险业首年淘汰率高达80%,业绩未见起色者很难获得公司配合续签 [3][11][12] - 香港保险佣金结构呈“头重脚轻”特征,以缴纳5年的储蓄险为例,经纪人实际到手佣金约为首年保费的30% [19] - 部分高才在保险业表现出色,可实现MDRT(首年保费约150万港元)或COT(首年保费约450万港元) [18] 高才赴港面临的挑战 - 求职竞争激烈,部分高才投递大量简历后仅获得极少面试机会,与本地人才在商贸和金融业存在重叠 [12][13] - 高企的居住成本构成挑战,约70%在港长住人士选择租房,仅13%买房自住 [16] - 部分高才选择两地通勤以降低成本,但每日通勤对需要坐班的行业构成不小挑战 [15][16] - 仅有约三分之二获批续签的人士长期居住在香港 [16]
有人年薪百万、有人餐厅“炒散”,续签率54%的香港“高才通”如何优化?
第一财经· 2025-08-26 18:50
高才通计划实施情况 - 高才通计划自2022年12月推出以来收到约51万宗申请 其中约34万宗获批 超过22万名人才已抵港[4] - 截至2025年7月底共有1.37万名高才逗留期限已满 其中46%放弃申请续签[2][6] - 续签申请率按类别差异显著:A类(年收入250万港元以上)77% B类(百强名校毕业+3年工作经验)50% C类(五年内百强名校毕业)40%[6] 保险行业就业现状 - 保险业首年淘汰率高达80% 从业者称首年未开单比例近50%[1][8] - 成功留存者收入显著提升 部分从业者年薪可达百万港元 工作时长减少50%但收入达原收入2-3倍[1][8] - 保险佣金结构呈现"头重脚轻"特征 储蓄险首年佣金可达保费的70%-90% 经纪人实际到手比例约30%[13] 金融行业就业分布 - 续签高才中19%从事金融服务业 11%从事保险经纪行业(含精算师及管理层)[11] - 续签高才月薪中位数为4万港元 其中10%月薪达12万港元以上 1%月薪超30万港元[11] - 部分保险从业者业绩突出 可实现MDRT(首年保费150万港元)或COT(首年保费450万港元)标准[13] 人才留存挑战 - 求职竞争激烈 有报道称投递50余份简历仅获1-2次面试机会[9] - 住房成本高昂 约70%在港长住者选择租房 天水围地区月租4000港元仅能租用小房间[10] - 仅约三分之二获批者长期居留香港 其余选择两地通勤或短期住宿[10] 经济贡献与政策展望 - 高才通计划预计每年带来340亿港元直接经济贡献 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1.2%[14] - 政府强调计划将持续优化但不会终止 重点将转向吸引AI应用、低空经济等特定行业人才[2][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