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科学仪器国产化
搜索文档
共商长期突破机制,科学仪器国产化沙龙在京举行
仪器信息网· 2025-10-21 17:09
沙龙背景与核心议题 - 沙龙主题为“自主创新·协同共进”,聚焦高端科学仪器领域核心技术突破、产业链协作与政策建议,旨在为加速国产化与产业链融合提供助力[2] - 活动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汇聚政府、科研、产业及投资界专家,旨在凝聚共识、搭建平台、研提方案[2] 行业发展现状与挑战 - 中国高端科学仪器主要依赖进口,50万元以上的高端科学仪器中进口设备占比高达70.9%,已成为科技创新的制约因素[9][23] - 国内仪器企业呈现“小、散、弱”特点,研发投入不足,高端市场被外资主导[9] - 核心关键部件研发支持不足,国家专项中对关键部件研发的支持比例可能不足15%,近30%的受调研企业存在关键技术空白[13] - 产业链协同创新面临核心部件与软件技术依赖国外、产业生态分散、人才与学科建设滞后三大难点[17] 国际经验与发展模式借鉴 - 国际典型发展模式包括以关键技术为核心的“蔡司模式”、通过成果转化与投资并购实现平台化的“赛默飞模式”、以及聚焦整合形成龙头企业的“丹纳赫模式”[9] - 国内实践探索了以“基地+基金+基业”为核心的“三D模式”,通过在怀柔布局创新孵化平台、在亦庄建设产业化基地,并借助资本力量推动并购整合[10] 核心部件瓶颈与战略重要性 - 核心关键部件是决定整机性能和高端的基础,包括探测器、电子光学系统、高端光源、激光器、真空系统等[13] - 核心部件研发具有多学科交叉、技术密集、周期长、迭代难的特点,其市场价值有限但战略意义重大[14] - 当前困境在于“有的有技术没产品,有的甚至连技术都没有”,部分项目因技术挑战过高而无人承接[13] 破局路径与创新策略 - 政策层面需强化“耐心资本”支持,通过政府产业基金、税收优惠等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并将核心耗材、高端部件纳入重点监管与奖励范畴[18] - 构建“政府-科研-企业”协同的创新联盟与平台,建立“科研院所-企业-用户”联动机制,加速产品迭代[14][18] - 利用AI技术实现“换道超车”,解决数据处理、仪器调试效率问题,如通过AI替代专家经验完成电镜图像分析[18] 未来发展方向与行业期望 - 行业需摆脱“低价竞争”思维,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与国际品牌“同标准、同议价”[19] - 加强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结合国内市场规模优势,推动产业链整合,形成“核心部件-整机-应用服务”的完整生态[19][20] - 科学仪器的突破根植于深厚的基础研究,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补齐底层技术与共性技术短板[23] - 未来将着力推动高端科学仪器领域的开放合作与生态建设,促进研发端与应用端的深度互动与反馈迭代[24]
领潮高端仪器国产替代 聚光科技再登“民营企业发明专利500家榜单”
全景网· 2025-10-15 13:44
公司核心实力与荣誉 - 公司再度荣登《2025民营企业发明专利500家榜单》,彰显其自主研发实力和专利布局能力[1] - 公司已取得授权专利903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29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超1292项[1] - 公司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工信部第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 - 公司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长期保持在10%以上[2] - 公司研发机构获国家发改委授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并被生态环境部唯一认定为环境保护监测仪器工程技术中心[2] 行业背景与国产化机遇 - 我国高端科学仪器整体进口率约70.6%,其中分析仪器的进口率超过80%,国产化潜力巨大[2] - 行业存在性能指标总体落后、高端市场占比低、产业规模偏小、核心竞争力薄弱等短板[2] 产品创新与技术突破 - 公司构建了全国领先的质谱、色谱、光谱技术平台与产品矩阵[2] - 公司累计牵头或参与国家级项目近百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十余项权威科技奖励[2] - 公司HGA系列高精度温室气体分析仪采用CRDS技术,实现20千米等效光程,攻克了稳定性差、长期漂移大的行业顽疾[3] - HGA-331型号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验证,关键指标比肩国际旗舰,被认定为国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3] - 该系列仪器已实现规模化生产,年产能逾200台,批量服务于国家碳监测网络[3] 多元化业务与解决方案 - 公司业务辐射智慧环境、智慧工业、智慧实验室及生命科学等多元场景[2] - 公司为环境、应急安全、半导体、新材料、食品药品、生命科学等行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创新组合方案[2] - 针对稀土冶炼高盐含铵痛点,公司创新采用系统工艺实现废水零排放和资源循环利用[3] 战略转型与未来方向 - 公司以AI+机器人重构科学仪器价值链,完成从精密制造商到智能实验室综合服务商、从数据生产者到知识输出者、从国产替代者到国际标准制定者的三大跃迁[4] - 公司打造硬件—软件—服务—生态闭环,推动国产高端科学仪器从可用走向好用、从单点走向谱系、从替代走向引领[4]
皖仪科技: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2 17:22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3.079亿元,同比增长3.79%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4.71万元,相比上年同期亏损2886.42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209.64万元,相比上年同期-1067.80万元显著改善 [2] - 研发投入为6955.36万元,同比下降13.71%,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2.59% [3][1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7.341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7.34% [2] 业务板块与产品 - 业务分为工业检测仪器及解决方案、在线监测仪器及解决方案、实验室分析仪器及解决方案、医疗仪器及解决方案四大板块 [4][5][6] - 工业检测仪器主要产品包括氦质谱检漏仪、真空箱检漏回收系统、气密性检漏仪,应用于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 [5] - 在线监测仪器包括环境在线监测和工业过程在线监测仪器,应用于环保、石化化工等领域 [5] - 实验室分析仪器包括液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液质联用系统等,应用于生命科学、医疗等领域 [6] - 医疗仪器板块取得突破,超声刀产品取得注册证并成功中选广东联盟集采,透析机完成正样研制 [6][16] 研发与技术进展 - 新增授权专利11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2项,外观设计5项,新增软件著作权2项 [14][25] - 核心技术包括光谱、质谱、色谱技术等42项,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5][26] - 在研项目包括质谱仪、血液透析设备、纳升液相色谱、无线超声刀等,部分项目处于正样或产业化阶段 [27][28][29] - 研发人员数量为345人,占公司总人数31.54%,其中博士15人,硕士106人 [30] 市场拓展与战略 - 积极实施出海战略,产品销往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泰国、乌兹别克斯坦、埃及等 [17] - 海外业务收入占比4.12%,并在欧洲、东南亚、南美初步建立合作基础 [17] - 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共建"核聚变关键真空测量设备研发联合实验室" [15] - 入选"合肥市精密科学仪器创新联合体"和"长三角无线微创手术系统创新联合体" [16] 行业环境与政策 - 所属行业为仪器仪表制造业(C40),高端科学仪器国产化机遇显著 [8][9][11] - 美国对部分液相色谱质谱仪实施出口管制,加剧国际竞争但为国内厂商提供发展机遇 [11] - 2025年出台多项支持政策,包括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数智化转型、工业和信息化质量工作、国产仪器仪表计量测试评价等 [11][12][13] - 国内高端科学仪器市场仍由进口品牌主导,但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9][11] 运营与管理 - 采用以销定产、以产定购的采购模式,以及直接销售为主的销售模式 [6][7] - 优化IPD研发体系,开展ISC及精益管理项目,提升供应链效能和质量管理 [19] - 推进数智化建设,实现端到端业务流程打通,应用AI平台提升运营效率 [19] - 强化人才建设,优化薪酬绩效体系,完善培训体系和中长期激励机制 [20]
国产高端电镜破壁而生!博众仪器发布国产首台商用200kV场发射透射电镜BZ-F200
仪器信息网· 2025-06-30 16:35
核心观点 - 苏州博众仪器发布国产首台商用200kV场发射透射电镜BZ-F200,具备0.14纳米晶格分辨率(当前国产最高),性能对标国际主流产品,标志着我国高端科学仪器实现重大突破 [1][2] - 该设备可满足集成电路、新材料等领域原子级观测需求,核心技术包括自主电子枪、超稳电源系统、热场发射电子源及精密制造等 [22][24] - 透射电镜长期被国际巨头垄断,国产化率不足5%,博众仪器通过五年技术攻坚填补国内空白,展现民企在高端仪器领域的创新实力 [21][28] 技术突破 - **性能参数**:BZ-F200点分辨率≤0.25nm,晶格分辨率≤0.14nm(国产最高),加速电压80kV/200kV,支持6种成像/衍射模式 [24][25] - **核心技术**:突破电子源针尖制备、超高稳定度高压电源(稳定度达百万分之一)、透镜超精密加工(亚微米镜筒精度)等"卡脖子"技术 [21][24] - **应用验证**:成功解析单晶硅晶格图像(国产首次)、氮化硼纳米片及金属硫化物微观结构,半导体界面缺陷分析达0.23纳米分辨率 [22][27] 行业意义 - 高端仪器国产份额从30%升至45.5%(2023年),政策驱动下预计2025年达60%,透射电镜突破标志国产仪器进入"从无到有"阶段 [28] - 设备对材料科学具革命性价值,可解析复杂晶态多孔材料原子结构,攻克传统X射线衍射的解析局限 [30] - 产学研合作推动"创新链-产业链-生态链"整合,建立电子光学系统、超精密加工等自主可控的产业联合体 [31] 公司发展 - 博众仪器2019年立项时仅一人团队,五年内突破技术壁垒并实现商业化,计划2026年推出120kV/300kV机型,远期攻关球差电镜等高端设备 [21] - 采用市场化导向策略,同步推进整机研发与核心部件国产化,构建电子束技术应用与服务生态 [12][21] - 苏州大学已引入首台设备至国产仪器示范中心,为迭代提供应用场景,政府及学界呼吁支持首代产品优化 [12][28] 研发背景 - 创始人团队2018年响应国家"卡脖子"技术清单选择透射电镜领域,初期面临人才、技术、供应链等"五无"困境,最终通过自主攻关锤炼出电镜"中国之心" [7][21] - 中国电镜行业自上世纪50年代起步后停滞,博众成果圆了科研工作者使用国产透射电镜的心愿 [19] - 清华大学教授段文晖2023年调研后提案呼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肯定民企"决策高效、技术迭代迅速"的优势 [9]
苏企突破技术壁垒实现高端科学仪器国产化
苏州日报· 2025-06-29 08:31
行业突破 - 国产首台200kV场发射商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在吴江发布,打破国际巨头垄断局面[1] - 该设备由苏州博众仪器科技有限公司历时五年自主研发,性能对标国外先进产品[1] - 透射电子显微镜是半导体、前沿材料、生命科学等战略领域的核心装备,其自主可控关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产业链安全[1] - 在200kV场发射高端机型领域,此前国产化率几近为零[1] 技术成果 - 旗舰产品"BZ-F200"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整机及核心部件实现完全自主研发[1] - 公司依托自主可控的电子光学核心技术、高稳定性超低纹波电源及安全可靠供应链体系[2] - 成功贯通从核心技术突破到高端装备产业化的全链条[2] 公司背景 - 博众仪器是博众精工孵化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2020年3月[1] - 公司锚定高端透射电镜及电子束共性技术的自主研发[1] - 通过核心技术自主攻坚,系统性破解技术困局,填补关键领域空白[1] 行业意义 - 该成果标志着中国透射电子显微镜进入自主研制与规模化商用并举的新阶段[1] - 铸就了中国高端科学仪器自主化进程中的崭新里程碑[2] - 国内顶尖高校、科研院所、产业界领袖等共同见证这一突破[1]
高端质谱仪器研发与国产化公司完成千万级天使轮融资
仪器信息网· 2025-04-24 14:34
公司融资与背景 - 国科新智完成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由国科创投独家投资 [1][2] - 募集资金重点投向高端质谱仪器的研发、产业化及市场拓展 助力实现自主可控 [2] - 公司2024年5月注册成立 在合肥科大硅谷设立全资子公司 为国科科转基金首批投资项目 [2] 技术优势与创新成果 - 深度融合中国科学院苏州医工所技术 突破高端质谱国产化关键技术瓶颈 构建"核心部件-整机系统-产业化应用"全链条创新体系 [2] - 团队累计申请专利200余项 发表论文50余篇 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 [4] - 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获批国内首个医疗器械注册证 自主研发三重四极杆质谱 [4][5] 产品矩阵与市场应用 - 产品包括LC-MS/MS、ICP-MS/MS、GC-MS/MS等系列 定位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践行者 [5] - 与解放军总医院、协和医院等顶级机构合作 推动国产高端仪器应用示范 [5] - 荣获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提供完整国产化解决方案打破国外垄断 [5] 战略规划与行业定位 - 创始团队强调突破"卡脖子"技术 聚焦核心部件攻关 贯彻科技自立自强战略 [6] - 国科创投指出质谱仪技术壁垒高、市场规模大 公司攻克离子源、四极杆等核心部件 具备系列化技术能力 [6] - 目标成为国产高端质谱领军企业 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