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仪

搜索文档
2025年Q2“采报”:红外光谱仪勇夺用户咨询榜TOP10亚军
仪器信息网· 2025-07-28 11:47
行业询盘趋势 - 2025年Q2仪器信息网询盘量环比增长10.1%,气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为Top3品类 [1][4][6] - 工业企业询盘量占比最高,高校单条询盘价值较高 [4] - 国产仪器需求占比19%(环比上升1.7个百分点),进口占比3%(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 [8] 品类排名变化 - Q2 Top10品类中6个与Q1一致,气相色谱仪连续两季度居首,液相色谱仪新晋前五 [6] - 离心机、天平、超纯水器为常用设备中稳定品类,马弗炉、能散型XRF、PCR为新上榜品类 [6] 采购单位案例 - 采购单位涵盖医科大学、农业集团、研究所等,涉及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工业CT等高端仪器 [8] - 中科院下属研究所采购X荧光光谱、红外光谱等科研设备 [8] 服务与活动 - Q2组织8家仪器厂商走访梅里埃、华测等8家大买家单位,聚焦技术难题与定制需求 [10][12] - ACCSI2025期间举办采购对接座谈会、专家逛展团等活动,促进供需双方深度交流 [13][16] AI与数字化进展 - 发布行业首款AI智能体"仪智星",基于26年数据积累与DeepSeek模型实现精准选型推荐 [17][19] - 日均更新超500条行业数据,通过AI赋能提升厂商曝光效率 [17] 平台服务能力 - 仪信通会员服务覆盖2500万+专业用户,与赛默飞等头部厂商长期合作 [20] - 仪器优选平台收录30000+台设备,年访问量1500万+,年采购额超650亿 [22]
纳微科技:有知名机构高毅资产参与的多家机构于7月10日调研我司
证券之星· 2025-07-11 18:39
公司业务发展 - 小分子应用方向因GLP-1类多肽药物市场爆发,色谱填料产品收入增长明显,驱动小分子业务快速增长 [2] - 大分子应用方向早期研发需求未明显上升,但三期放大和商业化药物变更项目支撑业绩稳定恢复 [2] - 抗体类新药项目是国产填料替代进口的主要领域,公司推出第三代软胶亲和产品提升性能,增强竞争力 [3] - 公司优化营销体系,实施战略客户策略,加强工艺服务能力,推动国产替代趋势增强 [3] - 公司加快海外市场布局,完善营销体系,提升海外销售力量,推动大分子业务恢复增长 [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主营收入1.89亿元,同比上升22.39% [7] - 归母净利润2921.54万元,同比上升72.98% [7] - 扣非净利润2507.61万元,同比上升85.28% [7] - 毛利率72.77%,负债率15.46% [7] - 二季度归母净利率环比提升,因高毛利率的色谱填料业务占比达60%,增速提升改善整体盈利 [4] 战略布局 - 收购赛谱仪器和福立仪器,延伸产品线至蛋白纯化设备和液相色谱仪,完善色谱技术平台 [5] - 赛谱仪器蛋白纯化仪与公司填料产品配套,提供工艺开发服务,实现业务协同 [5] - 福立仪器液相色谱仪可带动分析色谱柱耗材应用,对标国际巨头业务模式 [5] - 两家仪器公司在核心技术、客户资源和渠道资源共享,增强全产业链服务能力 [5] 竞争策略 - 打造从色谱填料、色谱柱到色谱仪的整体技术平台,提供整体解决方案避免价格竞争 [6] - 聚焦3+2市场(多肽、双抗、血制品、疫苗、小核酸),以重磅产品技术创新保持份额 [6] - 研发资源聚焦关键产品性能提升,跨部门协同提质增效,提升质量体系 [6] - 加快海外布局,完善营销体系,加强直销能力,增加战略合作 [6] 机构观点 - 最近90天4家机构给出评级,3家买入,1家增持 [8] - 多家机构预测2025年净利润在1.34亿至1.48亿之间,2026年预测1.86亿至2.21亿 [9] -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近3个月融资净流入2679.24万,融券净流出9.91万 [9]
预算1.43亿元!海关系统大批仪器试剂耗材采购意向
仪器信息网· 2025-07-03 14:32
海关系统仪器试剂耗材采购意向 - 海关系统发布18项仪器试剂耗材采购意向,预算总额达1.43亿元,涉及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高端设备 [1][2] - 采购时间集中在2025年6-10月,覆盖全国多个海关单位,包括南昌、东兴、乌鲁木齐、南宁、深圳、包头、丽江等地 [2][4][6][7][9][10] - 采购品类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试剂耗材、防护装备、核辐射探测设备等,用于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口岸检疫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 [4][5][6][7][9][10] 主要采购项目详情 - 南昌海关技术中心计划采购旋转蒸发仪、密度仪等实验室设备,预算374万元 [4] - 东兴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计划采购医学PCR检测试剂、常规检测试剂和理化试剂等,预算350万元 [4] - 乌鲁木齐海关技术中心计划采购标准品、试剂盒、微生物诊断类试剂等,预算410万元 [4] - 南宁海关技术中心计划采购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等55台设备,预算1949万元 [7] - 海关总署计划采购30套核辐射探测设备,包括门户式车辆和行人探测设备,预算2220万元 [10] - 青岛海关技术中心计划采购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仪等设备,预算6483万元 [11] 采购设备应用领域 - 实验室检测:包括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质谱联用仪等分析仪器,用于食品、化工产品等检测 [4][7] - 口岸检疫:包括便携式化学有害因子检测仪、生物有害因子监测设备等,用于口岸安全监测 [9] - 应急防护:包括A/B/C级防护服、化学采样箱等,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 [9] - 核辐射监测:包括门户式核辐射探测设备,用于口岸放射性物质检测 [10] - 动植物检疫:包括移动消毒设备、无害化处理系统等,用于国门生物安全防护 [5]
国产替代不再是一句口号,如何破局最后一公里!
仪器信息网· 2025-06-18 15:01
国产替代面临的挑战 - 国产替代面临信息分散、验证成本高、责任规避等问题,导致用户难以高效精准选择国产仪器 [1][2] - 用户对国产仪器的核心疑虑在于性能稳定性、长期可靠性、精度一致性和应用适配性,缺乏同场景、长时间、可验证的真实应用案例和公开透明的第三方对比数据 [3] - 仪器更换涉及巨额投资、实验流程重构甚至认证风险,高昂的验证成本和潜在风险让用户望而却步 [3] - 采购决策者在涉及关键仪器时普遍存在"不敢担责"心态,选择进口品牌更容易免责 [3] - 用户需求与厂商研发方向、技术能力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缺乏高效、精准的供需对接平台 [3] 国产替代解决方案 - 仪器信息网提供案例库、试用对接、选型咨询等服务,助力用户高效精准选择国产仪器 [1][2] - 系统性地收集、整理、筛选并呈现覆盖多学科领域的国产仪器替代成功案例、技术白皮书、性能参数对标、用户评价等关键信息,打造权威、全面、可检索的国产替代信息智库 [4] - 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海关系统国产仪器选型数据库"已正式上线,共收录涉及295个品类的49374台国产科学仪器设备 [5] - 提供特定国产替代仪器的免费试用通道,负责匹配需求、协调厂家资源、安排样品或设备入场试用,并支持技术人员的现场安装调试与基础操作指导 [7] - 仪器信息网主办的第四届国产好仪器试用线下对接会在北京普天德胜园区成功举办,进行国产好仪器试用对接并现场签订试用意向书 [8] - 由具备丰富行业经验和技术背景的顾问团队提供一对一深度选型咨询服务,基于具体应用需求、预算范围、原仪器详细参数、实验室环境等,提供最适合的国产替代方案建议书及多维度评估对比 [10] - 仪器信息网联手头部高校院所、工业企业用户,以深度用户调研为核心,筛选出真正可靠、高效、实用的国产好仪器,累计10年时间联手20000名一线仪器用户筛选出400台经得起市场检验的"国产好仪器" [11][13] - 针对用户在重大采购项目、定制化需求或与特定国产龙头企业对接时的资源瓶颈,提供直达厂家核心团队的对接服务,协助安排深度技术交流、方案评估、商务洽谈 [16] - 2024年卓越用户服务中心累计服务走访用户单位近100家,累计参与厂商近300次,帮助用户与厂商实现快速需求对接 [17] 国产仪器推广活动 - 仪器信息网举办国产替代Easy选型直播,涵盖高校科研之化学分析、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专场,以及第三方检测之食品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环境实验室、材料实验室等专场 [26][27]
信达证券:给予纳微科技买入评级
证券之星· 2025-06-06 22:34
公司概况 - 纳微科技成立于2007年,专门从事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研发、规模化生产、销售及应用服务,为生物医药、平板显示、分析检测及体外诊断等领域客户提供核心微球材料及相关技术解决方案 [2] - 2024Q4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33亿元,同比增长71.47%,实现归母净利润0.41亿元,同比增长38.05% [2] - 2025Q1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9亿元,同比增长22.39%,实现归母净利润0.29亿元,同比增长72.98% [2] - 2023年以来公司净利率水平大幅下滑,主要是受到股权激励费用摊销和赛谱仪器商誉减值的影响 [2] 行业分析 - 预计2023年全球色谱介质市场规模69亿美元,预计2026年达到9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9.26% [3] - 预计2023年中国色谱介质市场规模为112亿元,预计2026年达到203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1.92% [3] - 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行业长期被外资垄断,无论是小分子色谱填料还是大分子层析介质,国产化率都相对较低 [3] 主营业务 - 纳微科技是国内较早布局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行业的龙头企业,开发出国内厂商中品类最全的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 [3] - 公司下游客户恒瑞医药商业化项目的工艺成功变更,为进口替代建立经验模板 [3] - 公司客户数量不断积累,临床阶段不断后移,目前储备大量临床中后期项目 [4] - 色谱填料及层析介质的用量与项目阶段相关,从临床一期到临床二期到临床三期到商业化呈现逐级放大趋势 [4] 产业链布局 - 纳微科技通过"自建+并购"双轮驱动,布局色谱仪器、色谱耗材、蛋白纯化系统、体外诊断耗材等产业链上下游方向 [5] - 福立仪器是国产色谱仪器领军企业,在气相色谱领域已经初具规模,在液相色谱领域发布L75超高效液相色谱仪 [5] - 纳谱分析专注于打造高品质实验室用色谱耗材,实现从微球原料、填料制备、色谱柱装填全过程国产化 [5] - 赛谱仪器致力于开发用于蛋白、抗体、疫苗、核酸、诊断原料等大分子生物制品领域的精密纯化设备 [5]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0.01亿元、12.44亿元、15.49亿元 [6]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1亿元、2.21亿元、2.85亿元 [6]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35元、0.55元、0.71元 [6] - 截至2025年6月5日,对应PE估值分别为62.22倍、39.89倍、30.86倍 [6]
纳微科技:公司深度报告:色谱填料主业把握两大机遇,全产业链布局打开成长天花板-20250606
信达证券· 2025-06-06 22: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纳微科技作为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龙头,2024Q4 以来业绩边际显著改善,未来净利率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4] - 色谱填料主业处于关键发展窗口期,有望受益于进口替代和商业化放量两大机遇 [5] - 通过“自建 + 并购”双轮驱动布局产业链上下游,展现出极强的业务延展性,有望打开成长天花板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龙头,业绩边际显著改善 - 发展历史:2007 年成立,专注高性能纳米微球,2021 年科创板上市,技术与产品不断迭代 [21] - 主营业务:产品和服务涉及生物医药、分析检测、平板显示和体外诊断等领域,生物医药为重点方向 [23] - 股权结构:实控人为江必旺和陈荣姬,间接控制 28.27%股权,江必旺直接持股 16.03%,布局多家子公司 [25] - 高管团队:研发和销售人才兼备,从业经验丰富,创始人江必旺科研背景深厚,总经理牟一萍产业经验丰富 [30] - 财务分析:2024Q4 以来业绩边际改善显著,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为核心主业,核心主业毛利率稳定,净利率有提升空间 [33][37][41] 色谱填料主业:把握进口替代和商业化放量两大机遇 - 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是生物医药分离纯化的关键耗材:色谱技术可实现混合组分分离,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底层材料是纳米微球,制备技术门槛高 [46][48] - 色谱介质市场规模百亿级别,生物医药为重要应用方向:全球和中国色谱介质市场规模均呈增长趋势,生物医药是重要应用领域 [54][56] - 纳微科技全面布局技术路径,产能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开发出品类最全的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硅胶、聚合物、天然聚合物填料各有优势 [59][60][75] - 发展窗口期,把握进口替代和商业化放量两大机遇:进口替代方面,行业被外资垄断,国产龙头崛起,恒瑞项目变更为进口替代建立模板;商业化放量方面,客户数量积累,临床阶段后移,储备项目进入回报期 [5][18][19] 布局产业链上下游,打开成长天花板 - 福立仪器:国产色谱仪器领军企业,气相色谱初具规模,液相色谱实现突破,与纳微科技和纳谱分析有协同作用 [11][20][93] - 纳谱分析:专注高品质实验室用色谱耗材,采用自主研发微球填料,实现全过程国产化,业绩高速增长 [11][20] - 赛谱仪器:国产蛋白纯化设备领域龙头企业,受市场调整影响业绩下滑,采取积极措施有望改善经营趋势 [11][20]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 盈利预测:预计 2025 - 2027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10.01 亿元、12.44 亿元、15.49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41 亿元、2.21 亿元、2.85 亿元 [8] - 投资评级:看好公司中长期成长性,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8]
纳微科技(688690):色谱填料主业把握两大机遇,全产业链布局打开成长天花板
信达证券· 2025-06-06 21:4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纳微科技作为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龙头,2024Q4 以来业绩边际显著改善,未来净利率提升空间大 [4] - 色谱填料主业处于关键发展窗口期,受益于进口替代和商业化放量两大机遇,有望加速成长 [5] - 通过“自建 + 并购”布局产业链上下游,展现业务延展性,打开成长天花板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龙头,业绩边际显著改善 - 发展历史:2007 年成立,专注高性能纳米微球,2021 年上市,技术与产品不断迭代 [21] - 主营业务:产品服务涉及生物医药、分析检测、平板显示和体外诊断四大领域,生物医药占比最高 [23] - 股权结构:实控人为江必旺和陈荣姬,间接控制 28.27%股权,江必旺直接持股 16.03%,布局多家子公司 [25] - 高管团队:研发和销售人才兼备,从业经验丰富,创始人科研背景深厚,总经理产业和管理经验丰富 [30] - 财务分析:2024Q4 以来业绩改善,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是核心主业,毛利率稳定,净利率提升空间大 [33][37][41] 色谱填料主业:把握进口替代和商业化放量两大机遇 - 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是生物医药分离纯化的关键耗材,底层材料是纳米微球,制备技术门槛高 [46][48] - 色谱介质市场规模百亿级别,全球 2023 年 69 亿美元,2026 年预计 90 亿美元;中国 2023 年 112 亿元,2026 年预计 203 亿元,生物医药是重要应用方向 [5] - 纳微科技全面布局技术路径,产能性能达国际领先,硅胶、聚合物、天然聚合物填料各有优势 [59] - 发展窗口期,进口替代机遇在于下游客户工艺变更建立模板,承接更多项目;商业化放量机遇在于客户数量积累,临床阶段后移,储备项目进入回报期 [5][18][19] 布局产业链上下游,打开成长天花板 - 福立仪器是国产色谱仪器领军企业,气相色谱初具规模,液相色谱取得突破,与纳微科技等存在协同 [20][93] - 纳谱分析专注高品质实验室色谱耗材,采用自主研发微球填料,实现全过程国产化,业绩高速增长 [20] - 赛谱仪器是国产蛋白纯化设备龙头,受市场调整业绩下滑,采取措施有望改善经营 [20]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 预计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0.01 亿元、12.44 亿元、15.49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41 亿元、2.21 亿元、2.85 亿元 [8]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8]
高校气相色谱仪采购市场分析报告:2020-2025年策略与趋势深度解读
仪器信息网· 2025-05-23 15:25
高校气相色谱仪采购市场格局 - 市场呈现"教学国产化、科研进口化"分层格局,基础教学领域国产替代加速推进,高端科研设备仍高度依赖进口[1][3][6] - 2024年国产品牌中标率25%,2025年1月政府采购中国产占比达80.37%[1][8] - 进口品牌在科研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安捷伦、岛津、赛默飞等品牌在高端型号需求量大[6][9] 采购数据分析 - 2025年3月高校采购数量12套占总数70.59%,金额341.21万元占46.74%;4月采购39套占58.21%,金额1894.87万元占55.73%[3] - 2020-2025年采购规模稳步增长,2020年采购约100台,2024年上半年达134台[19] - 采购金额从2020年2000万元增长至2024年上半年4553.9万元[19] 品牌与价格分布 - 进口品牌单价28-65万元,高端型号超60万元;国产品牌基础机型5-20万元,中端10-30万元[2][11] - 2024年进口色谱仪平均单价56.05万元是国产1.71倍,金额占比是国产4.13倍[7] - 国产品牌南京科捷、福立、磐诺在高校教学和常规科研场景表现突出[9] 采购策略与应用场景 - 教学场景采用竞争性磋商或谈判方式,科研场景多采用公开招标[4][16] - 教学实验预算较低(如10-20万元国产机型),科研项目预算较高(如393.8万元GC-MS联用仪)[4] - 广东、内蒙古、四川采购量位居前三,与地区科研实力和教育投入相关[5] 技术差异与发展趋势 - 进口品牌在检测精度(0.1ppm)、温控精度(0.01℃)等性能参数上优势明显[24] - 国产品牌在性价比(进口50%)、本地化服务和维护成本(低30%)方面占优[13][15] - 预计2030年国产份额将提升至35%-40%,但高端领域替代仍需较长时间[2][27] 未来市场预测 - 2025-2030年国产产能年复合增长率8%-10%,政策推动下替代加速[25][27] - 产学研合作助力国产技术突破,如南京科捷的微板流控控制技术[28] - 进口品牌面临份额挤压风险,可能从2024年80%降至2030年65%[25]
多维视角探析新路径,共筑色谱生态协同 |ACCSI 2025“色谱新应用场景及产业生态升级发展论坛”圆满举行
仪器信息网· 2025-05-16 15:36
论坛概况 - 第十八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25)在上海松江举办,吸引超1800位行业人士参会,规模创新高 [2] - 色谱新应用场景及产业生态升级发展论坛作为重要分论坛,聚焦"细分市场突围"和"色谱行业新机遇",逾150人参会 [2][5] - 论坛由北京大学刘虎威教授与复旦大学张祥民教授联合主持,覆盖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多领域代表 [2][9] 色谱技术发展现状 - 气相色谱通过毛细管进样器、检测器改进及微型化实现性能优化,硬件设计(如进样器-色谱柱匹配)对智能化至关重要 [10] - 国产离子色谱核心部件已自主化,整机性能接近进口品牌,但色谱柱型号覆盖不足且法规参与度低 [12] - 二维液相色谱技术实现微量检测物富集和自动化前处理,在治疗药物监测中突破传统方法局限 [26] 国产化进展与挑战 - 纳微科技构建全产业链布局,从填料、色谱柱到色谱仪形成生态圈,部分产品性能对标国际巨头 [14] - 国产高效液相色谱仪在药品检验中稳定性与灵敏度达进口水平,但软件配套和市场信任度待提升 [19] - 细胞膜色谱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开发多款智能分析仪器应用于药物筛选和中药现代化 [21] 应用场景创新 - 色谱技术在石化行业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支撑油品分子层级分析和智能化管理 [28] - 岛津新一代气相色谱仪GC-2050在体积缩小三分之一的同时保持高通量,引入"一键式效率管家"功能 [24] - 离子色谱技术中,国产电解水抑制器和电致淋洗液发生器实现创新,提升系统稳定性并降低成本 [12] 标准与法规适配 - 2025版中国药典新增峰谷比等系统适应性参数,对分离度、灵敏度等指标要求更精细 [17] - 国产色谱设备需加强国标、药典等法规的方法匹配度,完善原材料和零配件供应链 [12][19]
超42亿,32所高校科研院所仪器采购意向(2025年4月,含色谱、质谱、光谱电镜类商机汇总)
仪器信息网· 2025-05-15 17:13
高校仪器采购市场概况 - 2025年4月全国32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发布的仪器采购预算总额超过42亿元[1][2] - 采购金额排名前列的院校包括空天信息大学(5.07亿元)、华中科技大学(2.71亿元)、上海科技大学(2.03亿元)[3][4] - 清华大学出现多次采购记录,单次最高达3.14亿元,累计采购金额超5亿元[3][4] 色谱类仪器采购 - 涉及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及质谱联用设备,单台预算从数十万至数百万不等[5] - 重庆医科大学采购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预算460万元[5]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采购离子色谱仪预算120万元[5] - 江南大学采购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预算190万元,超高效液相多重离子淌度超高分辨质谱联用系统预算680万元[7] 质谱类仪器采购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采购高分辨质谱仪预算650万元[8][9] - 安徽农业大学和重庆医科大学分别采购质谱仪预算均为205万元[8][9] - 太原理工大学采购电感耦合等离子体-飞行时间质谱仪[9] 光谱及显微镜类采购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采购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原位分析仪[10] - 清华大学采购太赫兹时域光谱仪[10][11] - 江南大学采购超快瞬态吸收光谱仪预算未披露,高分辨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12] - 塔里木大学采购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12] 采购时间分布 - 多数采购集中在2025年3-6月实施,部分项目跨年度执行如北京大学(2024年12月-2025年5月)[3][4] - 月度采购规模呈上升趋势:1月22亿元、2月23.5亿元、3月46亿元[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