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仪科技(688600)

搜索文档
皖仪科技(688600) - 国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核查意见
2025-07-11 17:01
募资情况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51,677.00万元,净额为45,830.24万元[1] 项目投资 - 分析检测仪器建设项目投资20,621.56万元,拟用募资投入20,621.56万元[5] - 技术研发中心项目投资25,929.23万元,拟用募资投入21,360.40万元[5] 现金管理 - 拟用不超15,000万元闲置募资现金管理,期限不超12个月可滚动使用[10] - 2025年7月11日董事会通过议案,授权总经理行使决策权[15][16] - 保荐机构认为合规且无异议[17][18]
皖仪科技(688600) - 关于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公告
2025-07-11 17:00
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 2025 年 7 月 11 日召开 了第六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 管理的议案》,同意公司在保证不影响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确保募集资金安 全的前提下,使用最高不超过人民币 15,000 万元的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 管理,用于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有保本约定的投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结 构性存款、协议存单、通知存款、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等),使用期限不超过 12 个月,在前述额度及期限范围内,公司可以循环滚动使用。公司董事会授权总经 理在前述额度及决议有效期内行使投资决策权、签署相关文件等事宜,具体事项 由公司财务中心负责组织实施。 一、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同意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 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0】999 号)核准,公司向社会公众公开 发行人民币普通股( ...
机械设备科学仪器行业深度:雄关漫道真如铁,自主可控势如潮
天风证券· 2025-07-11 10:4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强于大市”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我国科学仪器行业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远低于国外品牌,国产替代任重道远,但政策推动国产仪器设备发展,且贸易摩擦下国产厂商或迎来机遇 [2][6] - 各细分领域中,质谱、色谱仪器国产化率仍偏低,电子测量仪器向中高端市场发展 [3][4] 各章节总结 科学仪器行业:高端化海外品牌占主导,政策推动国产替代 - 科学仪器用于收集、处理数据等活动,应用广泛,分为分析、生命科学、物理实验和化学实验四大类 [2][9] - 2023年我国科学仪器市场规模突破2200亿元,增幅超12%,全球市场中北美、欧洲占比高,行业集中度低,国产品牌占有率低 [12][16] - 2016 - 2019年部分科学仪器国产化率低,如光学显微镜为0%,电子显微镜为4.42%,分析仪器进口率超80% [19][20] -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推动国产仪器发展,如2024年增值税法规定相关进口仪器免税 [22][24] 分析仪器:市场广阔,质谱、色谱仪器国产化率仍偏低 - 2022年全球实验分析仪器市场规模约750亿美元,2016 - 2022年年化复合增长率约5.6%,中国市场容量排第三,亚洲市场潜力大 [31] - 质谱仪核心作用是物质定量、定性及结构分析,应用广泛,全球市场被海外巨头垄断,CR6占比96%,2019 - 2023年中国市场规模从111.23亿增至167.12亿元 [35][41] - 2024年政府采购质谱仪设备31.4亿元,占市场规模约17%,高校、医疗卫生机构、科研院所为采购主力 [45] - 质谱仪进口率从2018年的89%降至2023年的81%,国产品牌中标头部集中,三重四极杆和高分辨质谱仪是主流产品,国内厂商已在攻克 [49][50] - 2020年全球色谱仪市场规模约100亿美元,中国占比16%,2024年国内市场规模达160亿元,液相和气相色谱仪占比大 [63] - 国内色谱仪市场由进口品牌主导,2024年国产中标金额占16.4%,部分国产厂商在细分领域有竞争力 [67][68] - 2022年我国光谱仪市场规模约84.1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100亿元,政府采购中进口品牌中标金额占68%,国产品牌在中低端有优势 [79][80] 电子测量仪器:向中高端市场发展 - 电子测量仪器分为通用和专用仪器,通用仪器应用广,包括示波器、射频类等 [89][90] - 2024年全球电子测量仪器市场规模预计达163.07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或超400亿元,占全球约35%,高端市场被国际厂商占据 [97] - 示波器及射频器在通用电测仪器中占比高,下游应用以IT和通信为主 [103] - 国内示波器市场规模稳中有升,预计2025年达6.5亿美元,进口以高端为主但占比渐降,高端设备被国际品牌主导,国内厂商向中高端发展 [109][110][118] 贸易摩擦下的变局:美国进口仍有替代空间;打铁还需自身硬 - 2018年贸易战涉及科学仪器加征关税,2024年海外厂商加速本土化进程,如丹纳赫、安捷伦等 [129] - 质谱仪2018年加征关税后美国进口金额减少,份额流向国产厂商,本轮关税下各仪器仍有替代空间 [135] - 2021 - 2025年部分科学研究等进口用品免税,2025年新政策调整,部分中低端设备进口不免税 [140] 建议关注:综合性科学仪器企业及在细分领域高端化实现突破的标的 - 聚光科技拥有领先技术平台,推进高分辨质谱研发与推广 [150] - 莱伯泰科质谱仪产品实现应用,LabMS 5000 ICP - MS/MS入选首台套目录 [153] - 海能技术布局色谱领域产品,投资多家初创企业进行先期布局 [156] - 禾信仪器掌握质谱核心技术,2022年发布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 [159] - 皖仪科技业务多元,新产品在各领域取得进展,如半导体检漏仪、超声刀等 [164] - 普源精电自研核心技术产品收入提升,高端产品拓展顺利 [165] - 鼎阳科技具备四大主力产品研发能力,推出多款高端产品 [173] - 优利德布局多类仪器,2024年产品升级迭代,实现芯片流片 [177]
私募调研聚焦小盘成长风格
中国证券报· 2025-07-03 04:16
私募机构调研图谱 - 6月私募机构调研A股上市公司频次高达1769次,涉及751家私募机构和387只个股 [1] - 电子、医药生物、机械设备三大行业成为调研主阵地,小市值成长股更受机构青睐 [1] - 私募调研覆盖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的21个,其中6个行业调研次数突破100次大关 [2] 热门调研个股 - 迈威生物以51次调研拔得头筹,海光信息、中科曙光等跻身当月十大热门调研股 [1] - 十大热门调研股中七只总市值低于200亿元,部分不足100亿元,多分布于科创板和创业板 [1] - 京北方6月股价大涨逾45%,吸引招商基金、景顺长城基金等公募新进前十大流通股东 [2] 行业调研分布 - 电子行业调研个股数量排名第一,医药生物和机械设备分列二三位 [2] - 计算机、汽车、基础化工行业同样获得私募较高关注,通信、环保等行业位居热度榜单前列 [2] - 5-6月私募调研偏好变化不大,半导体、医疗器械等二级行业持续受关注 [3] 私募机构参与情况 - 6月85家私募机构调研达5次以上,正圆投资、盘京投资等排名居前 [3] - 31家百亿级私募参与调研,包括星石投资、淡水泉等头部机构 [3] - 医药生物领域受头部私募重点关注,高毅资产、聚鸣投资等密集调研迈威生物 [2] 后市投资策略 - 世诚投资重点关注港股互联网大厂、AI科技股深度调整后的机会及上游资源品 [4] - 星石投资对市场情绪持续修复持乐观态度,认为A股中长期投资性价比突出 [4] - 丹羿投资建议以"低估值且存在未来估值上修可能的品种"作为底仓 [4] - 桓睿天泽重点关注医药(创新药领域)和消费(品牌价值重估企业)两大方向 [5]
皖仪科技(688600)每日收评(07-01)
和讯财经· 2025-07-01 16:50
皖仪科技688600股价分析 股价趋势与主力成本 - 当日主力成本24.40元,5日主力成本23.55元,20日主力成本22.73元,60日主力成本20.62元 [1] - 过去一年内涨停1次,跌停0次 [1] 技术面分析 - 短期压力位24.15元,短期支撑位22.94元 [1] - 中期压力位20.48元,中期支撑位未明确提及 [2] - 股价突破短期压力位,短线有望走强;突破中期压力位,中线有望走强 [2] - K线形态呈现“红三兵”,每日收盘价上移,可能见底回升 [2] 资金流向 - 主力资金净流入1007.68万元,占总成交额9% [2] - 超大单净流出102.40万元,大单净流入1110.07万元 [2] - 散户资金净流入1258.24万元 [2] 关联行业/概念板块 - 仪器仪表板块上涨0.47%,医疗器械概念上涨0.93%,节能环保上涨0.66%,碳交易上涨0.71% [2]
皖仪科技(688600) - 关于变更持续督导保荐代表人的公告
2025-06-27 18:01
持续督导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法定持续督导期已届满[1] - 因张展工作变动,国新证券指派乔军文接替其担任持续督导保荐代表人[1] - 变更后公司持续督导保荐代表人为肖扬和乔军文[1] 保荐代表人信息 - 乔军文现任国新证券投资银行部总经理[3] - 乔军文曾参与多个项目首次公开发行、再融资及并购重组项目[3] 公告信息 - 公告发布时间为2025年6月28日[2]
皖仪科技:共建核聚变真空测量设备实验室;当升科技:稳定制备硫化物电解质 | 新能源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4 07:17
皖仪科技 - 公司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签署协议,联合建立"核聚变关键真空测量设备研发联合实验室",推动国内真空技术及真空装备产业发展 [1] - 联合实验室研究方向包括:氚兼容检漏仪技术研究、富氘环境下真空检漏技术开发、抗中子辐照和抗电磁干扰的真空测量设备研发 [1] - 该合作将加速国内真空装备产业发展,体现公司在核聚变领域的技术创新实力,预计将为公司带来市场竞争优势 [1] 当升科技 - 公司已系统布局硫化物等多个技术路线,成功开发出高离子电导率、微纳米粒径可控调节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并实现稳定制备,具备规模化供应能力 [2] - 多款电解质产品已获得下游头部电池厂商与车企的认证及导入 [2] - 公司在固态电解质领域的突破标志着新能源电池材料技术的进步,其产品特性有望提升电池性能,加速电动汽车行业发展 [2] 晶科能源 - 公司自主研发的182N型高效单晶硅电池(TOPCon)转换效率经第三方测试认证达到27.02%,创大面积N型单晶钝化接触电池转换效率新纪录 [3] - 公司自主研发的N型TOPCon高效光伏组件经第三方测试认证,组件最高转换效率达25.58%,创全球同类组件效率新纪录 [3] - 该技术突破彰显公司在光伏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和领先地位,高转换效率意味着更高能源输出和更低成本,将显著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3]
XD皖仪科: 关于自愿披露签署联合实验室共建协议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4 00:20
协议签署概况 - 公司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签署《联合实验室共建协议》,共同建立"核聚变关键真空测量设备研发联合实验室" [1][2] - 能源研究院聚焦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磁约束聚变、可再生能源及智慧电力电网四大研究方向,目标建成国家级能源实验室 [2] - 协议于2025年6月22日在公司签署,无需提交董事会或股东会审议,亦无需有关部门审批或备案 [2][3] 联合实验室合作内容 - 实验室旨在实现科研与需求、技术与市场、人才与产业的深度对接,推动真空技术及装备产业发展 [1][3] - 研究方向包括核聚变关键真空测量设备研发,具体内容未披露 [4] - 公司计划投入研发总经费400万元,能源研究院按50%比例配套200万元经费 [4] - 经费支付参照能源研究院《横向项目管理办法》和《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执行 [4] 业务协同与战略影响 - 公司工业检测仪器业务涵盖氦质谱检漏仪、真空箱检漏回收系统等产品,应用于新能源、储能、制冷等领域 [2] - 合作将强化公司在核聚变真空测量领域的技术优势,提升品牌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 [4] - 协议不会改变公司主营业务或经营范围,对独立性无影响 [4]
皖仪科技(688600) - 关于自愿披露签署联合实验室共建协议的公告
2025-06-23 17:30
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自愿披露签署联合实验室共建协议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本协议的签署仅代表双方确立了合作关系,后续具体合作细节有待进一步 商讨,实施进度和执行情况尚存在不确定性。 证券代码:688600 证券简称:皖仪科技 公告编号:2025-053 (二)关联关系说明 本协议的签署不构成关联交易,亦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未触及公司董事会 及股东会审议标准。为便于投资者作出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公司对本协议签署情 况进行自愿性披露。 公司将根据合作具体事项的后续进展,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 规定,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 公司与能源研究院不存在关联关系。 相关风险提示:研发过程可能受限于部分技术瓶颈或因技术迭代导致无法达 到预期性研发目标的风险,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近日,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皖仪科技")与合肥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以下简称"能源研究院")经友好协商,达成合作 意向,并签署了《联合实验室共 ...
皖仪科技:与能源研究院签署联合实验室共建协议
快讯· 2025-06-23 17:09
核心观点 - 皖仪科技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签署联合实验室共建协议,共同建立"核聚变关键真空测量设备研发联合实验室" [1] - 公司计划投入400万元用于研究开发,能源研究院将配套50%的经费 [1] - 该协议的签署不构成关联交易,也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1] 合作内容 - 双方将联合推动国内真空技术及真空装备产业发展 [1] - 联合实验室将专注于核聚变关键真空测量设备的研发 [1] 财务安排 - 皖仪科技计划投入400万元用于研究开发 [1] - 能源研究院将配套50%的经费,即200万元 [1] 协议性质 - 该协议无需提交公司董事会或股东会审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