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黄金造假
icon
搜索文档
新骗局曝光!深圳水贝镀金饰品伪装真金,5359公斤黄金杀猪盘暴雷
搜狐财经· 2025-06-10 17:31
黄金市场概况 - 黄金价格今年持续飙升,达到4位数高价,导致部分消费者望而却步 [1] - 深圳水贝是国内最大黄金珠宝集散地,年黄金成交率超50%,价格显著低于品牌专柜 [5][7] - 水贝黄金工费优势明显:周大福工费约100元/克,水贝仅需几十元/克 [7] 深圳水贝市场乱象 - 3·15曝光水贝市场存在镀金造假现象,包括"金包银"和掺铼等手法 [11][13][15] - 造假手段专业化:免费刻印"足金999"字样、提供全套品牌包装 [13] - 掺铼黄金密度与真金相似,连专业回收商也难以辨别 [15][17] - 注水黄金等新型造假手段出现,不良商家通过无标识商品逃避追责 [17][19] 永坤黄金暴雷事件 - 永坤黄金成立于2014年,通过线上线下高息产品吸引投资者 [21][27] - 线下模式:签订《黄金委托保管合同》和《黄金回购合同》,承诺保本保利 [23][25] - 线上推出"预定金条"产品,年化收益率远超行业正常水平 [27][32] - 采用庞氏骗局模式,用新投资者资金支付旧账,涉及托管黄金5359千克(价值41亿元) [34] - 金价上涨导致资金链断裂,最终暴雷 [34] 行业影响 - 水贝市场乱象和永坤事件严重损害黄金市场信誉 [3][36] - 事件凸显非正规渠道黄金交易风险,建议消费者选择正规商家 [36]
空心填注、合金冒充、掺假黄金……造假花样多,买卖黄金要留心
广州日报· 2025-05-15 23:39
黄金市场造假事件 - 某国有大行销售的金条被传存在"杂质",后经第三方权威机构检测证实金含量为99.99%,疑似杂质为外部附着物,检测结论获客户认可[1] - 金价高涨背景下,消费者对市面黄金"含金量"的担忧加剧,需警惕假黄金风险[1] 黄金造假主要类型 - 结构造假:包括空心填注(如手镯中空部分注胶、注水、注金属粉末以增加克重),长期使用易磨损露出内部材质[3] - 材料造假:包括合金冒充(如铜、锌、银合金)和镀金/包金(廉价金属表面覆盖极薄金层),易通过重量、硬度或磨损识别[3] - 掺假黄金:掺入铼或钨等密度接近黄金的金属,需光谱仪等专业仪器检测,常规手段难以识别[3] 消费者购买黄金注意事项 - 选择正规渠道(如银行、资质金店),警惕低价促销[4] - 检查标识与包装:真黄金需有清晰钢印(如"Au999")及完整质检证书[4] - 保留购买凭证(发票、收据),线上购买需全程录像拆封与检测过程[4] 真假黄金辨别方法 - 色泽:真金呈均匀赤黄色,假黄金可能偏暗或泛白[4] - 重量:黄金密度19.3克/立方厘米,同体积下比银、铜更重[4] - 硬度与声音:真金柔软,掉落声音闷("啪嗒"),假黄金硬度高且声音清脆[4] - 专业检测:通过光谱仪或密度仪检测成色与密度,破坏性检测中真金火烧不变色,掺假黄金会变色或呈现砂砾状[5]
假黄金 真平账?
搜狐财经· 2025-05-10 23:27
黄金造假事件分析 - 银行出售的金条存在塑封不可拆封的限制 拆封后银行拒绝回收 且跨银行回收存在障碍 表明行业存在潜在风控漏洞 [1][11] - 近期案例显示银行出售的金条内部掺假 但编号与单据匹配 监控排除了掉包可能 问题环节尚未明确 [3] - 造假手段涉及伪造编号和流转单号 个人作案难度极高 暗示可能存在系统性造假链条 [4] 历史造假案件 - 2016年某矿业企业用自制假黄金质押骗贷 涉案金额超100亿元 [5] - 2020年某首饰制造商以80吨假黄金骗取金融机构200亿元资金 骗贷模式屡次发生 [6] - 部分造假甚至涉及国外铸币厂 但国内机构仍坚称黄金为真 显示跨境造假复杂性 [7] 黄金市场监管框架 - 1984年《金银管理条例》仍有效 规定个人出售黄金必须卖给央行 其他机构"收购"行为违法 [13][18][20] - 现行市场操作中机构以"回购"名义规避监管 但跨机构交易仍属违规 [23][24][25] - 个人购买黄金需通过持牌机构 私下交易违法 央行保留没收来源不明黄金的权利 [22][26] 黄金投资建议 - 短期交易建议选择黄金期货或ETF 实物黄金因手续费和工艺溢价不适合价差套利 [27][28] - 实物黄金购买建议选择银行或金店的小克数金条(1克/5克/10克) 降低造假风险 [30] - 大宗购买可考虑水贝市场 现场检测可增强可信度 [31] 行业运作特点 - 黄金作为战略资源受严格管制 交易需开立专用账户并审查身份 超过2万元需额外流程 [12] - 机构通过保单和鉴定视频为黄金增信 但存在设备篡改等新型造假手段 [8][9] - 高价值商品(黄金/玉石/古董)因金融化操作衍生强烈造假动机 单案涉案可达百亿级 [9][10]
黄金造假触目惊心:万元首饰成本仅几十元,大品牌也难逃造假漩涡
搜狐财经· 2025-05-06 13:50
黄金市场造假现状 - 黄金价格突破650元/克,造假问题日益严峻,从街边小店到电商直播间均存在造假现象 [1] - 造假手段包括电镀造假(铜铝表面镀0.01毫米金膜,成本几十元售价万元)、密度伪装(钨金属内芯密度19.3g/cm3接近真金19.32g/cm3)、证书伪造(11.64元可购虚假检测报告)、场景造假(仿制品牌钢印包装盒成本300元) [1][2][3][4] - 山东菏泽消费者发现10克金锁实际黄金仅3.31克,损失超5000元,品牌店员假货误判率达35% [4] 品牌加盟店问题 - 周大福和老凤祥加盟店占比分别达96%和90%,直营店稀缺 [4] - 加盟商通过非正规渠道进货,深圳查获1.2亿元假黄金中3500件仿冒品通过加盟体系流入市场 [4] - 厦门发生假金饰质押骗局,700件假货骗取60多位老人8000万元 [6] 电商平台风险 - 直播带货存在低价诱导(宣称"水贝直供""每克返现25元"实售"金包银")、证书造假(640元/克15克金镯实为铜合金)、跑路套路(2024年黑猫投诉量超9900条) [6][7] - 代购骗局频发,深圳林女士购2.8万元金饰仅收1500元定金后骗子失联 [8] 行业防伪技术升级 - 部分品牌引入数字身份证(NFC芯片扫码溯源)、激光微雕(微米级隐蔽编码需专用设备识别) [14][15] 消费者防护建议 - 认准钢印(Au999)、防伪码、第三方检测证书 [9] - 通过吊水法测试密度(19.32g/cm3为真金),优先选择品牌直营店或官方旗舰店 [10][11] - 拒绝"一口价"产品(工艺费超金价50%需警惕),保存发票聊天记录以便维权(可要求三倍赔偿)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