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芯片研发

搜索文档
老黄给白宫画饼,国产芯片“借上英伟达的东风”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8-31 11:55
中国芯片市场投资前景 - 中国芯片市场目前价值500亿美元 年增长率50% 成为重要投资主题 [3] - 投资者积极布局国产替代芯片股 寒武纪股价自2022年底部上涨33倍 达1587.91元 超越贵州茅台成为A股股价第一 [3] - 高盛将寒武纪目标价上调至1835元 对应市值约7700亿元 [3] 寒武纪估值分析 - 东吴证券预测2025年营收52亿元 与公司预估50-70亿元下限基本一致 [5] - 按2026年130倍PE计算 预计净利润22.13亿元 对应估值2877亿元 显著低于当前6000亿市值 [5] - 公司主动发布公告提示风险 预计2023年营收50-70亿元 无新产品发布计划 股价存在脱离基本面风险 [7] 行业驱动因素 - 云厂商资本开支激增 AI芯片国产化替代趋势 以及寒武纪40亿元定增投入AI大模型研发构成三大上涨动力 [7] - 美国芯片出口限制政策持续 《芯片与科学法案》及"RTT滚动式技术门槛"试图将中国AI总算力限制在美国10%以内 [7] - 国产替代成为确定性较高的趋势 但需关注估值合理性 [7] 技术竞争格局 - 沐曦IPO问询中表示与英伟达H20芯片客户群体差异较大 不构成直接竞争 [10] - 英伟达H20算力较低但配备HBM3显存 保留高速互连带宽 在大模型推理场景更具优势 [10] - 国产芯片在算力上有进步 但互联效率和软件生态成熟度仍落后于英伟达 存在性价比不足问题 [12] - 国内大模型训练多采用专用芯片而非通用芯片 国产芯片海外市场拓展困难 行业面临内卷压力 [12] 行业本质与竞争态势 - 芯片行业已超越科技产业范畴 具备军火属性 涉及技术路线 市场格局和国家力量的全面博弈 [13] - 英伟达面临多方压力冲突 H20和B系列芯片供应稳定性存疑 目前未见各方让步迹象 [13]
股价一度超过茅台,寒武纪靠什么成为“寒王”?
新浪财经· 2025-08-27 18:14
公司股价表现 - 8月27日盘中股价一度达1464.98元/股 超越茅台实时股价1456元/股 市值突破6000亿元[1] - 当日收盘股价1372.1元/股 总市值5740亿元 年内累计上涨108% 近一年涨幅超468%[1][2] - 高盛将目标价上调50%至1835元/股 对应市值达7700亿元[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81亿元 同比暴增4347.8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38亿元 较去年同期亏损5.3亿元大幅扭亏[1] - 毛利率达55.93% 研发费用4.56亿元同比增长2.1% 占营收比例15.85%[1][3] 产品与技术定位 - 主营ASIC类AI专用芯片 产品包括推理芯片思元270/370 下一代思元590已小规模流通[6] - 思元590对标英伟达A100 GPU 但性能较新款H100低67% 较B200低93%[6] - 区别于英伟达通用GPU路线 产品应用于云服务器/边缘计算/终端设备[4] 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本土AI芯片出货量超82万张 国产芯片占比约30% 预计年底升至40%[6] - 国产AI芯片前三名为华为昇腾/百度昆仑芯/寒武纪 同属智算中心采购第一梯队[7] - 英伟达仍占据中国70%市场份额 出货量超190万片[6] 资本运作与股权结构 - 定增募资40亿元投入AI大模型芯片研发[3] - 创始人陈天石持股28.57% 员工持股平台与投资基金合计持股近37%[5] - 中科院计算所间接持股15.7% 公募基金及游资章建平合计持股超7%[5] 市场驱动因素 - 国内云厂商资本开支激增与AI芯片国产化替代趋势强化[3] - 标的稀缺性吸引机构资金抱团 被纳入沪深300/上证50/中证A500指数[4] - ChatGPT引爆AI算力需求 公司成为A股算力板块龙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