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强化学习
icon
搜索文档
机器人杭州上演格斗赛!拳拳到肉,宇树CEO王兴兴:创造了人类历史新时刻
量子位· 2025-05-26 13:27
一水 鹭羽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激烈,着实激烈!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格斗赛刚刚在杭州落下帷幕,战况那叫一个精彩纷呈。 贴身肉搏、侧身闪避、倒地后快速爬起…格斗技巧的十八般武艺通通拿出来了: 当然也不乏搞笑画风,有选手直接对着空气一通乱挥: 本次公开表演赛一共有四支参赛队伍,均使用了 宇树科技G1人形机器人 。 在经过两两PK后,最终由名为"AI测算师"的机器人夺冠: 对于整场比赛,有现场解说员激动表示, "对比两三个月前,进步天差地别" 。 宇树科技CEO王兴兴更是发朋友圈声称: 创造了人类历史新时刻! 那么,首个人形机器人格斗赛都有哪些看点呢? 机器人也会嘲讽了? 先简单介绍下比赛规则。 机器人对战过程中,击中头部、躯干为有效击打,手部动作有效击打计1分,腿部动作有效击打计3分。倒地一次扣5分,被击倒8秒内无法起 身则扣10分,本回合结束。 全程机器人可以由 人类手动遥控以及语音控制 。 话不多说,我们直接请出四位参赛选手,为便于区分,以下直接称呼为:小红、小粉、小绿和小黑。 比赛分为 表演赛 和 竞技赛 ,前者主要是热热场,由其他非参赛机器人给大家打打样。 这里还发生了一件小插 ...
功夫机器人来了!直拳勾拳、战术闪避……格斗比赛会有怎样精彩?探营↓
央视网· 2025-05-24 19:04
央视网消息:人形机器人之间比赛格斗会有怎样的精彩?直拳勾拳、踢腿防守、灵活平衡是重要指标,勾勾手、转个身,一套丝滑小连招。击 打对抗、战术闪避,机器人选手武功高。 5月25日晚,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CMG世界机器人大赛·系列赛》机甲格斗擂台赛将在浙江杭州举行。 本次赛事分为表演赛与竞技赛两大板块。表演赛中,人形机器人将挑战传统体育项目——格斗,通过单机特技、群体对抗等环节,结合灯光与 音乐编排,展现其协同控制与动态响应能力。竞技赛则由4支队伍展开实时操控对抗,参赛机器人均搭载国产自主研发技术。 机器人选手备赛进行时 记者探营赛前训练 目前,机器人"选手"们正在紧张有序的备赛中,机器人"选手"要准备哪些复杂的动作? 在位于杭州市滨江区的宇树科技赛前训练场,机器人"选手"们正在进行备赛训练。 擂台上的这款人形机器人因为每天高强度的训练,身上留下了一些划痕。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皮外伤"并不会影响机器人的比赛表现。 《CMG世界机器人大赛·系列赛》机甲格斗擂台赛设备测试员孙宝岩介绍,机器人每一次攻击的时候力道还是比较大的,他们用非常剧烈的方 式来测试产品自身的稳定性,对它的骨骼、关键结构件都做了保护,让它即 ...
【建筑建材】文旅或是人形机器人的最先落地场景——建筑建材行业跟踪报告(孙伟风)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3-19 16:54
文章核心观点 人形机器人已从实验室走向初步商业化应用,处于专用场景落地加速、通用场景探索突破的关键阶段,但大规模落地存在瓶颈,文旅可能是其最先大规模落地的场景 [2][3][4] 人形机器人发展阶段 - 专用场景规模化应用:在公共服务领域用于展览表演、迎宾接待、高危环境巡检等场景,杭州租赁市场日租金0.3 - 2万元;在工业制造领域,异构人形机器人能执行倒饮料、叠衣服等任务,未来可扩展至工业分拣、医疗辅助等场景 [2] - 通用场景技术突破:运动能力提升,国产机器人N2有18个自由度,实现全球首个室内外多场景连续空翻,奔跑速度达3.5米/秒;交互能力进化,仿生机器人Hobbs通过多模态大模型实现1:1仿真人效果,有表情交互能力,可用于养老陪伴、文旅导览等领域 [2] 人形机器人大规模落地瓶颈 - 自由度限制:主流人形机器人自由度普遍较低,如宇树科技H1仅有19个自由度,无法完成复杂精细任务 [3] - 训练数据匮乏:国地中心训练场单台机器人每日仅能采集500条有效数据,预计2025年累计数据量达1000万条,远低于通用AI训练需求 [3] - 模型泛化性差:现有AI算法在复杂环境中适应性不足,依赖大量场景数据训练,真实环境数据采集成本高、标注复杂 [3] - 研发成本高昂:硬件研发和算法迭代投入巨大,波士顿动力Atlas成本达200万美元,国产N2虽降至3.99万元,但未覆盖家庭市场 [3] 文旅是人形机器人最先大规模落地场景原因 - 文旅市场需求旺盛,机器人替代成本优势显著:景区节庆、日常表演、导览等服务需求持续,机器人可24小时工作降低人工成本,宇树H1单台租金成本仅为传统舞蹈团队的五分之一,适合中小型文旅项目,厂商提供“硬件 + 内容”一站式解决方案 [4][5] - 文旅场景相对固定,人形机器人现阶段技术适配性高:文旅场景服务流程固定、交互模式明确,如蛇年春晚《秧BOT》中宇树机器人通过AI强化学习技术实现关节精准协调和动作流畅衔接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