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高性能计算
icon
搜索文档
全文|小米Q3业绩会实录:本周应可提前完成“超35万台汽车交付”的目标
新浪财经· 2025-11-19 08:48
财务业绩 - 2025年第三季度总收入达到1131亿元,同比增长22.3% [1] - 净利润为123亿元,同比增长129.5% [1] - 经调整净利润为113亿元,同比增长80.9% [1] - “手机×AIoT”业务毛利率在过去十个季度左右均保持在20%以上 [5] 智能手机业务与内存成本影响 - 管理层判断由AI高性能计算驱动的内存成本上涨将是一个偏长的周期,主要由于需求猛增而供给不足 [2][3] - 新增的内存投产可能要到2027年才会有产出,导致较长周期的需求增长与供给跟不上的状态 [3] - 内存成本上涨对手机、平板、笔记本等存储成本占比较大的产品毛利影响较大 [3][4] - 成本上涨的幅度远大于市场零售价格上涨的幅度,厂家需通过自身消化和产品结构优化来应对 [4] - 公司通过持续推进高端化战略和提升ASP(平均售价)来对冲部分成本上涨,但预计从第四季度到明年,相关品类毛利率下降是确定的 [4] - 公司对于2026年的内存供应完全可以确保,在产业内的供应充足率和优先率在国内处于良好水平 [5][20] 小米汽车业务 - 小米汽车自开始交付仅18个月,总交付量已超过40万台 [5] - 通过技改提效,七月、八月交付量提升至超过3万台,九月、十月单月交付量已超过4万台 [5] - SU7 Pro和SU7 Max交付周期缩短的原因包括技改提效以及优先提升该系列车型的交付能力 [6] - 公司已提前完成年初制定的“超过35万台交付”目标 [6] - 短期之内,汽车业务仍以“量”为目标,毛利率并非最重要目标 [9] - 随着行业购置税政策的推出,公司预计将对明年汽车业务的ASP和毛利率产生一定影响,但当前毛利率处于健康水平 [9] AI与IoT战略 - 公司IoT设备连接数量首次突破10亿台,同比增速在20%以上 [9] - 澎湃OS是公司实现“人车家全生态”和万物连接的重要能力 [10] - 公司开源智能家居方案Xiaomi Miloco,将AI大模型技术与AIoT设备打通,实现对话式和视觉感知的智能家居交互 [10] - 公司已成立基座大模型团队一年多,在端侧AI追求更轻量的算力、更低的功耗和成本以促进普及 [11] - 尽管大家电业务因“国补”退坡面临压力,但第三季度产品ASP保持增长,产品结构良好,并通过出海和智能工厂建设应对挑战 [12][13] 自动驾驶技术 - 智能化是智能电动汽车决胜关键,辅助驾驶是重要投入方向 [15] - 小米YU7全系标配高性能辅助驾驶功能,包括Thor芯片、激光雷达等 [16] - 辅助驾驶系统已升级至1000万Clips,带来纵向舒适度提升57%、绕行成功率提高67%、路口通过率提升23%等体验优化 [16] - 公司计划发布端到端辅助驾驶新版本HAD增强版,并拥有语言、语音、多模态大模型能力为辅助驾驶提供支撑 [16][17] 新零售与渠道扩张 - 国内小米之家门店数量已做到约1.8万家,公司根据经营情况调整开店节奏,明年将进入“经营提效”年,重点优化现有门店 [26][27][28] - 海外新零售模式在东亚、欧洲、东南亚市场已跑通,大部分门店实现盈利,明年将拓展至拉美、非洲等市场 [17][18] - 新零售渠道与传统渠道可均衡发展,新零售优势在于同一物理空间内整合所有产品,效率高 [18][19] 智能制造与工厂 - 武汉大家电智能工厂已投产,采用高程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并应用AI检测技术提升效率与准确率 [13][24][25] - 公司采用“代工+自建工厂”的双轨策略,自建工厂主要聚焦高端产品,并将智能制造技术赋能给代工合作伙伴 [24][25] - 昌平手机智能工厂占整体产能不到10%,但其对小米其他工厂的赋能和管理影响良好 [25] 费用与研发投入 - 第三季度手机和IoT板块经营费用增长较快,主要因素包括研发费用持续提高(增速大于收入增长率)以及新零售网络扩张带来的销售费用增加 [30] - 本季度环比新增约1000家门店,其中包含60多家大店,新店需要一定的爬坡期 [30]
小米高管解读Q3财报:本周应可提前完成“超35万台汽车交付”的目标
新浪科技· 2025-11-19 00:09
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表现 - 总收入达到11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3% [1] - 净利润为1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9.5% [1] - 经调整净利润为1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0.9% [1] 内存成本对手机业务的影响与应对 - 管理层判断由AI高性能计算驱动的内存成本上涨将是一个偏长的周期,因需求猛增而新增产能到2027年才有产出 [2][3] - 内存成本上涨对手机、平板、笔记本等存储成本占比大的产品毛利率产生较大负面影响,是行业共同面临的课题 [3][4] - 应对措施包括产品适当涨价(但涨幅无法完全覆盖成本涨幅)、厂家自身消化部分成本导致毛利减少、以及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来对冲 [4] - 公司过去几年推进高端化以提升ASP(平均售价),改善产品结构,这些举措能对冲部分成本上涨,但预计从第四季度到明年,手机等品类的毛利率下降是确定的 [4] - 公司“手机×AIoT”业务的毛利率在过去十个季度左右均保持在20%以上,IoT业务的健康毛利率有助于从整体上对冲部分成本压力 [5] 手机业务战略 - 公司经营观已从“规模优先”转变为“利润和规模并重”,同时高度重视市场份额,目标是中国市场每年稳定增长一个百分点(去年15.8%,今年约17%) [7] - 公司坚持推进高端化战略,目标在2030年将高端机销量做到3000万台,今年预计在1600万到1800万台区间,内存成本上涨不会改变此方向,反而可能促进转型 [7][8] - 若手机零售价上涨,公司判断手机大盘会下行,因用户换机动力不足,但公司会基于对大盘的判断来平衡份额与利润 [7] 汽车业务发展 - 小米汽车交付量持续增长,产品交付仅18个月总交付量已超过40万台 [5] - 通过技改,七月八月交付量提升至超过3万台,九月十月单月交付量已超过4万台,并提前完成年初制定的“超过35万台交付”目标 [5][6] - SU7 Pro和SU7 Max交付周期缩短的原因包括技改提效以及优先保障该系列产品的供应 [6] - 短期内汽车业务以“量”为目标,毛利率并非最重要目标,因年交付35万台在中国年销量约2200多万台的市场中占比较小 [9] - 针对购置税政策,行业友商推出优惠,公司也可能进行补贴,这会对明年ASP和毛利率产生影响,但公司目标是在保交付量的同时保持健康的毛利率水平 [9] AIoT与端侧AI布局 - IoT设备连接数量首次突破10亿台,同比增速在20%以上 [9] - 公司通过澎湃OS统一原有系统,作为实现“人车家全生态”和万物连接的重要能力 [10] - 公司开源智能家居方案Xiaomi Miloco(视觉语言大模型),将AI大模型与AIoT设备打通,实现对话式和视觉感知的智能家居交互 [10] - 公司已成立基座大模型团队一年多,在端侧AI追求更轻量算力、更低功耗和成本以促进普及 [11] 大家电业务展望 - 国补退坡和竞争对大家电业务造成同比压力,但公司在第三季度ASP仍保持增长,产品结构良好,毛利率保持在较好水平 [12] - 应对策略包括产品结构优化、创新产品推出以及加速大家电出海 [12] - 公司在武汉投产了首个大家电智能工厂,具备高度自动化与AI技术,旨在助力高端化、提升工艺和合作伙伴效率 [13][14] - 公司长期目标不变,即2030年进入大家电第一阵营,短期外部因素不影响此方向 [14]
黄仁勋、陈立武详解英伟达50亿美元入股英特尔
新浪财经· 2025-09-19 09:32
交易核心信息 - 英伟达以50亿美元入股英特尔 每股价格23.28美元 获得2.15亿股 占英特尔总股本4.91% 成为第四大股东 [2] - 英特尔股价开盘暴涨近30% 收盘大涨22.77%至30.57美元/股 市值达1339亿美元 今年以来股价上涨超50% [2] - 英伟达股价上涨3.49%至176.24美元/股 [2] 技术合作内容 - 通过英伟达NVLink技术实现架构无缝互联 融合AI与GPU加速计算优势及x86生态 [4] - 英特尔为英伟达定制x86架构处理器 集成至NVIDIA AI基础设施平台 [4] - 推出集成英伟达RTX GPU芯粒的x86系统级芯片 用于驱动高端PC产品 [4] 历史背景与行业意义 - 双方自2009年授权纠纷后首次合作 当时英特尔支付15亿美元和解 [5] - 英伟达凭借AI计算成为超4万亿美元市值公司 英特尔因AI芯片竞争掉队及代工业务亏损股价暴跌60% [6] - 合作聚焦年营收约300亿美元的数据中心CPU市场及年销1.5亿台的笔记本电脑市场 [13] 战略定位与市场影响 - 合作使x86架构支持NVLink 72扩展 传统仅支持NVLink 8 ARM架构支持NVLink 72 [15] - 目标覆盖数据中心250亿美元年营收市场及消费PC大部分市场 [13] - 双方强调合作完全基于产品 与特朗普政府无关 未涉及芯片制造代工转移 [11][12] 管理层表态 - 黄仁勋称投资回报将非常可观 涉及年营收近500亿美元市场 [13] - 陈立武表示合作强化英特尔资产负债表 是战略性产品开发与市场推广 [14] - 技术团队已进行近一年方案设计 涉及GPU架构 CPU架构及服务器PC产品线三团队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