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宇宙

搜索文档
爆款AI视频越来越多,但本质我觉得跟炒股没区别。
数字生命卡兹克· 2025-06-23 03:12
AI视频爆款现象分析 - 动物奥运会AI视频在Tiktok获290万点赞,引发X和Tiktok平台模仿潮[1][2] - Veo3制作的卡皮巴拉Vlog在6月初爆火,带动大脚怪自拍、三国战地记者等衍生内容[8] - AI ASMR视频8天涨粉17万,播放量达5000万,推动该类型达到高潮[10] - AI唱Rap科普视频成为新爆款形式[12] 爆款复制价值探讨 - 跟风模仿AI视频格式易陷入短期流量陷阱,类似唐朝张大麻追逐潮流却失败的故事[20][24][26] - 流量本质具有不确定性,"流"代表变化性,"量"代表可测量但短暂的状态[33][35] - 表层模仿价值有限,核心在于构建独特叙事能力与IP宇宙,如将动物奥运会升级为连续剧式内容[43][44] 流量获取与留存挑战 - 生产门槛降低导致注意力竞争加剧,仅极少数创作者能持续获取流量[75][76] - 流量本质是情绪博弈,类似股市中散户在情绪高潮时进场却亏损的现象[67][68][71] - 观众忠诚度取决于创作者人格魅力而非内容形式,需建立情感连接[88][90] 长期价值构建路径 - 流量需转化为长期叙事或稳定IP才能产生持续价值,类似股票价格最终回归基本面[83][84] - 人类注意力具有刺激阈值递增特性,需通过独特观点和温度维持吸引力[86][87] - AI工具无法替代创作者的人生底稿与人格化表达[91][92] 行业启示 - 爆款周期缩短反映内容行业加速迭代,但匠人精神仍为核心竞争力[94][96] - 注意力经济下,平台算法与用户疲劳度加剧内容生命周期衰减[73][87] - 成功案例显示AI视频在娱乐、科普等领域的创新潜力[8][10][12]
故事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IP宇宙是稳赚不赔的生意经吗
齐鲁晚报网· 2025-06-11 16:48
IP宇宙概念兴起 - IP宇宙指从文学、漫画、影视剧、游戏等初始形态出发,通过版权开发、拍摄制作、周边营销等多领域延伸形成的体系化IP开发模式[1] - 典型案例包括漫威超级英雄、三体、盗墓笔记、金庸、马伯庸等系列化IP[1] - 开发本质是对核心要素进行跨媒介生产,通过不同媒介反复讲述同一故事形成宏大宇宙[8] 典型案例分析 盗墓笔记宇宙 - 《藏海传》原名《藏海戏麟》,改编自南派三叔微博连载的盗墓笔记衍生小说[2] - 采用正剧手法和现实主义创作态度,将神秘学元素转为历史悬疑与朝堂权谋[2] - 主角"藏海"与《盗墓笔记》中"汪臧海"存在关联,成为盗墓笔记宇宙的拼图[2] 马伯庸宇宙 - 《长安的荔枝》改编自马伯庸同名小说,讲述唐朝九品官运送荔枝的故事[4] - 与《三国机密》《长安十二时辰》《风起洛阳》等共同构成马伯庸宇宙[4] - 通过细节联动增强整体感,如《长安的荔枝》中季姜是《长安十二时辰》小女孩[15] 三体宇宙 - 以刘慈欣《三体》为核心,开发动画、影视、广播剧等内容生态[6] - 通过周边衍生产品和品牌联动实现破圈,模式类似华纳开发《哈利波特》IP[7] 传统文化IP开发 - 《西游记》改编的《大圣归来》和《黑神话:悟空》成为国产动画与游戏标杆[8] - 哪吒IP历经60年开发,从《哪吒闹海》到《魔童降世》票房达50.35亿元[10][11] - 2019年《魔童降世》创国产动画票房纪录,2021年《哪吒重生》引入赛博朋克元素[11] IP宇宙开发特征 - 成功IP需具备特定故事背景、复杂人物关系、多线索叙事和情感共鸣[13] - 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文化底蕴深厚的题材更易改编[8] - 开发模式从单部作品转向系列化,形成"一鱼多吃"的商业闭环[14] 行业发展趋势 - IP宇宙通过情感连接让观众成为参与者,如漫威彩蛋和盗墓笔记台词引发的共鸣[15] - 需平衡商业变现与内容质量,避免《金庸武侠世界》等作品的叙事混乱问题[15] - 持续生命力依赖创新,需通过创作不断拓宽宇宙边界[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