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OP

搜索文档
腾讯音乐两个动作,价值300亿美元
和讯· 2025-07-11 18:00
腾讯音乐市值与市场地位 - 公司市值突破300亿美元,首次进入中国互联网公司市值TOP10 [3] - 旗下拥有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和全民K歌四大产品矩阵,市场份额领先 [3] - 月活跃用户达5.55亿,但连续多个季度流失,一季度环比减少100万 [3] 增长乏力与战略调整 - 面临用户增长趋缓、收入动能不足的双重压力 [3] - 通过收购头部音频平台(如喜马拉雅)和拓展韩娱资源应对增长瓶颈 [3][5] - 收购喜马拉雅预计总额近28亿美元,整合其60.5%的市场份额(按收听时长统计) [5][6] 长音频生态布局 - 收购喜马拉雅旨在整合其有声书库、播客矩阵和知识付费内容,构建“音乐+长音频”全场景布局 [5][8] - 此前已推出“酷我畅听”APP并收购懒人听书,与阅文集团合作 [8] - 2025年与南派三叔合作的《盗墓笔记》成为平台内最快播放破千万的有声剧专辑 [8] 韩流市场拓展 - 中国成为K-POP重要市场,2024年K-POP专辑对中国出口同比增长76.4%,达5979万美元 [10] - 公司通过资本运作持有YG娱乐、Kakao集团股份,并收购SM娱乐10%股份 [11] - 引入韩国粉丝互动应用Bubble,订阅费28元/月,首批引入SM、JYP等旗下100多位艺人 [12][13] 竞争环境与挑战 - 独家版权时代终结,行业从版权竞争转向多元化音乐娱乐生态 [5] - 字节系番茄小说采用“免费+广告”模式,年广告收入预估300亿-400亿元,对行业形成压力 [7] - 部分用户对Bubble的付费模式提出质疑,认为28元月费过高且存在“饭圈收割”争议 [14]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计划通过情感社交和网络文学矩阵寻找新增长点,但长期变现仍需观察 [16] - 重点布局书籍、网络文学及儿童相关内容,与音乐内容形成互补 [8]
QQ音乐上线“泡泡”,TME这次瞄准了“饭圈粉丝”
36氪· 2025-07-01 20:16
产品功能 - QQ音乐上线付费订阅功能"泡泡",用户每月支付28元可获得与明星艺人私密交流的机会,包括文字、图片、语音等信息 [1] - "泡泡"是韩国LYSN平台"Bubble"的本土化产物,由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引入中国市场 [3] 战略合作与市场布局 - TME与韩国SM娱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范围涵盖新偶像团体制作、IP业务、本地演出等领域 [3] - TME通过布局K-POP市场,提供线上音乐内容、实体专辑销售、粉丝见面会、应援活动及周边产品(如专辑卡、NFT卡等) [3] 商业模式与营收拓展 - "泡泡"借鉴日本Fanclub模式,核心卖点为独家信息、照片、音视频资料及优先抽选见面会门票等专属福利 [5] - TME此前曾通过诱导粉丝重复购买音乐单曲/专辑("打榜")挖掘粉丝经济,但该模式因新华社点名批评而终止 [7][9] - "泡泡"定价28元/月,高于15元/月的绿钻会员,但K-POP粉丝付费意愿强,认为该价格具有性价比 [11] 粉丝经济与市场潜力 - K-POP粉丝应援式消费渗透率高,2024年全球最畅销的20张专辑中有17张来自K-POP艺人 [11] - 国内K-POP粉丝因"限韩令"长期缺乏正式消费渠道,依赖代购或团购,"泡泡"提供了正式接触偶像的机会 [13]
腾讯音乐12.9亿入股SM娱乐:中韩资本改写K-POP产业版图
新浪证券· 2025-06-06 11:20
交易概况 - 韩国娱乐巨头HYBE通过场外大宗交易将持有的全部SM娱乐股份出售给腾讯音乐旗下香港法人,交易总额达2433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2.9亿元)[1] - 交易完成后腾讯音乐获得SM娱乐9.38%股权,成为仅次于Kakao的第二大股东[1] - 这是腾讯音乐继投资YG娱乐、与JYP成立合资公司后在K-POP领域的又一关键布局[1] 股权争夺历史 - 2023年初HYBE以4228亿韩元收购SM创始人李秀满14.8%股权,试图获取控制权[2] - Kakao及其子公司当时已持有SM娱乐39.87%股份,并通过每股15万韩元高价收购阻击HYBE[2] - HYBE最终撤退,先以每股15万韩元向Kakao出售8.62%股份获利约500亿韩元,剩余9.38%全数售予腾讯音乐[2] HYBE战略调整 - 出售资金将用于发掘未来增长动力、加强艺人内容创新开发及拓展全球音乐市场[3] - 退出SM投资后资源可集中在新女团ILLIT发展、厂牌ADOR重组等核心业务[3] SM娱乐转型挑战 - 自2023年创始人李秀满被踢出后公司试图进入"3.0时代",但转型不顺利[3] - 李秀满通过关联公司长期抽取SM营收的6%,导致利润被侵蚀甚至出现赤字[3] 腾讯音乐战略布局 - 与SM娱乐合作始于2019年,腾讯音乐平台独家上线SM艺人作品并获30天首发权[4] - 2019-2024年SM艺人歌曲在腾讯音乐平台的播放量、下载量、数字专辑销售额年均增长分别达35%、42%、38%[4] - 通过入股可直接锁定音乐、演唱会、IP衍生等内容资源,构建"非独家但优先"竞争壁垒[4] 资本协同效应 - 腾讯持有Kakao约5.95%股份及Kakao娱乐2.96%股份,与SM最大股东Kakao形成"内容+平台"协同[5] - 交易将整合SM造星体系和IP资源,推动腾讯音乐向内容生产与运营一体化平台转型[5] SM娱乐核心价值 - 拥有东方神起、Super Junior、少女时代、EXO、aespa等全球影响力偶像团体[6] - 成熟的艺人培养体系和丰富的IP矩阵构成庞大生态系统[6] 腾讯音乐业务机遇 - SM经典IP及海量版权可强化付费订阅吸引力,TME版权覆盖率将从80%进一步扩大[7] - SM虚拟世界观与腾讯元宇宙布局契合,可合作开发虚拟演唱会等新业态[7] - 收购价每股11万韩元低于HYBE此前14万韩元均价,SM2025Q1净利润同比大增1852.4%至2429亿韩元[7] 市场增长数据 - 2024年K-POP专辑对中国市场出口同比增长76.4%[9] - 腾讯音乐2025Q1总收入73.6亿元(同比+8.7%),调整后净利润22.3亿元(同比+22.8%)[8] - 付费用户达1.229亿,单个付费用户月均收入从10.6元增长至11.4元[9] 未来合作规划 - 双方计划2-3年内推出中国本土化偶像团体,拓展亚洲市场联合制作、IP衍生和演出业务[9]
美即正义,K-POP闯美背后的 IP 文化经济学
36氪· 2025-05-14 07:43
K-POP全球影响力与商业价值 - BLACKPINK成员在2025Met Gala红毯占据媒体一半版面,印证K-POP全球影响力上升[1] - BTS、BLACKPINK等顶尖艺人成为头部时尚、运动、美妆品牌的广告模特[3] - 新生代女团NewJeans获可口可乐、麦当劳、苹果等国际品牌合作邀约[3] - Lisa与CELINE合作帮助品牌年营收从10亿欧元翻倍至20亿欧元[11] K-Brand的崛起与品牌策略 - 韩国潮牌emis中国首店落地上海淮海路,追随gentle monster等品牌步伐[5][7] - 新式K-Brand如colorgram、Muzigae Mansion、Stimmung通过独特定位确立风格[16] - 明星化妆师创立Rom&nd、LUMMIR等品牌,利用行业经验为产品背书[21][23] - 郑瑄茉品牌JSM Beauty推广"水光肌"概念引领潮流[25] - 2024年韩国化妆品对美国出口增长57%,美国成为第二大出口市场[25] 视觉经济与品牌营销方法论 - K-POP产业本质是视觉经济,通过华丽舞台和精心造型吸引粉丝[27] - 社交媒体加速K-POP传播,融合多元文化符号打造普世化产品[30] - 面包品牌B&C凭借荧光绿logo设计在中国4年开店超60家[35] - 潮牌Ader error通过克莱因蓝logo和模糊性别设计突出重围[37] - gentle monster未来科幻风格门店成为上海网红打卡点[39] 品牌IP化与商业空间创新 - 韩国网红街区如圣水洞聚集特色品牌,主理人兼具KOL属性[43][44] - Matin Kim主理人通过ins积累原始受众,品牌设计融合多元文化[43][47] - 品牌通过策展式视觉表现和社交媒体打造高认知度形象[47] 对中国品牌的启示 - 建议中国品牌构建深度交互IP,强化视觉呈现和文化融合[50] - 爱奇艺在泰国推出本土化BL剧,腾讯向日本输出《魔道祖师》IP[50] - "新中式"潮流蕴含机遇,需用通用美学语言结合历史与现代[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