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K-POP
icon
搜索文档
QQ音乐上线“泡泡”,TME这次瞄准了“饭圈粉丝”
36氪· 2025-07-01 20:16
产品功能 - QQ音乐上线付费订阅功能"泡泡",用户每月支付28元可获得与明星艺人私密交流的机会,包括文字、图片、语音等信息 [1] - "泡泡"是韩国LYSN平台"Bubble"的本土化产物,由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引入中国市场 [3] 战略合作与市场布局 - TME与韩国SM娱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范围涵盖新偶像团体制作、IP业务、本地演出等领域 [3] - TME通过布局K-POP市场,提供线上音乐内容、实体专辑销售、粉丝见面会、应援活动及周边产品(如专辑卡、NFT卡等) [3] 商业模式与营收拓展 - "泡泡"借鉴日本Fanclub模式,核心卖点为独家信息、照片、音视频资料及优先抽选见面会门票等专属福利 [5] - TME此前曾通过诱导粉丝重复购买音乐单曲/专辑("打榜")挖掘粉丝经济,但该模式因新华社点名批评而终止 [7][9] - "泡泡"定价28元/月,高于15元/月的绿钻会员,但K-POP粉丝付费意愿强,认为该价格具有性价比 [11] 粉丝经济与市场潜力 - K-POP粉丝应援式消费渗透率高,2024年全球最畅销的20张专辑中有17张来自K-POP艺人 [11] - 国内K-POP粉丝因"限韩令"长期缺乏正式消费渠道,依赖代购或团购,"泡泡"提供了正式接触偶像的机会 [13]
腾讯音乐12.9亿入股SM娱乐:中韩资本改写K-POP产业版图
新浪证券· 2025-06-06 11:20
资本博弈与战略转向 股权争夺战尘埃落定 SM娱乐的股权之争堪比一部商战大片。2023年初,HYBE以4228亿韩元收购SM创始人李秀满14.8%股 权,试图获取这家韩国娱乐先驱的控制权。当时,HYBE首席执行官朴智元曾满怀信心地宣布"新韩流 时代"的到来。 这场收购却遭遇了韩国互联网巨头Kakao的强力狙击。彼时,Kakao及其子公司Kakao Entertainment已持 有SM娱乐39.87%的股份,稳居第一大股东之位。更让HYBE措手不及的是,Kakao随即提出以每股15万 韩元的高价收购更多股份,这一价格远超HYBE的收购成本。 这是中国资本在韩国娱乐产业的又一次重量级布局,也是腾讯音乐继投资YG娱乐、与JYP成立合资公 司后,在K-POP棋盘落下的关键一子。 2025年5月30日,韩国娱乐巨头HYBE通过场外大宗交易,将持有的全部SM娱乐股份出售给腾讯音乐旗 下香港法人,交易总额达2433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2.9亿元。 这笔交易完成后,腾讯音乐获得SM娱乐9.38%的股权,一跃成为仅次于韩国互联网巨头Kakao的第二大 股东。曾经拥有东方神起、少女时代、EXO等顶级天团的SM娱乐,正式进入"中韩 ...
顶级艺人回归+新艺人加盟 K-pop四大公司盈利上行动力足 Global X韩流音乐及文化ETF迎配置机遇
智通财经· 2025-06-05 11:03
韩国K-pop市场前景 - 自2023年12月以来韩国市场在政治风险缓和背景下反弹 K-pop板块表现显著优于Kospi指数 [1] - 2025年K-pop行业前景乐观 驱动因素包括顶级艺人回归 新兴艺人崛起 NewJeans和HYBE争议风险落地 中国市场反弹及低基数效应 [1] - K-pop内容具有独特文化特征和较低关税风险 将推动其在中国及全球持续增长 [1][3] Global X韩流音乐及文化ETF(3158) - 该ETF于2023年3月19日在港交所上市 旨在追踪K-pop领域领先公司表现 覆盖音乐制作 娱乐经纪及相关行业 [1] - 四大韩国娱乐公司(JYP HYBE SM YG)合计占ETF权重37% [1] - 2025年四大娱乐公司盈利将强劲增长 主要得益于顶级艺人回归和新艺人加盟 [1] 主要娱乐公司动态 HYBE(352820KS) - BTS即将回归 可能推出专辑纪念版 成员J-Hope将举办个人世界巡回演唱会 [2] - 旗下美国女子组合Katseye发展良好 公司计划加强美国市场本地化战略 [2] - NewJeans相关潜在风险已落地 [2] JYP - StrayKids粉丝增长强劲 2024-2025年世界巡回演唱会"dominate"预计吸引170万观众 [2] - 新男团KickFlip于2024年1月20日亮相 风格独特 [2] SM(041510KS) - Aespa和NCT Dream是当前主要收入来源 [2] - 新女团Hearts2Hearts已出道 新男子组合项目SMTR25在筹备中 [2] YG(122870KS) - Blackpink计划2025年举办世界巡回演唱会 [2] - 老牌组合2NE1和BabyMonster的活动将为盈利提供支持 [2] 行业数据与趋势 - K-pop专辑出口销售自2023年6月长期停滞后 2024年下半年显著复苏 [2] - 中国政府放宽对韩国人签证要求 标志着中韩商业环境改善 [2]
韩国娱乐业:HYBE将向腾讯音乐出售SM股份;关注SM -腾讯音乐合作的进一步细节
高盛· 2025-05-28 13:0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SM Entertainment评级为买入,目标市盈率23倍,目标价基于非公认损益每股收益计算为W120,000 [4] - 对HYBE评级为中性,目标市盈率32倍,12个月目标价为W220,000 [7] - 对腾讯音乐娱乐集团(ADR/H股)持买入评级,12个月预测目标价为US$15.5/HK$60.4,基于目标市盈率18倍应用于2025 - 26年预期的平均每股收益 [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自年初以来K - pop股价强势上涨,SM成为关键赢家之一(年初至今上涨82%),期待SM和TME战略合作进一步细节及新商业机会 [2] - TME扩大对K - pop商业模式的风险敞口,收购SM 10%股权表明其扩大对K - pop及其成熟知识产权业务模式曝光的兴趣,战略重点在于ARPU和净新增用户动态平衡,长远计划扩大非订阅业务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动态 - 2025年5月27日,HYBE同意将持有的SM公司10%股权全部出售给TME,总价值2430亿元人民币,每股11万元(较上次收盘价折让15%),交易于5月30日市场收盘后进行,SM计划本周晚些时候公布与TME战略合作更多细节 [1] 公司表现 - SM年初至今股价上涨82%,HYBE上涨46%,JYP上涨10% [2] 目标价格风险与方法论 - SM:评级买入,目标市盈率23倍,考虑行业“人类风险”对历史平均市盈率(28倍)折扣20% [4][5] - HYBE:评级中性,目标市盈率32倍,考虑行业“人力风险”对历史平均市盈率(40倍)打八折 [7] - TME:评级买入,目标市盈率18倍应用于2025 - 26年预期平均每股收益,存在用户付费意愿下降、面临竞争等下行风险 [11] 风险与机遇 - HYBE上行风险:低渗透率市场推广本地艺术家成功、中国地区线下音乐会恢复、艺术家销售额增长超预期;下行风险:BTS回归日程推迟、内部纠纷蔓延、“人风险”、K - pop主流市场渗透率低等 [9][10] - TME下行风险:用户付费意愿下降、价格上涨、面临竞争、标签公司内容定价高、社会娱乐业务盈利下滑 [11] 其他分析工具与概念 - GS因素概况:通过增长、财务回报、乘数和综合四个关键属性分析股票,各属性通过特定指标标准化排名计算百分位数 [14] - M&A排名:采用并购框架考察股票,分1 - 3级,1级(30% - 50%)高可能性、2级(15% - 30%)中等可能性、3级(0% - 15%)低可能性,1、2级纳入目标价计算 [16] - Quantum:高盛特色数据库,提供财务报表历史、预测和比率,用于公司分析和比较 [17]
美即正义,K-POP闯美背后的 IP 文化经济学
36氪· 2025-05-14 07:43
K-POP全球影响力与商业价值 - BLACKPINK成员在2025Met Gala红毯占据媒体一半版面,印证K-POP全球影响力上升[1] - BTS、BLACKPINK等顶尖艺人成为头部时尚、运动、美妆品牌的广告模特[3] - 新生代女团NewJeans获可口可乐、麦当劳、苹果等国际品牌合作邀约[3] - Lisa与CELINE合作帮助品牌年营收从10亿欧元翻倍至20亿欧元[11] K-Brand的崛起与品牌策略 - 韩国潮牌emis中国首店落地上海淮海路,追随gentle monster等品牌步伐[5][7] - 新式K-Brand如colorgram、Muzigae Mansion、Stimmung通过独特定位确立风格[16] - 明星化妆师创立Rom&nd、LUMMIR等品牌,利用行业经验为产品背书[21][23] - 郑瑄茉品牌JSM Beauty推广"水光肌"概念引领潮流[25] - 2024年韩国化妆品对美国出口增长57%,美国成为第二大出口市场[25] 视觉经济与品牌营销方法论 - K-POP产业本质是视觉经济,通过华丽舞台和精心造型吸引粉丝[27] - 社交媒体加速K-POP传播,融合多元文化符号打造普世化产品[30] - 面包品牌B&C凭借荧光绿logo设计在中国4年开店超60家[35] - 潮牌Ader error通过克莱因蓝logo和模糊性别设计突出重围[37] - gentle monster未来科幻风格门店成为上海网红打卡点[39] 品牌IP化与商业空间创新 - 韩国网红街区如圣水洞聚集特色品牌,主理人兼具KOL属性[43][44] - Matin Kim主理人通过ins积累原始受众,品牌设计融合多元文化[43][47] - 品牌通过策展式视觉表现和社交媒体打造高认知度形象[47] 对中国品牌的启示 - 建议中国品牌构建深度交互IP,强化视觉呈现和文化融合[50] - 爱奇艺在泰国推出本土化BL剧,腾讯向日本输出《魔道祖师》IP[50] - "新中式"潮流蕴含机遇,需用通用美学语言结合历史与现代[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