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U
搜索文档
纳芯微(688052):三季度收入同环比持续增长,毛利率环比短期承压
长江证券· 2025-11-09 14:43
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并予以维持 [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23.66亿元,同比增长73.18%;实现归母净利润-1.40亿元,同比大幅减亏 [2][6]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8.42亿元,同比增长62.81%,环比增长4.38%;实现归母净利润-0.62亿元,同比减亏 [2][6] - 2025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34.66%,同比提升1.46个百分点;2025年第三季度毛利率为33.67%,同比提升1.61个百分点,但环比下降2.30个百分点 [13] - 报告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0亿元、0.94亿元、3.17亿元 [13] 业务分下游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汽车电子、泛能源、消费电子三大下游领域的营收占比分别为34%、53%、13% [13] - 在汽车电子领域,公司已实现对主流车厂的广泛覆盖,并在车身电子、智能照明、热管理等新应用领域的产品导入持续突破 [13] - 第三季度收入增长得益于汽车电子需求的稳健增长、泛能源领域的复苏以及麦歌恩并表 [13] 研发与产品布局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为5.62亿元,研发费用率为23.74% [13] - 公司围绕传感器、电源管理、信号链、MCU四大产品方向进行重点研发,产品类型广泛 [13] - 报告期内公司发布了全国产化的高速车载视频SerDes芯片,速度达6.4Gbps [13] - 公司于2024年完成对麦歌恩的收购并表,加强了在磁传感器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13]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可提供超过3600款可供销售的产品料号 [13] 未来展望 - 尽管三季度毛利率因产品结构及客户结构变化出现小幅波动,但展望后续,随着竞争态势趋缓、产品结构优化及成本控制,公司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改善 [13] - 随着新品在汽车、泛能源等领域的导入上量,卡位高性能模拟芯片的纳芯微中长期成长无虞 [13]
北京君正V系列芯片将扩展至64位架构
巨潮资讯· 2025-10-23 21:09
公司战略与产品规划 - V系列芯片将规划向64位架构扩展 [1] - 公司持续加大在存储芯片与计算芯片领域的投入 [3] - 公司正积极布局车规级市场,LED驱动芯片已在车灯领域实现量产,3D DRAM芯片研发稳步推进 [3] 技术升级与性能优势 - 64位架构相较于32位架构在寻址能力和数据处理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3] - 扩展至64位后,V系列芯片将具备处理更复杂任务、支持更大内存容量及运行更高级操作系统的能力 [3] - 架构升级将为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及汽车电子等领域带来显著性能提升 [3] 市场应用与增长机遇 - 在智能座舱领域,更高性能的MCU将支持更流畅的交互体验和更多元化的应用功能 [3] - 在自动驾驶与车载感知系统中,高算力MCU能够更高效地处理传感器数据,助力车辆实现更精准决策与控制 [3] - 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高性能、高可靠性MCU需求不断攀升,公司有望借助技术协同与产品矩阵优势把握新一轮增长机遇 [3] 行业竞争与发展前景 - 国产MCU正处于快速崛起阶段,但仍面临国际厂商的激烈竞争 [4] - 北京君正通过架构创新与生态协同,为国产芯片产业注入新动能 [4] - 随着64位架构与3D DRAM等技术的应用落地,公司有望在智能硬件与汽车电子赛道持续突破 [4]
力源信息(300184):电子元器件仓库
中邮证券· 2025-06-03 20:5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6][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国内头部电子元器件代理(技术)分销商,积极布局电动汽车、AI等业务,2024年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8.21亿元、0.98亿元、0.86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1.58%、48.34%、58.24% [4] - 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分别实现收入100/130/170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1.9/2.4亿元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个股表现 - 2024年6月至2025年5月,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个股表现为-12%、6%、24%、42%、60%、78%、96%、114%、132%、150%、168% [2] 公司基本情况 - 最新收盘价9.57元,总股本11.54亿股,流通股本10.48亿股,总市值110亿元,流通市值100亿元 [3] - 52周内最高/最低价为13.45/4.38元,资产负债率36.6%,市盈率112.19,第一大股东为MARK ZHAO [3] 投资要点 - 公司在行业深耕20多年,拥有上百家国内外知名上游芯片原厂产品线代理权,与上游芯片原厂联合成立碳化硅实验室,开展众多测试合作和技术合作 [4] - 2024年以来,下游部分应用市场需求回暖,公司各业务营业收入均有不同程度增幅,下游客户中汽车行业客户占比约20%,工业及新能源客户占比约16%,通信及消费电子客户约36% [4] - 公司持续加大自研芯片业务市场推广力度,2024年持续研发MCU新品,基于新制程的新品已陆续测试,收到客户反馈优良,截至2024年报告期末,该系列产品已发布三个型号并量产 [5] - 智能电网业务方面,2024年整体市场需求增加,智能电表(芯片解决方案)、智能断路器业务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提升,电力线载波通信模块HPLC+RF双模产品营收较去年同期稍有下降,公司加大资本投入,参加国家电网、南方电网项目招标并获得中标 [5]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 项目 | 2024A | 2025E | 2026E | 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 | 7821 | 10005 | 13014 | 17001 | | 增长率(%) | 31.58 | 27.92 | 30.08 | 30.64 | | EBITDA(百万元) | 238.17 | 262.37 | 326.18 | 401.73 |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 | 98.43 | 142.33 | 189.64 | 242.76 | | 增长率(%) | 48.34 | 44.60 | 33.25 | 28.01 | | EPS(元/股) | 0.09 | 0.12 | 0.16 | 0.21 | | 市盈率(P/E) | 112.21 | 77.60 | 58.24 | 45.49 | | 市净率(P/B) | 2.96 | 2.85 | 2.72 | 2.57 | | EV/EBITDA | 46.66 | 42.39 | 33.67 | 26.86 | [9] 财务报表和主要财务比率 | 项目 | 2024A | 2025E | 2026E | 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 | 7821 | 10005 | 13014 | 17001 | | 营业成本(百万元) | 7098 | 9089 | 11810 | 15423 | | 税金及附加(百万元) | 10 | 13 | 23 | 31 | | 销售费用(百万元) | 297 | 380 | 488 | 629 | | 管理费用(百万元) | 129 | 162 | 202 | 258 | | 研发费用(百万元) | 58 | 65 | 83 | 105 | | 财务费用(百万元) | 61 | 23 | 20 | 19 | | 资产减值损失(百万元) | -40 | -60 | -104 | -160 | | 营业利润(百万元) | 138 | 197 | 264 | 353 | | 营业外收入(百万元) | 2 | 3 | 2 | 2 | | 营业外支出(百万元) | 5 | 2 | 3 | 3 | | 利润总额(百万元) | 134 | 198 | 263 | 352 | | 所得税(百万元) | 36 | 55 | 74 | 109 | | 净利润(百万元) | 98 | 142 | 190 | 243 | |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 | 98 | 142 | 190 | 243 | | 每股收益(元) | 0.09 | 0.12 | 0.16 | 0.21 | | 货币资金(百万元) | 597 | 922 | 1162 | 1473 | | 交易性金融资产(百万元) | 8 | 1 | 1 | 1 | | 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百万元) | 2016 | 2009 | 2196 | 2522 | | 预付款项(百万元) | 41 | 69 | 79 | 103 | | 存货(百万元) | 1666 | 1720 | 1936 | 2118 | | 流动资产合计(百万元) | 4865 | 5436 | 6146 | 7060 | | 固定资产(百万元) | 197 | 184 | 170 | 156 | | 在建工程(百万元) | 0 | 1 | 1 | 2 | | 无形资产(百万元) | 52 | 48 | 45 | 41 | | 非流动资产合计(百万元) | 1018 | 992 | 961 | 942 | | 资产总计(百万元) | 5883 | 6427 | 7107 | 8002 | | 短期借款(百万元) | 910 | 970 | 1070 | 1190 | |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百万元) | 828 | 1124 | 1419 | 1832 | | 其他流动负债(百万元) | 318 | 369 | 463 | 582 | | 流动负债合计(百万元) | 2057 | 2463 | 2952 | 3605 | | 其他(百万元) | 97 | 94 | 94 | 94 | | 非流动负债合计(百万元) | 97 | 94 | 94 | 94 | | 负债合计(百万元) | 2154 | 2557 | 3047 | 3699 | | 股本(百万元) | 1154 | 1154 | 1154 | 1154 | | 资本公积金(百万元) | 2416 | 2416 | 2416 | 2416 | | 未分配利润(百万元) | -125 | -4 | 157 | 364 | | 少数股东权益(百万元) | 0 | 0 | 0 | 0 | | 其他(百万元) | 285 | 304 | 333 | 369 | | 所有者权益合计(百万元) | 3730 | 3870 | 4060 | 4303 | |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百万元) | 5883 | 6427 | 7107 | 8002 | | 成长能力 - 营业收入增长率(%) | 31.6 | 27.9 | 30.1 | 30.6 | | 成长能力 - 营业利润增长率(%) | 87.0 | 42.7 | 34.4 | 33.4 | | 成长能力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增长率(%) | 48.3 | 44.6 | 33.2 | 28.0 | | 获利能力 - 毛利率(%) | 9.2 | 9.2 | 9.3 | 9.3 | | 获利能力 - 净利率(%) | 1.3 | 1.4 | 1.5 | 1.4 | | 获利能力 - ROE(%) | 2.6 | 3.7 | 4.7 | 5.6 | | 获利能力 - ROIC(%) | 3.0 | 3.3 | 4.0 | 4.6 | | 偿债能力 - 资产负债率(%) | 36.6 | 39.8 | 42.9 | 46.2 | | 偿债能力 - 流动比率 | 2.37 | 2.21 | 2.08 | 1.96 | | 营运能力 - 应收账款周转率 | 4.22 | 4.97 | 6.19 | 7.21 | | 营运能力 - 存货周转率 | 4.34 | 5.37 | 6.46 | 7.61 | | 营运能力 - 总资产周转率 | 1.37 | 1.63 | 1.92 | 2.25 | | 每股指标 - 每股收益(元) | 0.09 | 0.12 | 0.16 | 0.21 | | 每股指标 - 每股净资产(元) | 3.23 | 3.35 | 3.52 | 3.73 | | 估值比率 - PE | 112.21 | 77.60 | 58.24 | 45.49 | | 估值比率 - PB | 2.96 | 2.85 | 2.72 | 2.57 | | 现金流量表 - 净利润(百万元) | 98 | 142 | 190 | 243 | | 现金流量表 - 折旧和摊销(百万元) | 48 | 42 | 43 | 31 | | 现金流量表 - 营运资本变动(百万元) | -243 | 15 | -209 | -261 | | 现金流量表 - 其他(百万元) | 94 | 108 | 167 | 232 | | 现金流量表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百万元) | -2 | 307 | 191 | 245 | | 现金流量表 - 资本开支(百万元) | -18 | -10 | -13 | -13 | | 现金流量表 - 其他(百万元) | 1 | 6 | -2 | -2 | | 现金流量表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百万元) | -17 | -4 | -14 | -14 | | 现金流量表 - 股权融资(百万元) | 0 | 0 | 0 | 0 | | 现金流量表 - 债务融资(百万元) | -12 | 57 | 100 | 120 | | 现金流量表 - 其他(百万元) | -78 | -36 | -36 | -40 | | 现金流量表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百万元) | -90 | 21 | 64 | 80 | | 现金流量表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百万元) | -103 | 325 | 240 | 311 | [12]
斯达半导(603290):1Q25营收同比增长14%,碳化硅、IPM与MCU多维拓展
国信证券· 2025-05-28 22:1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1][4][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4%,利润环比修复,中长期看好公司海外市场拓展与碳化硅的先发优势,短期因新产品线投入费用增加上调公司费用率 [1][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营收与利润情况 - 2024年报告公司受下游光伏客户去库存等因素影响,营收33.9亿元(YoY -7.4%),归母净利润5.08亿元(YoY -44.24%),毛利率31.55%(YoY -5.95pct) [1] - 2025年第一季度随着光伏新品推出叠加行业竞争缓解,单季度营收9.19亿元(YoY +14.22%,QoQ -5.82%)重回增长,归母净利润1.04亿元(YoY -36.22%,QoQ +22.95%),扣非归母净利润1.02亿元(YoY -37.2%,QoQ +36.54%)环比改善,受价格年降影响毛利率30.38%(YoY -1.41pct,QoQ -0.84pct) [1] 各行业营收表现 - 2024年新能源行业营业收入为20.09亿元(YoY -6.83%),其中新能源汽车行业营收同比增长26.72%,光伏IGBT需求受去库存因素影响同比下降;2025年车规模块有望保持加速增长,光伏有望加速改善 [2] - 2024年受宏观经济影响,工控及电源营收为11亿元(YoY -14%)增速回落,公司在头部企业已实现长期稳定供货;海外收入2.00亿元(YoY -12.72%),受欧洲经济影响回落,后续有望随景气度修复改善 [3] - 2024年变频白色家电营收2.72亿元(YoY +34.18%),公司收购美垦半导体后IPM在家电领域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3] 新产品进展 - 2024年上半年SiC MOSFET模块在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稳定大批量交付,自研车规级SiC MOSFET芯片的模块批量装车并新增多个海外一线品牌Tier1的SiC MOSFET主电机控制器项目平台定点 [3] - 公司成立了MCU事业部,从事工规和车规MCU研发,有望成为公司新增长曲线 [3]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3,663|3,391|4,127|4,786|5,454| |(+/-%)|35.4%|-7.4%|21.7%|16.0%|14.0%| |净利润(百万元)|911|508|556|719|800| |(+/-%)|11.4%|-44.2%|9.6%|29.2%|11.3%| |每股收益(元)|5.33|2.12|2.32|3.00|3.34| |EBIT Margin|26.1%|16.6%|15.8%|18.2%|17.7%| |净资产收益率(ROE)|14.1%|7.6%|7.8%|9.3%|9.5%| |市盈率(PE)|15.3|38.5|35.1|27.2|24.4| |EV/EBITDA|15.0|28.7|19.7|14.0|12.2| |市净率(PB)|2.17|2.92|2.73|2.52|2.31|[5] 财务预测与估值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给出了2023 - 2027年的预测数据,如2025E营业收入4127百万元,营业成本2832百万元等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