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D
搜索文档
宏微科技控股子公司与头部新能源车企签订采购合同 扩大SiC产品配套份额
证券时报网· 2025-10-27 19:17
公司业务进展 - 控股子公司芯动能与国内某新能源汽车头部客户签订SiC MOSFET器件采购合同[1] - 该合同为框架性约定,不构成实质性订单,具体交易细节将在后期正式订单中约定[1] - 本次合作预计将进一步扩大公司在SiC产品领域的配套份额,并对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1] - 公司在SiC领域的部分产品已实现小批量出货,自研车规模块工艺及光伏用模块获头部客户认可[2] - 在GaN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核心芯片完成内部验证并进入客户导入阶段,并开拓AI服务器电源、人形机器人驱动等市场[2]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为6.8亿元,同比增长6.86%[2] - 上半年净利润297.8万元,同比增长18.45%[2] - 主营业务毛利率15.75%,呈稳步提升态势[2]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坚持"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一体"指夯实硅基IGBT主营业务,"两翼"指重点布局SiC和GaN业务[2] - 公司与华虹宏力签署五年期《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聚焦IGBT、FRD等核心产品领域深化协作[3] - 通过联合组建研发项目组推进技术创新与平台优化,强化以设计与模块封装为核心的"轻资产+"模式竞争力[3] 行业市场动态 - 功率半导体市场呈现结构性增长态势,不同应用领域分化明显[2] - 行业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产能扩张节奏加快,众多企业加速布局SiC、GaN产线[2] - 传统消费电子领域需求疲软,而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新兴领域需求增长,成为拉动行业增长的主要动力[2]
宏微科技: 江苏宏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30 00:2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80亿元,同比增长6.86%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7.80万元,同比增长18.45% [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6.02万元,同比下降101.15%,主要因支付芯片等原材料金额增加 [3][32] - 研发投入5856.61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8.61%,同比增长8.64% [3][27] 产品与技术进展 - 完成1000V/1200V M7iU系列IGBT和M7d FRD芯片开发认证,通过HV-H3TRB可靠性测试并实现量产 [17] - 车规级750V M7i+EDT3芯片通过头部新能源车企认证,最高结温达185°C [18] - 首款1200V 40mohm SiC MOSFET芯片及车规1200V 13mohm SiC MOSFET芯片研制成功并通过可靠性验证 [18] - 自主研发的GaN 650V 75mohm芯片通过内部可靠性验证,进入客户送样阶段 [19] - 车规级400-800A/750V双面/单面散热塑封模块累计出货60余万只,产能实现翻倍 [20] 市场与客户拓展 - 与华虹宏力签署五年期《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聚焦IGBT、FRD等领域深化协作 [16] -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280-820A/750V灌封模块通过AQG324认证并进入大批量生产 [20] - 光伏用1000V三电平定制模块实现大批量交付,储能用650V三电平产品批量交付 [19] - 与头部家电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为智能空调等提供定制化IGBT模块 [22] 行业发展趋势 - 2024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262亿美元,预计2030年SiC模块市场规模达66亿美元 [11] - 2025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增长41.4%和35.5% [11] - 国内光伏装机量达212GW,同比增长107%;风电装机量51.39GW,同比增长98.7% [12] - 储能领域新增装机21.9GW/55.2GWh,电网侧储能占比64.9% [13] 研发与创新能力 - 研发人员220人,其中硕士/博士46人,占比20.91% [21][27] - 累计获得专利139项,其中发明专利46项,实用新型专利83项 [21][27] -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升级为国家级平台,强化高层次技术人才引进 [25] - IGBT模块整体良率提升0.5%,市场端失效率降低34.5% [21] 产能与供应链布局 - 采用Fabless模式委托芯片代工企业生产自研芯片,外购芯片主要采购自英飞凌等供应商 [4][30] - 建立供应商两级管理机制,通过集中采购和战略招标优化成本控制 [4] - 模块产品采用自产模式,单管产品封装测试环节委托专业代工厂 [6]
斯达半导(603290):2Q25归母净利润同环比均增超50%,新兴应用加速布局
国信证券· 2025-08-28 23:22
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1][6] 核心观点 - 公司2Q25营收10.16亿元(YoY+39.55%,QoQ+10.57%),归母净利润1.72亿元(YoY+53.15%,QoQ+65.61%),扣非归母净利润1.59亿元(YoY+49.96%,QoQ+56.30%),毛利率29.16%(YoY-2.06pct,QoQ-1.22pct)[1] - 新能源业务1H25营收12.13亿元(YoY+52.80%),其中新能源汽车行业营收同比增长25.80%,新能源发电行业营收同比增长200%以上[2] - 海外非亚洲地区收入1.41亿元(YoY+62.14%),变频白色家电营收2.15亿元(YoY+63.31%)[2] - 碳化硅、氮化镓和MCU等新兴应用顺利推进,车规级SiC模块新增多个量产车型,自建6英寸SiC产线良率达国际领先,自研第二代SiC MOSFET芯片批量出货[3] - 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6.20/7.43/8.99亿元,对应PE分别为38/31/26倍[3] 财务表现 - 2Q25营收10.16亿元(YoY+39.55%,QoQ+10.57%),归母净利润1.72亿元(YoY+53.15%,QoQ+65.61%)[1] - 1H25工控及电源营收5.06亿元(YoY-16.52%)[2]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42.57亿元(YoY+25.5%),净利润6.20亿元(YoY+22.1%)[3][5]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2.59/3.10/3.75元,ROE为8.6%/9.5%/10.4%[5] 业务分项 - 新能源业务1H25营收12.13亿元(YoY+52.80%),新能源汽车行业营收同比增长25.80%,新能源发电行业营收同比增长200%以上[2] - 工控及电源业务1H25营收5.06亿元(YoY-16.52%)[2] - 海外非亚洲地区收入1.41亿元(YoY+62.14%),变频白色家电营收2.15亿元(YoY+63.31%)[2] - 完成对美垦半导体80%股权收购,加速家电IPM市场拓展[2] 新兴应用进展 - 车规级SiC模块新增多个量产车型,自建6英寸SiC产线良率达国际领先,自研第二代SiC MOSFET芯片批量出货[3] - 光伏碳化硅模块产品陆续推出[3] - 车规级GaN驱动模块获主电机控制器平台定点,预计26年进入装车应用阶段[3] - 车规级MCU预计26年底小批量供货,25年下半年工业级MCU开始送样测试[3] - 产品拓展至AI服务器电源,SiC模块获载人电动商用飞行器定点,预计26年开始批量销售[3]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6.20/7.43/8.99亿元(前值5.56/7.19/8.00亿元)[3] - 预计2025-2027年PE分别为38/31/26倍[3]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42.57亿元(YoY+25.5%),2026年50.27亿元(YoY+18.1%),2027年56.98亿元(YoY+13.3%)[5]
第三代半导体突破与战略协作升级引领 宏微科技上半年营收稳健增长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22:1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80亿元 同比增长6.86%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7.80万元 同比增长18.45% [1] - 研发费用5856.61万元 占营业收入比重8.61% 同比增长8.64% [1] 研发与技术布局 - 研发人员总数220人 硕博人才占比超20% 累计专利139项 [1] - IGBT/FRD/SiC/GaN技术获突破 首款1200V40mohm及1200V13mohm SiC MOSFET通过可靠性验证 [2] - 自研SiC SBD芯片通过多家客户系统验证并实现批量出货 [2] - GaN650V75mohm芯片完成内部验证 进入客户导入阶段 瞄准AI服务器电源及人形机器人市场 [2] 战略合作与产业协同 - 与华虹宏力签署五年战略合作备忘录 深化12英寸晶圆工艺联合开发 [2] - 同合肥能源研究院合作推进功率器件可靠性评测技术创新 [3] - 与国家怀柔能源实验室聚焦SiC器件在新型电力系统应用 [3] - 与瀚海聚能前瞻性探索功率半导体在核聚变装置应用场景 [3] 市场与客户拓展 - 在工业控制/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领域持续积累优质客户 [1] - 依托龙头客户市场效应向行业其他企业拓展 [1] - 通过"芯片+单管+模块"产品矩阵覆盖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高端应用 [2]
派瑞股份: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调整募投项目部分建设内容暨募投项目变更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8-27 01:08
募投项目调整背景 - 公司于2024年1月17日召开董事会及监事会,2月2日召开临时股东会,审议通过调整募投项目部分建设内容、变更实施地点及延长实施期限的议案 [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募集资金专户余额为8476.81万元,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余额为1.7亿元 [6] - 原募投项目计划总投资5.7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净额2.693亿元,截至2024年末已投入募集资金4503.42万元 [4][6] 建设内容变更详情 - 取消SiC器件研发及生产建设内容,保留5英寸晶闸管、6英寸晶闸管、IGCT、FRD、普通元器件及大功率半导体模块等产品线 [3][6][7] - 调整后项目总投资降至5.353亿元,募集资金使用额维持2.693亿元不变,资金缺口通过银行贷款或自筹解决 [7] - 项目建设期保持36个月不变,实施地点仍为西安市高新区长安通讯产业园 [3][7] 调整原因分析 - SiC市场被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罗姆半导体等国际企业占据较高份额,市场竞争激烈 [6] - SiC项目投入金额高而募集资金规模有限,投资回报率可能难以达到预期 [6] - 公司缺乏足够市场渠道切入SiC领域并建立有效竞争优势 [6] 审议程序与合规性 - 调整事项已经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及监事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尚需提交股东会批准 [7][8] - 保荐机构中金公司认为变更符合《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监管规则》等法规要求,属于基于市场环境的合理调整 [9]
*ST华微积极拓展新产品新领域 推进半导体产业链垂直整合与产业转型升级
证券时报网· 2025-08-26 19:4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47亿元,同比增长15.58%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58.28%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14亿元,同比增长110.18% [1] - 基本每股收益0.11元,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0.34元(含税) [1] 业务发展 - 建立肖特基、快恢复、可控硅、SGTMOS、超结MOS、IGBT、IPM模块、PM模块、碳化硅及氮化镓器件等功率半导体产品体系 [1] - 产品种类覆盖功率半导体器件全部范围,核心产品包括IGBT、MOSFET、BJT、Thyristor、Schottky、FRD [2] - 由器件供应商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变,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变频家电、工业、光伏等战略性新兴领域 [1] 研发创新 - 上半年持续加强研发投入,现有有效专利200余项 [2] - 与科研院所、高校、国内外先进大型企业合作开发超级结MOSFET、IGBT、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等产品 [2] - 汽车电子AEC-Q101试验能力获CNAS认证,正在进行AQG324标准车规试验能力建设 [2] 市场拓展 - IGBT、MOS等产品为多家知名汽车一级供应商供货,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车载充电器、汽车空调、充电桩、PTC加热系统等领域 [2] - 进一步向汽车电子、充电桩、工业控制、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网络通信、智慧家居、储能逆变等战略性新兴领域迈进 [2] 资本运作 - 收到亚东投资支付的15.56亿元用于归还上海鹏盛及其关联方占用资金及利息 [3] - 已清收全部被占用资金及相应利息合计15.67亿元 [3] - 收到上交所关于撤销部分其他风险警示的通知,但因仍存在退市风险警示和其他风险警示情形,股票简称不变且涨跌幅限制仍为5% [4] 战略规划 - 下半年将积极拓展新产品、新领域,开拓国内外市场,推进半导体产业链垂直整合与产业转型升级 [3] - 通过多元化产品系列平台合理搭配提升产能利用率,降低产品成本 [3]
新洁能(605111.SH)发布上半年业绩,归母净利润2.35亿元,增长8.03%
智通财经网· 2025-08-19 22:59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9.3亿元 同比增长6.44%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5亿元 同比增长8.03%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07亿元 同比减少3.22% [1] - 基本每股收益0.57元 [1] 生产运营 - 芯片代工供应稳定 芯片回货量稳步增长 [1] - 华虹FAB9厂12寸工艺平台顺利通线并实现批量投片 [1] - FRD和SiCMOSFET等产品实现批量生产 [1] - 完成IGBT的CP测试资源开发 [1] 供应链管理 - 进行封装资源整合 维护现有供应链完整性 [1] - 针对客户特定需求开发符合要求的封装供应商 [1] - 完成生产周期报表开发 加强订单回货周期管控 [1] - 推动封装运营管理系统进一步电子化 [1]
600360,大动作!
中国基金报· 2025-06-25 20:40
公司控制权变更 - 公司控股股东上海鹏盛拟通过处置所持公司全部股份的方式筹措资金归还对公司的占用资金及利息 [2] - 上海鹏盛将持有的2.14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2.32%)转让给亚东投资,转让价款优先用于偿还15.56亿元占用资金及利息 [7] - 交易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将变更为亚东投资,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吉林省国资委 [2][8] 股票复牌信息 - 公司股票将于2025年6月26日开市起复牌 [3][10] - 停牌类型为A股复牌,停牌终止日为2025年6月25日 [6] 交易背景与目的 - 本次交易是为实现上市公司纾困,推动吉林省半导体产业高质量发展,扩大国有资本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布局 [9] - 通过交易,上海鹏盛转让控制权所得资金将可用以清偿对上市公司的占用资金及利息 [9] 公司内控问题 - 公司因资金占用、虚假记载等问题深陷内控风波 [12] - 2015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重大遗漏,临时公告中存在虚假记载 [12] - 公司及控股股东上海鹏盛各被处以1000万元罚款 [12] 公司退市风险 - 若公司未能在2025年8月12日前清收14.91亿元被占用资金,上交所将对公司股票实施停牌 [12] - 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股票自2025年5月6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13]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是集功率半导体器件设计研发、芯片加工、封装测试及产品营销为一体的IDM型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13] - 产品覆盖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全部范围,广泛应用于清洁能源、汽车电子、轨道交通、智能制造、智能家居等领域 [13] - 截至6月18日收盘,公司股价报7.86元/股,总市值为75亿元 [14]
浙商证券走进沪市上市公司-宏微科技
全景网· 2025-06-14 10:10
公司概况 - 宏微科技是国内功率半导体领域的领军企业 专注于以IGBT FRD为核心的功率半导体芯片 单管及模块的设计 研发 生产与销售 [3] - 公司于2006年成立 2021年9月1日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股票代码688711 [3] - 依托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工艺创新 公司在超微沟槽结构+场阻断技术 续流用软恢复二极管芯片技术 模块塑封技术等领域形成独特技术壁垒 [3] - 自主研发的第七代功率芯片已实现关键性能指标对标国际先进水平 [3] 产品与技术 - 产品全面覆盖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 充电桩和OBC电源) 新能源发电(光伏逆变器 风能变流器和电能质量管理) 储能 工业控制(变频器 伺服电机 UPS及各种开关电源等) 和家电消费等领域 [3] - 通过技术迭代与产线协同优化 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 构建以SiC GaN为核心 兼顾第四代半导体的多元化技术体系 [5] - 率先实现12英寸晶圆量产工艺突破 通过沟槽栅场阻断结构 超微沟槽技术等工艺创新 推动IGBT SiC MOSFET等产品性能对标国际先进水平 [6] - 第七代IGBT模块产品已实现批量生产 与英飞凌EDT3技术处于同一水平 成功进入头部车企供应链 [6] - 自主研发的1200V40mohmSiCMOSFET芯片研制成功 已通过可靠性验证 车规1200V13mohmSiCMOSFET芯片可提供特性样品 可靠性正在评估中 车规级1200V SiC自研模块已通过可靠性验证 [6] 战略与合作 - 与华虹宏力等产业链伙伴深化合作 加速SiC器件在战略新兴领域的产业化导入 并探索机器人 机械臂等成长性应用场景 [5][6] - 通过"双碳"战略驱动的新能源 储能等场景需求 凭借技术领先性与产能布局 进一步巩固其在国产替代浪潮中的核心地位 [6] - 未来将继续秉持"以客户为中心 以创新为驱动 以人才为根本"的发展理念 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 [7] 投资者活动 - 上交所组织开展"我是股东"投资者走进上市公司活动 本次活动由上海证券交易所指导 浙商证券主办 浙商证券投资者教育基地 宏微科技承办 全景网协办 [1] - 投资者参观了公司展厅 生产车间 深入了解企业发展历程 产品形态 企业愿景 近距离观看智能化生产 检测全过程 [3] - 董秘与投资者就下游市场空间 产品竞争壁垒 技术迭代等多个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6] - 活动增强了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 让投资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公司的经营状况和战略发展方向 [7]
斯达半导(603290):1Q25营收同比增长14%,碳化硅、IPM与MCU多维拓展
国信证券· 2025-05-28 22:1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1][4][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4%,利润环比修复,中长期看好公司海外市场拓展与碳化硅的先发优势,短期因新产品线投入费用增加上调公司费用率 [1][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营收与利润情况 - 2024年报告公司受下游光伏客户去库存等因素影响,营收33.9亿元(YoY -7.4%),归母净利润5.08亿元(YoY -44.24%),毛利率31.55%(YoY -5.95pct) [1] - 2025年第一季度随着光伏新品推出叠加行业竞争缓解,单季度营收9.19亿元(YoY +14.22%,QoQ -5.82%)重回增长,归母净利润1.04亿元(YoY -36.22%,QoQ +22.95%),扣非归母净利润1.02亿元(YoY -37.2%,QoQ +36.54%)环比改善,受价格年降影响毛利率30.38%(YoY -1.41pct,QoQ -0.84pct) [1] 各行业营收表现 - 2024年新能源行业营业收入为20.09亿元(YoY -6.83%),其中新能源汽车行业营收同比增长26.72%,光伏IGBT需求受去库存因素影响同比下降;2025年车规模块有望保持加速增长,光伏有望加速改善 [2] - 2024年受宏观经济影响,工控及电源营收为11亿元(YoY -14%)增速回落,公司在头部企业已实现长期稳定供货;海外收入2.00亿元(YoY -12.72%),受欧洲经济影响回落,后续有望随景气度修复改善 [3] - 2024年变频白色家电营收2.72亿元(YoY +34.18%),公司收购美垦半导体后IPM在家电领域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3] 新产品进展 - 2024年上半年SiC MOSFET模块在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稳定大批量交付,自研车规级SiC MOSFET芯片的模块批量装车并新增多个海外一线品牌Tier1的SiC MOSFET主电机控制器项目平台定点 [3] - 公司成立了MCU事业部,从事工规和车规MCU研发,有望成为公司新增长曲线 [3]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3,663|3,391|4,127|4,786|5,454| |(+/-%)|35.4%|-7.4%|21.7%|16.0%|14.0%| |净利润(百万元)|911|508|556|719|800| |(+/-%)|11.4%|-44.2%|9.6%|29.2%|11.3%| |每股收益(元)|5.33|2.12|2.32|3.00|3.34| |EBIT Margin|26.1%|16.6%|15.8%|18.2%|17.7%| |净资产收益率(ROE)|14.1%|7.6%|7.8%|9.3%|9.5%| |市盈率(PE)|15.3|38.5|35.1|27.2|24.4| |EV/EBITDA|15.0|28.7|19.7|14.0|12.2| |市净率(PB)|2.17|2.92|2.73|2.52|2.31|[5] 财务预测与估值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给出了2023 - 2027年的预测数据,如2025E营业收入4127百万元,营业成本2832百万元等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