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Newco模式
icon
搜索文档
备受争议的荣昌生物BD交易
国际金融报· 2025-06-29 22:12
中国创新药BD授权市场 - 今年前5个月中国创新药对外BD授权总额超过455亿美元 几乎与去年全年持平 [1] - 首付款记录屡创新高 但荣昌生物交易让投资者意外 [1] 荣昌生物泰它西普授权交易 - 将泰它西普有偿许可给美国Vor Bio公司 授权范围为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市场 [1] - 交易对价包括1.25亿美元现金及认股权证(4500万美元首付款+8000万美元认股权证) 约占股23% [2] - 潜在里程碑付款最高可达41.05亿美元 以及高个位数至双位数销售提成 [2] 市场反应与股价表现 - 公告后荣昌生物A股一度20cm跌停 H股暴跌逾25% [2] - 交易前公司股价持续上涨 A股6个月市值飙涨180亿元 H股市值大涨4倍 [2] - 2024年公司营收17.17亿元同比增长近60% 两大核心产品销售额合计16.9亿元 [2] 股价上涨背景 - 泰它西普新适应症获批 专利权延长至2032年6月 获欧盟孤儿药资格认定 [3] - 公司股价从3月中旬29.8元/股飙升至4月底55元/股 6月最高达72元/股 [3] - 市值一度攀升至400亿元 但公司过去几年持续亏损超40亿元 资金链承压 [3] 交易受质疑原因 - 首付款仅4500万美元(约3亿元) 远低于市场预期 [4] - 合作方Vor Bio市值仅6928万美元 账面现金5000万美元 近期裁员95%仅剩8人 [4] - 交易后荣昌生物几乎绝对控股Vor Bio 首付款资金到位存在不确定性 [4] NewCo模式争议 - 采用NewCo模式而非传统BD 融合资产交易和股权交易 [5] - 可能导致公司国际控制力减弱 利润分配权被削弱 [5] - 泰它西普是公司两大核心产品之一 剥离后可能大幅降低公司估值 [5] 潜在积极因素 - Vor Bio新任CEO Jean-Paul Kress具有丰富行业经验 曾操盘29亿美元并购案 [6] - 但公司另一核心产品维迪西妥单抗面临恒瑞医药同靶点新药竞争 [6]
荣昌生物的创新药出海交易为何带崩股价?
新浪财经· 2025-06-26 15:46
交易条款 - 公司将泰它西普在除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独家权利授权给美国Vor Bio公司 [1] - 交易对价包括1.25亿美元现金及认股权证(4500万美元首付款+8000万美元认股权证) [1] - Vor Bio公司将支付最高41.05亿美元的临床注册及商业化里程碑付款 [1] - 公司将获得高个位数至双位数销售提成 [1] - 公司及其全资附属主体将持有Vor Bio公司约23%股权 [1][4] 市场反应 - 公告后公司A股一度跌停(-20%),收盘跌18.36%,市值342.11亿元 [1] - H股盘中暴跌25%,收盘跌16.26%,市值316.47亿港元 [1] - 创新药板块整体受拖累,概念跌幅居前 [2] - 此前4个交易日股价累计上涨34.37%,6月25日创2024年新高70.1元/股 [3] 交易背景 - 采用NewCo模式,通过新成立公司推进海外商业化 [4] - 相比康方生物同类交易(首付5亿美元,总额50亿美元),本次条款规模较小 [4] - 市场预期落差主要源于首付款4500万美元低于预期 [3] - 此前公司曾透露多家跨国药企主动接洽商务合作 [3] 产品进展 - 泰它西普是全球首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双靶点生物制剂(2021年3月获批) [5] - 2024年5月获批重症肌无力新适应症 [3] - 2024年7月获批类风湿关节炎适应症 [6] - 2025年5月获批成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适应症 [6] - 重症肌无力海外Ⅲ期临床正在入组,目标2025年底完成 [7] - 干燥综合征和系统性红斑狼疮适应症全球Ⅲ期临床进行中 [9] 产品优势 - 采用双靶点机制(BLyS+APRIL),实现源头抑制 [5] - 专利权期限延长至2032年6月 [3] - 已获欧盟孤儿药资格认定 [3]
21亿→111亿美元,跨国药企“转手”中国创新药,谁赚了?
第一财经· 2025-06-03 22:29
跨国药企交易 - 百时美施贵宝与BioNTech达成BNT327双抗药物交易 潜在总额达111亿美元 包括15亿美元首付款 20亿美元非或有性周年付款及76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4] - BNT327是抗PD-L1/VEGF双特异性抗体 已进入多项三期临床试验 覆盖1000多名患者 适应症包括小细胞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和三阴性乳腺癌 [6] - BioNTech通过两次收购从中国普米斯生物获得BNT327全球权益 总成本约20.05亿美元 转手后价差达90.95亿美元 [6][7] 国产创新药授权争议 - 市场质疑普米斯生物将BNT327以不足21亿美元授权给BioNTech是否低估价值 行业人士指出交易价格受当时临床阶段风险和市场竞争环境影响 [8] - PD-1/VEGF双抗赛道价值重估源于康方生物同类药物"头对头"击败默沙东K药 跨国药企加速布局该领域 [9] - 百时美施贵宝收购BNT327被解读为对现有PD-1产品O药的市场防御策略 不同企业资产估值存在显著差异 [10] 中国创新药交易趋势 - 2024年中国License-out交易达94笔 总金额519亿美元 首付款41亿美元 创历史新高 [11] - "Newco"模式兴起 即通过中间商转手授权资产 BioNTech与普米斯交易为此类典型案例 [11][12] - 行业认为中国药企跨国谈判能力待提升 随着临床数据积累和信任度增强 未来直接交易价格有望提高 [12][13] 双抗药物技术价值 - PD-1/VEGF双抗通过同时阻断免疫检查点和血管生成通路 理论上可提升抗肿瘤效果 被视为下一代免疫治疗基石 [9] - 该赛道爆发性增长源于其临床突破潜力 可能重塑PD-1/L1单抗市场竞争格局 [8][9]
深度|不到21亿美元出售的国产创新药,又被跨国药企百亿美元拿下,谁赚了?
第一财经· 2025-06-03 20:02
交易概述 - BioNTech与百时美施贵宝达成潜在总额111亿美元的交易,涉及双特异性抗体候选药物BNT327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 [1][3] - 百时美施贵宝将支付15亿美元首付款,2028年前支付20亿美元非或有性周年付款,BioNTech还有资格获得高达76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3] - BNT327是一款抗PD-L1/VEGF双特异性抗体,正在进行多项三期临床试验,受试者超过1000名患者 [3] 交易背景 - BNT327最初由中国生物科技企业普米斯生物研发,BioNTech通过两次收购获得全球权益 [3][4] - 第一次收购发生在2023年11月,BioNTech获得海外市场权益,支付5500万美元首付款和超10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4] - 第二次收购发生在2024年11月,BioNTech以8亿美元预付款收购普米斯100%股权,可能额外支付1.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4][5] - 两次收购潜在总交易额20.05亿美元,转手给百时美施贵宝后潜在总额达111亿美元,价差高达90.95亿美元 [5] 行业动态 - PD-L1/VEGF双抗赛道变得火爆,因其疗效数据可能战胜曾经的"全球药王"K药 [6] - 2024年康方生物PD-1/VEGF双抗通过临床试验数据"头对头"展现超过默沙东K药的潜力,掀起全球交易热潮 [7] - 中国License-out交易自2020年爆发,2024年达94笔,总金额519亿美元,首付款41亿美元 [7] 交易模式分析 - 普米斯与BioNTech的交易是典型的"Newco"模式,即通过中间商转手 [8][9] - 中国生物科技企业与跨国药企打交道时间较短,经验有限,中间商在跨国药企中的信任度更高 [9] - 随着中国创新药企能力提升和谈判能力加强,跨国药企可能愿意开出更高价格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