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K药
icon
搜索文档
创新药投资:阶段性价值投资 与 概率游戏的结合
雪球· 2025-07-03 15:51
行业特殊性导致的估值悖论 - 创新药行业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特性,价值实现集中于"潜在重磅药物出现→专利期内商业化成功"的关键窗口期[1] - 药物从临床到获批的成功率仅约10%,1988年至今平均10款新药中仅2款能收回研发投资[2] - 行业利润呈"肥尾"分布,少数重磅药品支撑整体盈利,如修美乐曾占艾伯维收入的60%[3][5] - 礼来CEO指出行业整体研发回报率接近零(剔除GLP-1药物后PE仅12倍),90%临床阶段药物失败[5] 平台型公司与研发效率 - 行业研发效率长期下降(埃鲁姆定律),每十亿美元研发支出获得的FDA批准药物数量减少[8] - 2022-2024年ADC/双抗交易占中国License-out交易50%以上,验证技术平台价值但持续输出存疑[9] - 优秀平台(如mRNA/ADC/PROTAC)和卓越管理可提升成功率,如优化靶点选择、增加管线数量[10] FIC与BIC的辩证关系 - FIC药物在重磅炸弹中占比稳定在30%左右(1987-2011年数据),近年上升至40-50%[11][13] - 历史数据显示"同类最佳"(BIC)比"同类第一"(FIC)创造更多价值,如立普妥累计收入>1500亿美元[14] - 快速追随者药物(FIC上市后2-5年进入)销售中位数最高,差异化策略可大获成功[14] 价值投资的重新定义 - 创新药价值创造集中于"药物验证→商业化成功"窗口期,专利保护构成阶段性护城河[15] - 评估核心是现有产品+管线未来现金流折现,重磅药物潜力为关键变量[15] - 需判断市场对折现价值的预期合理性,与传统"稳定现金流"价值投资标准不同[15] 投资决策框架 - 早期投资聚焦颠覆性技术平台(如新型靶点),市值反映现金价值或平台潜力[17][18] - 关键价值拐点出现在II期结束/III期开始阶段,成功率提升至40-50%[21][22] - 商业化初期关注上市获批和销售放量,如季度数据超预期或新适应症拓展[23][24] - 退出时机包括专利悬崖前3-5年、估值过度透支或管线后继乏力[23] 本轮创新药牛市驱动因素 - 国内监管改革缩短审评时间至几个月,推动生物制药价值链跃升[25] - 国内资本趋紧促使低价出售资产,西方公司资金充裕形成卖方市场[26][28] - 跨国药企面临2028年专利悬崖,收购意愿强烈推动BD交易活跃[28] - 早期药物估值提升,如三生制药案例(1亿研发成本对应近100亿首付款)[28] 投资策略总结 - 接受创新药投资为阶段性价值爆发的概率游戏,聚焦关键催化剂事件[29] - 平衡概率与赔率,早期重赔率后期重确定性,组合投资分散风险[29][31] - 择时比选标的重要,需在数据读出前布局或商业化初期介入[30] - 持续跟踪管线进展、竞争格局、临床数据及管理层动向[32]
丙类目录“沉寂”两月,创新药能纳入“国谈”吗?
虎嗅· 2025-06-26 10:04
2025年国家医保目录调整 - 国家医保局召开座谈会讨论《2025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及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首次将"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写入国谈工作方案 [1] - 原计划4月开始的2025年国谈申报延期,往年国谈申报通常在7月1日至8月进行,目前距离往年申报时间不足一周仍未发布今年工作方案 [3] - 国家医保局意图促成创新药品目录与国谈同步进行,以充分利用专家资源并加强基本医保目录与创新药品目录的衔接 [18] 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变化 - 丙类药品目录更名为"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首版目录制定或仍与2025年国谈同步进行 [2] - 商业保险公司可能不再直接参与目录制定,国家医保局将成为目录主导者,目录性质更接近创新药推荐清单 [7][8] - 新版目录遴选标准仍聚焦"弥补空白、提升水平",主要纳入创新度高、临床价值大但暂时无法进入基本医保的创新药 [13] 价格谈判与市场影响 - 商业保险公司退出可能导致价格谈判取消,此前业内认为合理降价区间为15%~20% [7][9] - 2024年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市场规模为124亿元,单家保险公司谈判筹码有限 [9] - 跨国药企对进入创新药品目录态度积极,有PD-1产品药企表示已准备充分材料 [17] 药品准入与衔接机制 - 创新药品目录可能延续与国谈药同等待遇政策,解决药企关心的"进院"问题 [12] - 建议乙类和丙类药品准入评审路径衔接,允许未通过基本医保评审的药品自动进入创新药品目录申报序列 [19] - PD-1抑制剂如K药可能因医保内有同类药品而面临准入不确定性,但新版目录对降价需求降低可能增加其入选概率 [15][16] 行业长期发展 - 创新药品目录落地需要3~5年时间,未来应用可能扩展到团险等新险种 [11] - 惠民保特药目录可能成为创新药品目录在商保落地的重要抓手 [10] - 商业保险公司最终选择将基于市场反应,疗效好、价格合适的药品仍会被纳入 [10]
平安证券晨会纪要-20250625
平安证券· 2025-06-25 09:30
核心观点 - 2025年半年度利率债市场在政策呵护下慢牛延续,预计下半年10Y国债区间为1.5%-1.8%,30Y国债区间为1.7%-1.9%,FR007一年互换中枢下行至1.40% [3] - GLP - 1RA在降糖和减重领域表现强劲,随着适应症拓展未来市场前景广阔,2030年全球GLP - 1RA市场规模有望达千亿美元 [4] 国内市场 - 上证综合指数收盘3421,1日涨1.15%,上周跌0.51%;深证成份指数收盘10218,1日涨1.68%,上周跌1.16%;沪深300指数收盘3904,1日涨1.20%,上周跌0.45%;创业板指数收盘2064,1日涨2.30%,上周跌1.66%;上证国债指数收盘225,1日跌0.03%,上周涨0.21%;上证基金指数收盘6923,1日涨0.17%,上周跌0.11% [1] 海外市场 - 中国香港恒生指数收盘24177,1日涨2.06%,上周跌1.52%;中国香港国企指数收盘8760,1日涨1.90%,上周跌1.48%;中国台湾加权指数收盘22189,1日涨2.10%,上周跌0.12%;道琼斯指数收盘42582,1日涨0.89%,上周涨0.02%;标普500指数收盘6025,1日涨0.96%,上周跌0.15%;纳斯达克指数收盘19631,1日涨0.94%,上周涨0.21%;日经225指数收盘38791,1日涨1.14%,上周涨1.50%;韩国KOSP100收盘3104,1日涨2.96%,上周涨4.40%;印度孟买指数收盘82055,1日涨0.19%,上周涨1.59%;英国FTSE指数收盘8758,1日跌0.19%,上周跌0.86%;俄罗斯RTS指数收盘1110,1日涨0.58%,上周涨0.66%;巴西圣保罗指数收盘136550,1日跌0.41%,上周跌0.07%;美元指数收盘98,上周涨0.63% [2] 大宗商品 - 纽约期油67美元/桶,上周涨3.51%;现货金3381美元/盎司,上周跌1.95%;伦敦铜9694美元/吨,上周涨0.13%;伦敦铝2592美元/吨,上周涨2.34%;伦敦锌2686美元/吨,上周涨0.86%;CBOT大豆1046美分/蒲式耳,上周跌0.75%;CBOT玉米434美分/蒲式耳,上周跌0.28%;波罗的海干散货1674,上周跌14.18% [6] 重点推荐报告摘要 债券半年度报告 - 上半年基本面韧性、价格低位运行,利率先上后下,一季度实际GDP增速为5.4%,4月10Y国债利率快速回落后维持在1.65% - 1.70%区间震荡 [8] - 下半年经济基准假设为GDP实现全年目标难度不大,维持量稳价弱,二季度GDP增速或边际回落,三季度政策有加码空间,全年实际GDP增速能实现5%目标,价格保持低位运行,金融数据保持趋势回落,年末M2增速、M1增速分别为7.7%和2.3%左右,社融和人民币贷款增速25年年末预计分别落在8.0%和6.7% [8] - 下半年政策基准假设为财政与宽信用政策较大概率落地,货币政策有望重启买卖国债并带动资金面实质改善,降息与否跟随财政力度,6月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望落地,规模可能在0.5万亿,预计可能仍有0.5万亿政府债限额调增空间 [9] - 策略方面多头趋势没结束,保持调整买入思路,预计下半年10Y国债区间为1.5% - 1.8%,30Y国债区间为1.7% - 1.9%,FR007一年互换中枢下行至1.40%,三季度调整压力不大,三季度末四季度初可能是政策酝酿窗口期 [10] 医药行业深度报告 - GLP - 1RA在降糖和减重领域表现强劲,随着适应症拓展未来市场前景广阔,2024年司美格鲁肽销售额293亿美元,与K药销售差距微弱,2030年全球GLP - 1RA市场规模有望达千亿美元 [4][11] - 未来潜力赛道包括减脂增肌赛道、超长效制剂以及口服制剂,减脂增肌赛道ActRII通路是火热研发方向;口服制剂当前竞争格局由诺和诺德和礼来主导,国内药企加速布局;超长效制剂成为GLP - 1RA药物发展重要方向 [11][13] - 投资建议关注“减脂增肌赛道”“超长效制剂”以及“口服制剂”国内药企相关投资机遇,减脂增肌赛道关注来凯医药等;口服制剂关注恒瑞医药、华东医药、歌礼制药等;超长效制剂关注众生药业、甘李药业、通化东宝等 [13] 新股概览 - 即将发行的新股屹唐股份申购日为2025 - 06 - 27,申购代码787729,申购限额4.10万股;信通电子申购日为2025 - 06 - 20,申购代码001388,发行价16.42元,申购限额1.20万股,发行市盈率20.39 [14] - 已发行待上市的新股广信科技申购中签率0.03%,上市日为2025 - 06 - 26,交易代码920037,发行价10.00元,申购限额95.00万股,发行市盈率7.61 [15] 资讯速递 国内财经 - 央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推动扩大商品消费,积极开展汽车贷款业务,合理确定贷款发放比例、期限和利率,适当减免汽车以旧换新提前结清贷款违约金 [15] 国际财经 - 油价下跌及美联储官员鸽派言论提振降息押注,短期美债收益率走低,两年期美债收益率下跌3个基点至3.83%,3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升2个基点至4.89%,货币市场消化年底前降息两次预期,7月降息预期从一周前的零提升至20% [16]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重申不急于降息,等待关税影响明朗 [17] 行业要闻 - 国家能源局召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推进会,强调“六抓六推进”,确保2025年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目标按期完成 [18] - 2025年ChinaJoy定档8月1 - 4日在上海举办,743家企业参展,外资占比31.8%,BTOC与BTOB双馆联动 [19] 两市公司重要公告 - 三花智控H股股票于2025年6月23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股份代号2050 [20] - 药石科技参股公司药捷安康于2025年6月23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股份代号02617,药石科技合计持股占比约5.78% [21][22] - 天亿马拟购买星云开物100%股权,24日起复牌,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23] - 浪潮信息拟斥资2亿至3亿元回购股份用于减少注册资本 [24] - 冠昊生物终止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并撤回申请文件 [25]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创新药审评审批提速叠加上市标准优化,医药生物行业投资价值凸显-20250624
长城国瑞证券· 2025-06-24 08:5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看好,评级变动为维持评级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近期医药行业政策端释放积极信号,NMPA 简化临床试验审批流程等举措有望缩短创新药研发周期、降低成本,CDE 报告显示肿瘤等领域临床试验数量增长,政策与需求共振下,具备差异化创新能力的药企及 CXO 产业链将受益;证监会拓宽未盈利创新药企融资渠道,利好创新药生态链,建议关注临床价值明确、商业化能力强的创新药企及国际化潜力突出的 CXO 企业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回顾 - 本报告期医药生物行业指数跌幅 3.01%,在申万 31 个一级行业中位居第 17,跑输沪深 300 指数;子行业中医疗研发外包、化学制剂跌幅居后,线下药店、医药流通跌幅居前 [5][15] - 截至 2025 年 6 月 20 日,医药生物行业 PE 为 27.28x,估值下行且低于均值;申万三级行业 PE 前三为疫苗、医院、医疗设备,医药流通估值最低 [5][19] - 本报告期两市医药生物行业 40 家上市公司股东净减持 10.61 亿元,其中 9 家增持 5.73 亿元,31 家减持 16.34 亿元 [5] 行业重要资讯 国家政策 - NMPA 起草《关于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有关事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对符合要求的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 30 个工作日内完成审评审批,支持国家重点研发品种等,相关申请需满足一定条件,申报资料要求由药审中心制定,无法 30 日内完成审评审批的按 60 日默示许可执行 [24][25] - NMPA 部署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工作,出台《举措》包括优化特殊审批程序等十方面措施,对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满足群众健康需求有重要意义,将于近日发布 [27][28] - CDE 起草《先进治疗药品的范围、归类和释义(征求意见稿)》,明确“先进治疗药品”范围、释义、归类及划分原则,促进该类药品研发申报及审评审批上市 [28][30] - 国家医保局印发《美容整形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设立 101 项美容整形项目,不改变市场调节价管理方式,旨在统一价格项目、规范定价行为 [30][31] - CDE 发布《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进展年度报告(2024 年)》,2024 年临床试验登记总量增长,我国临床研发态势积极,药品注册分类以 1 类为主,II、III 期临床试验占比增加,细胞和基因治疗类产品临床试验数量增长明显,申请人完成首次试验登记用时缩短,试验启动效率提高 [34][37] 注册上市 - 艾伯维的 Mavyret 获美国 FDA 批准用于治疗急性或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是首个 8 周内治疗急性 HCV 感染的 DAA 疗法,治愈率达 96%,此次批准基于 III 期 M20 - 350 研究结果 [38][39] - Nuvation Bio 的他雷替尼获美国 FDA 批准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 ROS1 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批准基于两项单臂 II 期研究结果 [41][42] - 默沙东的帕博利珠单抗获美国 FDA 批准成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首款围手术期治疗药物,基于 III 期 KEYNOTE - 689 研究结果,帕博利珠单抗组患者中位无事件生存期显著延长 [43][44] - 吉利德的来那帕韦获美国 FDA 批准用于 HIV 暴露前预防,是首个一年仅需两次给药的 HIV 预防药物,批准基于两项 III 期研究结果 [47][48] - 赛诺菲/再生元的度普利尤单抗获美国 FDA 批准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是全球首款治疗 BP 的靶向药物,基于 II/III 期 ADEPT 研究结果,度普利尤单抗在多方面疗效优于安慰剂组 [49][51] 其他 - 证监会将在创业板启用第三套标准、重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支持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还将推出“1 + 6”政策措施,构建有利于支持全面创新的资本市场生态 [53][55] - 先声药业旗下先声再明与 NextCure 合作开发 CDH6 ADC 新药 SIM0505,先声再明潜在开发阶段可获最高 7.45 亿美元付款,SIM0505 在中国进行 I 期临床剂量递增研究,美国 IND 申请已获批 [55][57] - 荣昌生物的注射用泰它西普获得 1827 天专利补偿期,因研发周期长、原专利窗口期短而申请补偿 [57][58] 公司动态 重点覆盖公司投资要点、评级及盈利预测 - 华东医药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 40.28/45.59/51.20 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59] - 普蕊斯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 1.20/1.36/1.56 亿元,下调至“增持”评级 [59] - 贝达药业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 5.34/6.04/7.39 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59] - 诺诚健华 - U 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 14.11/17.02/20.58 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59] - 泓博医药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 40.42/48.88/54.37 百万元,维持“增持”评级 [59] - 艾力斯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 17.77/20.32/26.50 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59] - 首药控股 - U 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 0.59/1.43/2.87 亿元,首次给予“增持”评级 [59][60] 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重点公告(本报告期) - 药品注册方面,北陆药业、上海医药等多家公司的药品在不同机构完成注册,用于不同适应症 [63] - 医疗器械注册方面,联影医疗、奥精医疗等公司的产品在不同地区完成注册 [63] - 其他公告方面,派林生物、济川药业等公司有资产收购、股权转让、技术开发等相关公告 [64] 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股票增、减持情况 - 本报告期两市医药生物行业 40 家上市公司股东净减持 10.61 亿元,其中 9 家增持 5.73 亿元,31 家减持 16.34 亿元 [5]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临床价值明确、商业化能力强的创新药企及国际化潜力突出的 CXO 企业,把握政策催化下的估值修复机会 [7]
中国股市,由对标日本到对标美国?︱重阳Talk Vol.14
重阳投资· 2025-06-16 15:50
关税战终局分析 - 特朗普加征关税政策面临多重掣肘,包括司法制约、资本市场反馈效应和贸易对手方博弈[4][5] - 美股上市公司质量优异,一季度财报表现良好,为特朗普政策提供试错空间[6] - 终局可能回归常态,形成基础关税+行业特别关税的混合模式,与拜登政府"小院高墙"政策差异不大[7][8] 全球资产走势研判 - 美债调整源于美国赤字持续扩大和政策失效,美股调整因科技股估值偏高,美元高估15%-20%[11][12] - 美国财政债务问题严重但尚无替代市场,美股占MSCI全球指数2/3权重,美债存量达36万亿美元[13] - 比特币更像高波动科技属性资产而非数字黄金,总市值约1-2万亿美元,与"科技七雄"规模相当[14][16][17] 美元信用前景 - 美国"大而美"减税法案可能进一步推高财政赤字,加剧债务问题[20] - 美元信用面临挑战但尚无替代货币,去美元化进程可能需10-20年[13] - 美国财政政策从特朗普减税到拜登扩支形成恶性循环,当前试图通过经济增长化解债务压力[21][22] 中国资本市场格局 - A股呈现结构性分化,泛科技/创新药/新消费板块创新高,传统经济板块持续低迷[1][26] - 经济处于房地产调整后期与新质生产力培育期,市场流动性宽裕但缺乏系统性机会[26][27] - 投资策略从"立足价值"转向更侧重成长板块,创新药行业对外授权金额显著增长[30][31][32] - 中国创新领域取得突破,部分行业开始创造股东价值,市场从定价通缩转向定价创新[28][29]
创新药BD热潮之后的一些思考
雪球· 2025-06-14 13:01
中国创新药BD交易热潮分析 BD热潮的双面效应 - 中国创新药行业2024年对外授权交易金额达571亿美元 2025年初至今已突破500亿美元 [2] - 驱动因素包括跨国药企专利悬崖危机(如默沙东K药2028年到期 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2026年到期)和中国药企FIC/BIC管线积累 [2] - 正面效应:快速获得现金流 借助跨国药企资源加速全球开发 提升国际认可度 [3] - 负面效应:2020年62起BD交易中25起终止 退货率达40% 存在核心资产流失案例(如恒瑞医药管线转手价差达10亿美金) [3] 优质企业特征 - 差异化创新能力:如康方生物PD-1/CTLA-4双抗 [3] - 国际化能力:百济神州通过BD进入美国市场仍保持自主研发节奏 [4] - 合理管线梯队:亚盛医药奥雷巴替尼分成比例达15% 未来年收入或达3亿美金 [5] 高风险企业特征 - 产品同质化(如PD-1 HER2等靶点扎堆) [6] - 依赖单一BD交易(某企业因海外III期失败市值蒸发65%) [6] - 战略摇摆 BD后忽视研发投入 [6] CXO行业的确定性机会 - 药明生物等CXO企业受益于BD后临床及商业化生产需求 如BioNTech双抗项目推动全球Ⅲ期临床带来CMO订单 [7] - CRDMO+模式深度参与创新药全生命周期 原中国市场项目年收入500万-1000万美元 license-out后可能增长5-10倍 商业化阶段或增10-50倍 [8] 行业长期发展关键 - 持续产出高质量创新药并通过BD或自主商业化变现的企业将胜出 [9] - BD仅为阶段性手段 需坚持创新本质与全球视野 [9]
创新药BD热潮之后的一些思考
雪球· 2025-06-14 13:00
中国创新药BD交易热潮分析 核心观点 - 中国创新药行业BD交易金额激增,2024年对外授权交易达571亿美元,2025年初已突破500亿美元 [2] - BD交易具有双面效应:既带来现金流和国际资源,也存在高退货率(40%)和核心资产流失风险 [2][3] - 头部CXO企业如药明生物成为稳定受益者,其CMO业务随BD交易增长而扩张 [7][8] BD热潮的双面效应 驱动因素 - 跨国药企面临专利悬崖(如默沙东K药2028年到期,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2026年到期) [2] - 中国药企积累FIC/BIC潜力管线,国内融资环境趋紧倒逼BD交易 [2] 积极影响 - 快速获得现金流(首付款+里程碑款) [3] - 借助跨国药企加速全球开发,提升国际认可度 [3] 潜在风险 - 2020年62起BD交易中25起终止,退货率40% [3] - 核心资产流失案例:恒瑞医药管线转手价差达10亿美金 [3] - 依赖症风险:康方生物2024年因授权收入减少95%再度亏损 [3] 企业竞争力分化 优质企业特征 - 差异化创新:康方生物PD-1/CTLA-4双抗 [3] - 国际化能力:百济神州替雷利珠单抗通过BD进入美国市场 [4] - 管线梯队合理:亚盛医药奥雷巴替尼分成比例15%,潜在年收入3亿美金 [5] 高风险企业特征 - 产品同质化(扎堆PD-1/HER2靶点) [6] - 依赖单一BD交易(某企业因III期失败市值蒸发65%) [6] - 战略摇摆导致研发投入不足 [6] CXO行业受益逻辑 药明生物案例 - CMO业务随BD交易增长,订单从研发延续至商业化阶段 [7] - "CRDMO+"模式深度参与创新药全生命周期 [8] - 项目收入增幅:授权后增长5-10倍,商业化阶段可达10-50倍 [8] 行业定位 - 类比"淘金热中的卖水人",无论BD成败均可获得稳定收益 [7][8] - 典型案例:BioNTech双抗项目推动普米斯药物价值提升十倍 [7] 行业长期趋势 - 可持续赢家需兼具研发能力与商业化路径 [9] - BD仅为阶段性手段,最终竞争力取决于创新本质与全球视野 [9]
康方生物:中国创新药的“Deepseek时刻”或将到来
快讯· 2025-06-13 17:03
康方生物AK112新药进展 - 公司全球首创双特异性抗体新药AK112在海外试验中表现突出,计划在美国递交上市申请 [1] - AK112曾在头对头试验中击败全球销售"药王"K药 [1] - 该药物海外授权首付款约5亿美元 [1] 中国创新药行业出海情况 - 今年一季度中国药企达成33笔海外授权交易,总金额达366亿美元,同比增长258% [1] - 康方生物、三生制药、石药集团等龙头企业均在出海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1] - 行业认为中国创新药的"Deepseek时刻"有望到来 [1]
从供需看,中国创新药能从海外分成多少钱?
华福证券· 2025-06-09 13:0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跨国药企专利悬崖释放超2400亿美元市场空间,中国凭借技术平台与研发效率优势成为全球创新药供给的核心力量,有望依托License - out模式实现技术价值全球化兑现,加速填补MNC专利悬崖后的市场空缺 [5] - 目前已进入下一个创新药周期的投入阶段,创新药行情有基本面支持,未来能兑现业绩,持续性将超预期,应重点寻找空间大、格局好、未来有直接出海或BD出海的品种和标的 [5] - 持续看好创新+复苏+政策三大主线,创新主线关注有出海竞争力的创新Biopharma等;复苏主线关注品牌中药及消费医疗;政策主线关注国改&重组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建议关注医药组合上周表现 - 上周周度建议关注组合算数平均后跑输医药指数1.0个点,跑输大盘指数0.6个点 [14] - 上周月度建议关注组合算术平均后跑赢医药指数0.3个点,跑赢大盘指数0.6个点 [15] MNC专利悬崖后,中国药企重构全球创新药格局 需求:MNC面临专利悬崖,31款大单品销售额超2400亿美元 - 截止2037年,27款2024年全球销售超40亿美金的药品在美国面临专利悬崖,合计潜在损失约2443亿美元,涉及9款100亿级别药物 [18] - BMS、默沙东、辉瑞、强生、礼来等公司多款重磅产品将在未来几年面临专利到期 [19][20] 供给:中国多个技术平台的在研管线数量位居全球第一 - 中国创新药研发管线中细胞疗法与小分子类最多,多数创新药处于临床I期,在多个技术赛道在研管线超美国排名第一,在部分赛道差距较小 [32] - 全球在研创新药覆盖3212个赛道,中国企业覆盖1300个,在716个赛道研发进度第一 [33] 交易:MNC青睐,多个对外重磅交易已完成,不断刷新记录 - 近十年全球医药交易数量和金额增长,中国相关交易增长更猛,2024年对外授权交易金额占全球30%,2025年初至今占比升至44% [5][36] - 2025年全球交易总金额TOP20项目中中国管线占50%,首付款金额TOP20项目中占25% [42] - 预计2020 - 2025年中国授权项目整体有望带来约82亿美金净利润,按10倍PE测算潜在市值增量达817亿美元 [5] 医药板块周行情回顾及热点跟踪(2025.6.2 - 2025.6.6) A股医药板块本周行情 - 本周中信医药指数上涨1.2%,跑赢沪深300指数0.3pct,2025年初至今上涨8.3%,跑赢9.9pct [4] - 医药子板块中生物医药Ⅲ涨幅最高为2.64%,化学制剂涨幅最低为0.11% [55] - 截至6月6日,医药板块整体估值为27.74,环比上升0.2,相对同花顺全A估值溢价率为28.07%,环比上升0.26pct [58] - 本周中信医药板块成交额4476.3亿元,占A股9.3%,较上周期下降1.7%,年初至今成交额78543.1亿元,占5.6% [65] - 本周中信医药板块473支个股中321支上涨,涨幅前五为易明医药、万邦德、昂利康、新诺威、海辰药业 [4][66] - 本周医药生物行业19家公司大宗交易成交总金额5.8亿元,前五为辰欣药业、热景生物、特宝生物、康泰医学、博士眼镜 [71] 下周医药板块新股事件及已上市新股行情跟踪 - 下周医药行业无新股上市 [72] - 近半年映恩生物、维昇药业等4家医药公司上市,映恩生物上市首日涨117%,上市至今涨5% [73] 港股医药本周行情 - 本周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涨4.1%,跑赢恒生指数1.9pct,2025年初至今上涨42%,跑赢23.4pct [75] - 本周恒生医疗保健212支个股中102支上涨,涨幅前五为中国抗体 - B、佳兆业健康、再鼎医药 - B、中国生物科技服务、百心安 - B [77]
21亿→111亿美元,跨国药企“转手”中国创新药,谁赚了?
第一财经· 2025-06-03 22:29
跨国药企交易 - 百时美施贵宝与BioNTech达成BNT327双抗药物交易 潜在总额达111亿美元 包括15亿美元首付款 20亿美元非或有性周年付款及76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4] - BNT327是抗PD-L1/VEGF双特异性抗体 已进入多项三期临床试验 覆盖1000多名患者 适应症包括小细胞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和三阴性乳腺癌 [6] - BioNTech通过两次收购从中国普米斯生物获得BNT327全球权益 总成本约20.05亿美元 转手后价差达90.95亿美元 [6][7] 国产创新药授权争议 - 市场质疑普米斯生物将BNT327以不足21亿美元授权给BioNTech是否低估价值 行业人士指出交易价格受当时临床阶段风险和市场竞争环境影响 [8] - PD-1/VEGF双抗赛道价值重估源于康方生物同类药物"头对头"击败默沙东K药 跨国药企加速布局该领域 [9] - 百时美施贵宝收购BNT327被解读为对现有PD-1产品O药的市场防御策略 不同企业资产估值存在显著差异 [10] 中国创新药交易趋势 - 2024年中国License-out交易达94笔 总金额519亿美元 首付款41亿美元 创历史新高 [11] - "Newco"模式兴起 即通过中间商转手授权资产 BioNTech与普米斯交易为此类典型案例 [11][12] - 行业认为中国药企跨国谈判能力待提升 随着临床数据积累和信任度增强 未来直接交易价格有望提高 [12][13] 双抗药物技术价值 - PD-1/VEGF双抗通过同时阻断免疫检查点和血管生成通路 理论上可提升抗肿瘤效果 被视为下一代免疫治疗基石 [9] - 该赛道爆发性增长源于其临床突破潜力 可能重塑PD-1/L1单抗市场竞争格局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