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VC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小VC“活着”指南
FOFWEEKLY· 2025-05-15 17:59
资本市场与创新趋势 - 资本市场存在阶段性泡沫但创新持续受到鼓励[2] - 硬科技赛道从"卡脖子"到"产能过剩"的演变反映行业周期变化[3] - AI赛道热度显著提升为创投市场注入活力[4] 创投市场资金格局 - 头部机构资金充足但面临投资压力腰部机构逐渐消失尾部机构寻求抱团[6] - VC领域竞争内卷且处于低谷周期与创业者困境高度相似[6] AI赛道发展现状 - AI浪潮催生四类受益群体:互联网巨头、产业链服务商、知识变现者、高薪从业者[8] - Deepseek出现引发一级市场头部AI项目估值重估与创新范式冲击[9] - 具身智能赛道重现大模型竞争泡沫特征三流选手亦可融资[11][12] AI投资范式演变 - 大语言模型成熟推动AI应用层创业窗口开启[14][15] - 优秀AI项目需具备爆发潜力、技术/商业化验证点、组织优势及反叛精神[17] - AI Native应用类项目数量增加商业化能力提升[19] 创业与投资误区 - 创业方向误区:过早定位平台型机会忽视细分市场或破坏性创新[20] - 创业者画像偏差:研究型人才商业化能力不足产品吸引力弱于独立开发者[21] - VC投资需警惕技术型创业者宣称"技术第一""行业唯一"等关键词[22] AI创业者分类 - 富婆暴发户型:商业嗅觉敏锐但失败率高[27] - 钢铁直男型:技术基因强但易陷高估值陷阱[28][29] - 富家小姐型:商业模式清晰但天花板有限[30][31] - 技术吃软饭型:服务导向强缺乏颠覆勇气[32] VC行业本质 - VC是无限博弈游戏需保持牌桌位置捕捉贝塔机会[36] - 核心三命题:上桌资格、筹码来源、风险下限[37] - 超额收益源于覆盖广度而非决策暴击率[40][41] 历史启示与行业展望 - 早期汽车竞赛启示:粗糙开端可推动产业革命[43][44] - AI行业仍处早期阶段历史性机会持续存在[45][46]
创业后,再看VC投资,有什么不同
虎嗅· 2025-05-03 14:46
文章核心观点 文章围绕创业展开多方面探讨,强调创业者内心力量、对人性的理解、选择与常识的遵循、生意的本质、审美与进化等因素对创业的重要性,指出这些方面在VC视角和实际创业中的差异及影响 [1][10][19][27][32] 关于内心 - 外部压力挑战能照清内心,内心决定人与外部世界交互方式,创业者内心底层特质会在创业重大选择上被放大 [2][3] - 创业者创业动机若仅为利益,易在困难中放弃,底层动机稳且深,面对挑战内心更坚强,决策更果敢 [4][6] - 创业者内心不定、力量不足会表现隐蔽,如逃避真实挑战,VC应更重视创业者底层力量来源 [7] - 创业者愿力难在成年后培养,但决定事业上限,在愿力基础上结合反思能力,才能长出认知和能力 [8] 关于人性 - 优秀创业者应冷静看待人际关系,不过度柔软,关注企业利益获取和发展变化能力,资金是组织建设引擎,创业公司需有清晰节奏和破局能力 [11][13] - 创业0 - 1阶段需创业者亲力亲为,一号位能力要综合,应给予一号位更多权重 [14][15] - 创始人和高管应明确彼此关系和利益让渡,达成默契,创业者应算大账、长期账,吸引资源 [16][18] 关于选择与常识 - VC视角偏好宏大叙事,创业应从边缘地带开始,苦活累活的商业模式更适合创业0 - 1阶段 [20][21] - 创业者做正确的事需强大定力,成功经验是做正确事的前提,做正确事虽难但可能形成商业价值和护城河,还能吸引资源和人才 [21][23][24] - 创业者对本分的不同选择反映价值观,不同抉择会带来不同结果 [25][26] 关于生意 - 创业者0 - 1阶段对需求的洞察和快速学习调整能力很重要,生意应冲着未被满足的需求,创始人需有解构需求的能力 [27][28] - 创业选择应以价值创造和利他为锚定点,一号位需决策和权衡价值创造与收入的关系 [30][31] 关于审美与进化 - 创业者需有审美能力,知道什么是好的才能追求好的,缺乏审美会导致无效重复,影响吸引顶尖资源 [32][33] - 创业者形成审美需开阔视野,吸收多维度知识和智慧,避免只围绕眼前命题忙碌 [33][34]
咱不折腾了~
伍治坚证据主义· 2024-09-16 14:05
创业热情与VC融资 - 2014-2018年新成立公司数量井喷增长,2018年达5万家,日均200家[5] - 2024年前8个月新成立公司仅260家,月均32家,相当于每省月均1家[5] - 2017/18年人民币+美元VC年融资额达1200-1300亿美元[8] - 2024年前8个月VC融资额仅60亿美元,不足2017年单月水平[9] 上市公司所有权结构变化 - 2010年百强上市公司中国企市值占比80%,2020年民企占比近50%[11] - 2024年6月百强中国企市值回升至超50%,民企占比降至30%[12] 外资直接投资(FDI)趋势 - 2021年季度FDI维持约1000亿美元,2022Q2起持续下滑[15] - 2023Q3和2024Q2出现FDI净流出(负值)[15] - 2021年中国FDI首次被印度超越,2022年被印尼超越[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