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改革

搜索文档
中美在日内瓦交锋,中方当场点名美国犯下错误,47国投下赞成票
搜狐财经· 2025-05-27 12:34
中美WTO交锋核心观点 - 中国在WTO总理事会提交《关于当前形势下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的声明》,明确反对美国"对等关税"政策违反WTO规则并损害全球贸易体系稳定性[1] - 美国辩称WTO未能解决贸易逆差问题,指责中国利用规则保护"非市场行为",但被中方指出其以"国家安全"为由实施的钢铝关税已被WTO裁定违规[3] - 47国投票支持中国及新加坡、瑞士等国提出的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共同声明,巴西、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国集体反对单边主义并强调WTO规则权威性[3] 国际社会对美政策反应 - 美国《芯片和科学法案》《通胀削减法案》被欧盟批评为"破坏全球产业链"和"经济霸凌",欧盟指责其歧视欧洲企业[3] - 日本因美国汽车零部件关税损失超百亿美元(约合10000 million USD),被迫调整对美贸易策略[3] - 欧盟提交全球贸易碎片化文件,指出混乱关税制度造成巨大成本,显示多国意识到不改革将导致体系失效风险[7] 中国提出的三大改革方向 - "稳字当头"要求增强贸易政策透明度,避免单边关税引发市场波动,强调措施必须回归WTO框架[5] - "发展当先"主张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市场开放,加强援助力度,确保数字经济等领域不让落后国家掉队[5] - "改革当道"提出需根本性解决WTO规则滞后问题,将投资便利化、电子商务等新议题纳入规则框架[7] 全球贸易体系现状 - 美国持续阻挠WTO上诉机构运作且拒绝执行违规裁定,成为改革主要障碍[7] - 成员国在新议题上的利益分歧可能延缓改革进程,但多数国家选择支持规则导向的多边体系[7] - 47国联合声明被视为对基于规则的国际经贸秩序的集体认可,而非单纯支持特定国家[7]
中方在WTO呼吁各成员团结冷静应对所谓 “对等关税 ”,提出12字WTO改革工作思路
第一财经· 2025-05-22 12:43
WTO日内瓦总理事会会议 - 中方在WTO总理事会2025年度第二次会议上主动设置议程并提交《关于当前形势下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的声明》书面提案,对美国"对等关税"表达关注并提出集体应对建议 [3] - 中方提出"稳字当头、发展当先、改革当道"的WTO工作思路,支持深化世贸组织改革,关注气候变化、绿色转型等当代贸易议题 [3][7] - 中方提案引发巴西、俄罗斯、巴基斯坦等成员共鸣,多国对单边主义表达关注并呼应中方维护全球贸易稳定的建议 [3] 中方提案核心内容 - 中方反对单边关税和"对等关税",指出其违反WTO规则并可能导致全球GDP增长率下降0.7至7个百分点 [8] - "稳字当头"建议包括:稳定贸易关系、提高政策透明度、避免单边关税有害副作用、深化经济联系实现贸易多元化 [9] - "发展当先"呼吁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市场开放,支持WTO促贸援助倡议 [10] - "改革当道"主张关注气候变化等新议题,推进《促进发展的投资便利化协定》《电子商务协定》等新规则谈判 [10] 国际反应与改革共识 - WTO发言人表示成员方可利用争端解决机制应对规则违反情况 [4] - 会议收到来自新加坡、瑞士(代表47个成员方)和欧盟的三份通讯文件,均体现对多边贸易体系的支持 [13] - WTO总干事伊维拉指出"渐进式变革已不够",强调需要深入彻底改革以应对未来挑战 [13][14] - 伊维拉表示MC14将继续推进渔业补贴、农业、投资便利化等议题工作 [15] 中国立场与承诺 - 中国表示将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各方共享发展机遇,维护WTO规则体系 [11] - 中国强调已并将继续采取措施应对单边主义,既维护自身权益也捍卫国际公平正义 [11] - 中国加入WTO以来通过政策调整为多边贸易体制作出重要贡献 [10]
中方在WTO呼吁各成员团结冷静应对所谓 “对等关税 ”,提出12字WTO改革工作思路
第一财经· 2025-05-22 09:17
中方WTO提案核心观点 - 提出"稳字当头、发展当先、改革当道"的WTO工作思路,强调维护多边贸易体制[1][4][5] - 反对单边关税和"对等关税",指出其违反WTO规则并可能导致全球GDP增长率下降0.7至7个百分点[4] - 呼吁成员遵守最惠国待遇原则,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处理违规行为[2][4] 稳字当头 - 建议所有贸易措施纳入WTO框架,避免单边关税的副作用[5] - 加强贸易政策透明度和监督,鼓励WTO秘书处发挥更大作用[5] - 深化经济联系实现贸易多元化,防止贸易紧张局势蔓延[5] 发展当先 - 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市场开放,支持促贸援助倡议[5] - 推动WTO第14届部长级会议取得发展导向型成果[5] 改革当道 - 关注气候变化、绿色转型、供应链韧性等当代议题[1][6] - 推进《促进发展的投资便利化协定》《电子商务协定》纳入WTO规则[6] - 主张通过多边合作解决贸易争端,反对破坏非歧视原则的双边谈判[6] 国际响应与共识 - 巴西、俄罗斯等47个成员支持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系[1][8] - WTO总干事伊维拉指出"渐进式变革已不够",需深入改革应对未来挑战[9][10] - 日本、韩国等APEC部长支持WTO改革,重点讨论渔业补贴、农业等议题[10] 中方立场与行动 - 中国承诺高水平对外开放,维护国际经贸秩序[6] - 将采取果断措施应对单边主义,捍卫全球贸易规则[6]
WTO总干事:期待日本主导上诉机构改革
日经中文网· 2025-05-16 13:11
WTO争端解决机制改革 - WTO总干事伊维拉承认上诉机构"确实已陷入瘫痪",并积极支持利用临时框架"多方临时上诉仲裁安排(MPIA)"作为替代手段 [1] - 伊维拉呼吁日本发挥领导作用,推动东盟及其他成员国加入MPIA以扩大该机制 [1] - 日本作为进出口额世界前列的贸易大国,被期望在WTO改革中承担重要职责并帮助其他成员国 [1] 对MPIA的评价与WTO规则改革 - 伊维拉肯定MPIA的价值,认为即便上诉机构恢复,MPIA也应继续存在 [2] - 针对争议较大的"国家安全例外"规则,伊维拉主张需明确定义"恰当的例外",目前该条款因模糊性被滥用(如美国特朗普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加征关税) [2] - 伊维拉承认美国对WTO体制的批评具有正当性,强调必须与美国合作推进改革 [2] WTO的战略定位与历史使命 - 伊维拉强调WTO是基于"可预测且公平规则的多边系统象征",全球90%贸易发生在美国以外且依赖WTO协定 [2] - 指出WTO前身GATT的成立背景是反思保护主义导致二战的历史教训,警示需避免世界重回保护主义 [2] - 计划在2026年喀麦隆部长级会议上讨论改革方案,目标就报告提交方法和时间达成一致 [2] 总干事背景 - 伊维拉是首位女性及非洲出身的WTO总干事,拥有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曾任尼日利亚财政部长、外交部长及世界银行常务董事 [3]
“我们正处于世界贸易史上最大一次紊乱中”,WTO改革为MC14中心优先事项
第一财经· 2025-05-08 15:01
WTO改革与MC14会议 - WTO总干事伊维拉指出当前处于世界贸易史上最大的一次混乱中,强调2026年3月举行的第十四届部长级会议(MC14)必须以WTO重新定位和改革为中心优先事项 [1] - MC14会议定于2026年3月26日至29日在喀麦隆举行 [3] - 成员们支持优先考虑WTO的重新定位和改革,包括对监督和透明度、谈判和争端解决等核心职能进行改革 [4] 争端解决机制进展 - 美国第86次否决了关于启动上诉机构遴选程序的提案,强调需要从根本上改革WTO争端解决机制 [4][5] - 哥伦比亚代表130个成员提出提案,呼吁恢复两级全面运作的争端解决体系,25个成员发言支持该提案 [5] 农业与渔业谈判 - 农业谈判主席指出在农业问题上取得成果对加强WTO公信力至关重要,但主要立场未发生重大转变 [6] - MC14的其他优先领域包括农业谈判、第二波渔业补贴谈判、电子商务工作计划等 [4] 全球贸易前景 - WTO最新报告预计2025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将萎缩0.2%,低于2024年2.9%的增幅,2026年增长2.5% [7] - 全球服务贸易增长预计从2023年的6.8%放缓至2024年的4.0%,2025年回升至4.1% [7] - 北美地区2024年出口预计下降12.6%,降幅显著 [8] 经济环境与多边贸易体系 - WTO总理事会主席表示当前形势充满挑战,但多边贸易体系必须继续成为应对挑战的基石 [6] - 考虑召开代表团团长级别会议,讨论WTO应对当前经济影响的措施,特别是对最脆弱经济体的影响 [6]
美国驻联合国副代表吴婷这两天被骂上热搜,就因为她长着中国脸
搜狐财经· 2025-04-28 03:23
国际贸易争端 - 中国在世贸组织大会上联合80多个国家对美国关税政策提出强烈反对 并出示具体裁决书作为依据[3] - 美国加征关税导致孟加拉纺织工人日薪仅3美元 20万家庭陷入困境 越南咖啡豆每公斤多交1.2美元关税[3] - 彼得森研究所数据显示美国关税政策使本国消费者年增570亿美元成本 同时损失24.5万个就业岗位[6] 发展中国家经济影响 - 高关税严重打击孟加拉纺织业和越南农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非洲国家同样承受巨大压力[6] - 中国通过技术输出和资金支持帮助东南亚及非洲国家发展经济 形成合作共赢模式[8] 全球贸易体系变革 - 中国主导推动WTO规则改革 打破西方国家长期垄断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的局面[8] - 80多个发展中国家集体支持中国立场 标志着全球贸易治理格局开始重构[5][8] 产业链成本分析 - 美国关税政策导致其国内超市供应链断裂 物价持续上涨引发民众不满[6] - 中国在贸易战中保持开放政策 为跨国产业链提供稳定性支撑[8][10] 战略竞争态势 - 中国通过系统性布局逐步削弱美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主导地位[10] - 国际博弈焦点从短期关税冲突转向长期规则制定权的争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