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游

搜索文档
研学市场进入“深度体验”时代:家长愿为教育价值买单,科技企业、制造巨头跨界入局搅动千亿蓝海
华夏时报· 2025-08-08 14:53
今年暑假,徐女士提前一个月"抢"到了林奈实验室的特色研学项目。这个为期一周、收费5000元的课程 由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青年科研人员带队教学,课程内容极具特色。依托当地独特的生 物多样性资源和景观生态系统,林奈实验室还精心设计了包括野外科考、夜行生物观察、湿地水生生物 采样等专业自然教育课程,同时还融入了非遗文化体验、植物标本制作等趣味实践内容。 从7月14日至8月19日,林奈实验室每天滚动开营。但据徐女士反映,作为热门自然科普机构,其课程名 额依然供不应求,许多家庭都反映很难预约到心仪的时间段。 "研学游最让我惊喜的是孩子的变化,"徐女士向本报记者分享道,"有专业老师指导、同龄伙伴相伴, 孩子的积极性完全不同。平时旅游走一会儿就喊累,但在研学营里,再高的山也能自己坚持爬完。"更 让徐女士满意的是课程设置:"家长和孩子各有专属活动安排,既保证了教学质量,又锻炼了孩子的独 立能力。这种既能学习知识又能培养自主性的研学体验,确实是暑期带孩子出去玩的好方式。" 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有一些家长认为,研学旅行哪怕 没有什么游学内容,孩子去旅游一下也好。这种想法就助长 ...
暑期研学也割不动家长了?
虎嗅APP· 2025-07-30 23:00
研学行业现状 - 2025年暑期研学市场遭遇寒冬,北京中国科学技术馆门票无需抢购,与去年"抢得头破血流"形成鲜明对比[6][8][9] - 南方市场同样低迷,广州军训类夏令营空置率上升,厦门五星级酒店研学团客流量归零[10][11][13] - 海外研学业务萎缩明显,金融机构VIP亲子研学业务同比下降40%,传统出境研学项目需求收缩[15][18] - 市场转向本地化,河北研学机构将省外路线改为省内资源置换,出行半径显著收缩[14][19] 市场变化驱动因素 - 家长消费趋于理性,从"无脑研学"转向注重内容价值,AI等短期课程因交付质量不足被质疑[17][21][22][25] - 高净值家庭预算削减,独立营(单人费用)更受欢迎,全家探营模式消失[18][31] - 安全焦虑加剧,境外研学受日本地震、泰国电诈等事件影响,国内成为主要选择[28][29] - 学校组织意愿降低,疫情后出行自由化使研学不再是唯一选择,家长更倾向自主旅行[25][26] 行业转型方向 - 伪内容(如清北打卡、横幅拍照)被淘汰,专业路线(如美术机构对接美院)需求显现[24][32][44] - 沉浸式内容崛起,自然教育、AI实验等主题研学受青睐,江西新余树蛙部落亲子营收客量同比增长5倍[37][38] - 获客模式从B端转向C端,机构需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内容平台建立私域流量[40][42][43] - 行业竞争核心从资源比拼转向传播力建设,品牌曝光与口碑成为关键生存法则[40][43]
小小茶农趣研学
经济日报· 2025-07-27 06:27
茶产业与文旅融合 - 海青镇茶园面积约3.5万亩,积极探索茶产业与文旅融合的新路径 [3] - 打造海小青"趣"研学品牌,推动茶区变景区、茶山变'金山' [3] - 累计接待国内外各类研学活动200余场、3万余人次 [3] 研学活动内容 - 研学项目包括采茶、手工炒茶、茶艺学习,体验茶叶从一片叶到一杯茶的变化 [2] - 打造了4处研学实践基地,涵盖茶文化、农耕、瓜果采摘、花馍制作、非遗剪纸等项目 [3] - 学生们参与采茶、制茶、品茶等环节,体验茶文化的全过程 [1][2][3] 茶文化传承 - 海青镇是上世纪60年代山东'南茶北引'战略第一镇,建有山东省第一座茶厂 [2] - 国家级茶艺师和制茶师傅亲自指导学生体验采茶、杀青等制茶工艺 [1][2] - 茶艺师向学生介绍茶具名称和用途,示范泡茶过程,学生参与洗茶、泡茶、奉茶等环节 [3]
暑期研学也割不动家长了?
36氪· 2025-07-26 20:21
研学市场现状 - 2025年暑期研学市场遭遇寒冬,北京中国科学技术馆门票无需抢购,故宫周末票剩余,与去年抢票盛况形成鲜明对比[8][10][11] - 南方市场同样惨淡,广州军训类夏令营出现空位,厦门五星级酒店今年未接待任何研学团[12][13][15] - 海外研学项目业务量下降40%,传统出境目的地研学项目缩量明显[20] 市场变化原因 - 家长钱包收紧,独立营更受欢迎,高净值家庭开始收缩开支[23][24][20] - 出行半径收缩,海外热门研学目的地被新疆、长白山等国内目的地替代[26][28] - 家长认知提升,对研学内容质量要求提高,AI等短期研学课程吸引力下降[29][33] - 安全焦虑加剧,学校和组织者更倾向于选择国内研学[36][39][40] 行业转型方向 - 从"清北打卡"等低质研学转向专业路线,如美术机构参观清华美院等专业院校[31][32] - 自然教育、AI实验等沉浸式内容受到青睐,江西新余亲子营收客同比增长五倍[47][48] - 行业从资源竞争转向内容竞争,需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建立品牌传播力[51][53][54] 未来发展趋势 - 伪内容研学将被淘汰,真正能让孩子成长的研学产品将留存[45][55] - 行业进入深耕阶段,需对接真实需求、匹配专业路径,口碑成为核心竞争力[46][56] - 研学主逻辑从"去哪里"转向"为什么去"和"能学什么"[47]
山东研学游正从“游大于学”向“学游并重”,再向“以学定游”转变
大众日报· 2025-07-25 08:59
研学游行业趋势 - 山东研学游市场正从"游大于学"向"学游并重"再向"以学定游"转变,供给端更注重产品内容深度和创新体验形式 [1][2] - 暑期研学游价格回归理性,品质竞争加剧,家长更关注孩子在行走中获取成长养分 [2] - 研学产品设计趋向沉浸式与任务导向,例如尼山文化旅游度假区推出带剧情主线的"鲁源村方块字侦探"活动,将知识植入互动环节 [3] 市场需求与客群特征 - 红色研学需求旺盛,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今夏已接待21000多名学生,其中300人以上大团队20多个,含两个千人团,省外客源覆盖上海、江苏等多地 [3][4] - "二日游"比例提升至学生总数的近30%,打破传统"一日游"模式 [4] - 亲子游学、成人研修等全龄客群推动研学场景多元化,如鲁源村提供古装NPC互动和明礼生活体验 [3] 产品创新与跨界融合 - 青州市上半年研学游接待60余万人次,带动消费超8000万元,通过增设青博研学体验中心推出汉服、漆扇等非遗技艺体验 [4][5] - 工业研学成为新方向,例如结合云门春酒传统酿造技艺和隆盛糕点制作技艺开发特色体验项目 [5] - 科技研学受青睐,新疆喀什学生通过积成电子、华大基因等企业实践探索计算机应用与基因科学 [2] 文化资源整合与线路设计 - 尼山文化旅游度假区形成"孔庙溯源+圣境朝圣+鲁源村明礼生活"的体系化研学环线,支持灵活组合产品 [3] - 齐鲁文化地标(趵突泉、超然楼)与科技实践(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深海基地)结合,实现文化研习与创新思维培养并行 [2]
暑期研学也割不动家长了?
虎嗅· 2025-07-25 08:09
研学行业现状 - 2025年暑期研学市场遭遇寒冬,行业普遍反映业务下滑,北京、南方等地均出现明显降温[3][7][8] - 中国科学技术馆门票无需抢购,与去年"抢得头破血流"形成鲜明对比[5][6] - 故宫等热门景点门票剩余,去年同期的周末票提前一周就已售罄[7] - 南方军训类夏令营出现空位,前两年6月份就已报满[8] - 酒店业反映研学团流量支柱断裂,厦门五星级酒店今年"一个研学团都没有"[9][11] - 海外研学项目业务下降40%,高净值家庭开始收缩开支[16] 市场变化特征 - 家长消费行为从"无脑研学"转向"理性研学",更加注重性价比和实际价值[26][30] - 研学方向从"清北打卡"转向专业路线,如美术机构关注清华美院等专业院校[28][29] - 出行半径收缩,海外热门目的地被新疆、长白山等国内目的地取代[23][25] - 独立营更受欢迎,因"只用付一个人的费用"[20] - 安全焦虑上升,境外研学因地震、电诈等安全问题被规避[35][36][37] 行业转型方向 - 从"课表式"研学转向沉浸式内容,如自然教育、AI实验、乡村营地等[45][46] - 江西新余树蛙部落亲子营收客同比增长五倍,主打"自然教育+野奢民宿"[45] - 行业从"比资源"转向"比传播力",需要加强内容营销和私域流量建设[49][50][53] - 家长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平台自主选择研学产品,改变了传统获客方式[52] - 真正有价值的研学内容将留存,伪内容将被市场淘汰[54][55] 市场变化原因 - 核心根源是家长钱包收紧,消费更加精打细算[19][21] - 家长认知提升,意识到短期研学效果有限[31] - 政策放开后,家长有更多选择,不再将研学视为唯一[32][33] - 学校规避风险,减少组织研学活动[22][38] - 行业过去依赖简单套路,如"清北打卡"已无法满足需求[26][39]
2025年中国文旅融合行业细分市场分析之研学旅游 2024年自然生态、红色文化项目热度较高【组图】
前瞻网· 2025-07-21 16:45
研学旅行行业界定 - 研学旅行概念首次出现于201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作为素质教育改革和旅游转型发展的新方式 [1] 研学企业发展阶段 - 截至2024年底,多数研学企业处于成长期,发展潜力巨大,调研覆盖全国32个省级行政单位的239家研学类企业 [2] 研学企业主营业务 - 研学企业主营业务以学校研学团队组织或接待为主,占比52.72%,其次为研学基地(营地)运营,占比20.08% [4] 研学市场热度情况 - 市场热度最高的研学产品主题为自然生态和红色文化,占比均为53.14%,其次为劳动实践(50.63%)、传统文化(45.61%)、科技创新(30.96%) [6] 研学市场消费群体 - 2024年研学产品主要消费群体来自北京市(28.45%)、广东省(18.83%)和上海市(13.39%) [10]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 - 包括华侨城(000069.SZ)、张家界(000430.SZ)、三湘印象(000863.SZ)、曲江文旅(600706.SH)、复星旅游文化(01992.HK)、宋城演艺(300144.SZ)等 [1]
“一双手”打开振兴门道
经济日报· 2025-07-18 08:04
产业发展模式 - 河庄坪镇通过产业联盟整合11条产业链,包括窑洞民宿、研学旅游、花卉种植、瓜果采摘、菌菇培育等,每条产业链由龙头企业担任链长[2] - 产业联盟打通一二三产业,形成农文旅一条龙的完整闭环,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2] - 产业链内部共享技术、人才与直播渠道,解决小农户、小企业销售难题[2] 资源整合效应 - 产业联盟通过聚合力量、共享资源释放规模效应,弥补自然禀赋不足的劣势[1] - 单点产业叠加后形成联动效应,任一产业发展均可带动其他主体,增强整体竞争力[2] - 联盟模式提升农产品地域品牌知名度,增加产品附加值和议价权[2] 产业升级路径 - 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型,通过第三产业实现更稳定的盈利模式[3] - 研学旅游等服务输出成为新增长点,吸引研修班学员消费并推广模式[3] - 农文旅融合实践为欠发达地区提供可借鉴的乡村振兴方案[3] 政策背景 -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部署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提出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 - 乡镇级"链长制"创新性地将省市经验下沉至基层实施[2]
收客量增5%、亚洲目的地热度攀升,海外研学市场需求转变
北京商报· 2025-07-16 15:21
海外研学游市场概况 - 暑期海外研学游需求稳步增长,旅行社收客量同比增长5% [1] - 新加坡、日本等亚洲目的地热度攀升,成为新宠,英国等传统目的地仍受欢迎 [1][3] - 海外研学游收客量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0%-80%,同比2024年增长约5% [3] - 部分企业收客量下降,主要受出境管控严格及家长消费理性化影响 [4] 研学目的地变化 - 新加坡、日本研学产品销量持续增长,日本因地理距离近及科技、动漫等独特魅力,报名量较2024年提升 [3] - 美国研学游热度下降,欧洲及亚洲目的地更受青睐 [3] - 英国、新加坡、日本的产品销售情况最为突出 [3] 产品价格与成本 - 海外研学游产品价格较2019年上涨20%-30%,较2024年基本持平 [6] - 研学成本较2019年同期上涨30%左右,汇率变化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6] - 航班运力不足、签证周期长、人工成本上升及供应链成本高企推高价格 [6] - 地接资源、航班供应链等环节成本增加,最终传导至终端价格 [6] 产品趋势与需求变化 - 家长选择更趋理性,从"走马观花"转向深度体验,科技、文化类主题研学产品更受青睐 [1][8] - 产品细分化趋势明显,国际营地类、多元文化体验及自然科学主题类产品受关注 [8] - 科技与研学融合趋势加深,如AI编程、飞行科学等科学素养研学营增加 [8] - 家长安全意识提升,更倾向于陪孩子一起出游,产品涵盖游学与家庭休闲内容 [8] 行业挑战与未来展望 - 行业面临目的地政策影响大、市场规范缺失等问题,签证及出入境政策易受影响 [9] -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虚假宣传、价格虚高等乱象丛生,部分机构过度逐利 [9] - 市场从常规夏令营发展至主题夏令营,再到体验性夏令营,未来将持续规范化发展 [9]
三项研学旅游行业标准出台
每日商报· 2025-07-16 07:32
出境研学旅游服务要求 - 首次设定强制性保障条款 要求经营者必须具备出境资质并建立境外供应商评估机制 优先选择获政府认证的课程供应商 [1] - 研学指导人员需兼具教育背景 目的地文化熟知度及跨语言沟通能力 [1] - 强制投保全球紧急救援险 单次事故赔偿限额不低于1000万元 人均赔偿限额超60万元 [1] - 要求研学课程时长占境外行程50%以上 严禁虚假宣传 明示附加费用 [1] 研学旅游课程与线路设计指南 - 首次明确课程设计核心框架 要求课程目标结合研学资源特质 注重跨学科融通与体验性学习 [2] - 强制安排安全教育环节 建立全流程安全防控机制 [2] - 适用于境内所有研学旅游服务机构 有助于提升研学旅游的教育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2] 在线旅游平台住宿预订服务规范 - 针对默认搭售 低价陷阱 大数据杀熟 订单退改难等突出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2] - 引导在线旅游平台及相关经营者加强自我约束 持续改进服务质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