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零售

搜索文档
当运动消费提出“既要价值又要价格”,迪卡侬找到了解题思路
36氪未来消费· 2025-08-30 16:17
"让每个人都能享受运动的快乐"。 在大健康与情绪消费等推动下,运动正成为新一轮零售增长引擎。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限额以上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 25% ,增速环比提升 8.3 个百分点,远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 的增速。 25% 的同比增长率不仅创下近三年新高,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运动大众化的趋势。 而随着全民运动意识觉醒,体育装备的消费逻辑也正发生深刻重构。 一方面,运动场景精细化拆分使得 " 专业适配 " 的需求全面爆发:如青少年篮球训练需要有针对性缓震和支撑的篮球鞋,避免运动损伤;成人瑜伽需要 吸湿排汗、弹性贴合的瑜伽服等。 另一方面,大众消费观念从 " 看价格 " 向 " 算价值 " 转变。信息透明化让消费者清晰看到一件运动装备的面料成本、科技含量、研发投入。他们逐渐明 白, " 性价比 " 不是便宜货, " 贵 " 不代表没有性价比 —— 花合理的钱,买到适配核心科技、场景且满足专业需求的产品,才是真正的 " 性价比 " 。 面对这些趋势,不同定位的体育装备企业纷纷锚定差异化赛道,希望在各自领域打开增长空间。但痛点仍存:高价品牌让大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低价产 品又常因 ...
迪卡侬的“中国棋局”:50年来首次开放股权的战略变奏
新浪证券· 2025-08-20 18:22
法国运动零售巨头迪卡侬一项震动业界的决策正在浮出水面。据报道,这家以垂直整合模式著称的家族 企业正计划出售其中国子公司约30%的股权,初步估值区间达10-1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00亿元)。若 交易完成,这将成为迪卡侬创立近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实质性股权转让。目前多家国际私募股权基金及主 权财富基金已签署保密协议,但部分机构要求持股比例高于30%,与迪卡侬家族坚持保留控股权的立场 形成拉锯。 这一动作的背景耐人寻味。2024年迪卡侬全球财报显示,其营收按固定汇率计算同比增长5.2%至162亿 欧元,但净利润同比下滑15.5%至7.87亿欧元。盈利能力承压之际,中国作为迪卡侬全球唯一与法国本 土并列、实现"研发-生产-零售全链条覆盖"的海外市场,其战略地位更显突出。2023年中国区营收约 100亿元,占全球总营收8.6%,94.2%的在华销售产品已实现本地生产,且迪卡侬目标是将这一比例提 升至100%。 股权出让背后的战略重构 然而结构性挑战依然尖锐。一方面,来自本土品牌挤压。安踏、李宁等通过国潮设计抢占年轻消费者, 迪卡侬的"基础款"形象面临老化风险。另一方面,消费分层加剧。高端市场被lululemon占据,下沉 ...
高端化转型期 迪卡侬中国“卖股”传闻再起
新京报· 2025-08-20 00:37
核心观点 - 迪卡侬计划出售中国子公司约30%股权 初步估值10亿至15亿欧元(折合人民币84亿元至126亿元)[1] - 公司回应称"不予置评" 但强调长期扎根中国市场的战略定位[1] - 迪卡侬中国业务面临业绩增长放缓与盈利能力挑战 2023年营收156亿欧元(增长率仅1.15%) 2024年营收162亿欧元(增长3.8%) 净利润同比下滑15.5%至7.87亿欧元[1][2] 股权出售计划 - 出售中国子公司约30%股权 估值区间10亿至15亿欧元(人民币84亿至126亿元)[1] - 公司对市场传言统一回应"不予置评" 类似回应曾出现在2024年4月的传闻中[1] 中国市场发展历程 - 1994年进入中国 初期以生产采购为主 2003年在上海开设首家线下零售店[1] - 2010年启动自营物流 2015年门店达166家 2017年扩张至约260家[1] - 当前门店数量收缩至200家以上 但仍保持规模化布局[1] 战略转型举措 - 2024年进军高端市场 通过涨价、更换LOGO和业务重组推出四大专业品牌(公路自行车、跑步、攀岩、狩猎)[2] - 中国是除法国外首个拥有全产业链的海外市场 2024年6月28日单日新增三家位于城市黄金地段的门店[2] - 2024年计划新开及焕新门店20至30家 强化本土化布局[2] 财务表现 - 2023年营收156亿欧元 同比增长仅1.15%[1] - 2024年营收162亿欧元 增速3.8%未恢复双位数增长 净利润同比下滑15.5%至7.87亿欧元[2] - 高端品牌转型尚未对业绩产生显著推动作用[2]
业绩承压,迪卡侬也要卖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5 18:52
实际上早在今年4月,迪卡侬中国"卖身"传闻就开始流传,当时迪卡侬中国也同样回应称"不予置评"。 迪卡侬从1994年进入中国,期初是生产采购业务,到2003年在上海开出第一家线下零售店。值得一提的 是,今年6月28日,迪卡侬一天连开三店,上海新天地店、北京大吉巷店、南京百家湖店同日开业。新 开业的三家门店均位于城市黄金地段,标志着品牌在都市核心商圈布局的进一步深化。迪卡侬也表示将 持续新开店及推动老店焕新升级,今年总数将达 20 至 30 家,进一步夯实本土化布局。 而据公开信息显示,中国是迪卡侬全球唯一实现"研发-生产-零售"全链条覆盖的海外市场,与法国本土 并列。迪卡侬中国副总裁尹洛迪(Elodie LATOUR)曾表示,94.2%的在华销售产品由中国生产,迪卡 侬的目标是将这一比例提升至100%。目前,迪卡侬在中国拥有4个自有工厂、11个工业采购办公室、3 个物流园区、1个品牌中心以及约200家实体门店。 另一方面,今年3月,迪卡侬宣布由任职26年的资深高管哈维尔•洛佩兹(Javier López)接替芭芭拉•马 丁•科波拉(Barbara Martin Coppola)出任全球CEO。这一系列人事变动恰 ...
2025年第31周:服装行业周度市场观察
艾瑞咨询· 2025-08-12 08:05
奢侈品行业战略调整 - 2025年上半年全球奢侈品市场面临历史性低谷,行业加速变革,主要战略调整包括跨界引入商业管理人才(如开云集团从雷诺汽车聘请新CEO,Prada旗下Miu Miu从运动户外集团挖角)[2] - 家族企业与外聘CEO磨合困难,Prada、Ferragamo等外聘高管频繁离职[2] - 创意人才更多在集团内部流动(如LVMH将Loewe设计师调任Dior,开云集团让Balenciaga创意总监执掌Gucci)[2] - 品牌传播职位升级,Chanel、LV设立高级传播官强化形象管理,LVMH新设美洲总裁职位提升美国市场战略地位[2][3] 户外装备市场崛起 - 潮流服饰市场下行,街头潮牌如Supreme、OFF-WHITE等热度减退,部分品牌面临破产或被收购[4] - 户外鞋服品牌如始祖鸟、Salomon迅速崛起成为新潮流象征,凭借机能与时尚并重的设计吸引中产及潮流人群,门店数量和规模显著增长[4] - 疫情加速消费者对健康户外生活方式的追求,推动户外品牌从功能性向时尚生活方式转变,耐克、阿迪等传统运动品牌加码户外产品线[4] 瑞士手表出口数据 - 2025年6月瑞士手表出口额同比下滑5.6%至22亿瑞士法郎,主要受美国、日本和中国香港市场下滑影响[5] - 上半年整体出口额微降0.1%至130亿瑞士法郎,前六大市场(占全球50.5%)出口额下滑7.6%,前30大市场(占93.9%)下滑4.9%[5] - 部分市场如西班牙、印度实现两位数增长,而中国台湾、科威特等大幅下滑[5] 中国时尚产业升级 - 2025中国时尚大会以"时尚为骨、文化为魂、品牌为脉"为主题,推动海宁从皮革产业向全品类时尚中心转型[6] - 海宁依托千亿级产业集群,通过政策扶持、创新引擎和生态构建打造"时尚产业全链服务商"[6] - 黄金首饰品牌凭借古法工艺复兴和产品创新吸引年轻及高端客群,头部品牌市值两年增长93%,转向精细化运营提升单店效益[7] 品牌设计趋势 - DIOR、BURBERRY等品牌改用复古标识,LV加入复古元素,对抗此前同质化的无衬线风格[8] - 运动品牌保持原风格,行业整体通过复兴经典设计重塑视觉竞争力[8] 品牌动态与转型 - JW Anderson宣布从服饰品牌转型为生活方式品牌,计划通过陶艺、家居等垂直领域拓展奢侈生活方式市场[11] - PUIG集团2025年上半年香水和时装部门收入16.85亿欧元(占73%),同比增长8.6%,彩妆部门收入3.39亿欧元(占15%)增长2%[12] - 太平鸟将苏绣融入现代设计打造国潮服饰,联合苏州刺绣研究所推出联名系列[13] 品牌运营案例 - 拉夏贝尔因过度扩张破产清算后,其商标被贴牌商家在抖音等平台热销,形成"卖标"生意[15] - 加拿大跑步品牌Ciele Athletics与滔搏合作进入中国,依托滔搏7000余家门店和线上渠道拓展市场[16] 奢侈品市场洞察 - 宝珀中国区副总裁廖信嘉指出奢侈品核心在于超越功能的价值,如历史传承、工艺稀缺性及品牌文化[17] - Ralph Lauren CEO强调未来增长重点在女装领域(潜在规模2000亿美元),并探索高尔夫、F1等体育联名机会[19]
滔搏登榜“2025高品质消费品牌TOP100”,斩获“消费创新案例”殊荣
搜狐财经· 2025-07-18 16:28
高品质消费品牌评选 - 滔搏入选"2025高品质消费品牌TOP100"并获"消费创新案例"殊荣 与星巴克中国 可口可乐中国 无印良品等各领域先锋企业共同上榜 [1] - 评选聚焦颜值经济 运动户外 食品康养 智能消电 宠物经济 体验经济 兴趣消费 跨境出海 消费科技等九大热门赛道 从企业品质力 成长性 创新性 社会责任等方面综合评定 [3] 滔搏创新零售战略 - 公司作为国内最大运动零售运营商 以创新为驱动 升级以门店为核心的全域一体化生态 布局新业态 新场景 新模式 满足消费者多元化 个性化运动消费需求 [3] - 重塑门店零售空间 推动门店成为集购物 体验 社交与运动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 包括与阿迪达斯合作打造adidas HALO概念店 Future of Style概念店 以及与Jordan品牌合作落地中国首家WOF概念店 [4] - 开展与"天线宝宝""Pingu"等知名IP联名合作 升级"TOP放开跑""要燃运动生活"等运动IP 传递运动精神 塑造品牌新标签 [5] 全渠道布局 - 升级"平台电商+直播+私域社群"线上渠道组合 通过电商平台 抖音店铺直播 小程序 私域社群等渠道联动 提供便捷高效个性化购物体验 [5] - 布局美团闪购 京东秒送等"即时购"渠道 满足消费者对时效性需求 深度融入城市生活消费圈 [5] 专业细分领域拓展 - 针对运动装备需求向细分 垂直 专业方向升级的趋势 拓展品牌合作版图 包括与norda™ Norrøna soar ciele等专业品牌达成中国独家运营合作 [6] - 在跑步领域构建覆盖大众运动品牌 专业跑步品牌和细分品牌的生态体系 norda™ 005系列与008系列全渠道登陆市场反响超预期 soar品牌旗舰店上线覆盖跑步训练 马拉松竞速与越野跑等场景 [6] 未来发展方向 - 持续聚焦创新实践 以前瞻视野和灵活策略拓展多元发展路径 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价值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6]
滔搏(06110.HK):创新驱动运动零售新范式
格隆汇· 2025-07-01 10:33
公司运营表现 - 2025/26财年第一季度总销售额同比录得中单位数下跌 [1] - 直营门店毛销售面积较上一季末减少1.3%,较去年同期减少12.3% [1] 多元化布局与业务拓展 - 公司与英国专业跑步装备品牌soar、挪威高端户外品牌签约,成为中国市场独家运营合作伙伴 [1] - 新引入挪威高端户外品牌被视为加强专业运动领域布局的战略举措,有助于提升高端户外市场影响力 [1] - 公司明确战略定位,将突破传统渠道扩张思维,实践全域经营+精准触达的新零售理念 [1] 全域一体化经营与新零售策略 - 线下门店重新定义零售空间,跨界艺术、人文、音乐等领域,融入运动场景元素,打造沉浸式购物环境 [1] - 线上构建"门店+直播+社群+地域特色IP"全域经营生态,加码抖音、小红书、B站等社交媒体平台 [2] - 通过跨界联名、主题门店、创意周边等创新形式,与年轻消费者建立情感连接,实现品牌价值深度传递 [2] 财务预测 - 预计FY26-28营收分别为265亿人民币、273亿人民币、286亿人民币 [2] - 预计FY26-28归母净利分别为13亿人民币、15亿人民币、17亿人民币 [2] - 预计FY26-28 EPS分别为0.21元、0.24元、0.27元 [2] - 预计FY26-28 PE分别为13x、12x、11x [2]
ESG年报解读|滔搏日均闭店近4家,员工流失率超34%,靠人效提升缓解经营压力
搜狐财经· 2025-06-19 16:47
ESG评级与绿色运营 - MSCI ESG评级从BBB级升至AA级,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首家且唯一AA级企业 [2] - 直接能源消耗量8220兆瓦时,同比下降34%,用水量132707立方米,同比下降140% [4] - 全国直营门店100%使用可降解购物袋,超85%门店采用节能LED灯具 [4] - 碳减排目标为2034/35财年范围一和范围二温室气体排放下降402%,首次开展范围三盘查 [4] 公益项目与循环经济 - 通过"GREENBOX绿盒子"项目回收旧衣物超2吨,减少碳排放约8吨 [5] - 持续参与耐克"旧鞋新生"项目,助力乡村儿童运动机会 [5] 门店调整与运营效率 - 直营门店总数从6144家降至5020家,净减少1124家,降幅达183%,日均闭店近4家 [7][9] - 七年内门店数量缩水3375家,闭店率约402%,60%关闭门店位于三四线城市 [7][9] - 人效提升:人均营业收入从982万元/人升至990万元/人,同比上升082% [10] 员工结构与权益 - 员工总数减少2179人至27279人,流失比率升至3435% [9] - 人均收入从995万元/人升至1007万元/人,同比上升118%,但未披露满意度等核心数据 [10] 财务表现与品牌策略 - 净利润同比下降419%至129亿元,创上市新低,核心品牌耐克、阿迪达斯贡献863%营收 [12] - 拓展高端小众品牌以降低依赖,但新品牌在低线城市销售未达预期 [12] 供应链管理 - 供应商评估涵盖质量、成本、交期等五大原则,70%品牌已设碳减排目标,50%承诺2050年碳中和 [13] - 优先选择具备环保资质的供应商,但未披露跨境合作合规措施 [13]
业绩创五年新低!滔搏净利近乎腰斩,“去中心化”迫在眉睫
犀牛财经· 2025-05-28 15:29
财务表现 - 2024/25财年营收270.1亿元,同比下滑6.8% [2] - 净利润12.8亿元,同比大幅缩水41.89%,创近五年新低 [2] - 毛利率38.4%,经营利润率未披露具体数值但表格显示为空白,股东应占净利润率4.8% [3] - 主力品牌(耐克、阿迪达斯)收入占比86.3%,但收入同比下滑6.1% [5] - 非主力品牌收入占比13%,同比下滑9.9%,电竞收入逆势增长32.4% [5] 品牌依赖与挑战 - 耐克大中华区季度销售跌幅达17%,直接影响公司业绩 [2] - 阿迪达斯推进渠道扁平化战略,减少对单一经销商资源倾斜 [2] - 非耐克阿迪品牌收入仅35.05亿元,占比13%,新引入高端品牌如Norrøna面临本土竞争和消费者认知挑战 [5] 渠道转型与自救措施 - 实体门店约5000家,小程序店铺约2300家,直播账号突破500个 [3] - 线下门店升级为"体验中心+社群枢纽",私域社群数量突破10万个 [3] - 直营线上业务收入同比双位数增长,占直营销售额30%-40%,抖音和微信小程序运动户外类排名第一 [3] - 存货周转期134.9天,应收/应付账款周转期分别为14.1天和8.0天 [3] 品牌矩阵拓展 - 引入北欧高端户外品牌Norrøna、英国跑步品牌soar及加拿大越野品牌norda™,定位高端垂类市场(单件售价超千元) [4] - 试图通过多元化合作缓解"耐克依赖症",但新品牌短期内贡献有限 [4][5] 行业趋势 - 传统运动零售代理商面临品牌依赖与渠道变革双重压力,需寻找新增长点 [6]
滔搏:持续深化品牌合作,高股息提升回报率-20250528
国证国际· 2025-05-28 12: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给予 2026/02 财年 16 倍 PE,目标价 3.6 港元 [1][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线下消费疲软致滔搏 FY25 收入和利润下滑,但线上正向增长,现金流丰厚且高派息重视股东回报,未来随零售环境转好业绩有望回升 [1][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经营表现 - FY25 集团收入同比下滑 6.6%至 270.1 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 41.9%至 12.9 亿元,主要因线下消费疲软、客流减少及线下固定费用高 [1][2] - 主力品牌收入同比下滑 6.1%至 233.1 亿元,其他品牌收入同比下滑 9.9%至 35.0 亿元 [2] - 毛利率同比下滑 3.4pp 至 38.4%,因库存加速出清、折扣力度加大 [2] - 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增长 20%达 38 亿元,通过有效营运资金管理实现 [2] 门店情况 - 直营门店数量同比减少 18.3%至 5020 家,毛销售面积同比减少 12.4%,门店结构持续优化 [3] - 未来加强单店经营能力,新开门店聚焦主力品牌和专业垂类品牌 [3] 品牌合作 - 与高端跑步品牌 SOAR Running 合作,负责其中国市场发展,深化和加拿大高端越野跑品牌 Norda 的合作 [3] 财务预测 |项目|2024/02|2025/02|2026/02E|2027/02E|2028/02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28,933|27,013|26,438|27,336|28,467| |增长率(%)|6.9%|-6.6%|-2.1%|3.4%|4.1%|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2,213|1,286|1,288|1,334|1,424| |增长率(%)|20.5%|-41.9%|0.2%|3.5%|6.7%| |毛利率(%)|41.8%|38.4%|38.6%|38.7%|39.0%| |归母净利率(%)|7.6%|4.8%|4.9%|4.9%|5.0%| |每股盈利(元)|0.36|0.21|0.21|0.22|0.23| |每股净资产(元)|1.59|1.46|1.46|1.46|1.46| |市盈率(x)|7.30|12.56|12.53|12.11|11.34| |市销率(x)|1.64|1.78|1.78|1.78|1.78| |股息收益率(%)|13.82|10.75|7.98|8.26|8.82|[4] 股东结构 - Hillhouse Capital 持股 34.89%,Wisdom Man Ventures 持股 20.23%,Credit Suisse 持股 8.29%,先锋领航持股 1.80%,贝莱德持股 1.48%,其他持股 35.55% [7] 股价表现 - 一个月相对收益 -8.70%,绝对收益 -2.78%;三个月相对收益 -17.63%,绝对收益 -17.89%;十二个月相对收益 -62.54%,绝对收益 -37.43%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