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深耕

搜索文档
亿纬锂能2025H1储能电池出货28.71GWh,储能营收102.98亿元,同比增长32.47%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8-22 18:41
文 |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8月21日晚,亿纬锂能发布2025年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282亿元,同比增长30.0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 股东的净利润16.05亿元,同比减少24.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11.57亿元,同比减少22.82%。 按主营业务来看: 出货量方面,报告期内动力电池出货 21.48GWh,同比增长 58.58%;储能电池出货28.71GWh,同比增长37.02%。 按地区来看: | | 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 毛利率 | 营业收入比上 | 营业成本比上 | 毛利率比上 | | --- | --- | --- | --- | --- | --- | --- | | | | | | 年同期增减 | 年同期增减 | 年同期增减 | | 分业务 | | | | | | | | 电子元器件制造业 | 28,169,564,043.41 | 23,289,022,724.62 | 17.33% | 30.06% | 28.19% | 1.21% | | 分产品 | | | | | | | | 消费电池 | 5,079.101,236.34 | 3.724.241 ...
新型储能从“拼规模”加速走向“价值深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1 07:04
产业规模与增长 - 上半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9491万千瓦/2.22亿千瓦时,较2024年底增长29% [1][2] - 截至2024年底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40% [2] - 政策体系持续完善,出台《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多项政策 [2] 技术创新与研发 - 固态锂电池、钠电池、液流电池等技术路线在商业应用规模上不断突破 [2] - 宁德时代587Ah储能电芯、阳光电源684Ah储能电芯量产交付 [3] - 远景动力500Ah+储能电芯下线,海辰储能量产全球首款千安时储能电池 [3] 盈利能力与市场表现 - 8家储能上市公司中5家业绩预喜,杉杉股份净利润预计增长810.41%-1265.61% [4] - 上半年储能电池企业产能利用率高,部分企业订单供不应求 [4] - 1-6月中国储能企业新增海外订单163GWh,同比增长246% [4] 资本市场与融资 - 上半年20家相关企业加速资本化进程,募资总额突破1089.3亿元 [5] - 5家储能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5] 市场驱动与转型 - 储能产业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不再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前置条件 [6][7] - 行业从"拼规模"走向"价值深耕",技术创新向系统级解决方案拓展 [7] 国际化发展 - 储能企业"出海"覆盖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涉及企业超50家 [4][8] - 需推动业务从单一产品输出向"技术-品牌-全周期服务"升级 [8]
申通快递(002468):更新点评:平价筑基,品质破局:申通3.6亿拟并购丹鸟重构物流竞争力
浙商证券· 2025-07-27 20:0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申通快递拟3.62亿元现金收购丹鸟物流100%股权,丹鸟主营国内品质快递及逆向物流服务,通过直营网络为电商平台提供服务,覆盖近300个城市,提供高确定性履约服务 [1] - 本次交易协同价值明确,双方业务定位互补,申通将形成“经济型快递+品质快递”双业务矩阵,战略性切入高端市场,抓住新兴场景机会,优化产品结构 [1] - 申通此次并购是响应行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推动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部分产粮区快递价格或有望修复 [1] - 考虑行业件量增速和公司产能提升等因素,预计申通快递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9、16.0、20.1亿元,对应PE分别为17.9倍、14.5倍、11.6倍 [1] 相关目录总结 财务摘要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47169|55877|62588|68735| |营业收入增长率|15.26%|18.46%|12.01%|9.82%|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040|1292|1595|2007|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205.24%|24.27%|23.39%|25.87%| |每股收益(元)|0.68|0.84|1.04|1.31| |P/E|22.29|17.93|14.53|11.55| [7] 三大报表预测值 - **资产负债表**:2024 - 2027年流动资产分别为7088、8799、10055、11945百万元,非流动资产分别为18224、19124、20184、20954百万元,资产总计分别为25312、27923、30239、32899百万元等 [8] - **利润表**:2024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7169、55877、62588、68735百万元,营业利润分别为1356、1702、2104、2655百万元等 [8] - **现金流量表**:2024 - 2027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3944、3786、3265、3772百万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3684、 - 1923、 - 2177、 - 1998百万元等 [8] 主要财务比率 - **成长能力**:2024 - 2027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5.26%、18.46%、12.01%、9.82%,营业利润增长率分别为194.57%、25.57%、23.58%、26.20%等 [8] - **获利能力**:2024 - 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6.00%、5.93%、6.40%、6.96%,净利率分别为2.18%、2.28%、2.51%、2.88%等 [8] - **偿债能力**:2024 - 2027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1.25%、55.98%、54.15%、51.83%,净负债比率分别为36.59%、33.18%、32.32%、31.57%等 [8] - **营运能力**:2024 - 2027年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1.96、2.10、2.15、2.18,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48.71、46.02、45.62、45.73等 [8] - **每股指标**:2024 - 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68、0.84、1.04、1.31元,每股经营现金流分别为2.58、2.47、2.13、2.46元等 [8] - **估值比率**:2024 - 2027年P/E分别为22.29、17.93、14.53、11.55,P/B分别为0.65、1.88、1.67、1.46等 [8]
观车 · 论势 || 流量营销终是“虚火”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1 09:39
公司现状与危机 - 小米汽车正经历信任危机,涉及辅助驾驶系统安全争议和高端选装件虚假宣传质疑 [1] - SU7 Ultra碳纤维机盖在测试中表现与官方宣传不符,形成"双风道高效导流"与实测"气流未形成有效导流"的鲜明反差 [1] - 雷军微博删除了"轮毂散热"技术承诺,引发消费者质疑 [1] - 公司推出改配铝制机盖或赠送2万积分(约2000元)的补偿方案,但车主认为与4.2万元选装费不成比例 [2] 行业反思与趋势 - 事件反映出科技企业跨界造车时"互联网思维"与工业制造硬约束的冲突 [2] - 车主通过3D打印模型还原气流走向的"民间测试"兴起,倒逼车企规范宣传话术 [3] - 工信部对"自动驾驶"等表述的禁用,显示监管正在加严 [3] - 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新规,要求企业真实全面提供智能网联汽车信息,不得虚假宣传 [4] 公司应对与发展 - 法律界指出若虚假宣传被认定,公司可能面临"退一赔三"的巨额赔偿 [2] - 公司此前因辅助泊车漏洞采取"全额赔付"措施获得认可 [2] - 当前需要以法律为底线,通过真诚赔偿重建消费者信任 [3] - 危机可能促使公司完成从"跨界挑战者"向"成熟车企"的蜕变 [4] 行业深层影响 - 事件成为行业从"流量狂欢"走向"价值深耕"的转折点 [1] - 传统车企数十年沉淀的测试规范与企标体系是新势力需要补课的"工业常识" [1] - 危机催生行业共识,推动从"野蛮生长"转向"规范发展" [4] - 事件像照妖镜般揭示流量营销的"虚火",迫使企业回归产品主义 [4]
职业教育「钱景」如何?尚德、知乎、传智 2025Q1 财报的真相
36氪· 2025-05-31 15:32
行业趋势 - 职业教育行业从"规模竞赛"转向"价值深耕"阶段,更注重教育本质的"慢"与"深"[1][13] - 市场竞争逻辑发生根本变化,学历考证类职业教育市场红利逐步消退,消费者对教育产品性价比和实用性要求更高[6] - IT培训行业面临市场缩水和AI技术冲击双重挑战,基础编程和重复性工作需求可能被AI替代[10] 尚德机构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4.876亿元,同比下降6.8%,净利润7518万元,连续16个季度盈利[3][7] - 核心业务高等教育课程收入持续萎缩,新增学员数同比减少3.8%至16.91万人[3] - 高毛利率达85.2%,但销售费用占营收超六成,反映成人教育获客成本高企[3] - 业务重心从学历考试拓展至兴趣教育与综合素养提升等多元领域,向"成长型教育"转型[3][7] 知乎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7.297亿元,职业培训收入9453万元(占总营收13%),同比下降34.9%[3][8] - 实现694万元经调整净利润,首次非公认会计准则盈利,营销费用削减32.9%,研发费用减少28.1%[9] - 职业培训业务覆盖考研、考公、教资等30多个品类,累计服务超2000万学员[3] - 现金及短期投资储备47.665亿元,支撑长期技术投入[9] 传智教育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7238.69万元,同比增长42.14%,主要源于并购辅仁控股并表[4][10] - 净亏损536万元,扣非净亏损764.5万元,反映业务整合阵痛[4][10] - 研发费用同比减少52.78%,因强化成本控制和优化人员结构[10] - 筹备建设营利性全日制统招高等学校,为未来发展注入新动力[4] 企业转型策略 - 精细化运营和成本控制成为教育机构"生命线",尚德保持15.4%净利润率,知乎实现降本增效[7][9][11] - 技术赋能成为核心竞争力,尚德嵌入AI教师助手,知乎优化AI内容分发[11] - 职业教育边界拓宽,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从"工具型教育"向"陪伴成长"转变[12]
付费用户破1.2亿,月活连跌14季,腾讯音乐的“甜蜜”与“焦虑”
36氪· 2025-05-14 18:42
腾讯音乐2025年一季度财报表现 - 公司一季度营收73.6亿元同比增长8.70% 调整后净利润22.3亿元同比增长22.8% [2] - 在线音乐服务收入58.0亿元同比增长15.9% 订阅收入42.2亿元同比增长16.6% [2] - 付费用户数达1.229亿同比增长8.3% ARPPU提升至11.4元 [2] - 在线音乐收入占比接近80% 但月活跃用户连续14个季度流失 一季度环比减少100万至5.55亿 [1][2] 市场竞争格局 - 汽水音乐月活跃用户接近1亿 活跃渗透率11.48%跻身90后TOP10应用 [3] - 网易云音乐吸引77.4万独立音乐人 累计上传440万首原创作品 [5] - 汽水音乐"看见音乐计划"助力1.6万首歌曲走红 50余首年播放量破亿 [6] - 社交娱乐业务营收同比下滑11.9%至15.5亿元 受抖音等平台冲击明显 [6] 内容生态建设 - 公司音乐曲目总量超2.6亿首 独立音乐人达58万名 [5] - 与索尼音乐、英皇娱乐、滚石唱片等完成续约 深化韩国YG娱乐等合作 [5] - 《盗墓笔记》有声剧创最快破千万播放纪录 展现长音频潜力 [9] - 网易云音乐车载版覆盖90%以上车型 喜马拉雅合作80家车企覆盖98%网联车型 [7] 战略发展方向 - 可能收购喜马拉雅强化车载音频市场竞争力 补足内容短板 [7][8] - 行业竞争从版权转向生态闭环 从付费订阅转向场景渗透 [1] - 需平衡"存量榨取"与"增量创造" 应对车载场景、AI技术等新战场 [9] - 48.6%用户仅偶尔付费 25.7%有长期付费习惯 付费模式尚未成熟 [3]
付费用户破1.2亿,月活连跌14季,腾讯音乐的“甜蜜”与“焦虑”
美股研究社· 2025-05-14 18:28
腾讯音乐2025年一季度财报分析 - 公司一季度营收73.6亿元同比增长8.7% 净利润22.3亿元同比增长22.8% [3] - 在线音乐服务收入58.0亿元占比近80% 订阅收入42.2亿元同比增长16.6% [3] - 付费用户达1.229亿同比增长8.3% ARPPU提升至11.4元 [3] 用户增长与竞争格局 - 月活跃用户连续14季度下滑至5.55亿 环比流失100万 [3] - 汽水音乐月活接近1亿 活跃渗透率11.48%跻身90后TOP10 [4] - 网易云音乐吸引77.4万独立音乐人 原创作品达440万首 [8] 内容生态建设 - 公司音乐曲库超2.6亿首 独立音乐人达58万 [7] - 与索尼/英皇/滚石续约 深化韩日音乐合作 [7] - 有声剧《盗墓笔记》创千万播放纪录 [12] 业务结构变化 - 社交娱乐业务营收下滑11.9%至15.5亿元 [8] - 抖音等平台分流加剧 业务收缩趋势延续 [8] - 48.6%用户仅偶尔付费 付费模式尚未成熟 [4][5] 战略布局方向 - 谋划收购喜马拉雅强化车载音频市场 [11] - 网易云车载版覆盖90%车企 喜马拉雅合作80家车企 [11] - AI技术与场景化运营成未来竞争关键 [10][12] 行业竞争态势 - 竞争焦点转向生态闭环与场景渗透 [1] - 短视频即时满足/车载碎片消费/AI精准投喂成新武器 [1] - 版权壁垒消融 需平衡存量榨取与增量创造 [12][13]
珍酒李渡增长含金量十足,稳居中国第九大白酒上市公司
长江商报· 2025-05-13 12:46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70.7亿元,连续两年突破70亿元,在21家白酒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九位[1] - 2021年至2024年毛利率持续提升,分别为53.5%、55.3%、58%、58.6%,按A股会计准则计算为75.5%,在上市白酒企业中位列第七[6] - 2024年经调整净利率23.7%,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在上市白酒企业中排名第十[6]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7.8亿元,同比增长116.3%,财务状况稳健[8] 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414.5万千升,同比下降1.8%,行业呈现"强者愈强"的结构性分化[6] - 21家上市白酒企业中,6家营业收入下滑(占比29%),5家净利润下滑(占比24%)[6] - 前10大酒企中有9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上涨[6] 战略转型与核心举措 - 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深耕",围绕产品、渠道、品牌三大方面筑牢发展基石[3][11] - 2025年珍酒成立50周年,公司将调整期视为机遇期,目标实现"弯道超车"[3] 产品策略 - 优质基酒储存达10万吨,产能4.4万吨,规模居贵州酒企前三[13] - 将推出售价500-600元的战略新品,对标2000元价位段,与珍十五、珍三十形成协同效应[13] - 李渡品牌拓宽次高端和中端价格带产品布局,丰富产品矩阵[13] 渠道策略 - 珍酒在贵州、河南、山东、广东、湖南五大核心市场深化双渠道增长战略,重点突破新能源、AI等新质生产力消费人群[15] - 珍酒高档酒事业部异业客户拓展取得高双位数增长[15] - 李渡从"小而美"转向"大而精",深耕江西市场同时加快全国化布局[16] - 湘窖实施大网点战略和体验式营销,提升经销商质量[16] 品牌建设 - 珍酒打造珍酒庄园,定位中国商学院沉浸式体验营销示范基地[18] - 李渡构建"考古+酿造+文旅"沉浸式体验场景,利用元代烧酒作坊遗址和唐代洪州窑遗址[18] - 湘窖通过春、秋、冬三季封坛活动形成鲜明品牌特色[18] - 针对80后、90后消费主力开展年轻化营销活动,提升消费者粘性[18] 管理层观点 - 白酒行业周期波动是常态,公司坚持"做难但正确的事",通过差异化策略提升产品品质与品牌价值[10] - 强调长远发展,用有温度的体验赢得消费者信任[10]
稳居中国白酒上市公司TOP9,珍酒李渡迎来上市两周年!
金融界· 2025-05-07 13:45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70.7亿元,同比增长0.5%,经调整净利润16.8亿元,同比增长3.3% [1] - 毛利率提升至58.6%,经调整净利率提升至23.7%,同比均提升0.6个百分点 [1] - 经营现金流7.8亿元,同比增长116.3%,连续四年保持增长 [1] - 2023年上市当年营收70.30亿元,同比增长20.1%,经调整净利润16.23亿元,同比增长35.5% [8] 行业地位 - 连续两年稳居中国第九大白酒上市公司,2024年营收反超舍得酒业 [1][10] - 以2023年收入计算成为中国第三大民营酒企,珍酒品牌位列中国第四大酱酒企业 [8] - 2024年进入中国白酒上市公司营收Top15,盈利能力排名第九 [9] - 在酱酒赛道站稳贵州白酒前三位置,被媒体称为"茅习珍"时代 [10] 战略转型 - 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深耕",聚焦产品、产能、市场三大方向 [3] - 实施大单品战略,削减低毛利产品线,次高端及以上产品营收占比达67% [5] - 旗舰品牌珍酒2024年营收44.8亿元,占总营收63.4%,李渡品牌营收13.13亿元,占比18.6% [5] 产品布局 - 珍酒聚焦珍十五、珍三十两大核心单品,推出高端光瓶酒系列 [5] - 李渡升级1955、1975大单品,推出1308申遗献礼产品 [5] - 湘窖推出铁盖龍匠新品,获得市场认可 [5] 产能建设 - 2024年优质基酒储存达10万吨,产能4.4万吨,规模居贵州酒企前三 [5] 渠道拓展 - 国内实施双渠道战略,高档酒事业部营收实现高双位数增长 [6] - 打造贵州、河南、山东、广东和湖南五大核心市场 [6] - 国际市场进入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与中免集团合作拓展 [6] 品牌价值 - 入选2024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位列酱酒品牌第三名 [12] - 珍酒品牌价值持续提升,成为推动公司增长的三级引擎之一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