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搏(06110)

搜索文档
滔搏独家运营 Norr na官方线上线下门店开业
北京商报· 2025-10-16 21:48
北京商报讯(记者 张君花)10月16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滔搏正式将其独家运营的北欧高端户外品 牌Norr na推向中国市场——Norr na品牌线上官方旗舰店正式开业。同一时间,该品牌线下限时体验空 间落地上海浦东嘉里城,为消费者提供从线上下单到线下深度体验的闭环式优质购物体验。 ...
滔搏关店步伐趋缓,它在上海开出一家专业跑步新店型
新浪财经· 2025-10-16 11:13
智通财经记者 | 张蕊 智通财经编辑 | 任雪松 这样的业绩走势,与运动零售行业的整体低迷密切相关,尤其受到其两大核心合作品牌——耐克与阿迪 达斯在华表现的直接牵动。报告期内,这两大品牌的销售额占到总收入的86.3%,但较上年减少了约15 亿元。 其中,耐克在中国市场的疲软被认为是主要压力来源。数据显示,在相近的财季内,耐克大中华区收入 同比下滑15%,品牌方面将原因归结为客流量显著下降以及市场竞争加剧带来的库存清理压力。相比之 下,阿迪达斯则展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回暖迹象,其大中华区同期收入实现14.72%的同比增长。 不仅主力品牌承压,滔搏所运营的其他品牌矩阵同样面临挑战,包括彪马、匡威、斯凯奇等在内的十余 个品牌销售额缩水约4亿元。可以看出,滔搏所面临的并非个别品牌的短期波动,而是整个行业所经历 的结构性调整。 面对主力品牌增长放缓与行业整体环境的双重压力,滔搏正将更多目光投向细分垂直赛道,以期开辟新 的增长路径。 滔搏持续拓展品牌合作边界,目前已与超过20个运动品牌建立合作关系,并将跑步与户外品类作为重点 发力方向,这与当前中国运动消费市场日趋专业化、场景化的趋势相吻合。今年以来,滔搏先后获得北 这个月, ...
滔搏(06110.HK)拟10月22日举行董事会会议审批中期业绩
格隆汇· 2025-10-09 17:37
格隆汇10月9日丨滔搏(06110.HK)宣布,董事会会议将于2025年10月22日(星期三)在香港新界葵涌葵荣路 30-34号The Edge 6楼M1举行,藉以(其中包括)审议及批准本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截至2025年8月31日止六 个月未经审核的中期业绩及宣派中期股息(如有)。 ...
滔搏(06110) - 董事会会议通告
2025-10-09 17:30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通告的內容概不負責,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 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對因本通告全部或任何部份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 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TOPSPORTS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滔搏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的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6110) 滔搏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于武 香港,2025年10月9日 於本通告日期,本公司董事會包括執行董事于武先生及梁錦坤先生、非執行董事盛放先生、翁婉菁女士 及胡曉玲女士,以及獨立非執行董事林耀堅先生、華彬先生及黃偉德先生。 董事會會議通告 滔搏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本公司」)董事會(「董事會」)謹此宣佈,董事會會議將於 2025年10月22日(星期三)在香港新界葵涌葵榮路30-34號The Edge 6樓M1舉行,藉以 (其中包括)審議及批准本公司及其附屬公司截至2025年8月31日止六個月未經審核之 中期業績及宣派中期股息(如有)。 承董事會命 ...
滔搏(06110)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10-02 16:47
股份情况 - 截至2025年9月底,公司法定/注册股份数目为20,000,000,000股,面值0.000001港元,法定/注册股本总额20,000港元[1] - 截至2025年9月底,公司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数目为6,201,222,024股,库存股份数目为0,已发行股份总数为6,201,222,024股[2] 股份变动 - 2025年9月公司法定/注册股份数目无增减[1] - 2025年9月公司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数目无增减[2] - 2025年9月公司库存股份数目无增减[2]
不甘再当“耐克阿迪们”的推手,这家港股零售巨头要为自己搭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30 15:18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从过去隐身幕后配合品牌方活动,转变为深度参与甚至主导如“NBA球星中国行”等门店活动的策划与执行全流程,旨在让消费者认识并记住公司 [1] - 公司致力于成为品牌和消费者的“超级连接器”,通过独特的零售体验与价值输出,在用户端建立清晰的认知身份 [1] - 品牌角色从“带有logo的店铺”转变为有认知度和影响力的零售品牌,通过涉足电竞等年轻人关注的热点领域传递品牌身份与价值 [9] - 触达逻辑从“等待顾客上门”转变为“在顾客寻找品牌与产品的路上主动出现”,在消费者决策的关键节点进行信息露出和服务展示 [9] 与国际品牌合作关系深化 - 公司与耐克的合作关系超越简单的渠道关系,扩展为共同规划产品、折扣和销售节奏等事务的深度协同关系 [3] - 在中国市场,公司运营的耐克店与耐克直营店在形象、体验和服务上并无区别,双方实质上构成“一体化”的共同体关系 [2] - 公司在创新大店、零售概念项目以及户外系列产品拓展上获得耐克优先合作权,耐克核心球星及运动员资源也优先投入公司门店 [3] - 公司与国际品牌的合作模式趋向专业化分工,国际品牌聚焦产品研发与全球资源整合,公司负责本土化沟通与互动 [5] 行业趋势与市场变化 - 中国运动零售市场正经历三重变革:渠道多元化、需求专业化和决策数字化 [7] - 线上消费占比较国外更高,消费者购买决策深受大众点评、小红书等本土化平台影响 [5] - 市场需求从“一双鞋走天下”向高度功能化、细分化演变,对健身房、公路跑、户外徒步等不同场景的专业装备需求激增 [7] - 传统零售商的功能定位进化,不再只是货品中转站,而是承担市场洞察、场景运营与用户连接等复合职能,模式更偏向生态运营 [7] 公司业务模式升级与应对 - 公司构建“平台电商+内容电商+私域”的线上矩阵,并拓展与美团闪购、京东秒送等即时零售平台的合作 [8] - 线下门店网络向“精而优”转变,单店角色多元化,承载私域运营、直播带货、即时履约等功能,扩大覆盖半径以提升全域一站式运营能力 [8] - 公司推进“多轨制”品牌策略,在巩固耐克、阿迪达斯等大众市场基本盘的同时,引入norda、Norrna、soar等专业跑步、户外品牌以捕捉消费升级趋势 [8] - 公司将球星到店活动视为集短期销售、品牌体验、用户沉淀和声量传播于一体的综合性营销项目 [4]
对话滔搏|不甘再当“耐克阿迪们”的推手,这家港股零售巨头要为自己搭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30 15:13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从过去隐身幕后配合品牌方执行活动,转变为深度参与甚至主导如NBA球星中国行等门店活动的策划与执行全流程[1][2] - 公司明确战略定位为品牌和消费者的超级连接器,目标是在用户端建立清晰的认知身份,让消费者认识并记住公司[2] - 公司品牌角色从带有logo的店铺转变为有认知度和影响力的零售品牌,触达逻辑从等待顾客上门转变为在顾客寻找品牌与产品的路上主动出现[9] 与国际品牌合作关系深化 - 公司与耐克的合作关系超越简单渠道关系,扩展为共同规划产品、折扣和销售节奏的深度协同,并获得在创新大店和零售概念项目上的优先合作权[3][4] - 耐克将其核心球星、运动员资源优先投入位于一线城市核心商圈的公司门店[4] - 耐克新任CEO上台后渠道策略调整,公司运营的耐克店与耐克直营店在中国市场构成一体化共同体关系[3] 行业趋势与市场变化 - 中国运动零售市场正经历三重变革:渠道多元化、需求专业化和决策数字化,线上消费占比持续提升[7] - 市场从一双鞋走天下向高度功能化、细分化演变,消费者对健身房、公路跑、户外徒步等不同场景的专业装备需求激增[7] - 中国市场的线上消费占比较国外更高,消费者购买决策深受大众点评、美团、小红书等本土化平台影响[5] 业务模式与运营调整 - 公司构建平台电商+内容电商+私域的线上矩阵,并拓展与美团闪购、京东秒送等即时零售平台的合作[8] - 线下门店网络向精而优转变,单店角色向多元化枢纽转变,承载私域运营、直播带货、即时履约等功能[8] - 公司推进多轨制品牌策略,在巩固耐克、阿迪达斯等大众市场基本盘的同时,引入norda、Norrøna、soar等专业跑步、户外品牌[8] 营销活动价值 - 公司将球星到店活动视为集短期销售、品牌体验、用户沉淀和声量传播于一体的综合性营销项目[4] - 在NBA球星中国行活动中,公司扮演两种角色:配合品牌方市场活动的重要合作伙伴,以及在NBA品牌或本土品牌活动中全面主导全流程的角色[4]
运动鞋服:国内外行业深度复盘,探寻本土运动公司增长关键
国盛证券· 2025-09-29 18:12
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5] 核心观点 - 运动鞋服行业在经济波动中展现需求韧性 国内外市场均呈现稳健增长态势 产品力和品牌价值是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要素 [1][2][3] - 中国运动鞋服市场由跑步和户外细分品类驱动 正向更专业、细分、多元的成熟阶段发展 本土品牌竞争焦点转向产品创新与品牌建设 [3][13] - 国际品牌Nike和adidas通过产品策略调整实现复苏 本土品牌安踏体育、李宁等凭借研发投入和集团化运营展现增长潜力 [2][3][4] 行业分析:美国与日本市场 - 美国运动鞋服需求稳健 2022年健身俱乐部会员数量增长3.7%至6890万人 2023年户外活动参与人数增长4.1% [1][13] - 日本运动鞋服支出保持稳定增长 经济复苏与政策支持为行业提供动力 低成本运动如跑步参与度提升 [1][13][20] - 体育赛事和政府政策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经济波动未显著影响运动参与热情 [1][13] 企业竞争要素:国际品牌 - Nike和adidas以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为核心 渠道策略依托零售商与DTC结合 Nike目前处于去库阶段 [2][32][39] - adidas通过产品策略优化 成功推出Samba、Gazelle等经典鞋款 推动全球业绩复苏 [2][39][85] - 品牌建设贯穿发展始终 专业性与潮流跨界并重 渠道优化与电商建设同步推进 [32][39][43] 行业分析:中国市场 - 跑步和户外品类快速增长 2024~2029年中国高性能户外服饰市场规模复合增速预计为16% [3][89] - 居民健康意识提升驱动参与度 2024年全国路跑赛事规模达704.86万人次 同比增长100万人次 [3][89] - 行业向专业化、细分化、多元化发展 新兴品类和女性消费成为增长动力 [3][89][95] 企业竞争要素:本土品牌 - 本土品牌研发费用率保持在2-3%之间 安踏、李宁等均设有先进研发设施 推出如氮科技、䨻等核心技术 [3][106][107] - 品牌通过赞助专业赛事和运动员提升形象 特步特跑族会员数量持续增长 [3][40][112] - 渠道运营注重零售效率提升 电商业务成为重要增长驱动力 2025H1安踏、李宁电商收入占比显著提升 [3][103][105] 投资建议与标的分析 - 运动鞋服板块表现优于纺服大盘 库销比维持在4-5的健康水平 重点推荐安踏体育、李宁、特步国际等 [4][138] - 安踏体育集团化运营卓越 其他品牌分部增速优异 2025年PE为18倍 [4][8][130] - 李宁长期业绩弹性较大 2025年PE为17倍 特步国际跑步赛道领先 2025年PE为11倍 [4][8] - 361度和滔搏为关注标的 估值相对较低 具备增长空间 [4][8]
始祖鸟门店客流未受烟花秀影响,滔搏入局高端户外市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2 19:40
市场竞争格局 - 滔搏作为耐克和阿迪达斯最大经销商之一 2024年已官宣获得加拿大越野跑品牌norda™和挪威户外品牌Norrøna的大中华区独家运营权 在高端户外领域布局[1] - Norrøna被户外玩家视为始祖鸟有力竞争者 海外销售价格高于始祖鸟 行业认为其可"比肩"始祖鸟[1] - 始祖鸟门店旁出现韩国品牌KOLON SPORT(由安踏获得大中华经营权)和THE NORTH FACE形成直接竞争[2] 消费者行为表现 - 上海青浦百联奥特莱斯始祖鸟门店在"烟花秀"事件后周末客流与之前基本持平 未受明显影响[1] - 门店男性顾客多于女性 半小时观察期内实际完成两笔支付交易[1] - 三家运动品牌奥莱店均实施限流政策 KOLON SPORT和THE NORTH FACE门店一小时内持续有顾客排队等候进入[2] 产品定价策略 - 始祖鸟奥特莱斯门店商品折扣幅度维持在7-9折区间[1] - 公司未发布进一步打折通知[1]
济南万象城彪马门店停业,济南仅余4家滔搏代理门店
齐鲁晚报· 2025-09-19 11:22
核心观点 - 济南万象城PUMA门店因合同到期关闭 由UNDER ARMOUR接替 但品牌在济南仍有四家门店正常运营 [1] - 滔搏作为PUMA在华主要代理商 持续优化门店结构 2025财年门店总数同比减少18.3%至5020家 关店1382家 [3][4] - PUMA中国直营业务表现强劲 连续八个季度正增长 而滔搏代理的其他品牌收入同比下降9.9%至35.05亿元 [4][5] - 滔搏2025财年整体收入同比下降6.6%至270.13亿元 净利润大幅下滑41.9%至12.86亿元 [5] - 市场传闻PUMA股东寻求出售 安踏和李宁被视为潜在买家 但两家公司均未确认交易意向 [5] 门店变动情况 - 济南万象城PUMA门店于本月11日撤店 原位置将由UNDER ARMOUR入驻 [1] - 彪马在济南地区剩余四家门店(恒隆广场店、领秀城贵和店、和谐广场店、章丘和谐广场店)均由滔搏代理运营 [1][3] - 滔搏2025财年新开门店258家 关闭门店1382家 净减少1124家 [3][4] - 滔搏门店数量从2022年初8006家持续缩减至2025年末5020家 四年累计净减少2986家 [4] - 公司策略聚焦提升店铺坪效 加速淘汰低效门店 [3] 财务表现 - 滔搏2024/2025财年收入270.13亿元 同比下降6.6% [5]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12.86亿元 同比大幅下降41.9% [5] - 代理的其他品牌(含PUMA)收入35.05亿元 占总收入13% 同比下降9.9% [4] - PUMA中国直营业务连续八个季度保持正增长 大中华区成为亚太市场增长主要动力 [5] 品牌市场地位 - PUMA为全球第五大运动品牌 仅次于安踏等头部企业 [5] - 彪马(上海)商贸有限公司在中国设有85家分支机构 但未在山东设立分支机构 [3] - 2023年PUMA在亚太地区实现销售额增长 主要受益于大中华区表现 [5] 战略动态 - 滔搏持续调整门店结构 控制开店面积并重视店铺效率 [3] - PUMA主要股东皮诺家族接触潜在买家 可能推动品牌出售 [5] - 安踏表示"不对市场传闻作评论" 李宁强调聚焦主品牌发展且未进行实质性谈判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