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金属冶炼

搜索文档
物价数据|如何估算关税冲击对物价的影响?(2025年3月)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4-11 08:08
2025年3月物价数据点评 核心观点 - 3月CPI同比-0.1%(前值-0.7%),环比-0.4%(前值-0.2%),核心CPI延续改善至0.5%,但服务价格偏弱制约修复 [2][4] - 3月PPI同比-2.5%(前值-2.2%),环比-0.4%(前值-0.1%),低于市场预期,主因原油价格下跌、建筑链需求不足及出口链价格超预期下跌 [2][3] - 美国对华20%关税已影响出口链行业PPI环比下跌0.13个百分点,极端情境下或拖累PPI达3.2个百分点 [3][7] - 国内政策储备充足,预计以财政和货币逆周期政策为主保障经济平稳 [1][8] CPI分析 - 核心CPI自2024年9月0.1%持续回升至2025年3月0.5%,家电(通信工具CPI同比+3.1个百分点)、汽车等补贴商品价格修复显著 [4] - 服务CPI同比0.3%持平前值,低于2024年10-12月水平,服务业PMI景气度不足反映修复不稳固 [4] PPI驱动因素 1. **原油价格冲击**:石油开采业PPI环比-4.4%,石油加工业-2.3%,合计拖累PPI环比0.14个百分点 [2] 2. **建筑链疲软**:煤炭开采业PPI环比-4.3%,黑色金属冶炼业-0.5%,沥青开工率及水泥发运率修复缓慢 [3] 3. **出口链承压**:计算机通信设备(-0.7%)、汽车制造(-0.4%)等对美出口行业PPI超预期下跌 [3] 关税影响量化 - 中国对美反制关税或拉动CPI约0.1个百分点(主要影响食用油、牛肉价格) [5] - 美国关税对PPI拖累区间1.8-3.2个百分点,取决于出口商利润让渡程度及历史出口-PPI关联性 [6][7] 政策与市场展望 - 债市受弱通胀(PPI同比-2.5%)利好但影响有限,短期利率或维持低位波动 [8] - 消费补贴或需扩围至服务领域以提振核心CPI [4]
【广发宏观郭磊】3月物价数据与后续政策线索
郭磊宏观茶座· 2025-04-10 17:38
3月价格指数表现 - 3月CPI同比-0.1%,高于前值-0.7%;PPI同比-2.5%,低于前值-2.2% [1][4] - 模拟平减指数(CPI权重60%+PPI权重40%)为-1.06%,较2月-1.3%降幅收窄但仍处低位 [1][4] - 价格水平自2024年10月触底后呈波动收敛趋势,2月出现明显回踩 [1][4] 通胀结构分化 - 能源与食品是主要拖累:核心CPI环比零增长,猪肉价格环比-4.4%,交通工具用燃料环比-3.5% [1][4][6] - 猪肉价格自1月26日高点至3月31日累计下跌10.7%,4月继续下行1.6% [6] - 布油价格1月15日至3月10日下跌16.2%,前三月均价逐月下滑(78.2→74.8→71.3美元/桶) [6] 积极价格信号 - 家用器具价格环比大幅升至2.8%,反映"以旧换新"政策刺激需求 [1][6] - 租赁房房租连续两月环比正增长0.1%,同比降幅收窄至-0.1% [6] - 酒类价格环比回升0.6%,同比降幅从1月-2.5%收窄至-1.8% [6][7] PPI下行压力 - 3月PPI环比-0.4%,降幅扩大:石油/煤炭开采业环比分别-4.4%/-4.3% [4][7] - 建筑产业链拖累明显:黑色金属冶炼/非金属矿环比均-0.5% [7] - 新兴产业价格竞争加剧:汽车制造/计算机通信设备环比-0.4%/-0.7% [7] 外部输入性风险 - 4月上旬布油/铜价环比下跌12.0%/11.9%,将持续影响4月价格 [7][8] - 逆全球化关税加剧大宗商品波动,可能通过出口行业供需比传导至价格端 [2][7] 政策应对方向 - 政府强调价格总水平调控,提出三大举措:稳定传统商品价格/规范新产业竞争/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 [3][9] - 流动性稳定先行:央行支持汇金增持指数基金作为"预期锚" [3][10] - 后续政策或聚焦消费、建筑链、供给侧优化三大弹性领域 [3][10] 供需比优化线索 - 2024年供需比达1.5(工业增加值增速/需求增速影子指标),需通过产能调整改善 [9] - 关税背景下供需比优化成为显性政策逻辑,可能通过去产能稳定上游价格 [2][9]
工业增长背后的“省电密码”(国金宏观孙永乐)
雪涛宏观笔记· 2025-04-06 22:15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初发电量罕见负增长且大幅低于工业增加值增速,主要受发电量口径和用电结构影响,与统计数据真实性无关,在设备更新和规下发电企业增速维持高位情况下,发电增速可能继续暂时低于工增增速,最终逐渐收敛 [2][3][13] 发电量的口径偏差 - 发电数据有月度和年度两个口径,月度只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年度包括全口径发电量 [6] - 近年来分布式光伏快速发展,规模以下企业发电增速显著高于规模以上企业,2021 - 2024年限额以下企业发电年均复合增速为16.6%,带动全口径发电量复合增速上行至5.7%,高于限额以上企业4%的发电量复合增速 [7] - 2025年初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速42.9%,高于水电、火电3 - 4%的发电装机容量增速,意味着年初规模以下企业发电增速继续高于规模以上企业 [7] - 1 - 2月负增长的发电量只包括规模以上企业发电,预计2025年1 - 2月全口径发电增速为1.4%,明显高于 - 1.3%的规模以上发电量增速 [7] 用电的结构变化 - 工业增加值增速统计规上工业企业表现,1 - 2月大企业景气度好于小企业,规上工业增加值表现强于全行业用电,2月大企业PMI指数上行2.6至52.5%,小企业PMI指数从去年12月的48.5%下滑至2月的46.3% [9]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高耗能行业表现弱于低耗能行业,进一步拉大用电量与工增差异,2024年下半年以来,高耗能行业生产增速回落,中低能耗行业生产增速持续高位 [12] - 2025年1 - 2月,铁路等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行业累计拉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个百分点左右,但对用电同比增速拉动仅有0.3个百分点 [12] - 低耗能行业单位电耗也有所降低,如电子设备制造业每亿元营收用电量从2024年1 - 2月的181万千瓦时下降至2025年1 - 2月的173.5万千瓦时,可能与设备更新推动各行业应用节能环保绿色装备有关 [13]
【宏观经济】一周要闻回顾(2025年3月26日-4月1日)
乘联分会· 2025-04-01 16:30
1—2月份,主要行业利润情况如下:农副食品加工业利润同比增长37.8%,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 长20.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5%, 汽车制造业增长11.7% ,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6.0%,专用设 备制造业增长5.9%,纺织业增长5.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1.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 1.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2.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9.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下降37.8%,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47.3%,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减 亏。 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0.09万亿元,同比增长2.8%;发生营业成本17.10万亿元,增 长2.9%;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53%,同比下降0.14个百分点。 点 击 蓝 字 关 注 我 们 本文全文共 2928 字,阅读全文约 10 分钟 2025年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0.3% 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109.9亿元,同比下降0.3%(按可比口径计算)。 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487 ...
张瑜:供改的压力度量
一瑜中的· 2025-03-21 15:14
核心观点 - 报告构建盈利压力指数定量评估供给侧改革压力,该指数可动态更新并解释2015年供给侧改革的时点与行业选择[2] - 2024年三季报显示工业企业盈利压力指数升至6.7%,虽较2021年持续上升但仍低于2015年同期的10.5%[10][20] - 电源设备行业当前盈利压力指数达2000年以来最高值,已具备2015年供改行业特征;煤化工、结构材料、普钢接近但未突破前期高点[11][21] 指标构建要求 - 合格指标需满足:2015年处于局部最高点(理想为2000年以来最高,次优为2011年以来最高),且能横向比较行业间压力差异[4][14] - 2015年工业企业盈利压力指数达15%,为2000年以来次高(仅次于2008年),2011年以来最高值,符合指标第一要求[6][17] 盈利压力指数模型 - 计算公式:abs(亏损企业亏损额)/[abs(亏损企业亏损额)+盈利企业盈利额],取值0-1,数值越大代表行业盈利压力越大[5][16] - 经营利润数据剔除营业外收支、所得税等非主营业务影响,聚焦核心业务盈利能力[5][16] 2015年供改行业验证 - 横向排序前五:黑色金属冶炼(72.9%)、黑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58.6%)、煤炭开采[7][18] - 纵向筛选显示黑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冶炼、煤炭开采三大行业2015年盈利压力均为2000-2015年期间峰值[7][18] - 实际政策选择钢铁+煤炭为主(明确3-5年去产能目标),有色为辅(电解铝产能利用率要求≥80%),与模型结果高度吻合[8][9][19] 当前行业压力分布 - 中信二级行业中:煤炭化工、普钢、电源设备、兵器兵装、光学光电、结构材料等盈利压力指数均超20%[11][21] - 电源设备(含风电/核电/太阳能/储能)成为唯一纵向横向均达标的行业,其压力指数创2000年以来新高[11][21] - 普钢、煤化工、结构材料(水泥/玻璃)价格指数持续走弱,需关注2024年报是否突破历史压力峰值[11][21] 历史供改政策对照 - 2016-2018年煤炭行业累计退出产能8亿吨,钢铁去产能1.7亿吨,有色行业重点调控电解铝产能利用率[15] - 政策文件显示供给侧改革明确量化目标:煤炭5年退出产能5亿吨+减量重组5亿吨,钢铁5年压减粗钢产能1-1.5亿吨[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