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品

搜索文档
关税扰动下,如何布局医药板块
2025-06-18 08:5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创新药、中成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等医药行业 - **公司**:和黄医药、百济神州、佐力药业、马应龙、云南白药、华润系金实力、昆明制药集团、同仁堂、片仔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创新药受关税影响小**:创新药出海有造船出海和借船出海两种模式,借船出海授权海外专利和 IP 给美国药企,交易不涉及报关,不受关税影响;假设药品商业化落地产能在国内,对估值影响微小,如和黄医药肿瘤产品加征 100%关税,对估值影响仅 1% - 2%[1][2] - **创新药板块未来发展依赖 BD 逻辑**:2025 年下半年行情或分化,能兑现 BD 的企业上涨,无法兑现的可能回撤;目前估值约三倍 PS,预计修正到五倍 PS,有较大上涨空间;2025 年签订利益冲突协议数量是去年同期数倍,协议转服务合同需两季度消化,BD 持续性贯穿全年,与估值修复共振[1][3][4] - **中国出口美国医药产品占比不高**:医疗器械、按摩器具等占出口总额 30%以上,普通类药品占比不到 20%,关税影响有限[1][5] - **中成药市场二季度好转**:一季度高基数效应减弱,三季度因去年同期医改反腐基数低,将迎来业绩加速拐点;院内关注集采确定性高且业绩完成度高个股,如佐力药业;院外零售表现良好,如马应龙痔疮膏、云南白药气血康等销售数据同比增速显著[1][6] - **生物制品行业稳定增长**:疫苗、血制品等领域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投资者应关注公司长期发展潜力,以现有业务基础进行投资决策[3][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关注受益于老龄化趋势及国际改革相关企业,如华润系金实力、昆明制药集团[3][6] - 关注成本端改善潜力大的珍贵中成材企业,如同仁堂、片仔癀[7]
从技术根基到社会价值的战略纵深,江西生物赴港上市的底气在哪?
格隆汇· 2025-06-18 08:53
行业前景 - 全球人用抗血清市场规模预计2028年突破8.21亿美元,2033年达20.95亿美元,年复合增速20.6% [1] - 疫苗免疫局限性催生刚性需求,抗血清成为破伤风、蛇毒中毒及狂犬病等疾病的最后防线 [1] - 行业技术壁垒高,需跨越抗原筛选、大动物规模化饲养、抗体纯化与生产三大核心门槛 [2] 公司技术优势 - 全球唯一使用重组蛋白、mRNA及无血清抗原开发抗血清产品的公司 [4] - 马匹饲养基地可容纳4000匹马,2024年血浆年产量超1亿毫升 [5] - 人用TAT纯度达80,000IU/gp,超国家药典标准45,000IU/gp近一倍 [6] - 抗体纯化技术中离子交换层析提高纯度30%,亲和层析较传统方法提高150% [6] 市场地位与产品矩阵 - 中国人用TAT市场份额65.8%,全球份额36.6%,连续18年中国市场主导 [11][13] - 核心产品人用TAT列入国家甲类医保、基本药目录及急救药品目录 [11] - 抗蛇毒血清管线进入I期临床,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直击疫苗空窗期痛点 [12] - 兽药领域新增十余个管线品种,兽用破伤风抗毒素生产线2025年投产 [12] 全球化布局 - 产品出口亚洲非洲30多国,中国抗血清出口市场占比近100% [13] - 菲律宾、埃及等关键市场份额约90%,2024年中标埃塞俄比亚480万支订单 [13] - 国内覆盖23500家医疗机构,包括1500家三级医院 [1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总收入从1.42亿元增至2.21亿元,年复合增速24.7% [15] - 同期净利润从2646.8万元增至7514.0万元,年复合增速68.5% [15] - 分销成本从3473.5万元降至2686.0万元,渠道效率持续优化 [16] 社会价值 - 人用TAT每年服务超千万创伤患者,降低基层医疗救治压力 [21] - 抗蛇毒血清管线瞄准中国、东南亚、非洲等地区医疗痛点 [21] - 商业模式兼具公共属性与市场空间,形成长期价值锚点 [21]
鲁抗医药: 和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关于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文件的审核问询函的回复
证券之星· 2025-06-17 21:25
经营情况分析 -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62,144.19万元、614,672.14万元和623,309.02万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801.31万元、24,617.18万元和40,834.75万元,销售净利率从2.55%提升至6.55% [1][2] - 销售净利率提升主要由于产品结构优化和南厂区土地收储收益:2023年增长源于高毛利非抗生素产品占比提升(毛利率从33.68%增至41.46%),2024年增长因土地收储产生15,342.47万元资产处置收益 [3][9][10] - 人用药板块中非抗生素产品收入占比从28.95%提升至44.59%,毛利率从37.81%增至54.98%,显著高于抗生素产品的30%-32% [4][5] 产品结构与毛利率 - 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2.19%、24.65%和23.96%,其中人用药制剂毛利率提升显著(+7.78个百分点),原料药毛利率波动较大(12.53%→5.46%→8.53%) [3][5] - 原料药毛利率波动主要受市场竞争和成本影响:头孢系列原料药2023年价格下降,2024年通过战略采购和生产优化实现成本下降 [5][6] - 兽用药毛利率从15.66%降至13.23%,受生猪价格周期和行业竞争加剧影响 [7][8] 海外业务情况 - 境外收入主要来自英国(14.82%)、荷兰(6.95%)、埃及(6.30%)等市场,前五大地区收入占比约55% [15][16] - 报关数据与境外收入差异率低于0.5%,出口退税申报收入与境外收入差异率最高1.32%,匹配性合理 [13][14] - 主要出口国家贸易政策稳定,未出现重大不利变化 [16] 销售费用分析 - 销售费用率(8.45%-9.40%)显著低于行业均值(17.87%-20.77%),主因抗生素产品推广需求较低 [19][20] - 推广宣传费从25,301.13万元增至33,921.26万元,其中市场调研费用占比从7.62%提升至45.13%,品牌宣传费占比从19.87%降至2.16% [23][26] - 人用药推广费占对应收入比例从6.87%增至9.62%,兽用药推广费占比从18.67%降至0.48% [27][28] 财务指标与同业比较 - 存货周转率稳定在3.09-3.15次,接近行业均值(3.25-3.40次),存货跌价计提比例(3.29%-4.48%)高于行业均值(2.66%-3.04%) [37][39] - 应收账款占营收比例从12.26%增至15.09%,低于行业均值(21.78%-23.59%),前五大客户信用政策保持1-3个月账期 [41][44] - 同行业销售净利率比较显示公司6.55%的水平接近可比公司均值(6.74%-6.98%),变动趋势具有合理性 [12]
创新药A股“涨幅王”舒泰神苦等新药
北京商报· 2025-06-17 19:51
股价表现 - 舒泰神股价在4月8日至6月17日区间累计涨幅达470.18%,成为A股创新药板块"涨幅王"[4] - 6月17日股价巨震,盘中最高触及43.15元/股(后复权近10年新高),最终收跌8.33%至35.75元/股,全天成交22.7亿元[3][4] - 龙虎榜数据显示5月28日-30日机构合计净买入2.11亿元,6月9日国金证券深圳分公司买入2469.02万元[4] 创新药研发进展 - 注射用STSP-0601(血友病治疗)获国家药监局上市申请受理并纳入优先审评,该药已获美国FDA孤儿药资格认定[6][7][8] - STSP-0902注射液(少弱精子症治疗)完成Ia期临床研究[8] - STSA-1002注射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获得Ib/II期临床试验初步结果[8] 财务与经营状况 - 公司连续五年亏损(2020-2024年归属净利润累计亏损约10.11亿元),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10.7%至3.25亿元[10] - 2024年核心产品舒泰清(营收占比55.16%)和苏肽生(营收占比41.21%)收入分别下降8.2%和17.3%[11] - 2024年新纳入医保品种舒斯通贡献收入771万元,阿司匹林肠溶片贡献396万元[11] 行业与战略 - 公司定位创新驱动型全产业链制药企业,拥有23年研发经验,计划通过营销强化、融资和对外合作缓解压力[12] - 行业专家建议创新药企需加强差异化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和战略调整能力[12]
创新药盘点系列报告(22):IBD治疗领域存在未满足的需求,关注新靶点、新机制
国信证券· 2025-06-17 19:1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IBD治疗领域存在未满足需求,患者人群对标AD及PsO,疾病负担重,现有药物起效慢、缓解深度有限,治疗目标提升至“内镜/组织学愈合” [2][74] - 全球IBD药物市场规模超200亿美元,预计2028年达~280亿美元,部分一线生物制剂专利到期,部分药物有望贡献销售增量 [2][74] - MNC药企密集布局新靶点、新机制,TL1A、TYK2等靶点受关注,多靶点/联用方案是重要探索方向 [2][74] - 投资建议关注国内IBD治疗新靶点、双抗等潜在出海机会 [2][7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欧美IBD后线患者人群对标PsO和AD - 流行病学方面,欧美发达国家处于患病恶化阶段,新兴工业化国家处于发病加速阶段,美国及欧洲5国IBD患者人群总计~410万人,中重度患者人群总计~230万人,对标AD及PsO;中国IBD发病率低于高社会人口指数地区,但近年来逐年上升,预计到2035年新发病例将增至~4.2万例,死亡病例将达到~6600例 [5][7] - 疾病负担方面,UC和CD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和并发症各有特点,较高比例患者最终需进行外科手术干预,且IBD具有复发缓解交替模式 [8] - 诊断标准方面,CD采用CDAI和SES - CD评分,UC采用Mayo评分,不同评分对应不同疾病状态和治疗目标 [10][11] - 治疗目标从“临床响应/缓解”提升至“内镜/组织学愈合”,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 [13][15] - 治疗路径方面,轻至中度UC推荐一线口服5 - ASA,中至重度UC推荐使用生物制剂;CD治疗策略分“升阶梯”及“降阶梯”,轻至中度推荐使用糖皮质激素,中至重度推荐使用生物制剂 [20][21] 现有IBD治疗药物存在未满足需求 - 已上市药物中,Integrins类的Vedolizumab见效略慢但长期疗效稳定、安全性良好;S1PR类的Ozanimod和Etrasimod口服便利,与炎症通路机制互补;IL - 23类的Ustekinumab、Risankizumab、Guselkumab和Mirikizumab在UC和CD适应症中均有一定疗效;JAK类的Tofacitinib、Upadacitinib和Filgotinib也有相应治疗效果 [24][26][27][30] - 小结指出已上市UC/CD药物诱导期临床缓解率普遍较低,IBD治疗药物市场规模超200亿美元,UST及VDZ占比较高 [32][37] MNC药企密集布局下一代IBD治疗药物 - 新靶点药物中,TL1A类的Tulisokibart、Afimkibart、Duvakitug等聚焦炎症 + 纤维化双通路,部分管线已/即将启动Ph3注册研究;TYK2类的Deucravacitinib折戟IBD适应症,第二代TYK2如Zasocitinib等正在推进IBD适应症临床研究;其他靶点如IL - 1α/1β、IL - 6、趋化因子&受体等也有相应药物处于临床开发阶段 [47][50][53] - 多机制联用方面,基于IL - 23、TL1A的多靶点/联用方案是重要探索方向,近一年达成多个BD合作,如Sanofi获得Earendil Labs两款临床前双抗,Abbvie获得明济生物临床前TL1A抗体并计划联用 [2][74]
北交所策略专题报告:北交所打新策略:募资规模提升,中签率迎来改善窗口
开源证券· 2025-06-15 22:43
报告核心观点 - 2025年Q2北交所过会提速,募资规模提高或改善中签率;本周北证50下跌,北证A股整体PE估值下滑但流动性提升;2025年以来北交所上市企业首日涨幅均值较高;本周北交所IPO受理6家企业,2家企业待上会 [3][4][5] 周观点 - 截至2025年6月13日,2025年1 - 6月北交所合计过会9家企业,2季度开始上市节奏或提升 [3][11] - 2025年1 - 6月北交所网上发行有效申购户数均值达46.01万户,网上冻结资金均值达4752亿元 [3][12] - 2024 - 2025年6月13日北交所合计上市28家企业,中签率均值0.09%,首发募集资金超2亿企业平均中签率0.14%,低于2亿企业平均中签率0.06% [3][17] - 2025年1 - 6月北交所单家企业平均募集资金达3.96亿元,较2024年增长94.55%,预计整体募集资金将提高 [3][20] - 2024 - 2025年6月13日北交所平均网上最大申购资金上限为980.67万元,2025年1 - 6月13日为1613.15万元 [3][24] - 2024 - 2025年6月13日北交所100股资金申购门槛均值为158.27万元,2025年1 - 6月13日为185.91万元 [3][27] 北交所市场表现 - 本周科创板和北证A股整体PE估值下滑,创业板整体PE估值上涨,北证A股整体PE由50.21X下滑到50.12X [4][30] - 北证A股本周日均成交额327.83亿元,较上周上涨32.01%,日均换手率达7.98%(+1.80pcts) [4][31] - 截至2025年6月13日,北证50指数报1382.74点,周跌0.71%,PE TTM72.17X;沪深300指数报3864.18点,周涨0.38%;科创50指数报972.94点,周跌1.85%;创业板指数报2043.82点,周涨0.90% [4][32] - 截至2025年6月13日,143家企业PE TTM超过45X,占比54.17%,71家企业PE TTM超过105X,占比26.89%;32家企业PE TTM处于0 - 30X,占比12.12% [4][35] - 本周高端装备、信息技术、化工新材、消费服务、医药生物五大行业PE TTM(剔负)分别为40.99X、101.30X、43.07X、56.68X、48.22X [4][39] - 本周暂调出路斯股份、星昊医药 [45] 北交所上市情况 - 2024年1月1日 - 2025年6月13日,北交所有28家企业新发上市,2025年6月9 - 13日交大铁发上市 [49] - 28家上市企业发行市盈率均值为14.86X、中值为14.68X;首日涨跌幅均值为231.59%,中值为214.56% [51] - 2025年1 - 6月13日5家上市公司首日涨幅均值295.55%,交大铁发首日涨幅262.09%;2024年至今首日涨幅最大前3家为铜冠矿建、方正阀门、天工股份 [51] 北交所IPO审核一览 - 2025年6月9 - 13日,瑞尔竞达等5家企业更新至已问询,三协电机更新至已过会,恒道科技等6家企业更新至已受理,志高机械更新至提交注册,天威新材更新至终止上市 [5][58] - 2025年6月19日审议能之光,6月20日审议巴兰仕;广信科技进入申购 [5][58]
山东一生物企业发生中毒事故!副市长等26人被问责
券商中国· 2025-06-15 21:23
央视新闻6月15日消息,2024年10月12日13时30分许,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潍坊金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生中 毒事故,共造成7人死亡、4人受伤。 山东省应急管理厅官网近日公布调查报告, 经调查认定,该事故是一起因企业未落实有限空间作业风险管控 措施,违章指挥、违规作业和盲目施救,地方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单位履职不到位而导致的较大生产安 全责任事故。 报告显示, 金石公司实际控制人等5人已被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寿光市羊口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等21人被 建议给予党纪政务处分和组织处理。 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1.硫化氢产生并积聚。事发3号浆池两层覆膜编织布之间残存的玉米浆液混入了地下水等其他物质,玉米浆液 中的蛋白质和亚硫酸盐长期在厌氧条件下存放,腐败发酵产生并在夹层鼓包内积聚了大量硫化氢气体。 2.作业人员违规作业以及救援人员盲目施救。现场作业人员在未进行通风、检测,未佩戴安全防护装备的情况 下,违规进入浆池底部开展抽浆作业,作业过程中硫化氢有毒有害气体逸出并扩散,作业人员吸入后中毒晕 倒。救援人员未采取有效安全防护措施盲目施救时相继中毒,造成伤亡人数扩大。 (二)已被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人员(5人) ...
每周股票复盘:东宝生物(300239)2024年度分红派息及转股价格调整
搜狐财经· 2025-06-14 14:11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13日收盘价为5.6元,较上周5.58元上涨0.36% [1] - 本周盘中最高价5.78元(6月13日),最低价5.55元(6月9日) [1] - 当前总市值33.24亿元,生物制品板块市值排名45/50,两市A股排名3972/5150 [1] 分红派息实施 - 2024年度分红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25元(含税),不送红股或转增股本 [1][4] - 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6月16日,除权除息日为6月17日 [1] - 按现有总股本折算后每10股现金红利为0.245546元,除权除息参考价=股权登记日收盘价-0.0245546 [1] 可转债转股价格调整 - "东宝转债"转股价格从6.65元/股调整为6.63元/股,生效日期为2025年6月17日 [2][4] - 调整依据为公司2024年度派发现金红利,每10股派0.25元 [2] - 可转债发行规模4.55亿元(45,500万元),面值100元/张,共455万张 [2] 股份回购计划调整 - 回购价格上限从8.00元/股调整为7.98元/股,生效日为2025年6月17日 [3][4] - 预计回购数量从625-1,250万股调整为626.57-1,253.13万股 [3] - 调整原因系2024年度分红派息导致每股现金红利0.0245546元 [3]
每周股票复盘:优宁维(301166)股东减持46.24万股,注销募集资金专户
搜狐财经· 2025-06-14 13:42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13日收盘,优宁维报收于29.86元,较上周持平 [1] - 6月10日盘中最高价30.65元,6月9日盘中最低价29.7元 [1] - 当前总市值25.88亿元,在生物制品板块排名48/50,两市A股排名4527/5150 [1] 交易信息 - 6月9日发生1笔大宗交易,成交金额657.6万元 [1][4] 股东变动 - 股东上海创业接力泰礼创业投资中心等合计减持46.24万股,占总股本0.5336% [1][4] - 减持期间股价上涨1.14%,6月10日收盘报30.08元 [1] 募集资金管理 - 首次公开发行21666668万股,发行价8606元/股,募集资金总额18646334万元 [2] - 扣除发行费用2691162万元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15955173万元 [2] - 平安银行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专户已销户 [2] - 中国银行上海市新天地支行超募资金专户完成注销,节余募集资金396227元转入公司一般账户 [2][4]
A股千亿级研发投入行业系列三:医药生物行业连续三年研发投入超千亿元,化学制药研发费用居首业绩亮眼,龙头百济神州股价最高涨超200%(附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4 12:54
医药生物行业研发投入概况 - A股医药生物行业共有476家上市公司,分布在化学制药(158家)、医疗器械(131家)、中药(71家)、生物制品(54家)、医疗服务(51家)和医药商业(31家)六个二级行业 [2] - 2022年至2024年行业研发费用稳步上升,分别为1111.09亿元、1185.02亿元和1210.07亿元 [2] - 化学制药板块研发费用最高,2024年达591.48亿元;医疗器械和生物制品板块分别以237.40亿元和168.67亿元位列第二、三位 [2] 各二级行业研发投入与业绩表现 - 化学制药板块业绩逆势增长,净利润从2022年216.84亿元增至2024年344.41亿元,而医疗器械板块净利润从802.79亿元降至331.78亿元(降幅59%) [3] - 研发投入强度(研发费用/营业收入)排名:生物制品(13.01%)>化学制药(10.87%)>医疗器械(9.68%)>医疗服务(4.20%)>中药(2.95%)>医药商业(0.33%) [4][5] - 医疗服务板块研发费用呈下降趋势,从2022年80.04亿元降至2024年74.89亿元 [2] 生物制品板块重点公司分析 - 长春高新三年平均研发投入22.57亿元居首,2024年研发投入26.90亿元(较2022年增长60%) [6][8][10] - 荣昌生物研发投入从2022年9.82亿元增至2024年15.40亿元(增幅50%),股价2024年最高涨幅超100%,其ADC药物维迪西妥单抗填补国产空白 [10][11] - 生物制品板块整体业绩承压,净利润从2022年247.91亿元降至2024年137.34亿元 [10] 化学制药板块重点公司分析 - 百济神州三年平均研发投入127.02亿元最高,2024年达141.40亿元,亏损从2022年136.42亿元收窄至2024年49.78亿元,股价较2021年低点涨幅超220% [12][13][14][15] - 华东医药研发投入增速最快,从2022年11.96亿元增至2024年25.06亿元(增幅100%) [14] - 恒瑞医药2024年研发投入82.28亿元,较2022年增长30% [13][14] 医疗器械板块重点公司分析 - 迈瑞医疗三年平均研发投入36.59亿元居首,2024年达40.08亿元(较2022年增长26%),净利润稳定增长至2024年116.68亿元 [15][16][17] - 联影医疗研发投入从2022年14.66亿元增至2024年22.61亿元(增幅54%) [16][17] - 鱼跃医疗是TOP10中唯一股价持续上涨的公司,聚焦家用医疗器械领域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