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交易

搜索文档
港股概念追踪 | 中概股回流大潮将至 港交所、券商龙头迎爆发机遇(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4-30 07:33
文章核心观点 中概股回流已成大趋势,港交所为此做准备并提供指引协助,香港推进上市制度检讨,港股市场回暖,虽短期受冲击但长期有能力承接美股流动性,中概股回流对港股挑战与机遇并存,还给出相关概念股 [1][2][3][4] 中概股回流情况 - 香港特区政府指示港交所与香港证监会做好准备迎接中概股回流,为未在港上市中概股提供指引协助,具体措施依情况调整 [1] - 自2018年上市制度改革截至2025年3月底,已有33家中概股发行人回流香港 [1] - 当前中概股回流香港趋势加速,在中美关税摩擦升级背景下,香港成中概股首选地,中概股近期在港交所表现活跃 [4] 香港市场情况 - 香港特区政府和监管机构建构实时监控机制,密切监察市场变化,有工具应付异常情况防范系统性风险 [2] - 香港证监会和港交所推进全面上市制度检讨,包括审视上市要求等内容 [2] - 港股IPO市场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持续回暖,2025年第一季度,港交所15只新股上市,累计集资182亿港元,分别同比增加25%及287%,上市申请和处理中申请个案较去年同期增加 [2] - 多数投行认为,虽短期受冲击,但长期香港市场有能力承接并替代美股流动性,关键在于内地监管机构放宽两地上市公司纳入南下资金渠道,南向资金成稳定港股流动性重要力量,今年一季度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量超3000亿元 [3] - 约120只中概股在美国上市交易,23家是MSCI中国相关指数重要成分股,其中19家已完成两地上市并在港股活跃交易,若在美股退市,其在港交易身份成估值锚点保障市场稳定性 [3] - 中概股回流对港股挑战与机遇并存,将增加港交所上市数量和交易量,提升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4] 相关概念股情况 - 香港交易所作为中概股回流主要平台,提供二次或双重主要上市渠道,受益于上市费用等增长,巩固全球融资中心竞争力 [5][6] - 耀才证券金融作为香港本地活跃券商,凭借经纪业务优势,受益于中概股回流带来的交易量和投资者活跃度提升,增强佣金及融资收入 [6] - 中信证券凭借全牌照投行优势和跨境资本运作经验,参与中概股回流相关业务,受益于承销保荐收入增长,吸引投资者布局回流标的 [6] - 中金公司凭借丰富经验、强大团队和领先承销份额,成中概股二次及双重主要上市首选服务商,受益于上市费用等增长,2023年港股IPO承销金额和项目数量位列市场第一 [6]
4月29日晚间新闻精选
快讯· 2025-04-29 21:52
3、港交所与香港证监会已根据特区政府的指示做好准备,并已与部分相关企业接触。若仍未在香港市 场上市的"中概股"希望回流,会为其香港上市提供适当的指引与协助。 4、腾讯对其混元大模型研发体系进行了全面重组,主要围绕算力、算法和数据三大核心板块刷新团队 部署,加码研发投入。 2、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今年第二批81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继续大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智通财经4月29日晚间新闻精选 5、9天6板红墙股份:广东科创、何元杰、韩强减持计划已实施完毕。万科A:拟出售7295.6万股库存股 补充流动性。浪潮信息: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53%。工业富联: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5%。中远 海控: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73.12%。中金黄金: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33%。贵州茅台:一季度净 利润268.47亿元 同比增长11.56%。工商银行第一季度净利润841.6亿元 同比下降4%。7天5板永安药 业:"牛磺酸价格暴涨几倍"等传闻不实。 1、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 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
下载最新报告 | 可持续发展披露的价值
Refinitiv路孚特· 2025-04-21 12:25
可持续发展披露的监管趋势 - 全球监管政策处于从自愿性标准向强制性披露要求的过渡阶段,不确定性显著增加 [1] -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2023年发布的首批可持续发展标准已被近30个国家纳入法律审查体系 [1] - 欧盟委员会提议修订《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可能推迟实施时间并缩小适用范围至对可持续发展影响更大的大型企业 [1] 可持续发展披露的三大价值驱动因素 评估与管控 - 可持续发展议题与财务议题交织,量化管理能直接为管理层提供价值洞察 [2] - 能源消耗审查可提升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 [2] - 员工指标量化(如技能依赖度、离职率)有助于制定风险应对措施并增强组织韧性 [2] 业务战略制定 - 披露要求促使企业识别短中长期内影响现金流和发展前景的可持续发展风险与机遇 [2] - 相关信息可帮助管理层调整业务战略并定位关键价值创造机会 [2] 资本获取支持 - 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信息能影响投资者资本配置决策,降低企业资本成本 [2] - 国际会计准则的历史经验表明,可比性数据对投资决策至关重要,企业正优化报告以提升透明度 [2] LSEG的战略定位 - 支持IFRS可持续发展标准在全球司法管辖区推广,以管理长期价值相关的风险与机遇 [3] - 公司定位为可持续增长战略推动者,通过四大途径实现目标:提供金融产品解决方案、参与政策制定、转型自身运营、赋能社区 [6] - 凭借金融市场核心地位和全球业务,在推动全球脱碳化和绿色经济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6]
做空日经半年交易总结:耐心、运气与市场极端事件
对冲研投· 2025-04-07 20:57
做空日本股市的交易总结 - 交易策略始于2024年10月,主要涉及做空日经指数和做多日元,历时半年完成 [1] - 市场发展路径存在不确定性,保持耐心和基础假设不变是关键 [1] - 交易兑现的催化因素分为系统内生和外部冲击,后者不可预测 [1] - 震荡持续接近2个季度,超出预期,美股崩盘(特朗普关税政策)成为意外催化剂 [1] - 内生演绎的终局结果与实际情况接近,但路径完全不同 [1] 仓位管理的核心原则 - 基础假设是否变化以及是否有更好的替代机会集是决定能否持有仓位的关键 [1] - 市场极端事件的水位标记(如2024年8月5日)一定会被重新测试,时间不确定 [1] - 2024年10月后选择逢高空日经和纳指的原因包括估值极高和金融市场稳定性受挑战 [1] 纳斯达克做空尝试 - 2024年11月至2025年3月期间多次尝试做空纳斯达克,但未能长期持有仓位 [2] - 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影响属于不可预测的外部催化因素 [2] - 纳斯达克的终局演绎与做空日经或做多日元的逻辑不同 [2]
德勤:一季度香港新股融资额同比上升287%,港交所保持全球第四位
IPO早知道· 2025-04-03 11:33
维持预测不变,今年约80只新股在港上市。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罗宾 微信公众号|ipozaozhidao 据 IPO早知道消息,4月2日,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发布了中国内地及香港IPO市场2025年第一季 度回顾与前景展望。 全球新股市场在 2025年第一季度仍然十分活跃, 全球 10大新股的融资总额较去年同期增加18%。 随着完成两家与 AI相关的公司和一家猪肉生产商的上市项目,纳斯达克的新股数目最多,在全球的 交易所中融资额也居于首位。纽约证券交易所因有一家液化天然气出口商及一家国防与太空系统制造 商的上市项目支持而位居融资额第二位。东京证券交易所排名第三,港交所位列第四,深交所和上交 所排名第九和第十。 香港新股复苏 还将推动海外公司、科技公司上市 第一季度,香港新股发行数量同比上升 25%至15只,融资额同比上升287%至182亿港元。市场融资 总额主要来自1只大型和5只中型新股,其中两家为茶饮企业。同时,今年还有一家海外公司在香港 主板上市,融资额23.5亿港元。 香港市场的流动性、成交及估值均有所改善,并得到来自内地公司的中大型新股项目支持继续反弹。 这些公司希望能够寻求国际资金,助力 ...
海外投资者一周净买入6973亿日元日本股
日经中文网· 2025-03-28 10:57
海外投资者净买入日本股票现货2611亿日元、指数期货4362亿日元。时隔4周再次净买入。 海外投资者在3月第3周净买入日本股票 3月第3周(17~21日),海外投资者对日本股票现货和股指期货净买入额合计达到6973亿日元,为 约2个月来的最高水平。巴菲特领导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增持日本5大商社股的消息传出,买盘涌 现…… 日本交易所集团3月27日公布的3月第3周(17~21日)各投资部门买卖动向(东京证券交易所和名古屋 证券交易所的合计)显示,海外投资者的股票现货和股指期货净买入额合计达6973亿日元,创出自1月 第3周以来、约2个月来的最高水平。随着美国股市反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加强。 在3月第3周股价上涨之际,个人投资者可能进行了获利抛售。个人净卖出4729亿日元股票现货。日生基 础研究所的主任研究员前山裕亮认为,"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突出,可能个人投资者对长期持有感 到担忧"。 日本的事业法人(一般企业)连续11周净买入股票现货。净买入额为449亿日元。企业持续进行股票回 购。反映养老金基金买卖动向的信托银行时隔2周再次净卖出。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
海外市场产品研究系列之七-日本资本市场:现状分析与产品梳理-2025-03-26
华泰证券· 2025-03-26 11:03
根据提供的研报内容,以下是关于量化模型和因子的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日经225指数模型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东京证券交易所Prime市场板块中成交量、流通性排名靠前的225只股票构建,反映日本市场代表性企业的整体表现[63]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选股范围:东证Prime市场板块 - 筛选指标:成交量与市场流通性排名前225的股票 - 加权方式:价格加权法,公式为: $$ w_i = \frac{P_i}{\sum_{j=1}^{225} P_j} $$ 其中$P_i$为第$i$只股票的价格 **模型评价**:权重集中度高,前十大成分股权重合计达42.3%,科技板块占比突出[64][66] 2. **模型名称**:东证指数模型 **模型构建思路**:全面覆盖东证Prime板块上市企业,采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权,反映市场整体表现[63]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选股范围:东证Prime板块全部股票(截至2025年1月共1696只) - 加权方式:自由流通市值加权,公式为: $$ w_i = \frac{M_i \times F_i}{\sum_{j=1}^{1696} M_j \times F_j} $$ 其中$M_i$为总市值,$F_i$为自由流通比例 **模型评价**:行业分布均衡,传统行业(如工业、可选消费)占比高,前十大成分股权重合计21.3%[64][67] ---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ROE因子 **因子构建思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用于筛选高ROE成分股[66][67]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计算单只股票ROE: $$ ROE = \frac{\text{净利润}}{\text{净资产}} $$ - 因子取值:直接采用Wind计算的2024年ROE数据 **因子评价**:日经225指数中ROE最高成分股达21.96%(中外制药),显著影响指数表现[66] 2. **因子名称**:行业动量因子 **因子构建思路**:捕捉行业轮动效应,基于行业涨跌幅筛选强势板块[61]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按Wind一级行业分类计算行业平均涨跌幅 - 因子取值: $$ Momentum_{k} = \frac{1}{n_k}\sum_{i \in S_k} R_i $$ 其中$S_k$为第$k$行业股票集合,$n_k$为股票数量,$R_i$为个股收益率 **因子评价**:2024年医疗保健、金融等行业动量效应显著(平均涨幅超20%)[61] ---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日经225指数模型** - 年化收益率:8.11%(2012-2025)[72] - 年化波动率:20.68%[77] - 最大回撤:-27.43%[77] - 夏普比率:0.81[77] 2. **东证指数模型** - 年化收益率:7.28%(2012-2025)[72] - 年化波动率:18.41%[77] - 最大回撤:-24.36%[77] - 夏普比率:0.77[77] ---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ROE因子** - 高ROE组年化收益:19.5%(TOPX500价值指数)[78] - 低ROE组年化收益:8.5%(TOPX成长指数)[78] - 多空收益差:11.0%[78] 2. **行业动量因子** - 强势行业年化收益:35.7%(东证高股息40指数)[79] - 弱势行业年化收益:-6.2%(成长市场指数)[78] (注:部分测试结果引用自衍生指数表现,因原报告未直接给出因子分层回测结果)
LSEG年度碳市场报告 | 2024全球碳市场交易量同比大增 未来政策不确定性仍存
Refinitiv路孚特· 2025-03-25 13:06
全球碳市场概况 - 2024年全球主要碳排放交易体系(ETS)交易量同比增长24%,与2023年停滞增长相比显著反弹,但成交额仅微增0.3%,出现交易量与价格脱钩现象 [1] - 欧盟碳市场占全球主要碳市场总成交额的85%,但2024年成交额同比下降2%,主要受欧洲天然气价格(TTF)下降及地缘政治导致的碳价波动影响 [3] - 2024年11月投资基金自2023年7月以来首次转为欧盟配额(EUA)净多头头寸,推动年末碳价飙升 [3] 区域碳市场动态 欧盟 - 未来排放上限收紧可能支撑碳价,但政策不确定性较大,包括"欧洲怀疑论"势力崛起及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可能延迟 [3] 美国 - 加州-魁北克市场年初表现良好,后因政策不确定性出现波动,华盛顿排放交易计划(Washington ETS)濒临崩溃 [3] - 区域温室气体倡议(RGGI)拍卖需求和价格上涨,华盛顿州与加州-魁北克碳交易体系连接谈判或于2025年推进 [3] 新西兰 - 2024年交易量同比飙升超过300%,平均碳价约64新西兰元/吨,主要得益于拍卖恢复和市场活跃性提高 [4] 亚太地区 - 中国国家碳市场(CN-ETS)进入第三个履约期,活跃度上升,政策完善,将扩围覆盖钢铁、水泥、电解铝行业 [6] - 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TSE)碳信用市场自2023年10月启动后交易量增长强劲,计划2026年4月过渡到强制性碳市场,覆盖60%总排放 [6] 自愿碳市场 - 2024年全球自愿碳市场价格与交易量暴跌,GEO合约跌幅达75%至15美分/吨,但符合CORSIA第一阶段要求的减排量价格坚挺,平均15.50美元/吨 [7] - 自愿碳市场诚信理事会(ICVCM)通过核心碳原则(CCP)框架推动高质量减排信用需求,巴黎协定第6条或提升认证减排信用价值 [7] 数据与研究服务 - LSEG点碳(Point Carbon)提供全球碳市场实时及历史数据、价格预测、政策情景模拟,覆盖欧盟、中国、北美等主流及新兴市场 [13][15][16] - 综合数据库包含欧盟碳市场2005年以来排放数据、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项目信息及全球碳抵销项目技术数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