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气象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鼓励与港澳共建气象探测设施,广东立法推动区域气象协同发展
南方都市报· 2025-10-13 19:51
法规框架与实施时间 - 《广东省促进粤港澳气象合作发展条例》于2024年10月11日通过,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施行 [1] 合作领域与体系建设 - 聚焦气象设施建设、预报预警、科技创新,构建协同高效的区域气象服务体系 [1] - 鼓励省市政府与港澳共建气象探测设施,建立和完善气象观测站网,参与建设地球系统立体综合观测系统 [1] - 要求开展台风、暴雨、高温、寒冷等重大天气过程的联合会商,提高天气预报预警水平 [2] - 支持与港澳气象部门共享预报预警信息,在口岸、跨境公共交通工具显著位置播报气象信息 [2] 基础设施与数据共享现状 - 目前已共建地面自动气象站6个、闪电定位观测站13个,基本建成粤港澳大湾区X波段相控阵雷达网 [2] - 存在站点选址难、观测设备型号不统一导致的故障维修难、协同观测难等困难 [2] - 粤港、粤澳气象数据共享日数据量分别达22GB、16GB,但仍存在精细化网格产品及时传输共享问题 [2] - 条例明确要求支持共建气象探测设施,推进与港澳气象部门网间互联宽带扩容 [2] 科技创新与新兴服务 - 支持气象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加大对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科研联合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 [3] - 组织开展低空飞行、海上生产作业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技术研发,探索为跨区域低空飞行和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气象服务 [3] 重点区域发展布局 - 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创新气象工作机制,探索建设气象预报预警中心 [4] - 支持南沙建设气象导航中心,加强海洋气象观测能力建设,提升远洋气象导航服务能力 [4] - 支持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推进人工智能与气象监测预警、预报预测等领域深度融合应用 [4]
“国之重器”突破显著 中国方案惠及全球
中国青年报· 2025-10-13 15:30
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 - 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取得进展,2024年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指数较2020年提升18.35% [1] - 构建气象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风云卫星、北斗探空、天气雷达等探测装备技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数值预报模式自主可控 [2] - 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技术等前沿技术与气象融合应用深入,"风雷""风清""风顺""风宇"气象预报模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 综合观测体系建设 - 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最全、陆海空天协同的综合观测体系,由9颗风云卫星、842部天气雷达、9万多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组成 [2][3] - "十四五"时期共发射5颗风云气象卫星,包括全球首次实现区域250米分辨率每分钟连续成像观测的风云四号B星,以及我国首颗低倾角轨道降水测量卫星风云三号G星 [3] - 风云三号E星是全球唯一在晨昏时段开展观测的民用极轨气象卫星 [3] 预报预警与服务成效 - 灾害性天气监测率提升到83%,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13%,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比例平均下降0.12个百分点 [3] - 建成"无缝隙、全覆盖"智能数字预报体系,可提前3天至7天预报区域性暴雨等过程,提前15天预测全国性重大天气过程 [4] - 气象服务覆盖国民经济70余个行业大类,"十四五"时期人工增雨雪作业累计增加降水约1677亿吨,人工防雹作业减少经济损失约603亿元 [4] 农业与民生气象服务 - 围绕粮食保丰开展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以冬小麦干热风预警为例,助力粮食增收83亿斤 [5] - 预报准确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精细化气象服务涵盖衣食住行游购娱等场景,覆盖全国5万多个景点,生活气象服务指数增至70余种 [5] - 提供云海、彩虹、雾凇、极光等景观预报以及高温、花粉过敏等17类健康气象预警产品 [6] 国际合作与全球影响 - 风云卫星为全球133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访问风云卫星应用服务平台的国家和地区增长107%,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的注册国家达37个 [6] - 发布全民早期预警中国方案"妈祖(MAZU)",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定制式预警系统,提升中国在全球气象治理中的影响力 [6]
气象工作“十四五”成绩单来了!
新华社· 2025-10-12 21:43
策划:令伟家 统筹:于卫亚 文案:郭兴、王楚天 制作:左佑 不断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预报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推动气象观测"共谋、共建、共享、共治",为 人民美好生活保驾护航……"十四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气象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 成效。跟随海报,一起了解。 ...
“十四五”时期我国气象现代化水平快速提升 气象服务覆盖国民经济70多个行业大类
央广网· 2025-10-12 09:52
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 - 建成39个重点开放实验室和44个野外科学试验基地,新建6个新型研发机构[1] - 风云卫星、北斗探空、天气雷达等探测装备技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数值预报模式自主可控[1] - 建成新一代气象超算系统和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全球气象数据获取分发能力持续提升[2] - 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技术等前沿技术与气象融合应用不断深入[1] 气象预报技术成果 - “风雷”、“风清”、“风顺”、“风宇”气象预报模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 - 无缝隙全覆盖智能数字预报体系可提前3至7天预报区域性暴雨高温寒潮过程[2] - 预报体系可提前15天预测全国性重大天气过程,提前6个月预测全球气候异常事件,提前1年发布气候年景预测产品[2] - 远洋气象导航、全球碳源汇监测核校等一批创新技术成果涌现[1] 气象服务应用成效 - 气象服务覆盖国民经济70多个行业大类,数字气象融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1] - 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比例平均下降0.12个百分点[2] - 全国人工增雨雪作业累计增加降水约1677亿吨,人工防雹作业减少经济损失约603亿元[2] - 数字孪生大气建设初具规模,气象数据持续赋能千行百业[2]
气象赋能千行百业服务国计民生 2024年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指数较2020年提升18.35%
经济日报· 2025-10-12 06:11
在国新办10月11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气象局局长陈振林表 示,"十四五"时期,气象部门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努力构建科技领先、监 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十四五"气象发展规划的各项任务圆满完 成,2024年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指数较2020年提升18.35%。 气象关乎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陈振林介绍,"十四五"以来,在守护生命安全方 面,各地政府均建立了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气象灾害防御纳入基层综合防灾减灾体 系。"十四五"时期,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平均下降0.12个百分点。 在助力生产发展方面,气象服务覆盖国民经济70余个行业大类,数字气象融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 台。"十四五"时期,全国人工增雨、雪作业累计增加降水约1677亿吨,人工防雹作业减少经济损失约 603亿元。 "我们围绕粮食保丰,与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开展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和新一轮农业气候资源普查与区 划试点工作,助力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十四五'以来,冬小麦干热风预警提示及时采取'一喷三 ...
“十四五”时期气象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加快推进(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人民日报· 2025-10-12 06:05
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 - 气象高质量发展指数在2024年较2020年提升18.35% [1] - 风云卫星、北斗探空、天气雷达等探测装备技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数值预报模式自主可控 [2] - 建成由9颗风云卫星、842部天气雷达、9万多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组成的陆海空天一体化综合气象观测系统 [2] - 灾害性天气监测率提升到83%,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13% [2] - 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网络,北斗探空系统达全球领先水平 [2] 智能数字气象预报体系 - 建立“无缝隙、全覆盖”智能数字气象预报业务体系,可提前3至7天预报区域性暴雨等过程,提前15天预测全国性重大天气过程,提前6个月预测全球气候异常事件,提前1年发布气候年景预测 [3] - “十四五”时期预报准确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3] - 建成新一代气象超算系统和气象大数据云平台,数字孪生大气建设初具规模 [3] - 向全社会共享12类100余种气象数据产品,服务全球153个国家和地区及全国21个行业 [3] 防灾减灾气象服务 - 深化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全国各省(区、市)均制定相关政策将气象灾害预警作为应急启动关键条件 [4] - 建立28个部门成员组成的气象灾害预警服务部际联络员会议制度及新一代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实现17个行业82种预警信息汇聚共享与快速发布 [4] - 细化递进式气象服务模式,建立直达基层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全国省、市、县气象部门均已建立高级别预警“叫应”机制 [5][6][7] - 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比例在“十四五”时期平均下降0.12个百分点 [9] 气象服务国民经济 - 气象服务覆盖国民经济70余个行业大类,数字气象融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 [9] - “十四五”时期全国人工增雨、雪作业累计增加降水约1677亿吨,人工防雹作业减少经济损失约603亿元 [9] - 冬小麦干热风预警助力粮食增收83亿斤 [9] - 精细化气象服务覆盖全国5万多个景点,提供17类健康气象预警产品 [9] 国际合作与全球服务 - 风云气象卫星为全球133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十四五”时期访问风云气象卫星应用服务平台的国家和地区增长107% [10] - 自主研发的气象早期预警系统已落地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等国家,超过40个国家在“云”上使用 [10] - 中国气象局承担27个世界气象组织全球或区域气象中心职责 [10] - 发布全民早期预警中国方案“妈祖(MAZU)”,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定制式预警系统 [10][11]
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已覆盖全国
央视网· 2025-10-11 22:17
"十四五"时期,我国气象服务国计民生成效更加显著。气象服务覆盖国民经济70余个行业大类,数 字气象融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气象数据支撑低空经济、新能源产业、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等多 个行业领域14万个应用场景。精细化的气象服务全面保障百姓生活,花粉过敏预报、高温预警等17类健 康气象预警产品受到百姓欢迎。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已覆盖全国。"十四五"时期,因 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比例平均下降0.12个百分点。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10月11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 中国气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气象发展规划的各项任务已圆满完成,2024年全国气象 高质量发展指数较2020年提升18.35%。 目前,我国已建成由9颗风云卫星、842部天气雷达、9万余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组成的陆海空天一体 化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初步建成"无缝隙、全覆盖"智能数字气象预报体系。 0:00/1:43 ...
新华社权威速览·非凡“十四五”|为美好生活保驾护航,气象工作五年成绩单来了!
新华社· 2025-10-11 21:22
不断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预报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推动气象观测"共谋、共建、共享、共治",为人民美好生活保驾护 航……"十四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气象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跟随海报,一起了解。 新华社权威速览 · 非凡 · " 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综合观测 "十四五"时期,我国共发射5颗风云气象] 在全球首次实现气象卫星区域 250米分辨率每分钟连续成像观测 风云卫星为全球133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 建成了由842部天气雷达组成的雷达监测网 监测范围覆盖90%以上人口聚集区 全国已建成9万余个地面气象观测站 新华社权威速览 ·非风 "十四五 新华社权威速览 · 非凡 · 推动气象观测 "共谋、 共建、共享 大力推进气象数据 共享共用和价值释放 先后向全社会共享包括精细化智能网格预报产品在内 12类100余种气象数据产品 服务全球153个国家和地区 首次向全球发布和共享了长达176年的全球地面气候数据集 空间精细程度为10公里的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 已发放气象数据身份标识98万多个 支撑各行业领域应用场景多达14万个 新华社权威速览 · 非凡 · "- 为人民美好生活保驾打 生活气象服务指数增至7 ...
【“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答卷】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已覆盖全国
央视网· 2025-10-11 19:55
目前,我国已建成由9颗风云卫星、842部天气雷达、9万余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组成的陆海空天一体化综 合气象观测系统,初步建成"无缝隙、全覆盖"智能数字气象预报体系。 "十四五"时期,我国气象服务国计民生成效更加显著。气象服务覆盖国民经济70余个行业大类,数字气 象融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气象数据支撑低空经济、新能源产业、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等多个行 业领域14万个应用场景。精细化的气象服务全面保障百姓生活,花粉过敏预报、高温预警等17类健康气 象预警产品受到百姓欢迎。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已覆盖全国。"十四五"时期,因气象 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比例平均下降0.12个百分点。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10月11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 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气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气象发展规划的各项任务已圆满 完成,2024年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指数较2020年提升18.35%。 ...
中国气象局:广州、深圳率先实现低空飞行气象保障职能法定化
南方都市报· 2025-10-11 18:05
此外,加强立法对低空经济气象保障工作的支撑作用,广州、深圳率先实现低空飞行气象保障职能法定 化。各省(区、市)气象部门因地制宜开展低空经济气象保障试点工作,比如,上海打造"陆家嘴一江 两岸"泛在感知气象观测网;成都和南昌率先建立了低空气象台和通航气象服务保障中心,为低空安全 飞行提供定制化气象服务;粤港澳气象创新研究院构建了"产学研用"体系,深度融入地方政府低空经济 发展。 王亚伟表示,充分挖掘气象数据价值,"精细气象数据护航低空经济发展"入选国家数据局公共数据开发 利用"跑起来"示范场景,应用场景覆盖应急救援、物流、文旅等10余个低空经济的场景和领域。 "未来,我们将制定出台发展低空经济气象保障服务工作的相关指导意见,构建标准规范,建设基础设 施,打造应用场景,完善服务模式,充分发挥气象的支撑保障作用。"王亚伟说。 南都讯 记者王玮 发自北京 10月11日,国新办召开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 绍"十四五"时期气象高质量发展情况。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减灾服务司司长王亚伟在会上表示,气 象因素是威胁低空飞行器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低空风、能见度、雷电还有强对流天气等都将对低空飞 行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