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教育

搜索文档
辽宁省科技馆暑期创新实践引领科普热潮
新华网· 2025-08-25 09:32
2025年暑期,辽宁省科学技术馆迎来参观高峰,单日最高接待量突破4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成为公众科普打卡的热门目的地。场馆通过系列创 新举措,将科普教育与文旅体验深度融合,打造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典范。 据介绍,假期中,辽宁省科学技术馆创新推出"科技助苗行动"实践活动,以"沉浸式探索+创造性表达"为核心,精心设置"科学探索家""技术观察 员""精神传承者"等创造性任务作为学生假期科学实践作业。学生根据兴趣任选任务深度参与,从"参观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表达者"。 辽宁省科学技术馆还推出《暑期探秘·馆见未来》系列短视频,并邀请沈阳一线教师带领学生探馆。教师将牛顿定律、光合作用等知识点,与馆内 展品(如多普勒效应、人体探秘、细胞屋等)生动结合,实现"知识可视化"。视频在抖音、视频号等平台传播,单期播放量超10万,吸引学生携 带课本实地"打卡"解密考点,有效激活了"第二课堂"功能。 近日,来自法库县石桥小学、康平县悦明小学、向阳小学等校的50名师生走进辽宁省科学技术馆,参与"科技助苗,点亮梦想"暑期夏令营公益活 动。活动中,师生们先后参观了辽宁省科技创新成果展、共和国脊梁展及探索发现等展厅,沉浸式体验了《地球 ...
科学实验引来“哇”声一片!多彩科技游成顶流 “沉浸式”上天入海解锁新识
央视网· 2025-08-15 17:11
暑期科技馆及博物馆客流表现 - 上海自然博物馆单日观众达15000人承载上限 其中青少年占比较高 [1] - 广东科学中心暑期游客同比增长20% 单日最高客流量达3.4万人次创新高 [8] 新设展览及体验项目 - 中国恐龙大展展出118件代表性恐龙化石标本和重要模型 完整呈现中国恐龙演化历程 [6] - 广东科学中心新开设逐梦星辰和探秘海洋展厅 配备C919 1:1仿真驾驶舱提供飞行体验 [8] - 北京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推出"太空漫游计划" 提供火箭发射沉浸式体验及空间站VR体验 [10] 创新教育活动模式 - 上海自然博物馆开展恐龙主题周系列活动 包含探究活动及户外考察 [3] - 广东科学中心通过交互体验方式让观众形象化理解科学原理 打破传统演示模式 [8] - 泉州市科技馆将实验模式由辅导员演示转变为儿童自主设计实验 大幅增加动手实验内容 [14] 政府推动的科学教育项目 - 泉州市教育部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联合科协 为13个县市区中小学生提供免费科学教育夏令营 [14] - 夏令营包含6个主题30多种科学实验 覆盖大气/电磁/声学/化学等领域 [14] - 泉州市组织无人机/机器人/生物学等30多个主题200多场活动 参与超2万人次 [15] - 上海市教委组织5500多项暑期活动 联合开设778个爱心暑托班服务小学生约7万人次 [16] 特色科技互动体验 - 上海自然博物馆提供恐龙化石触摸体验 模拟考古发掘及鉴定活动 [3] - 福建科技馆展示液氮实验(沸点零下200摄氏度)产生爆炸效果 以及烟圈击倒杯子等物理实验 [14] - 上海闵行区暑期托管班展示24米长须鲸骨骼标本 提供AI馆长互动及趣味实验体验 [15]
市规划馆推出暑期特别活动 返场呼声高涨
杭州日报· 2025-08-13 10:44
活动概况 - 杭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成功举办《规资课堂》特别活动"大自然里的金木水火土" 以中国传统文化"五行"元素为核心 融合城市规划与自然资源知识 [3] - 活动通过趣味互动和科学实验激发青少年探索科普的热情 包括水循环模拟实验 植物观察与手工制作 火焰掌演示等环节 [3] - 活动吸引超500人次报名 覆盖近180所学校 成为暑期科普教育领域亮点 [4] 教育创新模式 - 采用"动手+动脑"方式使抽象知识直观可感 实现"玩中学、学中悟"的教育效果 [3] - 学生通过雪糕棒搭桥等手工制作认识森林资源重要性 通过模拟实验了解水循环原理 [2][3] - 活动获得家长积极反馈 学生回家后主动分享知识并尝试实验 [3] 社会影响与未来规划 - 活动结束后热度不减 返场呼声高涨 [4] - 市规划馆将优化活动内容 策划更多青少年感兴趣的主题 让自然资源科普惠及更多人群 [4] - 机构将梳理反馈意见并筹划后续活动 持续推动科普教育发展 [4]
中国科技馆2025级“小小志愿者”暑期“上岗” 点亮科普之光
新华社· 2025-07-31 06:43
活动概况 - 中国科技馆2025级小小志愿者于7月30日正式上岗 利用暑假时间为公众提供科普讲解服务 [1][2] - 活动自2007年创办以来已有2000余名小志愿者参与服务 深受青少年和家长欢迎 [2] 参与规模 - 本年度活动共有3800余名8至11岁少年儿童报名 最终200名学生成功入选 [2] - 服务时间为7月30日至8月17日每周二至周日 暑期后周末及节假日继续服务 [2] 培训体系 - 馆方为新一届志愿者开展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 课程涵盖社交技巧 应急处理 展品科学课 展厅讲解实践课 [4] - 通过培训全面培养科学知识储备 语言表达 沟通技巧及现场应变能力 [4] 活动成效 - 小志愿者带领参观儿童更快获取展项体验方法 探究展品科学原理 使复杂知识通俗易懂 [2] - 部分优秀志愿者成为红领巾讲解员 参与科学家精神主题宣讲 科技馆里的思政课等重大科普活动 [4] 社会影响 - 活动以提升青少年科学文化素养 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为宗旨 引导青少年深度参与科普实践 [2] - 培养青少年讲科学 爱科学 学科学 用科学的意识和理念 [4]
绿洲课堂点亮边疆童心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31 06:09
合作框架与项目规划 - 中国科技馆与新疆喀什签订合作共建南疆科普文化综合体框架协议 重点在6个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包括联合开展展区功能设计 展览展品内容设计 科普资源共建共享 运维支持及纳入全国科技馆体系 [1][6] - 南疆科普文化综合体将于2026年建成投用 涵盖数字化展厅 流动科普教育设施 青少年创客空间等核心模块 构建科普+文化及线上+线下创新服务体系 [1][5] - 项目依托中国科技馆资源优势开展科技大篷车进乡村等品牌活动 助力南疆形成爱科学 学科学 用科学的氛围 [5] 科技馆运营与成效 - 喀什科技馆由深圳投资援建 2023年8月开馆 是中国最西面科技馆及南疆首座综合型科技馆 累计接待超30万人次 馆校合作第二课堂活动开展485次受众超5.3万人次 [2] - 疏附县科技馆于2025年6月开馆 设置3个展厅6个展区 通过互动体验方式展示信息科技 百年电信 量子通信等领域知识 [4] - 科技馆通过舞剑机器人 VR飞行体验 材料对比台等展品提供沉浸式科普体验 吸引青少年参与 [2][4] 智能化服务升级 - 中国科技馆于2024年11月发布全国科技馆行业首个面向公众服务的智能体 并通过喀什科技馆数据训练实现科普服务智能化升级 [4] - 喀什科技馆智能体具备自然语言处理 语音交互识别能力 可推荐参观路线及个性化讲解 支持180余件展品语音交互讲解 [5] - 智能体内置地域特色数字人虚拟讲解员 结合语音讲解与形象展示 同时介绍喀什历史 物产 景点及文化内容 [5] 资源整合与区域影响 - 合作深度挖掘南疆地域文化和生态特色 联合开展航空航天与自然生态主题展区设计 并提供专家智力支持 [6] - 推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包括专题展览 流动科普设施 科普剧 特效电影等资源 [6] - 项目发挥喀什辐射中亚的独特优势 共建共享对外交流渠道 纳入现代科技馆体系参与全国联合行动 [6]
互动实验、展品体验、趣味科普……走进科技馆 让暑假充满浓浓“科技味儿”
央视网· 2025-07-21 10:47
暑期科技馆参观热潮 - 中国科技馆暑期日均开展展品体验及教育活动360余场 放映科普电影20余场 [7] - 互动课堂结合热门科技趋势 如纸张折叠技术应用于飞行器太阳能帆板设计 [3] - 科学表演《空天实验室》通过气球火箭等实验引导理解航天科技原理 [3] 特色主题展览设计 - 武汉中国建筑科技馆推出"建设火星"主题展 包含登陆/建设/开发/入住四大板块 [8] - 展览设置人造火星磁场等互动游戏 展出南丹铁陨石等珍贵样品 [11] - 光影与土壤造景营造沉浸式火星环境体验 [8] 机器人技术展示 - 绵阳机器人创新馆展示工业级复合机械臂 实现360度自由旋转精密操作 [13] - AI人形机器人具备对话/指令响应/游戏互动等交互能力 [13] - 冰壶机器人模拟真实比赛场景 辅助专业运动员训练 [13]
“走!去建设火星”硬科幻行星科学体验展来汉
长江日报· 2025-07-17 08:41
展览概述 - 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支持 中国建筑科技馆主办 厦门科技馆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等单位协办的"走!去建设火星"硬科幻行星科学体验展将于7月18日在中国建筑科技馆一层临时展厅开幕 [1] - 展览聚焦"深空未来""火星建造""太空艺术"三大主题 通过互动沉浸式场景带领观众体验"火星生活" [6] - 作为中国建筑科技馆首个硬科幻行星科学沉浸体验主题展览 深度融合行星科学与文旅体验 [10] 展览内容 - 展出10余项互动展项 30余块陨石及多项艺术装置 [10] - 展出珍贵陨石包括火星陨石 月球陨石 灶神星陨石 南丹铁陨石及形似神龟 金蟾的陨石 [10] - 设置《流浪地球2》视效团队打造的电影级虚拟置景 观众可"乘坐"观光飞船体验火星风光 [10] 学术支持 - 获得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 意大利帕多瓦大学教授巴丹尼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肖龙等十余位专家支持 [12] 展览意义 - 展期持续至2026年3月29日 旨在提供科技文旅体验 激发青少年航天科创兴趣 [13] - 火星是太阳系中与地球环境最相似的行星 被视为人类太空移民首选地 [6]
海南在海洋文化传播中具有独特优势
海南日报· 2025-07-11 10:05
海南航海科普资源 - 海南拥有丰富的航海文化科普资源,在海洋文化传播中具有独特优势 [2] - 海南四面环海,能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大海的吸引力 [2] -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等机构拥有大量航海相关文物 [2] - 灯塔、海滩贝壳和海洋生物可作为连接青少年与海洋领域的纽带 [2] 航海科普的意义 - 科普活动目标是让公众认识海洋的战略地位,推动全社会形成了解海洋、经略海洋的共识 [2] -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大量专业人才 [2] - 科普是吸引和培养海洋专业人才的关键环节 [2] 历史与未来建议 - 郑和下西洋途经海南岛,传播其事迹可传承团队协作、勇立潮头的精神 [3] - 建议以海南海洋资源为基础,构建更系统的科普体系 [3] - 进一步发挥海南在海洋文化传播与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3]
打造沉浸式航天科普体验 长沙这座会“讲故事”的太空城正式启航
新华网· 2025-06-07 08:32
湘江·太空城项目概况 - 湖南省首个以太空探索和科幻场景为主题的航空航天科普教育基地"湘江·太空城"正式对外开放 [1] - 项目位于湖南湘江新区大王山景区核心地段,紧邻湖南航空应急救援中心基地 [1] - 基地以"低空经济+航天工程+科幻体验"为主题,集成太空展览、专家讲座、空天工程等模块 [1] 沉浸式体验设计 - 以代号"N395"的核动力飞船为主线构建科幻叙事,1:1还原小说中的飞船、时空之门等场景 [1] - 飞船内设置卫星、火箭、外星直升机等空天工程体验项目及指挥室、研究中心等设施 [1] - 配备小型太空农场展示水熊虫生物特性和太空种植 [1] 运营活动规划 - 聘请"火箭男孩"严弘森担任首席体验官,设立专属智能火箭工作站 [2] - 未来将开展研学实践、科学训练营、青少年飞行体验及航天发射文旅活动 [2] 目标受众与定位 - 主要面向中小学生和青少年群体提供沉浸式科普服务 [1] - 通过互动体验激发科学兴趣,实现"听到太空声音"和"触摸星辰秘密"的教育目标 [1]
湖南长沙:“湘江·太空城”正式启航,“火箭男孩”空降体验
环球网资讯· 2025-06-05 17:45
湖南省首个航空航天科普教育基地 - 湖南省首个以太空探索和科幻场景为主题的航空航天科普教育基地"湘江·太空城"即将启动,位于长沙大王山景区核心地段 [1] - 基地由湘江集团·湘江通航打造,背靠"湖南航空应急救援中心基地"(A1类直升机场),涵盖低空飞行、深空探测、航空应急和太空探索 [6] - 基地围绕"低空经济+航天工程+科幻体验"三大主题,配备太空展览、专家讲座、空天工程、知识迷宫、星际赛道等多个模块 [6] 项目特色与创新 - 基地1:1还原了科幻小说中的N395核动力飞船场景,包括时空之门、实验室、指挥室、睡眠舱等,飞船内设太空农场可观测水熊虫 [7] - 7名机组人员将作为NPC不定期出现,打造沉浸式"太空剧本杀"体验 [8] - 项目设计灵感来源于中科协特聘专家颜翔的科幻小说,通过小说体融合低空、航空、航天知识,增强对青少年的吸引力 [7] 教育与商业价值 - 基地定位为沉浸式成长空间,旨在激活青少年的想象力、实践力和创造力,提供研学实践、亲子活动、科学训练营等长期活动 [6][8] - 聘请"火箭男孩"严弘森担任"首席体验官",并在N395实验室设立"森行号智能火箭·严弘森长沙工作站",强化品牌影响力 [8] - 目标群体覆盖学校研学、家庭亲子及科技爱好者,通过青少年飞行体验、航天发射文旅等活动实现商业化运营 [8] 社会关注与资源整合 - 发布会吸引省市区各级领导、教育界人士及"火箭男孩"严弘森参与,后者因独立发射固体燃料火箭获航天员和院士认可 [3][5] - 项目整合了航天领域专家资源(如杨利伟等航天员)、科研机构(两院院士)及国际学者(诺贝尔奖得主基普·索恩)的背书 [5] - 通过媒体传播(如严弘森家庭自媒体账号)和明星校长参与(博才小学、青园小学等),扩大社会影响力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