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教育

搜索文档
互动实验、展品体验、趣味科普……走进科技馆 让暑假充满浓浓“科技味儿”
央视网· 2025-07-21 10:47
暑期科技馆参观热潮 - 中国科技馆暑期日均开展展品体验及教育活动360余场 放映科普电影20余场 [7] - 互动课堂结合热门科技趋势 如纸张折叠技术应用于飞行器太阳能帆板设计 [3] - 科学表演《空天实验室》通过气球火箭等实验引导理解航天科技原理 [3] 特色主题展览设计 - 武汉中国建筑科技馆推出"建设火星"主题展 包含登陆/建设/开发/入住四大板块 [8] - 展览设置人造火星磁场等互动游戏 展出南丹铁陨石等珍贵样品 [11] - 光影与土壤造景营造沉浸式火星环境体验 [8] 机器人技术展示 - 绵阳机器人创新馆展示工业级复合机械臂 实现360度自由旋转精密操作 [13] - AI人形机器人具备对话/指令响应/游戏互动等交互能力 [13] - 冰壶机器人模拟真实比赛场景 辅助专业运动员训练 [13]
“走!去建设火星”硬科幻行星科学体验展来汉
长江日报· 2025-07-17 08:41
展览概述 - 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支持 中国建筑科技馆主办 厦门科技馆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等单位协办的"走!去建设火星"硬科幻行星科学体验展将于7月18日在中国建筑科技馆一层临时展厅开幕 [1] - 展览聚焦"深空未来""火星建造""太空艺术"三大主题 通过互动沉浸式场景带领观众体验"火星生活" [6] - 作为中国建筑科技馆首个硬科幻行星科学沉浸体验主题展览 深度融合行星科学与文旅体验 [10] 展览内容 - 展出10余项互动展项 30余块陨石及多项艺术装置 [10] - 展出珍贵陨石包括火星陨石 月球陨石 灶神星陨石 南丹铁陨石及形似神龟 金蟾的陨石 [10] - 设置《流浪地球2》视效团队打造的电影级虚拟置景 观众可"乘坐"观光飞船体验火星风光 [10] 学术支持 - 获得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 意大利帕多瓦大学教授巴丹尼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肖龙等十余位专家支持 [12] 展览意义 - 展期持续至2026年3月29日 旨在提供科技文旅体验 激发青少年航天科创兴趣 [13] - 火星是太阳系中与地球环境最相似的行星 被视为人类太空移民首选地 [6]
海南在海洋文化传播中具有独特优势
海南日报· 2025-07-11 10:05
海南航海科普资源 - 海南拥有丰富的航海文化科普资源,在海洋文化传播中具有独特优势 [2] - 海南四面环海,能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大海的吸引力 [2] -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等机构拥有大量航海相关文物 [2] - 灯塔、海滩贝壳和海洋生物可作为连接青少年与海洋领域的纽带 [2] 航海科普的意义 - 科普活动目标是让公众认识海洋的战略地位,推动全社会形成了解海洋、经略海洋的共识 [2] -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大量专业人才 [2] - 科普是吸引和培养海洋专业人才的关键环节 [2] 历史与未来建议 - 郑和下西洋途经海南岛,传播其事迹可传承团队协作、勇立潮头的精神 [3] - 建议以海南海洋资源为基础,构建更系统的科普体系 [3] - 进一步发挥海南在海洋文化传播与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3]
打造沉浸式航天科普体验 长沙这座会“讲故事”的太空城正式启航
新华网· 2025-06-07 08:32
湘江·太空城项目概况 - 湖南省首个以太空探索和科幻场景为主题的航空航天科普教育基地"湘江·太空城"正式对外开放 [1] - 项目位于湖南湘江新区大王山景区核心地段,紧邻湖南航空应急救援中心基地 [1] - 基地以"低空经济+航天工程+科幻体验"为主题,集成太空展览、专家讲座、空天工程等模块 [1] 沉浸式体验设计 - 以代号"N395"的核动力飞船为主线构建科幻叙事,1:1还原小说中的飞船、时空之门等场景 [1] - 飞船内设置卫星、火箭、外星直升机等空天工程体验项目及指挥室、研究中心等设施 [1] - 配备小型太空农场展示水熊虫生物特性和太空种植 [1] 运营活动规划 - 聘请"火箭男孩"严弘森担任首席体验官,设立专属智能火箭工作站 [2] - 未来将开展研学实践、科学训练营、青少年飞行体验及航天发射文旅活动 [2] 目标受众与定位 - 主要面向中小学生和青少年群体提供沉浸式科普服务 [1] - 通过互动体验激发科学兴趣,实现"听到太空声音"和"触摸星辰秘密"的教育目标 [1]
湖南长沙:“湘江·太空城”正式启航,“火箭男孩”空降体验
环球网资讯· 2025-06-05 17:45
湖南省首个航空航天科普教育基地 - 湖南省首个以太空探索和科幻场景为主题的航空航天科普教育基地"湘江·太空城"即将启动,位于长沙大王山景区核心地段 [1] - 基地由湘江集团·湘江通航打造,背靠"湖南航空应急救援中心基地"(A1类直升机场),涵盖低空飞行、深空探测、航空应急和太空探索 [6] - 基地围绕"低空经济+航天工程+科幻体验"三大主题,配备太空展览、专家讲座、空天工程、知识迷宫、星际赛道等多个模块 [6] 项目特色与创新 - 基地1:1还原了科幻小说中的N395核动力飞船场景,包括时空之门、实验室、指挥室、睡眠舱等,飞船内设太空农场可观测水熊虫 [7] - 7名机组人员将作为NPC不定期出现,打造沉浸式"太空剧本杀"体验 [8] - 项目设计灵感来源于中科协特聘专家颜翔的科幻小说,通过小说体融合低空、航空、航天知识,增强对青少年的吸引力 [7] 教育与商业价值 - 基地定位为沉浸式成长空间,旨在激活青少年的想象力、实践力和创造力,提供研学实践、亲子活动、科学训练营等长期活动 [6][8] - 聘请"火箭男孩"严弘森担任"首席体验官",并在N395实验室设立"森行号智能火箭·严弘森长沙工作站",强化品牌影响力 [8] - 目标群体覆盖学校研学、家庭亲子及科技爱好者,通过青少年飞行体验、航天发射文旅等活动实现商业化运营 [8] 社会关注与资源整合 - 发布会吸引省市区各级领导、教育界人士及"火箭男孩"严弘森参与,后者因独立发射固体燃料火箭获航天员和院士认可 [3][5] - 项目整合了航天领域专家资源(如杨利伟等航天员)、科研机构(两院院士)及国际学者(诺贝尔奖得主基普·索恩)的背书 [5] - 通过媒体传播(如严弘森家庭自媒体账号)和明星校长参与(博才小学、青园小学等),扩大社会影响力 [3][5]
端午假期“撞上”儿童节,河南各大科技馆爆火 为何越来越多孩子爱上科技馆
河南日报· 2025-06-02 07:42
科技馆行业发展趋势 - 全国科技馆年接待人次首次突破1亿大关 2024年数据 [4] - 河南省35座科技馆五一假期接待公众超42万人次 创历史新高 [4] - 18~39岁青年观众累计达160余万人次 河南省科技馆数据 [8] - 流动科技馆已服务2175万人次 覆盖376个站点 [14] 科技馆运营创新 - 河南省科技馆推出1550平方米沙漠主题展《漠名奇妙》 [9] - 郑州科技馆常西湖馆区设有600余件展品 90%可互动 [10] - 河南省科技馆开展4987场教育活动 服务152292人次 [10] - 广东科学中心开放4200平方米新展馆 含108件展项 [16] - 辽宁省科技馆启用638平方米全国最大激光银幕 [17] 科技馆教育功能 - 170余所学校参与河南省科技馆研学活动 师生超7万人 [13] - 科技辅导员研发新课程需1个月 200余项成熟教育活动 [10][11] - 深圳科技馆可体验中国空间站遨游和深空探测成果 [19] 科技馆用户画像 - 家长购买年卡频次超过游乐园 科技馆成"遛娃"首选 [7] - 19岁大学生5次到访 32岁市民称找回青春回忆 [8] - 覆盖各年龄层 从学龄前儿童到银发老者 [8]
省科技馆10年累计接待公众超1900万人次
辽宁日报· 2025-05-06 09:12
科普活动与成效 - 辽宁省科学技术馆举办共筑安全防线挑战赛、超轻飞行器巡游、科学实验表演、IMAX观影盛典等多样化科普惠民活动 [1] - 公司自2015年开馆以来累计接待公众超1900万人次,举办科普活动1万余场次,成为东北地区科普与创新标杆 [1] - 通过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进乡村等活动覆盖城乡受众523万人次,线上平台年均推送科普信息3000余条,阅读量达2000万次 [1] 科技馆体系建设 - 公司构建以实体科技馆为基础,流动科技馆、数字科技馆为延伸的现代科技馆体系,辐射基层科普设施 [1] - 牵头成立辽宁省科技馆联盟和科普教育基地联盟,整合22家科技馆、105家科普教育基地资源共建大科普格局 [1] 创新服务模式 - 公司启用全国最大激光银幕(638平方米)的IMAX GT激光影厅,填补东北地区顶级影音体验空白 [2] - 创新"科普公益+院线放映"融合模式,成为"科技惠民"与"科普+文化"融合的标杆案例 [2]
深圳科学技术馆开馆 大湾区新增重要科普基地
新华社· 2025-05-02 00:20
深圳科学技术馆概况 - 深圳科学技术馆于5月1日投入运营 总建筑面积12 83万平方米 以"数字文明 创新未来"为主题 聚焦通信科技主线 [1] - 场馆设有4个常设展厅 包括"你好 世界""美好生活""智慧产业""宇宙探源" 覆盖数字文明 人工智能 工业数字化 微观与宏观前沿领域 [1] - 配套功能区包括科普影院 创新实践 科技交流 公众服务等区域 提供950个互动展项 [1] 建筑设计与合作 - 建筑外观呈U形 采用9万多块异形不锈钢面板和巨型玻璃 形似飞船 象征探索精神 内部设38米超高中庭 [3] - 4月30日与14所机构签约 包括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等 推动科技成果科普化 [3] 运营特色与定位 - 开馆首日客流密集 互动项目占比高 覆盖全年龄段观众体验 [1] - 打破传统学科边界 采用沉浸式互动设计 定位为科学探索与教育中心 [1] - 计划联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场馆 展示前沿科技与大国重器 支持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3] 代表性展项 - 量子密钥分发射击游戏 机械大脑反应模拟 积木式分子药物设计等特色互动项目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