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能源服务
搜索文档
穗恒运A等成立综合能源服务公司,含多项光伏业务
企查查· 2025-10-16 14:09
公司动态 - 盐城恒正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 [1]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黄启银 [1] - 公司由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与穗恒运A全资子公司广州恒运新能源有限公司共同持股 [1] 业务范围 - 公司经营范围包含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 [1] - 业务涵盖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与销售 [1] - 业务包括光伏发电设备租赁 [1]
穗恒运A等成立综合能源服务公司 含多项光伏业务
证券时报网· 2025-10-16 13:44
公司成立与股权结构 - 盐城恒正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黄启银 [1] - 公司由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与穗恒运A全资子公司广州恒运新能源有限公司共同持股 [1] 业务范围 - 公司经营范围包含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 [1] - 业务涵盖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销售以及光伏发电设备租赁 [1]
深南电A:公司积极布局新能源及储能领域的综合能源服务业务
证券日报网· 2025-10-15 17:13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近两年紧紧围绕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的战略目标 [1] - 公司积极布局新能源及储能领域的综合能源服务业务 [1] - 公司持续完善“投、建、运、管、维”一体化能力体系以提升核心竞争力 [1] 储能业务发展 - 储能运维是公司构建一体化能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 - 储能运维是公司积累站点资源、丰富项目经验、培育专业团队的关键环节 [1] - 储能运维是构建运维平台、增强用户粘性、提高服务能力的重要基础 [1] 未来规划 - 公司始终关注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机会 [1] - 公司将不断完善在新能源和储能等领域的战略布局 [1] - 公司加快探索构建综合能源服务商业模式以推动全面转型发展 [1]
分布式能源规划员(综合能源服务方向)培训火热报名中
中国能源报· 2025-10-15 09:57
行业政策与市场趋势 -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鼓励发展分布式能源和多能互补、多能联供综合能源服务,旨在提高终端能源消费的清洁化、高效化和智能化水平[1] - 行业趋势是打破电、热、冷、气、水等不同能源品种单独规划的传统模式,实现横向能源多品种之间、纵向“源网荷储用”能源多供应环节之间的协同以及生产侧与消费侧的互动[1] - 多能联供综合能源服务被视为现代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1] 行业人才发展现状 - 目前行业缺乏熟悉用户用能特性,掌握能源规划、转化、智能控制等技术,并具备能效碳排放评估能力,通晓末端节能减碳、投资、建设、运营等跨学科专业应用人才[1] - 此类专业人才的匮乏已严重影响各能源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转型和发展的进程[1] 培训项目概况 - 培训名称为《分布式能源规划员》(综合能源服务方向),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能力建设中心颁发培训证书[1] - 培训形式为线上,时间为2025年10月22日至25日[2] - 主办单位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能力建设中心,承办单位为《中国能源报》社有限公司[2] - 培训费用为3600元/人,包括培训费、资料费和证书费[4] 目标培训对象 - 培训对象涵盖电网所属各省市电力公司、发电集团、地方电力集团、地方能源集团以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各省市城燃企业[2] - 目标对象还包括新能源企业(风电、光伏、储能等)、园区管委会[2] - 用能企业、环保节能企业、综合能源服务企业、设备商、信息集成商、设计院、科研院所等相关产业公司机构也是目标学员[2] - 综合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公司、产业投资公司等从业人员以及其他有志于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员均可参加[2] 核心课程内容 - 课程涵盖综合能源服务综述,包括其内涵、推动力、国内外发展现状、概述与发展趋势以及综合能源方案策划[3] - 包含客户需求分析与服务策略以及综合能源服务项目建设与运维[3] - 详细讲解分布式光伏项目在综合能源系统中的应用,包括发展概况、行业政策、技术要点、运营模式、平价上网预期及典型项目分析[4] - 涉及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市场展望、适应场景分析、开发前景、实施措施、系统设计方法、运营维护注意事项以及核心设备选型[4] - 课程包括风电在综合能源系统中的应用,涵盖产业发展背景和趋势、双碳目标下的应用、项目成本和经济性分析以及典型项目[4] - 涵盖氢能在综合能源服务中的应用,包括氢能产业链详解、含氢多能站、燃料电池分布式供能、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替代应用场景、新能源制氢与氢储能系统及典型项目[4] - 包含新型储能、能效提升项目的应用,涉及储能项目分类和发展背景、政策框架内实施流程、不同类别项目经济性分析、未来发展方向以及节能技术及项目应用[4] - 课程涉及近零碳工厂园区建设评估,包括节能降碳主要方法、零碳工厂建设思路方法论、零碳工厂/园区评价以及零碳智慧园区解决方案及案例[4]
分布式能源规划员(综合能源服务方向)培训火热报名中
中国能源报· 2025-10-13 19:13
行业政策与趋势 -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鼓励发展分布式能源和多能互补、多能联供综合能源服务,旨在提高终端消费清洁化、高效化、智能化水平[1] - 行业趋势是打破不同能源品种单独规划、设计、运行的传统模式,实现横向"电热冷气水"多品种协同以及纵向"源网荷储用"多供应环节协同[1] - 多能联供综合能源服务成为现代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1] 市场机遇与人才缺口 - 目前行业缺乏熟悉用户用能特性,掌握能源规划、转化、智能控制等技术,并具备能效碳排放评估能力的跨学科专业应用人才[1] - 人才匮乏严重影响各能源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转型和发展的进程[1] - 培训对象涵盖电网公司、发电集团、新能源企业、园区管委会、用能企业、设计院、产业投资基金等广泛产业链参与者[2] 核心培训内容与技术应用 - 课程涵盖综合能源服务综述、分布式光伏、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风电、氢能、新型储能及能效提升、近零碳工厂园区建设评估七大模块[3][4] - 具体技术应用包括分布式光伏项目平价上网预期评判、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核心设备选型、氢能产业链及燃料电池分布式供能、新型储能项目经济性分析等[4] - 培训重点在于综合能源方案策划、客户需求分析、项目建设与运维以及典型项目案例分享[3][4] 培训组织信息 - 培训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能力建设中心主办,《中国能源报》社有限公司承办[2] - 培训形式为线上,时间为2025年10月22日至25日,费用为3600元/人[2][4]
南网能源公司发布零碳园区产品体系——为零碳园区提供多场景、高端化、定制化解决方案
证券时报网· 2025-10-10 19:55
公司战略与产品发布 - 南网能源公司在广州成功举办零碳园区产品发布会,系统推出覆盖零碳园区全周期的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致力于提供从规划、建设、运营到碳资产开发的可落地、可复制路径 [2] - 公司以“精益投资与高端服务双轮驱动,做强做优做大综合能源服务商”为战略取向,形成“投资+服务+产品”多样化的业务布局 [2] - 本次发布的零碳业务产品体系是整合多年经验打造的解决方案,形成了6个系列、40个产品的组合 [3] 行业背景与政策导向 - 中国正以“双碳”目标为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国家政策导向已从“顶层设计”向“落地见效”深化,自2026年“十五五”起将实施碳排放双控制度 [3] - 零碳工作重点聚焦能源结构的系统性重塑、重点领域的全链条降碳、技术创新的商业化转化三大方向 [3] - 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碳约束”,迫切寻求绿色、经济、可持续的零碳发展新道路 [3] 核心产品体系 - 围绕“算碳-降碳-管碳-易碳-碳+”五大环节构建覆盖零碳实施全过程的产品体系,包括规划设计与系统集成、多能协同智慧能源系统、深度节能降碳集成解决方案、全场景能碳数智化管理平台、智慧运营一体化服务五大核心产品 [4][5] - 全场景能碳数智化管理平台依托“启成+看能”双平台构建能碳一体化数字孪生系统,实现从碳排放监测、核算到减排策略生成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5] - 通过全生命周期设计和平台化运营模式,有效避免传统节能项目“重建设、轻运营”问题,实现能源系统整体效率提升 [5] 公司能力与项目经验 - 公司已实施超过1550个节能降碳项目和逾600个绿色能源服务项目,形成每年264万吨的减碳能力,构建了覆盖全国的市场、服务与生态体系 [5] - 核心优势在于对用户用能需求的深刻理解,在绿色能源、源网荷储等领域具备多年系统集成经验 [5] - 公司依托四大专业公司及覆盖全国的九大区域公司,形成属地化的市场和服务网络,为全国客户提供本地化服务 [5] 商业模式与合作生态 - 积极拓展合作边界,围绕投资、服务、产品三大维度,提供BOT、BOO、EMC、BT等多种合作模式,并可联合成立平台公司整合资源为示范园区提供整体零碳服务 [5] - 与能源科技装备制造、建筑设计规划、新能源与储能、数字化解决方案等领域合作伙伴紧密合作,共同推进零碳园区建设 [7] - 与华为云等合作伙伴跨界协同,结合其在数字平台与AI技术方面的优势,共同打造更智能、高效的零碳园区解决方案 [7] 成功案例与行业适配性 - 解决方案已通过多个行业标杆项目验证,包括南网生产科研基地(央企总部近零碳示范)、广船国际园区(造船行业能效标杆)、广汽埃安零碳工厂(凭借光储充一体化系统实现2022年起全年零碳排放) [6] - 成功案例涵盖办公、工业、制造等多元场景,充分展示解决方案的行业适配性与规模化复制潜力 [6]
南网能源公司发布零碳园区产品体系—为零碳园区提供多场景、高端化、定制化解决方案
全景网· 2025-10-10 18:12
核心观点 - 公司成功举办零碳园区产品发布会,系统推出覆盖园区全周期的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 [1] - 解决方案旨在为客户提供可落地、可复制的零碳路径,涵盖从规划、建设、运营到碳资产开发的全链条服务 [1] - 公司战略以“精益投资与高端服务双轮驱动”,形成“投资+服务+产品”多样化的业务布局 [1] 政策与行业背景 - 国家政策导向已从“顶层设计”深化至“落地见效”,自2026年“十五五”起将实施碳排放双控制度 [2] - 零碳工作重点聚焦能源结构系统性重塑、重点领域全链条降碳、技术创新商业化转化三大方向 [2] - 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碳约束”,迫切寻求绿色、经济、可持续的零碳发展新道路 [2] 公司战略与产品体系 - 公司战略从单一节能服务向“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碳服务”全链条延伸,零碳园区是重要战略支点 [2] - 本次发布的零碳业务产品体系包含6个系列、40个产品的组合,具有场景化、标准化、模块化、定制化特点 [2] - 产品体系围绕“算碳-降碳-管碳-易碳-碳+”五大环节构建,覆盖零碳实施全过程 [3] 核心产品与服务 - 规划设计与系统集成:结合BIM与多能耦合设计,实现源头低碳布局 [3] - 多能协同智慧能源系统:整合绿色能源、储能、充电桩等,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运行架构 [3] - 深度节能降碳集成解决方案:运用高效机房、空压站优化、余热回收等技术,结合AI调优提升能效 [3] - 全场景能碳数智化管理平台:依托双平台构建能碳一体化数字孪生系统,实现碳排放监测、核算到减排策略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3] - 智慧运营一体化服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运营服务模式,保障园区长期稳定运行与碳资产价值释放 [3] 公司能力与项目经验 - 公司已实施超过1550个节能降碳项目和逾600个绿色能源服务项目,形成每年264万吨的减碳能力 [3] - 公司具备对用户用能需求的深刻理解,在绿色能源、源网荷储等领域拥有多年系统集成经验 [3] - 通过全生命周期设计和平台化运营模式,有效避免传统项目“重建设、轻运营”问题,提升能源系统整体效率 [3] 合作模式与生态建设 - 公司提供BOT、BOO、EMC、BT等多种合作模式,并可联合成立平台公司为示范园区提供整体零碳服务 [4] - 公司依托四大专业公司及覆盖全国的九大区域公司,形成属地化的市场和服务网络 [5] - 公司与能源科技装备制造、建筑设计规划、新能源与储能、数字化解决方案等领域伙伴紧密合作,共同推进零碳园区建设 [6] 成功案例与行业验证 - 南网生产科研基地通过能碳管理中心建设与绿色电力交易,已成为央企总部近零碳示范 [5] - 广船国际园区通过综合能源+空压系统综合改造,成为造船行业能效标杆 [5] - 广汽埃安零碳工厂凭借光储充一体化系统,实现自2022年起全年零碳排放 [5] - 成功案例涵盖办公、工业、制造等多元场景,展示了解决方案的行业适配性与规模化复制潜力 [5]
分布式能源规划员(综合能源服务方向)培训火热报名中
中国能源报· 2025-10-10 18:09
行业政策与趋势 -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鼓励发展分布式能源和多能互补、多能联供综合能源服务,旨在提高终端消费的清洁化、高效化和智能化水平[1] - 行业趋势是打破不同能源品种单独规划、设计、运行的传统模式,实现横向“电热冷气水”多品种协同以及纵向“源网荷储用”多供应环节协同,并促进生产侧与消费侧互动[1] - 多能联供综合能源服务是现代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1] 行业人才现状与培训需求 - 目前行业缺乏熟悉用户用能特性、掌握能源规划、转化、智能控制等技术,并具备能效碳排放评估能力,通晓末端节能减碳、投资、建设、运营的跨学科专业应用人才[1] - 人才匮乏严重影响了各能源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转型和发展的进程[1] - 培训对象包括电网公司、发电集团、新能源企业、园区管委会、用能企业、环保节能企业、综合能源服务企业、设备商、设计院、科研院所、产业投资基金公司及其他有志于从事该行业的人员[2] 培训课程核心内容 - 课程涵盖综合能源服务综述,包括其内涵、推动力、国内外发展现状、概述与发展趋势以及方案策划[3] - 分布式光伏项目应用部分包括其发展概况、行业政策、技术要点、运营模式、平价上网预期及典型项目分析[4] -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应用部分包括市场展望、适应场景分析、开发前景、实施措施、系统设计方法、运营维护注意事项及核心设备选型[4] - 风电应用部分包括产业发展背景和趋势、双碳目标下的综合能源应用、成本和经济性分析及典型项目分析[4] - 氢能应用部分包括产业链详解、含氢多能站、燃料电池分布式供能、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替代应用、新能源制氢与氢储能系统及典型项目分析[4] - 新型储能与能效提升项目应用部分包括储能项目分类和发展背景、政策框架内实施流程、经济性分析、未来发展方向及节能技术应用[4] - 近零碳工厂园区建设评估部分包括节能降碳主要方法、零碳工厂建设思路方法论、零碳工厂/园区评价及零碳智慧园区解决方案案例[4] 培训基本信息 - 培训形式为线上,时间为2025年10月22日至25日[2] - 主办单位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能力建设中心,承办单位是《中国能源报》社有限公司[2] - 培训费用为3600元/人,包括培训费、资料费和证书费[4]
分布式能源规划员(综合能源服务方向)培训火热报名中
中国能源报· 2025-10-09 19:05
行业政策与市场趋势 -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鼓励发展分布式能源和多能互补、多能联供综合能源服务 以提高终端消费清洁化、高效化、智能化水平[1] - 行业趋势是打破不同能源品种单独规划、设计、运行的传统模式 实现横向"电热冷气水"能源多品种之间、纵向"源网荷储用"能源多供应环节之间的协同以及生产侧和消费侧的互动[1] - 多能联供综合能源服务成为现代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1] 行业人才需求与挑战 - 目前行业缺乏熟悉用户用能特性 掌握能源规划、转化、智能控制等技术 并具备能效碳排放评估 通晓末端节能减碳、投资、建设、运营等跨学科专业应用人才[1] - 人才匮乏严重影响各能源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转型和发展的进程[1] 培训课程核心内容 - 课程涵盖综合能源服务综述 包括其内涵、推动力、国内外发展现状、概述与发展趋势以及方案策划[3] - 分布式光伏项目应用部分包括其发展概况、行业政策、技术要点、运营模式、平价上网预期评判及典型项目分析[4] -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应用部分包括市场展望、适应场景分析、开发前景、实施措施、系统设计方法、运营维护注意事项及核心设备选型[4] - 风电应用部分包括产业发展背景和趋势、双碳目标下的综合能源应用、项目成本和经济性分析及典型项目分析[4] - 氢能应用部分包括产业链详解、含氢多能站、燃料电池分布式供能、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替代应用、新能源制氢与氢储能系统及典型项目分析[4] - 新型储能与能效提升项目应用部分包括储能项目分类和发展背景、政策框架内实施流程、经济性分析与评判、未来发展方向、节能技术及项目应用[4] - 近零碳工厂园区建设评估部分包括节能降碳主要方法、零碳工厂建设思路方法论、零碳工厂/园区评价及零碳智慧园区解决方案及案例[4] 目标参与企业与机构 - 培训对象包括电网所属各省市电力公司 发电集团 地方电力集团 地方能源集团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及各省市城燃企业[2] - 目标对象还包括新能源企业(风电、光伏、储能等)、园区管委员 用能企业、环保节能企业、综合能源服务企业、设备商、信息集成、设计院、科研院所等相关产业公司机构[2] - 综合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公司、产业投资公司等从业人员以及其他有志于从事新能源、分布式能源、综合能源服务等行业的人员也是目标对象[2]
分布式能源规划员(综合能源服务方向)培训火热报名中
中国能源报· 2025-10-08 19:13
行业政策与市场趋势 -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鼓励发展分布式能源和多能互补、多能联供综合能源服务 以提高终端消费清洁化、高效化、智能化水平[1] - 行业趋势是打破不同能源品种单独规划、设计、运行的传统模式 实现横向"电热冷气水"能源多品种之间、纵向"源网荷储用"能源多供应环节之间的协同以及生产侧和消费侧的互动[1] - 多能联供综合能源服务成为现代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1] 行业人才发展现状 - 目前行业熟悉用户用能特性 掌握能源规划、转化、智能控制等技术 并具备能效碳排放评估 通晓末端节能减碳、投资、建设、运营等跨学科专业应用人才匮乏[1] - 人才匮乏严重影响各能源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转型和发展的进程[1] 培训项目概况 - 培训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能力建设中心主办 《中国能源报》社有限公司承办[2] - 培训形式为线上 时间为2025年10月22日至25日[2] - 培训费用为3600元/人 包括培训费、资料费和证书费[4] 目标受众群体 - 目标受众包括电网所属各省市电力公司 发电集团 地方电力集团 地方能源集团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及各省市城燃企业[2] - 目标受众包括新能源企业(风电、光伏、储能等)、园区管委员[2] - 目标受众包括用能企业、环保节能企业、综合能源服务企业、设备商、信息集成、设计院、科研院所等相关产业公司机构[2] - 目标受众包括综合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公司、产业投资公司等从业人员以及其他有志于从事新能源、分布式能源、综合能源服务等行业的人员[2] 核心课程内容 - 课程涵盖综合能源服务综述 包括其内涵、推动力、国内外发展现状、概述与发展趋势以及方案策划[3] - 课程包括分布式光伏项目在综合能源系统中的应用 涵盖其发展概况、行业政策、技术要点、运营模式、平价上网预期和典型项目分析[4] - 课程包括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在综合能源系统中的应用 涵盖市场展望、适应场景分析、开发前景、实施措施、系统设计方法、运营维护注意事项、核心设备选型和典型项目分析[4] - 课程包括风电在综合能源系统中的应用 涵盖产业发展背景和趋势、双碳目标下的应用、项目成本和经济性分析以及典型项目分析[4] - 课程包括氢能在综合能源服务中的应用 涵盖产业链详解、含氢多能站、燃料电池分布式供能、工程应用场景、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替代应用场景及方式、新能源制氢与氢储能系统以及典型项目分析[4] - 课程包括新型储能、能效提升项目在综合能源服务中的应用 涵盖储能项目分类和发展背景、政策框架内实施流程、不同类别经济性分析与评判、未来发展方向、节能技术及项目应用[4] - 课程包括近零碳工厂园区建设评估 涵盖节能降碳主要方法、零碳工厂建设思路方法论、零碳工厂/园区评价、零碳智慧园区解决方案及案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