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
搜索文档
“山河号”盾构机出洞! 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在济南贯通
齐鲁晚报· 2025-08-17 10:12
隧道工程突破 - 济南黄岗路黄河隧道盾构段贯通 使用世界最大直径17.5米盾构机 标志中国水下隧道建设里程碑式突破 [1] - 隧道全长5.75公里 盾构段长3.3公里 设计时速60公里 为国内首条穿黄单洞双层盾构隧道 [5] - 隧道采用单洞双层六车道设计 节省地下空间并减少约15%投资 净高4.2米可满足公交及救援车辆通行需求 [15] 技术挑战与创新 - 施工面临极高难度 最大覆土厚度49.2米 最大水土压力6.3巴 沉降控制要求严格 [5] - 地质条件复杂 穿越粉质黏土和胶结砂层 存在硬度达41兆帕的钙质结核 易造成刀具磨损和卡泵 [5] - 盾构机开挖面积达240平方米 每掘进1环产生1200方泥浆 处理难度大 [5] - 项目团队首创"絮凝+提浓+压滤"工艺 每日泥浆处理效率提高50% 滤饼含水率降至30%以下 实现零外排 [15] - 应用第四代同步双液注浆技术 管片上浮量控制在5毫米内 10多秒成胶凝状 30分钟形成早期强度 [15] - 采用大开口率带压复合型刀盘 伸缩式主驱动和智能化装备系统 构建"智慧大脑"实现全流程智能决策 [8] 施工成果与行业影响 - 攻克28项技术难题 实现最高日进尺18米 月进尺426米 创造17米级盾构施工世界纪录 [16] - 全程3.3公里连续掘进不换刀 累计完成科技论文30余篇 申报专利22件 形成成套技术体系 [15][16] - 专家组认定隧道建造技术高度智能化 机械化 绿色化 推动我国盾构隧道技术跨越式发展并达世界领先水平 [16] - 隧道作为连接黄河南北两岸的重要通道 对落实黄河国家战略 促进经济交流及提升省会辐射力具有重大意义 [16]
君品谈|毛锦波:以工程为笔,绘山河通途
凤凰网财经· 2025-08-13 21:38
超级工程建设 - 天山胜利隧道是世界在建最长高速公路隧道,全长22 13公里,通车后将南北疆通行时间缩短至不足20分钟 [4] - 项目面临复杂地质条件、塌方涌水风险及零下30摄氏度高寒环境等挑战 [5] - 采用创新性"三洞+四竖井"施工法,显著提升施工效率并降低安全风险 [5][6] 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 - 中导洞设计兼具施工通道与永久应急功能,被称作隧道"生命线" [6] - 利用竖井烟囱效应实现自然通风,替代高耗能机械通风系统,节能同时改善作业环境 [6] - 实施生态保护措施包括雇佣牧民监督、弃渣回收利用、矿坑生态修复及定期草原清洁 [8][10] 工程人才培养 - 通过"万名工程师进课堂"活动向中小学生普及工程知识,编写儿童科普读物《开挖!穿山隧道》 [9] - 团队管理注重启发式指导,鼓励年轻工程师进行微小改进积累创新 [13] - 强调未来工程师需具备跨学科能力,运用AI等技术拓展工程边界 [13] 行业精神与价值 - 项目体现基建行业突破地理屏障、促进区域经济联动的核心价值 [4][5] - 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并重的理念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范本 [6][8] - 技术传承与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行业长期竞争力 [9][13]
我国首个隧道领域垂直大模型在郑发布
郑州日报· 2025-08-12 09:18
行业技术突破 - 中国隧道与地下空间领域首个垂直大模型"先锋·隧道大模型"正式发布 标志着行业进入数据驱动和智能引领的新阶段 [1] - 模型依托773条工程线路和1200亿条工程建造数据构建技术体系 形成全生命周期场景与AI融合的数智互馈赋能新形态 [2] - 突破大模型对齐与微调技术 研发系列中小模型实现隧道设计BIM可视化、施工评估、装备选型及运维感知等多维度数智决策新范式 [2] 应用场景与验证 - 已在高海拔铁路隧道、长江隧道和珠江口隧道等重大工程完成验证 实现隧道建造安全优质高效绿色目标 [2] - 开发人机交互AI助手"隧道侠" 具备行业科普、专业问答、标准查询、文本翻译及专项方案辅助编制等六大功能引擎 [2] 产业协同机制 - 成立盾构/TBM大数据挖掘共同体 汇聚建设勘察设计施工装备运维全产业链力量 破解数据孤岛和标准不统一等行业痛点 [3] - 共同体聚焦三大任务:共建行业统一数据底座和标准 协同攻克核心算法 通过产研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质生产力 [3]
我国直径最大泥水平衡盾构机“沧渊号”始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2 08:53
项目进展 - 海太长江隧道A4标项目左线盾构机始发 项目进入掘进施工阶段 [1] - 隧道线路全长39.07公里 连接南通市海门区与苏州市太仓市 [1] 技术突破 - 中国自主研制直径最大泥水平衡盾构机"沧渊号"投入使用 开挖直径达16.66米 [1] - 盾构机整机总长176米 总重量超过5650吨 [1] - 创新集成三大核心技术:数字大脑智慧化管控系统、智刃铁齿高效掘进技术、全球首创智慧心脏主动防护系统 [1] 战略意义 - 项目属于《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重点推动建设项目 [1] - 建成后可有效分流苏通长江大桥交通流量 提升过江交通支撑能力 [1] - 推动沿江城市群跨江融合发展 提升交通服务水平 [1]
泥水平衡盾构机“沧渊号”始发掘进
人民日报· 2025-08-12 06:01
海太长江隧道工程进展 - 海太长江隧道A4标项目左线"沧渊号"盾构机始发 标志着项目进入掘进施工阶段 [1] - 隧道工程横跨长江入海口 北起江苏南通海门区 南抵江苏苏州太仓市 线路全长39 07公里 [1] "沧渊号"盾构机技术参数 - 盾构机整机总长176米 总重量超5650吨 开挖直径达16 66米 [1] - 盾构机为我国自主研制的泥水平衡盾构机 [1] 盾构机核心技术 - 创新集成三大核心技术 包括"数字大脑"智慧化管控系统 [1] - 采用"智刃铁齿"技术突破高效掘进瓶颈 [1] - 搭载全球首创"智慧心脏"主动防护系统 [1] - 多元技术协同应用 为复杂工况提供动态安全保障 [1]
隧道与地下空间领域垂直大模型发布
人民日报· 2025-08-12 06:01
行业技术突破 - 隧道与地下空间领域首个垂直大模型“先锋·隧道大模型v1.0”正式亮相 [1] - 该模型依托盾构/TBM工程大数据中心773条工程线路和1200亿条工程建造数据构建 [1] - 构建了通用大模型调度中小模型驱动的垂直领域大模型技术体系 [1] 模型应用前景 - 未来模型可实现隧道设计、施工、装备与运维多个典型应用场景辅助决策 [1] - 模型应用将形成生成式解决方案 [1] - 截至目前模型已在高原铁路隧道、崇太长江隧道、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等工程完成验证 [1]
隧道与地下空间领域垂直大模型发布 已在多项工程完成验证
人民日报· 2025-08-12 05:38
行业技术突破 - 隧道与地下空间领域推出首个垂直大模型“先锋·隧道大模型v1.0” [1] - 该模型依托盾构/TBM工程大数据中心的773条工程线路和1200亿条工程建造数据构建 [1] - 构建了通用大模型调度中小模型驱动的垂直领域大模型技术体系 [1] 模型应用前景 - 未来模型可实现隧道设计、施工、装备与运维多个典型应用场景的辅助决策 [1] - 旨在形成生成式解决方案以提升工程效率 [1] - 模型已在高原铁路隧道、崇太长江隧道、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等工程中完成验证 [1]
直径最大,高端装备上新!“沧渊号”始发!
人民日报· 2025-08-11 18:19
项目进展 - 中交隧道局承建的海太长江隧道A4标项目左线"沧渊号"盾构机于8月11日始发 标志项目进入掘进施工阶段 [1] 工程规模 - 海太长江隧道横跨长江入海口 线路全长39.07公里 连接南通市海门区与苏州市太仓市 [1] - "沧渊号"盾构机开挖直径达16.66米 整机总长176米 总重量超过5650吨 [1] 技术突破 - "沧渊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直径最大的泥水平衡盾构机 体现高端隧道施工装备领域新突破 [1] - 盾构机创新集成三大核心技术:通过"数字大脑"实现智慧化管控 采用"智刃铁齿"技术突破高效掘进瓶颈 搭载全球首创"智慧心脏"主动防护系统 [1] - 多元创新技术协同应用为超长距离 超大直径 超高水压 超大埋深等复杂工况提供动态安全保障 [1] 战略意义 - 项目被纳入《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重点推动建设项目 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隧" [1] - 建成后可有效分流苏通长江大桥流量 优化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 提升过江交通支撑能力和服务水平 [1] - 项目将推动沿江城市群跨江融合发展 [1]
国内首个盾构大数据挖掘共同体在河南郑州成立
中国新闻网· 2025-08-10 21:03
行业动态 - 国内首个盾构/TBM大数据挖掘共同体在河南郑州成立,汇聚全产业链160余家单位,旨在破解行业数据孤岛、标准不一等痛点 [1][3] - 共同体以"数智共享,隧创未来"为核心理念,由中铁隧道局主办,中国中铁指导,400余位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代表出席 [3] 技术发展 - 共同体重点推进三大任务:构建行业统一数据中心与标准体系、联合攻关盾构/TBM核心算法、深化"产学-产研-产用"联动加速成果转化 [3] - 华为与中铁隧道局自2024年7月开展数字化合作,并于2024年6月签署人工智能专项协议,共同推进隧道工程智能化落地 [3] 市场规模 - 中国在建隧道总里程超1万公里,盾构/TBM保有量达1300台 [3] 创新成果 - 隧道与地下空间领域首款垂直大模型"先锋·隧道大模型v1.0"发布,依托773条工程线路、1200亿条建造数据构建,首创垂直领域技术体系 [4] - "隧道侠AI助手"具备专业问答、方案辅助等六大功能,已在高原铁路隧道、崇太长江隧道等重大工程中验证应用 [4] 政策支持 - 河南省科技厅表示该共同体是响应国家数字化战略的关键实践,将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3]
浙江:钱塘江隧道盾构掘进突破千环
新华网· 2025-08-02 09:23
工程建设进展 - 钱塘江隧道"钱塘号"盾构机成功掘进至1000环,累计进尺突破2000米 [3] - 该隧道为新建杭州萧山机场站枢纽及接线工程的控制性工程 [3] - 隧道北起海宁周王庙,南至杭州钱塘区,全长5328米 [3] 项目重要性 - 钱塘江隧道是杭州机场高铁全线的重点工程 [3] - 当前建设进展为后续隧道贯通奠定坚实基础 [3] 施工方信息 - 项目由中铁十四局承建 [3] - 中铁十四局技术人员负责操作盾构机内箱涵拼装设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