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搜索文档
“六五”环境日到来之际,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加速推进 ——挥毫泼“绿”,绘就美丽江苏新画卷
新华日报· 2025-06-05 07:08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 2024年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幅度长三角最好 是唯一"双改善"省份 水环境质量连续3年达到优级 国考断面优Ⅲ比例同比改善0.9个百分点 [1] - 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稳定在Ⅱ类 太湖平均水质达Ⅲ类 实现历史性突破 太湖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提高到"优秀"等级 流域物种数增加到6899种 [1][2] - 1-3月监测数据显示 太湖无锡水域水质稳定保持Ⅲ类 13条主要入湖河流总磷浓度同比下降16.3% 其中12条达到Ⅱ类标准 无锡水域微囊藻密度下降6.2% [2] 长江生态保护 - 长江江豚种群调查记录到45群次 超百头次 长江"十年禁渔"第5年 长江流域已建成40个生态安全缓冲区 计划到2025年底新建70个 [3] - 南京江心洲"生态岛"试验区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乐园 江苏创新"生态岛"试验区建设 设置27个拟建点位 [3] 绿色低碳发展 - 首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完成登记 江苏项目核心指标均居全国首位 苏州工业园区入选国内首部《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标准化蓝皮书(2024)》案例 [5] - 常州累计整治提升企业1.05万家 腾退盘活低效用地9.2万亩 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2104吨 江阴持续推进印染、钢铁、化工三大行业整治提升 [6] 低碳技术应用 - 全省首座"碳中和"认证加氢站通过国际标准核查 每年用电量8万千瓦时 实现绿电全覆盖 长江流域首座近零碳港口建设启动 [7] - 施耐德电气无锡工厂作为江苏省首家"可持续灯塔工厂" 实现全生命周期节能增效 苏州工业园区首创"申报即同意"环评豁免新模式 审批流程压缩至"日结" [7] 工业污染治理 - 南钢实现绿色转型和利润增长同频共振 2024年净利润25亿元 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 环境税降低约5000万元 减免差别电价约每年1.2亿元 [8] - 江苏计划年内完成15家水泥企业、9家焦化企业超低排放改造 推动铸造、垃圾焚烧发电等行业深度治理 [8] 水污染治理 - 昆承湖从"超级垃圾桶"转变为"城市绿肺" 上榜2025年国家级幸福河湖 江苏计划新增工业废水处理能力50万吨/日 [9] - 全省城市建成区3347条水体纳入监管范围 年底前美丽河湖建成率累计达20%以上 [9][10] 固废处理与无废城市建设 - 《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施行 提升固废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水平 江苏率先启动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 [10] - 长三角发起《长三角"无废城市"区域共建联治》倡议书 无废工厂、无废园区在江苏快速发展 [10] 数字化环境监测 - 泰州建立多维立体监测网络 镇江使用高光谱反演、无人船走航及快速试纸技术 常熟"生态智慧云眼"实现对环境全方位监测 [11] 生物多样性保护 - 江苏调查发现物种数更新至8842种 95个县(市、区)中93个完成调查 预计上半年完成全省第一轮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 [12] - 《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正式施行 江苏成为第三个完成生物多样性地方立法的省份 [12] 环保执法与金融支持 - 南京"邀约式"执法 苏州"拼团"执法 南通"扫码入企" 实施执法正面清单制度 [13] - 江苏省节能环保战新产业基金完成注册 总规模30亿元 江苏省绿色金融项目管理平台正式上线 提供"环保贷""环保担""环基贷"等金融支持 [13]
地市级生态环境部门如何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中国环境报· 2025-05-28 15:15
地市级生态环境部门应对气候变化职责 - 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地市级生态环境部门重要职责 需围绕国家战略推动地方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1] - 需协同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 加快构建地方规划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 [1] 工作现状与成果 - 地市级部门已在机构设置、规划政策、资金安排等8个方面进行探索 初步形成治理体系 [2] - 部分地方设立单独气候变化科室 开展风险评估和减排路径研究 [2] - 部分地区推动碳普惠机制 创建近零碳排放区 引导企业园区打造低碳场景 [2] 现存问题与挑战 - 省级以下细化工作要求少 "重减缓轻适应"倾向明显 [3] - 跨部门协调难度大 管理人员兼职化流动性问题突出 [3] - 系统性培训不足 传统治理惯性严重 市场化工具应用能力弱 [3] - 专项资金投入不足 多被污染防治攻坚占用 [3] 能力提升建议 职责细化 - 省级层面需制定工作指南 明确地市级工作重点 [4] - 地市级应优化内设机构 细化气候变化职责 牵头非二氧化碳控排工作 [4] 工作体系构建 - 需加强本地风险评估 定期编制温室气体清单 [5] - 提升碳市场监管能力 推进重点行业核算核查 [5] - 创建气候友好型园区 推行碳普惠和活动碳中和 [5] 治理协同 - 依托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增加温室气体监测功能 [6] - 编制污染物与温室气体融合清单 纳入生态环境公报 [6] - 推动气候变化目标融入环保规划 实现减污降碳协同 [6] 基础能力建设 - 加强科室人员配备 建立工作交接制度 [7] - 引入专业技术机构支撑 组织常态化培训 [7] - 保障专项资金需求 推动治理数字化转型 [7]
创新服务绿色产业的“点金术”——浙江农信系统探索绿色金融突围之路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5-18 21:46
农商银行绿色金融服务创新 - 农商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地方经济绿色转型与升级 [1] - 浙江多家农商银行通过创新服务和特色模式精准支持绿色产业发展 [1] 嵊州农商银行特色服务 - 构建"网格化、专属化、常态化"特色服务体系,组建16支"金融管家"服务专班 [2] - 为绍兴市鸿明创新材料有限公司发放4950万元贷款,支持其38亩生产基地建设 [2] - 创新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科创贷"等产品,满足企业多元化资金需求 [3] 富阳农商银行环保金融支持 - 创新推出"绿碳信用贷"和"环保设备分期购"服务 [4] - "绿碳信用贷"按每处理1万吨垃圾增加50万元额度标准,最高提供300万元贷款 [4] - 为滨富生物科技公司授信160万元,因其年处理餐厨垃圾3.2万吨 [4] - "环保设备分期购"服务允许企业仅支付30%首付款引进设备,剩余款项分3年偿还 [5] - 截至4月末已为12家环保企业授信2800万元"绿碳信用贷" [6] 安吉农商银行排污权金融 - 创新推出"排污权专项贷款"产品,以企业排污权交易指标作为抵押 [6] - 为路联新材料集团发放1000万元贷款,并帮助其获得1%贴息支持,年节省利息约16万元 [6] - 截至4月末累计发放"排污权专项贷款"9200万元 [6]
18个项目入选!光大环境第五批全国公众开放单位名单发布
新华社· 2025-05-07 17:13
公司入选全国公众开放单位名单 - 光大环境旗下18个环保项目入选第五批全国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开放单位名单,成为"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公司绿色产业实践与央企责任担当的体现 [1] - 入选项目覆盖垃圾发电、污水处理、生物质综合利用、危废处置等环保细分领域,分布于国内17个省(市)、自治区的50多个城市 [2] - 公司旗下已有89个环保项目先后入选全国公众开放单位名单,积极担任省市级的生态环保、科普教育等主题基地 [2] 公司环保设施开放实践 - 光大环境自2018年下半年起以"企业整体"名义向社会公众开放环保设施,已有226个项目"开门迎客",三年累计接待社会公众约22万人次 [2] - 公司是中国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时间最早、开放规模最大、开放效果最好的企业 [2] - "城市客厅"江苏常州垃圾发电项目被评为"全国十佳环保设施开放单位",受到生态环境部高度肯定 [2] 公司环保项目名单 - 第五批全国公众开放单位名单中光大环境入选的18个项目包括天津西青垃圾发电项目、河北张家口垃圾发电项目、黑龙江哈尔滨垃圾发电项目等 [3] - 项目分布于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湖南等多个省份,涵盖垃圾发电、污水处理、生物质直燃等领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