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普惠机制
icon
搜索文档
地市级生态环境部门如何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中国环境报· 2025-05-28 15:15
有的地市级生态环境部门单独设立了应对气候变化科室。有的地方开展了气候变化风险评估和温室气体 减排路径研究,编制了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和计划。有的地方推动构建碳普惠机制,拓展公众参与渠道, 激励普惠性绿色低碳行为。有的地方开展市级近零碳排放区创建,引导企业、公共机构和园区打造绿色 低碳场景。 与此同时,地市级生态环境部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省级以下应对气候变化细 化工作要求较少,"重减缓、轻适应"倾向明显。应对气候变化涉及部门多、协调任务重,一些地方难以 适应综合管理和统筹协同职责定位。多数地方未单设应对气候变化科室,管理人员兼职化、流动性问题 突出。管理人员对气候变化的科学认知薄弱,系统性培训不足。传统治理惯性思维严重,规划政策不成 体系,对结构性降碳和市场化工具驾驭能力较弱,工作抓手不足,创新工作不多。有限的专项资金和部 门预算多投入较为紧迫的污染防治攻坚中,对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投入不足。 加快提升地市级生态环境部门应对气候变化履职能力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风险不断加剧,各地应对气候变化紧迫性显著提升。笔者建议,地市级生态环境部门 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充分考虑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温室气体控排、 ...
北京亮出去年生态环境保护成绩单,下一步怎么干
新京报· 2025-05-09 15:09
优良天数创有监测以来新纪录、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保持全 国省级最优水平……5月9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2024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北京市在经 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下一步,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如何开 展?在当天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 加快公交、物流、快递等重点行业车辆新能源化 2024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降至30.5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下降65.9%;优良天达到290天、历年最 多;重污染天2天、历年最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0.1微克行动",具体将怎么干? 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处长谢金开说,随着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污染减排空间逐步缩窄,每一微 克、甚至0.1微克的改善,都需要更科学的措施、更精细的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市大气污染治 理工作从"一微克"行动提级到"0.1微克"攻坚行动。 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7.5% 2024年,北京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2024年监测五大水系河流共计105条段,长2551.6公里。其 中优良水质河长占比87.2%,同比增加15.9个百分点。 市生态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