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

搜索文档
2025-2030年中国数据安全软件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6-06 17:18
数据安全行业政策环境 - 数据安全已成为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数字中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 2021年9月实施的《数据安全法》是行业基础性法律,明确了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安全审查机制等内容 [3] - 2025年4月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强调强化网络和数据安全管理,避免"小散碎"信息平台建设 [1][2] 国家层面政策 - 2024年2月工信部发布《工业领域数据安全能力提升实施方案(2024-2026年)》,要求完善数据安全政策标准体系,加强全流程监管 [4] - 2024年5月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要求落实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 [4] - 2024年8月十一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协调发展的通知》,要求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分级防护 [4] - 2025年3月多部门发布《关于促进中小企业提升合规意识加强合规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中小企业制定数据安全合规管理制度 [5] 地方层面政策 - 北京市2025年3月发布《关于加强数据安全管理的若干措施》,计划设立数据安全专项基金支持技术创新 [6] - 上海市2025年2月发布《关于促进数据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推动金融、医疗等领域数据安全技术应用 [6] - 广东省2024年10月发布生物医药产业行动方案,探索数据跨境流通"白名单"制度 [8] - 四川省2024年12月提出强化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国家枢纽节点(四川)安全防护能力 [8] 行业发展现状 - 行业已形成从国家到地方的多层次政策体系,覆盖工业、金融、医疗、智慧城市等重点领域 [4][5][6] - 政策重点方向包括: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安全技术研发、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跨境数据流动规范等 [4][5][6] - 地方政府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培育市场主体等方式推动产业落地 [6][7][8] 行业发展趋势 - 政策持续向细分领域深化,如2025年3月发布的虚拟电厂、数智供应链等专项政策均包含数据安全要求 [5] - 技术标准体系加速完善,多地推动数据安全标准研制和认证制度建设 [4][7] - 数据跨境流动成为政策创新重点,广东、重庆等地开展先行先试 [8]
南凌科技(300921) - 2025年6月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附件
2025-06-06 17:08
GenAI现状 - 2022年11月30日OpenAI chatGPT发布,5天注册人数达100万,2个月月活人数1亿 [13] - 2025年1月24日OpenAI operator发布,3月6日Manus发布 [14] - 到2027年,中国80%的企业将使用多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策略 [16] - 到2028年,中国企业对人工智能就绪型数据的投资将达2024年的20倍 [16] - 到2029年,中国60%的企业将把AI融入主要产品和服务,AI功能成收入增长主要驱动力 [16] - 大模型推理成本大规模下降,开源大模型不断涌现且性能接近闭源大模型 [18][19] GenAI机会 产业链机会 - 算力(训练、推理)、硬件芯片/服务器、大模型(预训练、后训练/调优)、应用/智能体、平台(coze,manus)、行业应用 [22] 企业应用机会 - 改造/提升公司产品/服务/流程/商业模式,使用AI提升产品能力/客户体验、降本增效,扩展产品适用场景、开展新业务 [24] - 网安SASE架构演进,算力云边协同的算力池NovaEngine [24] GenAI实践 内部工具 - 编程助手(Cursor,Claude Sonnet 4) [26] - 智能助理(运维工单助手、产品知识库助手) [27][33] 产品核心能力提升 - SoC平台利用大模型及调优技术适配安全日志降噪场景,效率高、噪声抑制率高、误报率低 [45][46][47] GenAI新需求 SASE需求 - AI应用分布式、高性能低延迟、零信任体系和访问控制、统一安全策略管理等需要SASE,但面临AI供应链安全、数据隐私和访问权限等新挑战 [49][50] 网络安全架构需求 - 需要对AI流量性能优化、全程可控、满足细颗粒度权限控制零信任准则、强化数据安全和合规的AI原生网络安全架构 [51] 算力需求 - 云边协同的AI算力池NovaEngine [52]
南凌科技(300921) - 2025年6月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06 17:06
分组1:AI机遇与应用 - AI深度参与产业链重塑与建构,催生新事物与新连接,整个产业链迎来全新发展机遇;到2029年,中国60%的企业将把AI融入主要产品和服务,且AI功能将成收入增长主要驱动力 [2] - 公司2024年接入智谱、通义千问等大模型用于内部场景;2025年初对DeepSeek大模型本地化部署,用于赋能产品能力等;将AI大模型接入安全运营管理平台实现精准降噪;开发内部智能工具提高运维效率、优化业务流程 [2][3] 分组2:SASE需求与架构 - AI时代重塑网络应用环境,SASE是适配AI应用的良好选择,但未来亟需AI原生的网络安全架构,公司将持续探索与突破 [4] 分组3:客户类型与服务 - 2024年公司前五大下游客户行业为制造业、信息传输等,制造业占比23.45%;针对制造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提供多种服务,如为某光伏龙头企业打造“全球一张网” [5] 分组4:进入国央企市场策略 - 截至2025年Q1签约渠道伙伴达70+,与生态伙伴进行产品级深度合作,为国央企客户等提供“云智网安”一体化解决方案 [7] - 重点推进与基础电信运营商深度合作,启动与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产品共创和网络能力共建,构建央国企专网 [7] - 计划适时启动智能服务平台立项和建设,采用联合研发模式,以“监控即服务”模式满足央国企客户需求 [7] 分组5:营收情况与应对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3132.73万元,同比下降23.38%,归母净利润332.85万元,同比增长174.70%;2025年第一季度毛利率33.11%,对比2024年第一季度提升6.33个百分点 [8][9] - 未来公司将深化研发创新体系,加速自主研发产品矩阵迭代升级,构建生态协同机制,提升经营质量与可持续盈利能力 [9]
拒绝数据泄露!揭秘贝锐蒲公英异地组网独家安全优势
金投网· 2025-06-06 16:41
众所周知,贝锐蒲公英异地组网建立的是私有专网,不同于端口映射等方式,并不会将用户的局域网服 务或设备直接暴露在公网环境,远程终端如需访问这些设备,需要进行身份验证,通过后才可加入组 网。 精细化访问控制,按需灵活配置 同时,贝锐蒲公英拥有严格的访问控制能力,可以基于用户身份、设备信息、访问时间等因素进行精细 化的访问控制。 比如:蒲公英异地组网应用于企业远程办公时,可通过配置访问控制权限,实现分公司财务小王只有工 作日上班时间(周一至周五8点~19点),只能通过财务部的电脑访问总部的财务系统。 全程加密传输,筑牢数据安全防线 贝锐蒲公英之所以拥有强大的安全防护能力,自然离不开底层安全技术和安全防护手段。 多重加密机制,保障传输机密性与完整性 具体来说,在最重要的数据传输过程中,贝锐蒲公英根据不同的传输模式,分别采用了不对称AES加密 算法直接加密以及TLS加密传输协议。 并且,贝锐蒲公英具备数据传输全程加密、风险终端自动隔离、接入行为日志全程记录等安全能力,同 时贝锐蒲公英通过了国家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认证,并可支持国密算法,能够充分保障企业数据 资产。 贝锐蒲公英异地组网自研技术全面保障信息安全互通 蒲 ...
专家热议AI时代网络安全:重塑内生安全体系是“突围之钥”
环球网· 2025-06-06 16:22
人工智能时代的网络安全挑战 - 人工智能在带来新可能的同时也引发系统性网络安全难题,传统安全保护方式已失效[3] - 2023年7月中国率先全球立法《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目前完成备案的大模型超400个[3] - 2024年3月出台《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要求AI生成内容必须明确标注[3] 网络安全体系建设方向 - 需以系统性思维应对复合风险,构建灵活智能协同的安全体系[4] - 智能化安全威胁涌现、产品快速发展但技术存差距是当前三大特征[4] - 建议加快AI赋能安全体系建设、推动技术产品创新、提升实战防护水平[4] 内生安全体系构建障碍 - 数据孤岛、资源不足、新旧系统兼容是体系化建设三大根源障碍[5] - 具体表现为大小体系不兼容、思想落地不畅、小体系运营梗阻[5] - 提出拔除数据烟囱、建立智能反馈运营、设置总师生态三大重塑路径[5] 网络安全行业国际化发展 - 国际业务占比是成为世界一流网络安全公司的关键指标[5] - 中国技术已具备原创性且质量可比肩发达国家,无供应链制约[6] - 中东东盟等地区已有国家级标杆项目,海外市场迎历史性机遇[6] 产业协同生态建设 - 网络安全需持续技术攻关与生态合作,强调共生共荣共赢理念[6] - 行业竞争呈现马拉松式长期特征,需团体赛模式协同突破[6]
上海谋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荣获“上海市模范集体”称号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06 15:01
上海谋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BUGBANK)将牢记"创造未知,惠及世界"的初心,以"上海市模范集体"荣 誉为奋进动力,怀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增强国之能,保持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拼搏本色,以科技 创新与自主研发为核心动能,以匠心淬炼能力,以高质量的劳动创造推动高质量发展,护航传统产业 向"新质化"焕新蝶变,为构建更加安全、可信、智能的网络空间注入"工匠力量"。 公司简介 上海谋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BUGBANK)是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上海网络与信息安全 监测预警共建单位、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专业委员会成员单位、SHCERT网络安全应急服务支撑单位、 CNNVD技术支撑单位,并荣获全国智慧警务十大解决方案提供商。先后为上合组织峰会、国际进口博 览会等国家重大活动进行网络安全保障工作。此外,公司与上海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管理事务中心及 上海市政府达成战略合作,成为首家为国家提供城域漏洞安全的网络科技企业。 上海谋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BUGBANK)近年获评亚洲红鲱鱼(Red Herring)Top100、科技小巨人企业、 中国安全百强榜企业、德勤50强成长企业、福布斯上市潜力榜企业、快公司中国创新50强、 ...
如何应对AI时代网络安全挑战,业内专家给出建议
第一财经· 2025-06-06 10:13
赵志国表示,人工智能为网络安全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并呈现出三大特征:智能化安全威胁不断涌现,智能化安全产品快速发 展,智能化安全技术仍存差距。 网络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系统的运营者、服务商和相关部门都是环环相扣的,要坚持体系作战的思维方式,打造一个国家网络安全的联合防 御体系。 随着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网络安全成为日益关注的话题。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安全主论坛暨第七届北京网络安全大会(BCS)开幕峰会6月5日在北京举行。 中国互联网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总工程师赵志国表示,随着智能化浪潮深入推进,网络空间成为全球竞争与协 作的重要舞台,网络安全成为护航数字中国建设的战略基石。必须以系统性思维应对复合型风险,构建更加灵活、智能、协同的安全体系,推 动网络安全向智能化变革,才能在新时代的网络安全征程中行稳致远。 在赵志国看来,攻击者利用人工智能放大攻击效果,使网络威胁更具规模性、针对性、杀伤性,进一步加剧网络攻防不对称性。生成式人工智 能不断在理解、认知、推理等方面实现进化,人工智能安全产品在提升安全运营效率方面初具成效。我国人工智能安全算法原创性、模型开放 性、数 ...
AI时代如何应对网络安全问题?“体系”成关键词
中国新闻网· 2025-06-06 09:48
网络安全体系建设 - AI时代下,单点防御已不现实,需坚持合作共建,形成联合防御体系 [1] - 网络安全威胁是全球性挑战,需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深度融合,聚焦核心算法、底层架构、算力资源等关键领域 [1] - 当前我国信息系统数量大、类型多、分布广,"各扫门前雪"方式难以应对国家级网络攻击 [1] - 网络安全需系统思维、体系作战思维,运营商、服务商和相关部门需环环相扣,打造国家网络安全联合防御体系 [1] 网络安全产业趋势 - 体系力量是网络安全产业突围之钥,体系化择优将替代单品择优,体系化设计将替代拼盘设计 [1] - 超90%大型政企机构采购10家以上厂商的安全设备,导致网络安全体系形成"大拼盘"分散状态,需构建纵深防御的统一安全体系 [1] - 人工智能是全球网络安全竞争博弈的重点科技领域,需以系统性思维应对复合性风险,构建灵活、智能、协同的安全体系 [2] 技术应用与创新 - 已有安全厂商采用大模型构建安全体系,以AI治理AI安全问题 [2] - 多家网络安全厂商发布自有大模型并应用于安全领域 [2]
公安机关依法严厉追查打击非法网络攻击活动
人民日报· 2025-06-06 06:02
针对其不能攻破的目标系统或未窃取到有价值数据的网络平台,台湾"资通电军"网攻人员便恶意破坏目 标系统,删除系统数据、恶意篡改数据或格式化系统存储设备等。技术专家称,台湾"资通电军"的网络 攻击手法明显"学艺不精",暴露了大量攻击源信息,追踪溯源难度并不大,为技术团队快速锁定攻击人 员提供了有利条件。 公安机关表示,请广大群众积极提供线索,凡向公安机关提供有效线索的举报人,以及配合公安机关抓 获台湾"资通电军"有关犯罪嫌疑人的有功人员,将按每名犯罪嫌疑人1万元人民币的金额予以奖励。 《 人民日报 》( 2025年06月06日 14 版) 与此同时,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计算机病毒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和360数字安全集团联 合发布了《"蚍蜉撼树"——台民进党当局"资通电军"黑客组织网络攻击活动调查报告》,深度曝光"资 通电军"的历史背景、组织架构、人员构成、工作地点、工作任务及网络攻击案例等信息。 据了解,台湾"资通电军"全称为"国防部资通电军指挥部",系蔡英文上台后在美国军方支持下着力打造 的"第四军种",其前身隶属于台湾当局"国防部老虎小组"网络部队,负责统筹台军方、"政府"与民间网 络技术力量,专门 ...
“小数据”决定企业生死?齐向东:AI时代必须重构防护体系,防“一锅端”风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5 22:19
网络安全行业现状 - 网络安全行业面临"体系之困",表现为设备采购分散化、顶层设计与基层执行割裂、数据情报难以共享[1][2] - 超过90%的大型政企机构采购10家以上厂商的安全设备,导致责任分散和"形聚神散"的一体化[2] - 省级"大体系"与市/区"小体系"存在鸿沟,安全能力无法整合且战略实施受阻[2] AI时代的数据安全危机 - 传统"分篮装蛋"保护核心小数据的策略在AI面前失效,企业将命脉数据直接接入智能体导致风险加剧[1][3] - 小数据(国家秘密/企业知识产权/生产工艺)一旦被AI窃取,竞争对手可瞬间复制核心能力[3][4] - AI使数据窃取后果放大:传统场景需消化时间,AI能直接对接大模型快速生成更优产品[4] 体系重塑三大路径 - 数据聚合模式需覆盖广(拔烟囱)、采集深(细颗粒度)、关联完整(还原威胁全貌)[5] - 构建智能反馈闭环是安全运营核心,通过螺旋上升的反馈回路实现自适应防御[5] - 生态合作需"安全体系总设计师"统筹,将分散厂商能力整合为纵深防御体系[5][6] 关键数据定义与影响 - 决定企业生死的是小数据(专利/设计图纸/行业经验),而非大数据[4] - 数据体量决定体系规模,质量决定能力,关联度决定效率[5] - 安全数据集需满足全覆盖、多维度、高关联度三大特征以支撑聚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