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检验检测
icon
搜索文档
“钱”途光明,人社部为检测人“正名”了!
仪器信息网· 2025-07-22 16:23
新职业认定意义 - 检验检测管理工程技术人员被列入第七批新职业,标志着中国在质量强国战略和智能制造产业升级中的重要进展 [2] - 该职业设立反映了社会对高质量检测服务的需求增长以及对技术与管理复合型人才的重视 [2] 行业市场前景 - 中国检验检测行业市场规模预计未来5年突破5000亿元,行业规模将持续扩张 [3] -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产业集群区域对高端检测人才需求迫切,尤其在电子电器检测、生物医药检测等领域 [3] - 检验检测作为质量基础设施核心环节,伴随制造业升级和国际贸易深化,行业需求将持续增长 [3] 就业与薪资趋势 - 复合型人才可进入第三方检测机构(如SGS、华测检测)、企业质检部门、政府监管部门(如市场监管局、海关)等,覆盖制造业、环保、医疗、食品、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3] - 高素质人才缺口显著,从业者整体收入水平提升,具备国际标准认证能力的人才薪资更高 [5][6] 政策与职业发展 - 人社部将制定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建立系统化培训和认证体系,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性 [7] - 职业发展路径清晰,从初级技术岗(质检员、化验员)到中级管理岗(质量主管、实验室主任),再到高级战略决策岗(质量总监、技术专家) [9] - 人才可向智能制造、绿色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延伸,参与技术研发或管理创新 [9] 教育资源与社会价值 - 高校和职业院校将加强开设"智能检测""质量管理"等课程,地方政府推出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计划,提供专项资金支持 [11] - 从业者工作直接关系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如食品安全、医疗器械检测),职业成就感和社会价值显著提升 [13]
德国莱茵TÜV创新中心在上海启幕 下设六大专业实验室
环球网资讯· 2025-07-21 23:07
公司动态 - 德国莱茵TÜV大中华区在上海揭幕聚焦前沿技术的实验室集群InnoHub(创新中心),下设智能座舱实验室、声觉交互研究实验室、宠物友好研究室等六大专业实验室 [1] - 创新中心致力于为智能座舱、人机交互、显示科技、声觉生态、宠物友好等领域注入创新动能,推动前沿技术落地 [1] - 声觉交互研究实验室通过声音探索产品和用户的交互,研究产品的降噪能力、声品质、听觉辅助等重要特性,并配备仿生机器人"小茵"实现真实情境的人机对话 [1] - 公司计划将创新中心拓展至智能家电、多模态可靠性、智慧算力基座、消费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深化与产业伙伴、高校、医疗机构的协同创新 [2] - 公司将继续扎根上海、加大投入,依托区域产业综合优势,深化本地化运营,服务企业跨境出海,希望与中国本土出口商、生产商在检测服务上开展更多合作 [2] 行业发展 - 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提升以及汽车、新能源、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革新,中国检验检测服务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2] - 截至2023年底,上海检验检测行业规模以上机构近500家,户均收入7471.2万元人民币 [2] - 上海市检验检测认证有限公司揭牌成立,将有助于上海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支持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化发展,打造国际贸易枢纽 [2]
市场监管总局就检验检测从业人员监管新规征求意见
仪器信息网· 2025-07-17 12:42
检验检测从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核心内容 - 市场监管总局起草《检验检测从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 旨在加强对检验检测机构及从业人员监管 规范行为 健全诚信体系 释放从严监管信号 [2] - 《办法》聚焦检验检测行业"人"这一核心要素 推动责任落实到人 提升行业治理水平 [2] - 将首先在部分地区市场监管系统所属检验检测机构试行 推动形成"机构主责 制度约束 信用管理 违法惩治"闭环监管体系 [3] 从业人员主体责任规定 - 从业人员应遵守法律法规 遵循客观独立 公平公正 诚实信用原则 恪守职业道德 履行社会责任 [2] - 从业人员需严格按照标准和技术规范开展检验检测工作 确保过程科学 准确 可追溯 [2] - 检验检测机构及从业人员需对出具的检验检测报告负责 依法承担民事 行政和刑事责任 [2] 从业人员资质要求 - 从业人员专业背景 工作经历 技术能力需符合检验检测工作需要 并与机构建立劳动关系 [3] - 技术负责人 质量负责人 授权签字人等关键岗位人员需具备相应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 [3] - 关键岗位人员需熟悉相关法律法规 标准和技术规范 能有效承担技术或质量管理工作 [3] 从业人员管理制度 - 建立健全从业人员教育培训 能力考核 备案管理 信用评价等制度 [3] - 对从业人员实施信用风险分类管理 建立信用档案 强化信用评价激励约束机制 [3] - 指导检验检测机构落实对从业人员管理的主体责任 [3]
五亿多份检验检测报告,为质量“把关”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6 05:32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检验检测行业营收达4875.97亿元,同比增长4.41% [1] - 全国检验检测机构数量53057家,全年出具报告5.53亿份 [1] - 检验检测仪器设备数量1067.01万台套,同比增长3.87%,资产原值5701.70亿元,同比增长8.01% [2] 行业结构变化 - 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等新兴领域机构数量增长2.05%,建筑工程、建筑材料、机动车检验等传统领域机构数量下降0.44% [1] - 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机构6025家,占比11.36%,为全国企业平均占比的14.95倍 [2] - 机构总量与小微机构占比首次下降,反映行业集聚度提高 [2][3] 监管与市场规范 - 2024年查处违法机构3615家,撤销、注销214家机构资质,罚没款3571万元 [1] - 机动车检验制度改革为2300多万辆机动车免予安全技术检验,通过手机APP预约车检服务1100多万次 [1] - 行业逐步由数量规模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发展,呈现规模化、集约化势头 [2][3] 技术创新与国际拓展 - 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攻克关键技术,研制国内首套个体防护装备检验检测系统,服务30余家国内外企业 [3] - 加入国际合格评定组织的机构485家,获得境外资质的机构205家,开展境外业务的机构434家,23家机构在境外设立48家分支机构 [4] - 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启动"一带一路"国际食品检测能力验证计划 [4]
2024年检验检测机构国产仪器占比93%,达992.51万台套
仪器信息网· 2025-07-15 13:51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全国检验检测行业营收达4875.97亿元,同比增长4.41%,呈现良性增长势头 [2][5] - 行业呈现"三升三降"特点:营收/单位产值上升、机构数量/报告数量下降;规模以上机构占比上升、小微型机构占比下降;高端供给能力上升、低端供给占比下降 [4][5][6] - 机构数量首次出现下降拐点,全年检验检测机构53057家,同比下降1.44%,报告数量5.53亿份,同比下降8.66% [5] 国产替代与技术突破 - 国产仪器设备数量达992.51万台套,同比增长4.11%,占比突破93%,替代率创新高 [1][3] - 国产仪器设备资产原值3716.44亿元,同比增长9.59%,占行业总设备资产65.18% [3][15] - 核心检测设备自主研发能力显著增强,填补9项工业机器人合格评定能力空白 [6][19] 结构优化与集聚效应 - 规模以上机构7972家(占比15.03%),贡献81.24%行业营收,头部企业虹吸效应显现 [9] - 东部地区机构数量占比42.29%,营收占比61.86%,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三大经济圈营收合计占比55.24% [10] -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机构6025家(占比11.36%),营收贡献率47.63%,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95倍 [6][13] 新兴领域布局 - 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等领域机构数量增长2.05%,传统领域下降0.44% [6] - 建成集成电路、低空经济等高新领域国家质检中心291家,搭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1200余个 [6] - 微轻小无人机飞行性能检测系统填补技术空白,重量不足50克且精度达厘米级 [18] 区域发展案例 - 重庆两江新区检验检测机构2024年营收超55亿元,占全市40%,拥有国家质检中心13家 [22][23] - 辽宁省实施工业机器人质量强链项目,助力企业成为装备制造业"独角兽" [19][20] - 珠三角地区形成电子电器检测产业集群,创造营收660亿元 [7] 数字化转型与国际化 - 推动检验检测数字化技术攻关,试点智能化发展,提升检测效率50%以上 [15][20] - 485家机构加入国际合格评定组织,205家获境外资质,23家设立48家境外分支机构 [8] - 开展"一带一路"国际食品检测能力验证计划,促进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8]
2024年全国查处违法检验检测机构3615家
仪器信息网· 2025-07-15 13:51
行业整治与监管 - 市场监管总局开展专项整治,打击虚假检测行为,2024年查处违法机构3615家,撤销、注销214家机构资质,罚没款3571万元 [2][3] - 专项整治覆盖机动车检验、环境监测、珠宝黄金检测等领域,重点打击伪造检测数据、出具虚假报告等行为 [2] 行业发展趋势 - 2024年检验检测行业呈现"三升三降"特点:行业营收和单位产值上升,机构数量和报告数量下降;规模以上机构占比上升,小微型机构占比下降;高端供给能力上升,低端供给占比下降 [2] - 全国检验检测行业营收4875.97亿元,同比增长4.41%;机构数量53057家,同比下降1.44%;出具报告5.53亿份,同比下降8.66% [2] - 平均每家机构营收增加51.51万元,平均每份报告营收增加110.89元,显示行业"含金量"提升 [2] 产业优化升级 - 规划建设国家质检中心874家,其中集成电路、低空经济等高新领域291家 [3] - 组织实施工业机器人"质量强链"项目,填补9项合格评定能力空白 [3] - 完善国产检验检测仪器设备验证评价体系,解决20项"检不了、检不准"问题 [3] - 搭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1200余个,解决产品质量问题2万余项 [3] 民生消费质量 - 优化车检服务,为2300多万辆机动车免予安全技术检验 [3] - 通过手机APP预约车检服务1100多万次,降低群众出行成本 [3] 区域经济发展 - 京津冀形成机动车检验、环境监测等一体化服务格局 [4] - 长三角构建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检验检测技术高地 [4] - 珠三角地区打造电子电器检测产业集群,创造营收660亿元 [4] - 全国共有国家检验检测服务业集聚区8个、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15个 [4]
检验检测机构国产仪器设备替代率突破93%
科技日报· 2025-07-15 07:34
行业概况 - 检验检测行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专业技术手段对产品、材料、设备或服务等特定对象的质量、安全、性能、环保等特性进行检查、测试、验证 [1] - 2024年全国检验检测行业营收达4875 97亿元,同比增长4 41%,保持良性增长势头 [1] - 平均每家机构营收增加51 51万元,平均每份报告营收增加110 89元,表明机构和报告的"含金量"明显提升 [1] 新兴领域发展 - 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等新兴领域的检验检测机构数量持续增长 [1] - 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机构6025家,行业占比11 36%,为全国企业平均占比的14 95倍 [1] - 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的机构1500家,行业占比2 83%,为全国企业平均占比的11 32倍 [1] 技术设备创新 - 截至2024年底,检验检测机构共有仪器设备1067 01万台套,其中国产仪器设备992 51万台套,同比增长4 11% [2] - 国产仪器设备替代率创新高,数量占比突破93%,体现核心检测设备自主研发能力显著增强 [2] 未来发展方向 - 市场监管总局将积极适应数字化、智能化产业发展趋势,组织开展检验检测数字化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 [2] - 推动检验检测服务业做优做强 [2]
超前布局赋能新质生产力 检验检测行业迈向质量效益型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7-15 00:10
行业整体发展态势 - 检验检测行业加速向质量效益型转型,与国家创新链前端延伸实现同频共振[1] - 2024年行业营收4875.97亿元,同比增长4.41%,机构数量53057家同比下降1.44%,报告数量5.53亿份同比下降8.66%[1] - 单机构平均营收增加51.51万元,单报告平均营收增加110.89元,显示"含金量"提升[1] 市场结构变化 - 规模以上机构(营收超1000万)占比升至15.03%(7972家),同比增长7.02%[2] - 小微机构(100人以下)占比96.14%(51007家),同比下降0.12%[2] - 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领域机构数量增长2.05%,建筑工程等传统领域下降0.44%[2] 技术创新与高端化发展 - 高新技术企业检验检测机构营收2322.44亿元(占比47.63%),同比增长7.58%[3] - 专精特新企业检验检测机构1500家(占比2.83%),营收806.23亿元(占比16.53%)[3] - 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攻克电弧防护检测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并服务30余家电网企业[4] - 北斗卫星质检中心研发50克级厘米精度测试系统,解决无人机飞行性能检测难题[4] 新兴领域布局 -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构建AI测评体系,覆盖90%智能语音交互场景及智能家居、汽车领域[5] - 市场监管总局推动检验检测服务向产品设计、研发等创新链前端延伸[5] 政策导向与未来规划 - 实施"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重点突破数字化、智能化检测核心技术[3][6] - 推进检验检测专业化与高端价值链延伸,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6]
市场监管总局:2024年我国检验检测行业营收稳定增长 扭转“小散弱”现象
新华财经· 2025-07-14 17:52
行业整体发展 - 2024年检验检测行业营收4875.97亿元,同比增长4.41%,呈现稳定增长态势[1] - 行业机构总数53057家,同比下降1.44%,呈现量减质升趋势[1] - 户均营收和人均营收分别增长5.94%和5.20%,规模效应持续增强[1] 市场化改革成效 - 企业制机构占比77.80%,事业制机构占比19.02%,民营机构占比63.88%,形成多元化格局[1] - 规模以上机构以15.03%数量占比贡献81.24%行业营收,头部效应显著[2] - 营收1亿元以上机构达769家(增加84家),5亿元以上机构72家(增加1家)[2] 区域分布特征 - 东部地区机构数量占比42.29%,营收占比61.86%,区域集中度高[2] - 长三角地区机构9242家(17.42%),营收1393.83亿元(28.59%)[2] - 京津冀地区机构4285家(8.08%),营收638.84亿元(13.10%)[2] - 珠三角地区机构3488家(6.57%),营收660.84亿元(13.55%)[2] 经济协同效应 - 行业规模与区域经济发展呈现显著协同效应,与制造业密集度正相关[3] - 检验检测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特点在经济发达区域表现突出[3]
2024年全国查处违法检验检测机构3615家
新京报· 2025-07-14 15:40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全国检验检测行业营收4875.97亿元 同比增长4.41% [1] - 检验检测机构数量53057家 同比下降1.44% 为近年来首次下降 [1] - 全年出具检验检测报告5.53亿份 同比下降8.66% [1] - 平均每家机构营收增加51.51万元 平均每份报告营收增加110.89元 [1] 行业结构变化 - 规模以上机构占比上升 小微型机构占比下降 [1] - 高端供给能力上升 低端供给占比下降 [1] - 行业呈现集约化、专业化发展趋势 "小散弱"局面初步扭转 [1] 产业优化升级 - 规划建设国家质检中心874家 其中集成电路、低空经济等高新领域291家 [2] - 组织实施工业机器人"质量强链"项目 填补9项合格评定能力空白 [2] - 完善国产检验检测仪器设备验证评价体系 解决20项"检不了、检不准"问题 [2] - 搭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1200余个 解决产品质量问题2万余项 [2] 民生消费领域 - 优化车检服务 为2300多万辆机动车免予安全技术检验 [2] - 通过手机APP预约车检服务1100多万次 [2] - 2024年查处违法机构3615家 撤销、注销214家机构资质 罚没款3571万元 [2] 区域经济发展 - 京津冀形成机动车检验、环境监测等一体化服务格局 [2] - 长三角构建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检验检测技术高地 [2] - 珠三角地区打造电子电器检测产业集群 创造营收660亿元 [2] - 全国共有国家检验检测服务业集聚区8个 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15个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