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交易所
搜索文档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年底前可以支持T+1结算周期
证券日报网· 2025-08-20 20:48
结算周期调整 - 香港交易所正与市场参与者探讨缩短现货市场结算周期 [1] - 技术系统在2025年年底前将支持T+1结算周期 [1] 交易时间延长研究 - 注意到纳斯达克市场拟于2026年下半年实施每周5天24小时交易机制 [1] - 将秉持审慎渐进原则 借鉴国际同业经验并结合本地市场实际情况研究 [1] - 需待交易系统升级 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及监管框架配套成熟后逐步推进 [1] 上市规则申请情况 - 自"科企"专线推出后新收到50家以第18A章和第18C章上市规则的IPO申请企业 [1]
港交所重磅发声!事关24小时交易→
证券时报· 2025-08-20 20:44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达140.76亿港元 同比上升33% [2] - 股东应占溢利为85.19亿港元 同比上升39% [2] - 现货市场日均交易额创半年度新高 较2024年上半年翻倍 [2] IPO市场动态 - 上半年完成超50单IPO 融资额接近170亿美元 位列全球第一 [2][3] - IPO排队企业接近230家 管线储备丰富 [3] - 与内地交易所形成互补错位发展关系 支持企业出海融资需求 [3][4] 投资者结构变化 - 美元资产重新关注亚洲市场 中国成为重点投资目的地 [5] - 投资者来源多元化 包括东南亚、欧美及中东资本 [5] - 外资参与IPO打新积极性高 基石投资者含多家长线基金 [5] 科技企业上市机制 - 新增50家18A/18C章公司申请 允许保密递交敏感研发信息 [6] - 保密递交不影响信息披露透明度 招股阶段需完整披露 [6] - 机制设计平衡企业需求与投资者知情权 [6] 交易制度优化探索 - 研究24小时交易可能性 侧重提升市场可及性 [7] - 已实施互联互通日历优化、恶劣天气正常交易等措施 [7] - 需权衡延长交易的系统风险与成本投入 [7] - 同步研究结算周期T+1调整 对标国际竞争环境 [7]
刚刚,港交所宣布将研究24小时交易机制
新华日报· 2025-08-20 20:43
公司战略投入 - 港交所坚持战略性投入原则以保持全球竞争力 在资本开支方面持续加大数据平台优化及交易结算系统升级的投入力度 [1] - 公司技术系统将在2024年底前支持T+1结算周期 但具体实施时间需征求多方市场参与者意见 [1] 交易机制优化 - 港交所对延长交易时间持审慎渐进态度 需待交易系统升级、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及监管框架配套成熟后逐步推进 [1] - 公司正研究纳斯达克拟于2026年下半年实施的每周5天24小时交易机制 将结合本地市场实际情况借鉴国际同业经验 [1] 市场结算改革 - 港交所积极与市场参与者探讨缩短现货市场结算周期 技术系统已明确支持T+1结算周期的时间节点 [1]
港交所中期业绩创历史新高:营收净利双增,IPO募资额重回榜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20:0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达140.76亿港元,同比增长33% [1] - 股东应占溢利为85.19亿港元,同比增长39% [1] - 中期派发股息每股6.00港元,同比增长38% [1] - 主要业务收入达129.54亿港元,同比增长34% [1] 现货市场表现 - 证券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2402亿港元,同比激增118% [2] - 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1110亿港元,同比飙升196%,占现货市场成交量23% [2] - 南向和北向交易均创半年度历史新高 [2] 战略举措与市场优化 - 推出证券交易最低上落价位下调、股份交收费结构优化、单股多柜台结算模式等措施 [2] - 计划年底就每手交易单位简化进行市场咨询,目前存在40种不同规格 [2] - 缩短现货市场结算周期、扩大无纸化上市机制、优化IPO定价新规等计划推进中 [6] IPO市场表现 - 上半年44家公司上市,集资总额1094亿港元,同比增长超700% [4] - 集资额创2021年以来最强劲半年度表现,重回全球交易所榜首 [1][4] - 宁德时代集资410亿港元,为2021年2月以来香港最大规模新股 [4] 上市制度与申请动态 - 推出"科企专线"允许特专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保密提交申请,已吸引50家公司提交申请 [5][6] - 上市申请数量从2024年底84宗增至2025年6月30日207宗 [5] - 优化IPO定价及公开市场规定于8月4日正式生效 [5] 机构观点与预测 - 摩根大通将2025-2027年日均交易量预测上调至2350亿/2500亿/2520亿港元 [3] - 每股盈利预测上调5%-16%,目标价从400港元上调至500港元 [3] - 评级从"中性"升至"增持",主要基于交易量增长乐观预期 [3] 产品生态与衍生业务 - 衍生产品市场成交量创半年新高 [1] - 存管费用和保证金投资收益增加推动核心业务增长 [1] - 固定收益和货币产品生态圈发展迎来新里程碑 [1]
港交所将研究24小时交易机制
第一财经· 2025-08-20 19:59
资本开支与战略投入 - 公司坚持战略性投入原则 在资本开支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力度 重点投入数据平台优化和交易结算系统升级 [1] - 公司保持全球竞争力 通过战略性资本开支强化基础设施 [1] 交易时间延长计划 - 公司注意到纳斯达克拟于2026年下半年实施每周5天24小时交易机制 将秉持审慎渐进原则研究延长交易时间 [1] - 延长交易时间需待交易系统升级 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及监管框架配套成熟后逐步推进 [1] 结算周期改革 - 公司正积极与市场参与者探讨缩短现货市场结算周期 技术系统在2023年年底前将支持T+1结算周期 [1] - T+1结算具体实施时间需征求多方市场参与者意见 [1]
港交所上半年业绩创新高 新股集资额居全球首位
中国新闻网· 2025-08-20 19:33
财务表现 - 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达140.76亿港元 同比增长33% [1][2] - 股东应占溢利达85.19亿港元 同比增长39% [2] - 主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4%至129.54亿港元 [2] 业务驱动因素 - 现货及股票期权市场成交量创半年度新高 [2] - 存管费用增加及保证金规模扩大带动投资收益净额上升 [2] - 现货市场、衍生产品市场及沪深港通成交量均创半年新高 [2] 新股市场表现 - 上半年新股集资总额1094亿港元 同比增长716% [2] - 新增44家上市公司 集资额居全球首位 [2] - 截至6月底逾200宗上市申请正在处理 [2] 市场地位 - 香港维持中国内地企业首选国际融资市场地位 [2] - 国际发行人对香港市场上市融资兴趣持续提升 [2]
港交所(00388)陈翊庭:目前排队申请IPO的企业高达230家 年底将就调整每手股数咨询市场
智通财经网· 2025-08-20 19:24
港股24小时交易与结算周期调整 - 公司对港股24小时交易无既定立场 需广泛征询公众意见并分析流程压力与风险[1] - 现行交易流程若出现问题有数小时修复时间 但24小时交易无修复余地[1] - 全球88%股市交易预计2027年底前转用T+1结算周期 香港不能与国际市场脱轨[2] - 公司自7月起就缩短结算周期邀请业界讨论 将重点处理最佳方案[2] 港股交易单位与新股市场表现 - 现时每手交易单位有40种 大幅收窄至1种需大量研究优化[2] - 公司将于年底就调整港股每手交易单位咨询市场 需与托管银行及市场参与者达成共识[1][2] - 科企专线自5月推出后完成超50宗上市申请 融资额近170亿美元[1] - 目前排队申请IPO企业达230家 香港仍是内地企业首选国际融资市场[1] 2025年上半年财务与市场业绩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140.76亿港元 同比上升33%[2] - 股东应占溢利85.19亿港元 同比上升39% 创同期新高[2] - 董事会宣派中期股息每股6.00港元现金[2] - 现货市场、衍生产品市场及沪深港通成交量均创半年新高 日均成交金额2402亿港元同比增118%[3] 新股市场与产品交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新股集资总额1094亿港元 同比上升716% 居全球首位[3] - 期内迎来44家上市公司 期货及期权产品日均成交合约超170万张同比增11%[3] - 宁德时代5月在香港上市集资410亿港元 为2021年2月以来香港最大规模新股[3] - 保密上市申请目的为协助敏感发展阶段企业 不影响企业透明度[1]
港交所:自“科企专线”推出,新增50家IPO申请
证券时报网· 2025-08-20 18:05
港交所上市申请动态 - 香港交易所自推出"科企专线"以来新增50家18A和18C章上市申请 [1] 上市申请机制特点 - 保密形式递交IPO申请在全球市场属常见做法 多交易所同意此类安排 [1] - 18A和18C章申请企业多处于无收入或未盈利状态 核心技术研发阶段涉及敏感信息 [1] - 港交所提供保密申请便利同时保持透明度 拟IPO企业需在招股阶段适时公开披露 [1] - 投资者可获得充分时间研究公司信息 [1]
大摩:维持香港交易所(00388)“增持”评级 看好盈利上行空间
智通财经· 2025-08-20 17:32
港股市场表现 - 截至8月19日港股年初至今日均成交额达2440亿港元 较2023年同期的1050亿港元及2024年同期的1320亿港元显著提升 [1] - 7月份日均成交额进一步攀升至2630亿港元 显示市场活跃度持续增强 [1] 公司财务业绩 - 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41%至44.4亿港元 超出摩根士丹利预期7%及市场预期8% [1] - 净投资收入与租约调整收益表现优异 核心业务呈现强劲增长态势 [1] 交易数据表现 - 第二季度日均成交额同比大幅增长95%至2380亿港元 主要受南向交易资金流入推动 [1] 机构评级与目标 - 摩根士丹利维持香港交易所"增持"评级 看好盈利持续上行潜力 [1] - 目标价位设定为500港元 反映机构对公司未来表现的积极预期 [1]
大摩:维持香港交易所“增持”评级 看好盈利上行空间
智通财经· 2025-08-20 17:27
港股市场表现 - 截至8月19日港股年初至今日均成交额达2440亿港元 较2023年同期1050亿港元及2024年同期1320亿港元显著增长 [1] - 7月份日均成交额进一步攀升至2630亿港元 [1] - 第二季度日均成交额同比增长95%至2380亿港元 主要受南向交易推动 [1] 公司财务业绩 - 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41%至44.4亿港元 超出市场预期8% [1] - 业绩超预期主要受益于净投资收入改善及租约调整收益 [1] - 核心业务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符合预期 [1] 机构评级与目标 - 摩根士丹利维持香港交易所"增持"评级 [1] - 目标价设定为500港元 [1] - 看好公司盈利持续上行潜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