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搜索文档
宏力达: 宏力达关于董事会换届选举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06 19:20
董事会换届选举情况 - 公司第三届董事会任期即将届满,为确保工作连续性,开展第四届董事会换届选举工作 [1] - 提名章辉、江咏、冷春田、唐捷为第四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文东华、魏云珠、蔡明超为独立董事候选人,其中文东华、魏云珠为会计专业人士 [1] - 独立董事候选人资格符合《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管理办法》及公司制度要求,需经上交所审核无异议后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2] 董事候选人背景 - 章辉(非独立董事):现任公司董事长,直接持股4,090,965股(占比2.92%),上海交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1998年起连续创业经历 [3] - 江咏(非独立董事):现任公司副董事长,持有170,000股限制性股票,上海交通大学技术经济硕士,拥有20余年投资咨询及管理经验 [5][6] - 冷春田(非独立董事):现任公司总经理,直接持股2,165,804股(占比1.55%),东华大学控制工程硕士,信息技术行业资深管理者 [6] - 唐捷(非独立董事):清华大学电子信息硕士,未直接持股,拥有30余年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从业经验 [7][8] 独立董事专业资质 - 文东华: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博士、副教授,曾任复星实业财务人员,未持股 [9] - 魏云珠:注册会计师,曾任上市公司副总经理及独立董事,未持股 [10] - 蔡明超:上海交通大学企业管理博士,现任上海交大博士生导师及上市公司独董,未持股 [11] 选举程序安排 - 股东大会将采用累积投票制选举非独立董事和独立董事,与职工代表董事共同组成第四届董事会 [2] - 新董事会任期自2024年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起三年,过渡期由第三届董事会继续履职 [2]
宏力达: 宏力达关于召开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的通知
证券之星· 2025-06-06 19:13
股东大会基本信息 - 股东大会召开日期为2025年6月27日14点30分,地点为上海市长宁区延安西路2588号上海千禧海鸥大酒店二楼海纳厅 [1] - 投票方式采用现场投票与网络投票相结合,网络投票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股东大会网络投票系统进行,时间为当日9:15-15:00 [1] - 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6月23日,A股股东(股票代码688330)可参与投票 [4] 会议审议事项 - 主要议案包括董事会换届选举,涉及非独立董事候选人章辉、江咏、冷春田、唐捷,以及独立董事候选人文东华、魏云珠、蔡明超 [2][3] - 议案1-2、4-7已通过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议案1、3、5、6已通过第三届监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 [3] - 采用累积投票制选举董事和独立董事,股东需按持股数乘以应选人数分配投票权 [7][8] 投票规则与程序 - 融资融券、转融通等特殊账户投票需遵守《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规定 [2] - 同一表决权重复投票时以第一次结果为准,所有议案需全部表决完毕才能提交 [3][4] - 股东可通过交易系统或互联网投票平台(vote.sseinfo.com)参与网络投票,首次需完成身份认证 [3] 会议登记与注意事项 - 现场登记需携带股票账户卡、身份证等证件,委托代理人需额外提供授权委托书 [5] - 邮件或信函登记需在2025年6月26日17:00前送达,注明股东信息及“股东大会”字样 [5] - 参会股东需提前半小时签到,食宿及交通费用自理 [6] 其他信息 - 会议材料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提前披露 [3] - 联系方式:电话021-64180758,邮箱hld.mail@holystar.com.cn,地址上海市松江区田富路528弄 [6]
纳睿雷达溢价421%收购背后:标的公司6名投资者先后减资或退出 是否满足科创属性要求待考
新浪证券· 2025-06-06 15:38
收购交易概况 - 纳睿雷达计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天津希格玛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总对价3.7亿元(股份支付1.85亿元,现金支付1.85亿元)[1][2] - 交易溢价率达421.4%,标的公司股东权益账面价值7107.72万元,评估增值29952.28万元[6] - 交易对手承诺标的公司2025-2027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200万元、2500万元、3100万元,三年累计7800万元[6] 资金状况与募资争议 - 纳睿雷达2023年科创板IPO募资18亿元(超募6.86亿元),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广义货币资金16.24亿元(货币资金12.82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3.42亿元)[1][3] - 公司资产负债率仅8.62%,有息负债0.04亿元近乎为零,2024年末闲置募集资金理财余额达11.39亿元[3][4] - 超募资金中3.43亿元已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剩余3.43亿元未确定投向,募集配套资金1.85亿元的合理性存疑[4] 标的公司财务与科创属性 - 天津希格玛2023-2024年营收分别为1.02亿元、1.23亿元(增速20.6%),2024年扣非净利润1035.17万元(2023年亏损367万元)[6][12] - 标的公司发明专利仅6项,未达科创属性要求的7项;所属行业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C65),与纳睿雷达的电子设备制造业(C39)存在差异[11][14] - 交易将形成2.52亿元商誉,若业绩不达预期存在减值风险[7] 投资者退出与协同效应 - 2024年5-11月期间6名投资者从天津希格玛全部或部分退出,合计减资比例超15%[5] - 公司称收购可提升芯片技术自主可控性,实现从"部件级集成"到"芯片级协同"的升级,但行业分类差异使协同效应待验证[14]
美利云(000815)6月6日主力资金净流入2.47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6-06 15:30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6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收于13.59元,上涨10.04% [1] - 换手率17.53%,成交量121.86万手,成交金额16.32亿元 [1] 资金流向 - 主力资金净流入2.47亿元,占比成交额15.13% [1] - 超大单净流入2.94亿元,占成交额18.03% [1] - 大单净流出4728.89万元,占成交额2.9% [1] - 中单净流出11907.71万元,占成交额7.3% [1] - 小单净流出12786.53万元,占成交额7.84%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8753.30万元,同比减少62.84% [1] - 归属净利润1095.60万元,同比增长59.94% [1] - 扣非净利润1077.85万元,同比增长60.10% [1] - 流动比率1.954,速动比率1.051,资产负债率42.46% [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成立于1998年,位于中卫市,从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 - 注册资本69526.3035万人民币,实缴资本22413.1048万人民币 [1] - 法定代表人为田生文 [1] 公司业务拓展 - 对外投资11家企业 [2] - 参与招投标项目411次 [2] - 拥有商标信息16条,专利信息63条 [2] - 拥有行政许可69个 [2]
新开普: 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05 20:09
权益分派方案 - 公司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方案以总股本476,348,393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0.80元人民币(含税),合计派发现金股利38,107,871.44元(含税)[1] - 若董事会审议利润分配预案后至实施前公司股本发生变动,将按照分配比例不变的原则相应调整分配总额[1] 实施细节 - 香港市场投资者、QFII、RQFII及持有首发前限售股的个人和证券投资基金每10股派0.72元[1] - 持有首发后限售股、股权激励限售股及无限售流通股的个人股息红利税实行差别化税率征收,公司暂不扣缴个人所得税[1] - 证券投资基金所涉红利税对香港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部分按10%征收,内地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部分实行差别化税率征收[1] 时间安排 - 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6月12日,除权除息日为2025年6月13日[2] 分派对象 - 分派对象为截至2025年6月12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收市后在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登记在册的公司全体股东[2] 分派方法 - 现金红利将于2025年6月13日通过股东托管证券公司直接划入资金账户[2] - 权益分派业务申请期间(2025年6月5日至6月12日)若因自派股东股份减少导致代派现金红利不足,公司自行承担法律责任[2]
破发股碧兴物联某股东拟减持 2023年上市华英证券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6-05 11:19
股东减持计划 - 股东丰图汇烝拟减持碧兴物联股份不超过2,355,567股(占总股本3%)[1] - 其中通过集中竞价减持不超过785,189股(1%),大宗交易减持不超过1,570,378股(2%)[1] - 减持时间为2025年6月26日至9月25日[1] - 丰图汇烝当前持股5,378,147股(占总股本6.85%),均为IPO前取得且已于2024年8月9日解禁[1] 公司股权结构 - 丰图汇烝为碧兴物联第三大股东(截至2025年3月31日)[2] IPO及募资情况 - 碧兴物联于2023年8月9日在科创板上市,发行1,963万股,发行价36.12元/股,保荐机构为华英证券[2] - 当前股价处于破发状态[2] - 实际募资净额62,344.36万元,超原计划21,083.4万元(原拟募资41,260.96万元)[2] - 募资用途包括智慧生态环境大数据、智慧水务大数据溯源分析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2] - 发行费用合计8,559.20万元,其中保荐及承销费用5,505.51万元[2]
四方精创:董事兼高级管理人员陈荣发拟减持0.05%公司股份
快讯· 2025-06-04 20:26
股东减持计划 - 董事兼高管陈荣发持有公司0.21%股份,计划减持不超过27.63万股,占总股本0.05% [1] - 减持方式为集中竞价交易,时间窗口为公告披露后15个交易日内3个月 [1] - 减持价格将根据市场价格确定,股份来源为股权激励计划授予股份 [1] 减持背景 - 减持原因为个人资金需求 [1] - 减持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1]
直真科技: 关于日常经营重大合同签署补充协议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04 20:24
合同变更核心内容 - 公司承接原由河南智云承担的项目运营和跟投工作,河南智云退出联合体 [1][2] - 补充协议二生效后解除河南直真对河南智云的担保责任 [1] - 合同权利义务转移后,公司承担运营费用支付、跟投承诺、机柜租赁等义务 [3][4] - 原合同条款调整涉及连带责任、发票开具主体等细节变更 [4][5] 协议具体条款调整 - **补充协议二**:明确公司作为乙方1承接运营和跟投义务,河南直真负责建设工作 [5] - **补充协议三**: - 合同配置清单调整,新增2000P Flops@FP16算力设备跟投要求,违约需支付中标金额20%违约金 [6][7] - 建设部分分三批交付,每批验收后支付70%合同价款,初步验收后再付10% [7][8] - 交货期顺延至2025年12月31日 [8] - 运营期满后可回购设备或延长运营期,延长期间需支付额外运营收益 [9] 对公司的影响 - 提升公司在算力调度和服务平台建设领域的业务布局优势 [9] - 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但对未来财务状况的具体影响需视实际执行情况而定 [9] - 补充协议生效后优化了担保责任结构,降低关联风险 [1][9] 行业动态 - 人工智能算力服务领域竞争加剧,行业参与者增多 [10] - 智算服务市场需求受技术变革推动持续增长,但运营期长可能面临资源利用率波动风险 [10]
直真科技: 关于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04 20:24
交易概述 - 公司拟开展融资租赁业务,融资金额不超过1.6亿元 [1] - 融资租赁合同尚未签署,具体额度、利率、支付方式等以实际签署合同为准 [1] - 董事会授权总经理或其代理人办理相关事宜,包括选择交易对手方、确定租赁标的物等 [1] - 融资额度及授权有效期为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12个月 [1] 交易对方情况 - 交易方需具备融资租赁业务资质,且与公司无关联关系 [1] - 交易方不得为失信被执行人 [1] 交易标的基本情况 - 标的资产为公司合法拥有的固定资产或拟购入的设备资产 [2] - 标的资产无抵押、第三人权利、争议、诉讼或司法措施 [2] 融资租赁事项主要内容 - 融资金额不超过1.6亿元 [2] - 融资租赁方式包括直租和售后回租 [2] - 具体交易对方、租赁方式、金额、期限等以实际签署协议为准 [2] 交易目的和影响 - 融资租赁业务可满足公司日常经营资金需求,补充流动现金 [2] - 有利于拓宽融资渠道、优化筹资结构 [2] - 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2] - 不影响生产设备正常使用、生产经营及股东利益 [2] - 不影响公司业务独立性,风险可控 [2]
持续优化数字产业生态
经济日报· 2025-06-03 06:05
数字产业一季度表现 - 数字产业一季度业务收入达8.5万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较上年同期提升4.4个百分点 [1] - 利润总额达5721亿元,同比增长7.0% [1] - 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 [1] - 软件业务收入31479亿元,同比增长10.6% [1] 数字技术发展现状 - 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量全球占比超42% [1] - 全球新公开的4.5万件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中我国占61.5% [1] - 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439.5万个 [1] - 算力总规模达到每秒280百亿亿次浮点运算 [1] - 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340家 [1] 产业升级与转型 - 电子信息制造业技术革新、产品创新及产业升级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1] - 工业互联网和工业软件应用促进制造流程智能化 [1] - 制造范式从规模生产转向规模定制 [1] 产业发展挑战 - 部分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 [2] - 原材料、生产设备、操作系统等产业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能力需提高 [2] - 产业生态需进一步优化 [2] 创新发展路径 - 需以国际顶尖水平为目标进行原创性科技攻关 [2] - 重点突破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基础软件、通信设备等领域瓶颈 [2] -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2] 产业链建设 - 需构建安全可控、韧性强的产业链供应链 [3] - 提升核心零部件、基础材料和装备国产化水平 [3] - 建设高水平试验验证平台和中试平台 [3] - 加强标准制定推广与产业生态培育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