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披违规
icon
搜索文档
交大昂立股价跌逾6% 半年度净利润下滑超30%
搜狐财经· 2025-07-31 22:28
7月31日主力资金净流出832.38万元,占流通市值0.13%。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及个股仅作客观陈述,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来源:金融界 交大昂立股价报8.33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6.19%。盘中最高触及9.06元,最低下探至8.31元,成交金额 达1.72亿元。 该公司主营业务涵盖保健品研发销售及医养机构运营。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1亿 元,同比下降5.77%;归属净利润224.86万元,同比减少30.54%。 半年报披露,公司保健品原料业务受行业竞争加剧影响出现下滑。医养业务因管理协议纠纷导致经营收 益中断,相关诉讼正在二审阶段。7月11日公司因涉嫌信披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截至7月30日,机构 投资者合计持股比例为58.7%,较上季度下降0.57个百分点。 ...
亚通股份两年半扣非预计累亏超6050万 因信披违规与三名高管收罚单
长江商报· 2025-07-23 15:33
公司财务披露问题 - 公司2023年年报因未在报告期内让渡管桩控制权导致收入确认不准确涉及金额6049 1万元 [1] - 公司2023年年报因人工成本归集不准确导致利润总额披露不准确施工周期为3个月但核算了4个月人工成本 [1] - 公司2021年至2023年年报未将同一控制人控制的客户合并列示导致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占比披露不符合规定 [1] 监管处罚措施 - 上海证监局对公司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 [2] - 公司时任董事长梁峻、总经理翟云云、副总经理兼会计机构负责人顾培被出具警示函 [2]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房地产开发、通信管网施工及运维、建筑钢材贸易、混凝土制品生产销售、光伏电站建设运营 [2] 公司业绩表现 - 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13 05亿元同比增长6 52%净利润244 42万元同比下降46 64%扣非净利润亏损1655 76万元同比减少3143 82% [3]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6 6亿元同比下降49 41%净利润635 64万元同比增长160 06%扣非净利润亏损3385 1万元同比减少104 44% [3] - 公司2024年净利润保持盈利主要因资产处置和政府补贴等非经常性损益增加但房地产板块收入下降导致扣非净利润持续亏损 [3]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950万元至1150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1010万元至1210万元 [3] 分业务业绩变动 - 2025年上半年房地产业务因奉贤区15单元保障房项目清算净利润同比增加约380万元 [4] - 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业务因建设镇大同养殖场渔光互补项目并网发电净利润同比增加约240万元 [4] - 2025年上半年酒店业务因增加摊销净利润同比减少约90万元 [4] 累计亏损情况 - 近两年半时间内公司扣非净利润累计亏损超6050 86万元 [5]
嘉澳环保巨亏3.67亿背后:信披黑洞与95亿在建工程危局
新浪证券· 2025-07-17 17:06
财务危机与监管问题 - 公司连续三年累计亏损超4.4亿元,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52.23%至12.74亿元,净利润亏损扩大至3.67亿元,综合毛利率跌至-0.23% [1][2] - 负债率飙升至80.45%,短期借款14.05亿元,一年内到期债务3.13亿元,账面现金仅剩2.3亿元,流动比率低至0.62,偿债能力几近枯竭 [1][2] - 监管层多次质疑财务真实性,2024年8月因"在建工程延迟转固"问题收到警示函,追溯调整后2022-2023年亏损额进一步扩大 [2] - 2019-2020年曾虚增营收超5亿元被罚百万元,2025年6月因"涉嫌信披违法违规"再度被证监会立案,五年内两次立案反映内控系统性失效 [2] 战略转型与资金链矛盾 - 公司在现金流濒临断裂之际逆势加码95.58亿元在建工程(同比激增79%),其中连云港50万吨生物航煤(SAF)项目耗资超50亿元 [3] - 2024年引入英国石油(BP)子公司增资3.53亿元,但SAF业务短期难解困局,2025年一季度项目转固导致折旧激增,叠加研发费用暴涨31%,单季再亏4700万元 [3] - 实控人沈健2024年8月推动向自身定增募资3.67亿元(完成后持股将升至51.23%),但同期其控股公司质押股票比例高达29.03%,资金去向存疑 [3] 行业与市场风险 - 生物航煤(SAF)行业产能过剩率达30%,公司却将生存希望寄托于尚未验证的千亿级市场,战略选择与行业现状存在尖锐矛盾 [3]
财务造假乱象频出,*ST元成、退市九有等上市企业被查
新浪财经· 2025-07-17 08:15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汇总 - 四家上市公司因财务造假等信披违规行为被立案调查或处罚,包括*ST元成、退市九有、ST智知、ST中青宝 [1] - 违规手段包括虚增利润、隐瞒关联交易、虚构业务、资金空转等 [1] *ST元成财务造假详情 - 公司因涉嫌年报等定期报告财务数据虚假披露被立案调查 [2] - 2020-2022年年报及2023年半年报中营业收入、利润等信息披露不准确 [2] - 未按规定披露与实际控制人祝昌人的非经营性资金往来 [2] - 2017-2022年年报未完整披露关联方 [2] - 与赛石集团的股权交易披露不完整 [2] 退市九有财务造假详情 - 公司因财务造假被终止上市,2025年7月21日为摘牌日 [3] - 2020年通过关联自然人李明的股权赠与虚增利润6397.32万元,占披露利润总额的471.03% [3] - 2021-2023年通过子公司虚构业务累计虚增营业收入3.59亿元,虚增利润3435.92万元 [4] - 2022年虚增营收1.51亿元,占披露营收的49.44% [4] - 2023年虚增营收1.64亿元,占披露营收的40.64% [4] ST智知财务造假详情 - 公司通过子公司虚构业务收入,导致2019-2021年年度报告财务数据失真 [5] ST中青宝财务造假详情 - 2019-2021年通过子公司宝腾互联与高德信进行资金闭环交易虚增营收和利润 [6] - 2019年虚增营收3361.32万元(占披露营收7.17%)、利润833.40万元(占披露利润绝对值14.96%) [6] - 2020年虚增营收2809.43万元(占9.56%)、利润698.11万元(占5.45%) [6] - 2021年虚增营收1787.83万元(占5.03%)、虚减利润721.39万元(占披露利润绝对值13.17%) [6] - 未及时披露实控人张云霞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信披滞后超过3个月 [7]
西藏珠峰产能恢复半年最高预盈3.06亿 控股股东持股仅3%被冻结涉信披违规遭立案
长江商报· 2025-07-17 07:33
控股股东信披违规被立案 - 公司控股股东塔城国际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 [1][3] - 塔城国际目前直接持有公司2806.51万股,占总股本3.07%,全部股份处于被冻结、轮候冻结状态 [1][3] - 塔城国际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7292.95万股,占总股本7.98% [3] - 塔城国际所持350万股股份被再次变卖,若成交持股比例将降至2.69% [4] 控股股东历史违规记录 - 2024年12月公司因关联交易账务处理及信息披露不准确等问题被西藏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4] - 2024年4月塔城国际因延迟披露股权冻结信息被西藏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4] - 2024年2月塔城国际因未及时披露股份冻结情况被上交所通报批评 [5] 公司经营状况改善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2.04亿至3.06亿元,同比增长59.31%到138.96% [2][7] - 2025年上半年预计扣非净利润2.04亿至3.07亿元,同比增长60.24%到140.35% [2][7] - 2024年营业收入16.39亿元,同比增长11.64%;净利润2.3亿元,同比增长206.62% [7] - 子公司塔中矿业生产恢复常规产能,销售量增加,运营效率提升 [7] 公司资金状况 - 公司拟向关联方借款不超过2亿元,年利率为LPR上浮20% [6] - 截至2024年末公司欠塔城国际借款余额1.23亿元,欠利息3470.23万元 [6] - 借款议案在股东大会获得87.4394%同意票,11.9464%反对票 [6]
被罚2890万!*ST观典风险叠加
上海证券报· 2025-07-08 16:25
财务造假与虚假记载 - 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虚假记载1.39亿元,虚增银行存款占当期披露资产总额的13.37% [3] - 2022年8月至12月通过北京银行华安支行账户向5家公司转账8笔累计1.39亿元,未进行会计核算 [3] 非经营性资金占用 - 2022年8月至2023年12月向8家公司累计转出2.84亿元,资金流向关联方及实控人高明指定用途 [4] - 未在2022年报、2023半年报及年报中披露资金占用事项,余额分别为1.39亿元、1.63亿元、2.31亿元,占净资产比例13.91%、15.33%、22.94% [4] - 2024年4月再向关联方昭阳文化转出1.41亿元,占净资产14.08%,实控人高明未偿还余额9694.72万元 [4] 对外担保违规 - 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累计担保1.73亿元,未履行审议程序及信披义务 [5] - 2022年5月《转板上市报告书》未披露22笔担保事项,累计金额6.35亿元 [5] - 2024年2月至4月新增担保1.38亿元,占净资产13.81%,未履行程序及披露 [5] 行政处罚与风险警示 - 北京证监局对公司罚款950万元,对实控人高明罚款1400万元,其他高管合计罚款540万元 [6] - 因财务指标虚假记载,公司股票自2025年7月8日起被叠加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7] - 此前因资金占用1.59亿元(占净资产15.97%)及2024年亏损1.44亿元,公司已被实施ST及*ST警示 [7]
瑞康医药董事李喆被留置,曾涉信披违规及争议性关联交易
新京报· 2025-07-04 10:31
高管变动与监管事件 - 公司董事、董事会秘书及副总裁李喆被济南市济阳区监察委员会实施留置措施,证券事务代表王秀婷暂代职责 [1] - 李喆曾因未及时披露重大诉讼及关联交易事项被山东证监局出具警示函并记入诚信档案,涉及未披露诉讼金额累计5.84亿元 [3] - 公司称治理结构完善,其他高管正常履职,生产经营未受重大影响 [2] 关联交易争议 - 子公司吉祥山拟以1.51亿元收购关联方烟台衡悦持有的浙江衡玖76.01%股权,交易对手方烟台衡悦的执行事务合伙人杭州华衡由李喆担任法定代表人 [4] - 浙江衡玖2022-2024年8月营收为零,累计亏损2578.52万元,但评估值达2.19亿元,较净资产增值11倍 [5] - 交易合理性受质疑,因标的公司产品处于临床阶段且存在高管关联利益倾斜嫌疑 [5][6]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营收连续5年下滑,2020-2024年营收分别为272.3亿元、210.6亿元、123.1亿元、80.34亿元、79.66亿元,同比降幅最高达41.54% [6] - 2021-2024年扣非净利润累计亏损近15亿元,2024年归母净利润仅2062万元 [6]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7.57亿元(同比降12.98%),归母净利润1417.11万元(同比降6.58%) [6] 高管背景与持股变动 - 李喆2024年税前报酬40.35万元,通过员工持股计划减持40万股至零持股 [2] - 李喆曾任加拿大永明金融理财顾问、国金证券投行项目经理,2023年8月正式出任董事会秘书 [2]
上半年近40家A股公司被立案
第一财经· 2025-07-03 23:15
监管动态 - 2025年上半年近40家上市公司及20余名责任人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监管重点落在信披违规、年报虚假记载及未按期披露定期报告等问题上 [1] - 被立案公司中超10家为ST公司,包括*ST东通、ST英飞拓等,部分公司如恒立退遭遇多次立案 [1] - 退市公司仍受监管追责,如*ST洪涛在退市后因信披违规被立案 [1] 立案原因分析 - 信披违规是主要立案原因,占比超80%,涉及公司如嘉澳环保、锦盛新材等 [3] - 其他违规类型包括财务数据虚假记载(*ST东通、恒立退)、未按期披露定期报告(ST新潮、*ST金泰)、未披露关联交易(洪田股份) [3] - 部分公司被立案时同步披露前期处罚,如嘉澳环保因子公司在建工程未转固定资产导致年报不准确被警示 [4] 公司及责任人双重立案 - 上市公司与实控人/高管同时被立案现象突出,如ST尔雅及实控人郑继平、华扬联众及实控人苏同 [6] - 华扬联众实控人苏同此前因操纵市场被罚900万元并禁入证券市场10年 [6] - 思科瑞因2022年年报多计营收996.04万元、利润753.33万元被责令改正 [5] 多次立案与历史违规 - 嘉澳环保2020年因多份财报虚假记载被罚300万元,2025年再次因信披违规被查 [7] - *ST京蓝2023年因未披露商誉减值被罚,2025年再次因信披违规立案 [7] 被立案公司基本面 - 多家公司持续亏损:嘉澳环保2022-2024年累计扣非亏损超4亿元,资产负债率达80%;华扬联众同期累计亏损超18亿元 [10] - 美晨科技涉多起诉讼,新增涉案金额993.69万元,占净资产9.72% [10] 投资者与退市风险 - 退市公司仍面临立案调查,可能引发投资者索赔,但执行难度较大 [11] - 律师建议加强退市后公司管理,确保信息披露和治理合规以保护投资者利益 [11]
上半年近40家A股公司被立案,监管重拳挥向了谁?
第一财经· 2025-07-03 20:54
监管处罚概况 - 近40家上市公司、20余名责任人上半年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监管呈现"严"字当头态势 [2] - 被立案公司中超10家为ST公司,包括*ST东通、ST英飞拓等,部分公司遭遇两次立案如恒立退 [2] - 退市公司仍受监管追责,如去年8月终止上市的*ST洪涛年内因信披违规被立案 [2] 立案原因分析 - 信披违规是主要立案原因,占比超80%,涉及虚假记载、未按期披露定期报告等 [4][5] - 具体案例:嘉澳环保、锦盛新材涉嫌信披违规,*ST东通、恒立退涉嫌财务数据虚假记载,ST新潮、*ST金泰未按期披露定期报告 [5] - 部分公司同时存在关联交易未披露问题,如洪田股份 [5] 公司及责任人双重立案 - 上市公司与实控人/高管双双被立案现象突出,涉及ST尔雅及郑继平、ST天圣及刘群、华扬联众及苏同 [8] - 华扬联众实控人苏同此前因操纵市场被罚900万元并禁入证券市场10年 [8] 多次立案与历史违规 - 嘉澳环保2020年因信披违规被罚300万元,近期再次被立案 [9] - *ST京蓝2023年11月因信披违规被处罚,2025年5月再次因同类问题被立案 [9] 被立案公司财务与经营状况 - 多家被立案公司持续亏损:嘉澳环保2022-2024年累计亏损超4亿元,华扬联众同期累计亏损超18亿元 [11] - 嘉澳环保资产负债率超80%,美晨科技新增诉讼涉案金额占净资产9.72% [11] 投资者索赔与退市风险 - 退市公司被立案后常引发投资者索赔,但执行难度大因被告经营困境 [13] - 监管需加强退市公司管理以维持其信息披露和治理规范 [13][14] 立案公司清单 - 详细列出18家被立案公司代码、简称及原因,包括锦盛新材(300849)、嘉澳环保(603822)、*ST天喻(300205)等 [10]
维康药业遭1600万天价罚单!实控人隐秘资金挪用、信披造假现形
新浪证券· 2025-07-02 09:41
资金占用与信披违规 - 浙江维康药业及实际控制人刘忠良因资金操控与信披违规被浙江证监局拟罚没合计1600万元,创浙江辖区药企信披违规处罚新高 [1] - 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期间,刘忠良组织公司以支付工程设备款为名,通过第三方将资金转至其个人控制账户,构成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期末占用余额从7811.88万元攀升至1.51亿元,最高占公司净资产比例超过10% [2] - 2022年底申请发行可转债时,公司在申报文件中宣称"不存在资金被实际控制人占用",募集说明书被认定存在严重虚假记载与重大遗漏,该可转债项目最终于2023年2月终止 [2] 处罚与追责 - 实控人刘忠良作为资金占用组织者和信披违法核心决策者,被重罚700万元(其中500万以实控人身份,200万以直接负责主管人员身份)并被警告 [3] - 多名高管因对包含虚假记载的年报、半年报及募资文件签署书面确认意见并保证真实准确,被认定为"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分别处以60万至80万元不等的罚款 [3] - 已离任总经理卢卫芳因参与资金占用并持续审批相关支付流程,被罚120万元 [3] 监管历史 - 2023年7月因2022年度业绩预告严重失准(预告净利最高1亿,实际仅4444万)收警示函 [4] - 2024年4月因年报信披不准确、违规使用个人账户收付资金等问题再收监管措施 [4] - 2024年5月因未及时披露2023年度业绩预告(年报显示亏损803.86万元)再领警示函,同期深交所下发年报问询函 [4] - 2024年5月刘忠良卸任董事长职务由其子刘洋接棒,但监管仍精准锁定实际责任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