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披违规
icon
搜索文档
一周债市看点|金科地产发行人重整计划获批并进入执行阶段,时代控股未能偿还到期债务86.87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31 17:12
公司财务表现 - 金科地产2024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亏损319.70亿元,2023年亏损87.32亿元,同比下滑266.11% [1] - 泰禾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合并报表未分配利润为-328.88亿元,未弥补亏损超过实收股本总额24.889亿元的三分之一 [2] - 时代控股集团2024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亏损136.55亿元,2023年亏损35.65亿元,同比下滑283.01% [4] - ST东时2025年半年度预计归母净利润为-1.26亿元至-1.05亿元,2024年亏损9.03亿元,2023年亏损3.62亿元 [6] - 富力地产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40.82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23.3亿元,2024年亏损154.05亿元,2023年亏损199.50亿元 [6][7] 债务违约与重整进展 - 金科地产未能按期兑付"20金科地产MTN001"本息构成实质性违约,重整计划获法院批准,26.28亿元重整投资款全部到账 [1] - 新光控股"17新光控股CP001"、"17新光控股CP002"和"18新光控股CP001"均未按期兑付本息构成实质违约,涉及金额分别为10亿元、10亿元和7.1亿元,已完成现金分配并进入重整执行期 [3] - 时代控股集团未能偿还到期债务86.87亿元,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4] 法律诉讼与监管处罚 - 金科地产近一年有98条被执行人记录,被执行总金额125,638.80万元 [1] - 泰禾集团因未按规定披露重大诉讼及年度报告存在重大遗漏被罚600万元,多名高管分别被罚款80万元至300万元不等 [2] - 时代控股集团新增重大诉讼,被法院裁定查封、扣押、冻结价值6.5185亿元的财产 [4] - ST东时子公司银行账户资金被冻结2.925亿元,系因历史遗留问题引发的法律诉讼纠纷 [5] - 富力地产新增失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人为全部未履行状态 [6] 行业经营环境 - 时代控股集团因行业周期性下行不利影响,叠加宏观经济环境、融资环境的不利变化,流动性出现紧张 [4] - 富力地产亏损主要由于中国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导致来自物业开发的收入及毛利下降 [6]
闽清富豪黄其森和建行高管黄曦都在东北受审
搜狐财经· 2025-08-25 20:56
公司高管动态 - 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在辽宁被留置 涉嫌违法 [2] - 泰禾集团副总裁黄曦2022年5月在吉林被立案调查 存在旋转门式腐败嫌疑 [2][6] - 黄曦曾任职建行总行超过30年 2018年7月离职后隔月加盟泰禾集团 [4] 公司财务与经营状况 - 公司2024年末总资产1647亿元 总负债1871亿元 已资不抵债 [6] - 2020年7月发生公募债券违约 债务危机公开化 [4] - 部分经营主体被法院裁定破产重整或清算 资产被拍卖或抵债 [6] - 投资性房地产及存货发生减值 资产价值大幅缩水 [6] 公司资本市场表现 - 2023年8月因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从A股摘牌退市 [6] - 福建证监局对泰禾集团信披违规处以600万元罚款 [8] - 2020-2022年度涉及23起重大诉讼未及时披露 涉案金额超158亿元 [8] 高管处罚与追责 - 黄其森因信披违规被罚300万元 公司及高管合计罚款1740万元 [10] - 证监会2024年查处64家退市公司 对44家作出行政处罚 累计罚款12亿元 [10] - 黄其森可能存在贪污贿赂 失职渎职等职务违法行为 [12] 历史背景与事件关联 - 黄其森2020年以200亿元身家位列全球房地产富豪榜第99位 [4] - 公司2020年曾设定2000亿元销售目标 [4] - 黄其森2022年3月曾协助调查 数月后恢复自由 [4] - 黄曦案件截至2023年1月进入法院审理阶段 尚未公布判决结果 [6][12]
楼起楼落,港交所已无03333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5 19:16
退市安排 - 港交所公告自2025年8月25日上午9时起取消公司上市地位 公司无意申请复核 [1] - 公司自2024年1月29日起连续停牌18个月 触发联交所快速除牌机制 [1] - 停牌前股价为0.163港元 总市值约21.52亿港元 [1] - 8月25日正式退市 港交所平台已无公司信息 [3] 财务造假与监管处罚 - 2019-2020年通过提前确认收入虚增收入超5600亿元 虚增利润超900亿元 [7] - 导致债券欺诈发行及年报虚假记载 [7] - 证监会对公司罚款41.75亿元 对许家印顶格罚款4700万元并终身市场禁入 [7] - 多名前高管被处以20万-1500万元不等罚款 [7] - 恒大地产因债券欺诈发行及信披违法被立案调查 [2][6] 清盘进程与债务状况 - 香港高等法院2024年1月颁布清盘令 认定公司资不抵债且重组无进展 [2][6] - 清盘人已收到187份债权证明 总额约3500亿港元(450亿美元) [13] - 公司2022年末单独报表负债额约275亿美元 合并报表总负债2.44万亿元 [14][15] - 清盘人控制实体资产总值约270亿港元 可变现金额约20亿港元 [12] - 许家印未能清偿到期债务累计3163.91亿元 [16] 法律诉讼与资产追缴 - 清盘人起诉许家印等7名被告 指控其批准虚假财务报表违反责任 [8] - 追讨约60亿美元(438亿元)股息及酬金 法院冻结相关人士600亿港元(550亿元)资产 [11] - 清盘人已掌握证据展开多项法律诉讼 部分涉巨额资金 [12] - 法官指出清盘可解除许家印控制权 消除债务重组障碍 [6] 经营与资产状况 - 公司2022年末合并报表资产总额1.84万亿元 [15] - 通过控股附属公司回笼资金约13亿港元 直接持有8170万港元 [12] - 清盘人将持续接触债权人并推进资产保全变现 [12][16]
氯碱主业承压 中泰化学上半年亏损1.94亿元
中国经营报· 2025-08-22 14:0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9.55亿元,同比下降8.32% [1]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94亿元,同比减亏20% [1]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亏损2.08亿元,同比减亏20.74% [1] - 连续三年中报亏损:2023年上半年亏9.51亿元,2024年上半年亏2.43亿元 [1] - 2023年全年营收371.18亿元同比降28.15%,归母净利润亏损28.65亿元 [2] - 2024年全年营收301.23亿元同比降18.84%,归母净利润亏损9.77亿元但同比减亏65.92% [2] 历史业绩趋势 - 2022年营收559.11亿元同比下降11.10%,归母净利润7.14亿元同比降74.02% [1] - 营业收入连续三年下降,净利润连续两年亏损 [1] - 2022年年报存在虚增收入和成本42.48亿元,占当年营收7.60%和成本7.75% [6] 行业环境分析 - 氯碱行业整体景气度偏低,PVC行业供大于求 [1][3] - 2022-2024年房地产行业调整导致PVC需求持续低迷 [3] - 烧碱价格大幅回落:液碱现货从2024年四季度3000元/吨降至2025年8月852元/吨 [3] - 2025年上半年PVC粉全国均价4939元/吨,同比下跌11.23% [3] - 化工行业处于底部震荡阶段,预计2026年下半年至2027年上半年进入上行通道 [3] - 2025年氯碱行业新增产能集中释放,供需失衡压力持续 [3] 公司应对措施 - 聚焦主责主业,推进降本增效,加强内部管理与合规治理 [2] - 同行业企业业绩普遍下滑,PVC产品价格波动成为影响业绩关键因素 [2] 信披违规事件 - 2024年5月因财务造假和信息披露违规被新疆证监局处罚 [6] - 2021-2022年与控股股东发生非经营性资金占用77.18亿元(2021年21.54亿元占净资产8.54%,2022年55.64亿元占净资产21.61%) [6] - 公司被责令改正、警告并处500万元罚款,股票于2024年5月21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7]
上海金融法院披露十大案例:不要心存侥幸,上市公司的哪些“尾巴”易被抓?
第一财经· 2025-08-21 12:20
核心观点 - 上海金融法院与上海证监局联合发布十个证券虚假陈述典型案例 涵盖金融审判和行政监管执法案例 为市场提供规则指引 [1] - 案例涉及多家上市公司及已退市公司 包括*ST金泰 中安科 上海电气 上实发展 飞凯材料 退市富控 *ST巴安 ST行悦等 [1][2][3][4] - 通过典型案例明确责任认定规则 包括"忽悠式"增持 预测性信息适用 "安全港"规则 重大事件影响 交易因果关系认定等 [2][3][5][6] - 监管强调从严执法 提高违法成本 突出"关键少数"责任 实施"行民刑"立体化追责 [6] 典型案例及责任认定 - *ST金泰高管"忽悠式"增持承诺案 高管未履行增持承诺构成虚假陈述 被判赔偿投资者78万元 [2] - 上海电气未及时披露业绩预亏及2020年年报虚假记载 被认定不适用"安全港"规则免责 [2] - 中安科财务造假案 三名独立董事免责 三名内部董事因未尽合理调查义务被判2%范围内连带责任 [2] - ST行悦新三板做市交易虚假陈述案 主办券商推荐挂牌阶段担责 会计所承担20%连带赔偿责任 [3] - 天海防务案 因破产重整等重大事件导致交易量价剧烈变化 法院认定虚假陈述交易因果关系切断 [3] 监管执法及处罚情况 - 退市富控"保壳式"财务造假 时任董事长被判决构成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 [6] - *ST巴安实控人及董事长因隐瞒违规关联担保及债务被"双罚" [4][6] - 飞凯材料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违规减持 被罚没767万元 [4][6] - 上实发展子公司为完成业绩对赌实施财务造假 董事长被罚400万元并处10年市场禁入 [6] 案件统计及审理难点 - 上海金融法院截至2024年12月共受理证券虚假陈述纠纷18040件 标的总额76.46亿元 涉及投资者26956名 其中自然人占比99.74% [7] - 投资者常借助行政监管措施决定 交易所纪律处分 问询函 更正公告等作为起诉依据 但事实认定难度较大 [7] - 民事案件与行政调查或刑事侦查存在程序衔接困难 事实认定可能冲突 证据调取和责任认定需进一步完善 [7]
*ST京蓝再陷信披违规泥潭 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被罚1050万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19:33
公司违规行为及处罚 - 公司子公司中科鼎实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在"苏化1号"项目中通过虚假投入成本方式确认完工进度,虚增2020年收入16291.03万元(占当年营收14.06%)、营业成本9654.67万元(占4.3%)、利润总额6636.37万元(占2.67%)、净利润5770.75万元(占2.27%)[1] - 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因上述财务造假行为累计被罚1050万元[1] - 公司2021年、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未按规定披露商誉减值信息问题,2021年度少计提商誉减值损失[2] 投资者索赔情况 - 2022年4月28日至2023年7月12日期间买入并在2023年7月13日后卖出或仍持有股票的受损投资者可提出索赔[2] - 2021年4月27日至2025年5月29日期间买入并在2025年5月30日后卖出或仍持有股票的受损投资者可提出索赔[2]
卡倍亿信披违规收监管措施 A股募10.7亿去年收2警示函
中国经济网· 2025-08-19 15:45
监管措施 - 公司因未按规定披露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权益变动公告,收到宁波证监局责令改正及监管谈话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 [1] - 控股股东宁波新协实业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从56.97%增至57.11%,触及1%整数倍但未公告 [1] - 公司需在10个工作日内提交书面整改报告,董事长林光耀和董秘秦慈将接受监管谈话 [2] 历史违规记录 - 2024年4月公司董事林光成和副总林强因亲属短线交易可转债获利4.94万元被出具警示函 [3] - 2024年5月董秘秦慈因在年报窗口期违规买入公司股票3.96万元再收警示函 [3] - 2023年公司曾在1个月内收到两封针对高管的警示函 [2] 融资情况 - 2020年8月IPO募资2.59亿元,发行价18.79元/股,净额2.16亿元用于汽车线缆项目 [4] - 2021年发行可转债募资2.79亿元,净额2.72亿元 [5][6] - 2023年发行可转债募资5.29亿元,净额5.21亿元 [6] - 三次累计募资总额达10.67亿元 [7] 公司回应 - 公司表示将按要求整改并提交报告,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及内控管理 [2]
*ST天茂信披违规引连锁反应:立案调查、股价震荡及终止上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4 21:29
公司事件概述 - *ST天茂因年报延期披露遭证监会立案 股价单日跌停至3 04元/股 创近三个月最大跌幅 [1][2] - 公司拟主动终止上市 股票自2025年8月14日起停牌 计划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 [4] 财务与经营状况 - 2024年全年预计亏损5亿至7 5亿元 主要因子公司国华人寿增加计提准备 [3] - 国华人寿2023年退保金达206亿元 2024年前三季度赔付支出激增至218 22亿元 流动性风险显著 [3] 市场反应与投资者影响 - 年报延期公告后股价一字跌停 表现显著弱于同期保险板块指数 [2] - 2021年1月1日至2025年4月28日期间买入且未及时卖出的投资者可能符合索赔条件 [1][4] 公司治理与决策 - 主动终止上市议案将于2025年8月25日临时股东会审议 股权登记日为8月13日 [4] - 公司解释业务结构调整导致重大不确定性 称终止上市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4]
商业锐评丨资本游戏反噬:嘉应制药信披违规背后的治理困局
新浪财经· 2025-08-07 08:04
核心观点 - 嘉应制药因未披露2.19亿元关联交易被处罚 高管合计罚款近500万元 暴露公司治理失效和资本运作失控 [1][4] - 公司财务数据存在利润与现金流背离现象 研发投入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业绩真实性受质疑 [5] - 借壳方养天和收购后股价浮亏超30% 高比例加盟模式和低毛利率凸显行业困境 [6] - 中成药集采政策导致核心产品降价38.6% 营收减少29.46% 行业面临合规成本上升和转型压力 [6][7] - 公司面临退市风险 2024年营收3.76亿元 但业绩连续两年双位数下滑且被立案调查 [8] 关联交易违规 - 2024年10月至2025年1月通过子公司向关联方药聚能进行2.19亿元资金腾挪 占净资产28.83% [4] - 交易采用"月初转出、月末转回"方式 实控人李能同时控制交易双方 [4] - 财务总监及董秘等高管在事件曝光后相继离职 反映内部管理失控 [4] 财务与研发异常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8.83% 净利润增197.23% 但经营活动现金流暴跌193.73%至-1183万元 [5] - 2024年研发投入仅675.72万元 研发强度1.8% 低于中药行业平均2.8% [5] - 核心产品接骨七厘片因集采降价38.6% 营收减少29.46% 但公司声称通过渠道拓展实现增长 [5] 借壳交易与行业困境 - 养天和2024年7月以10元/股收购7%股权 投资额3.55亿元 当前股价7元/股导致浮亏超30% [6] - 养天和90%门店为加盟店 毛利率18.9% 不足上市药房均值一半 [6] - 收购后养天和将全部股权质押融资 凸显资金链脆弱性 [6] 政策与监管影响 - 中成药集采要求企业一周内对标省内最低价降价 否则面临撤网风险 [6] - 2025年集采规则取消最低价中标 要求成本构成说明 合规成本大幅上升 [7] - 深交所规定连续两年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1亿元将触发退市警示 [8] 行业趋势警示 - 医药行业面临集采降价和线上渠道双重冲击 轻资产扩张模式可持续性存疑 [6][9] - 监管趋严专治"野蛮人"行为 企业需回归研发创新和产业价值深耕 [8][9]
嘉应制药董事长、总经理等被罚近500万元
国际金融报· 2025-08-04 21:28
公司违规与处罚 - 公司因通过子公司向关联方药聚能提供2.19亿元短期资金拆借未履行关联交易审议程序及信息披露义务违反《证券法》[2] - 广东证监局拟对公司责令改正、警告并罚款150万元 对董事长李能、总经理游永平、时任财务总监史俊平分别罚款160万元、100万元、80万元 合计处罚近500万元[5] - 关联方资金拆借发生于2024年10月至2025年1月 单笔金额4万元至5999万元 2024年转出1.69亿元 2025年1月转出5000万元 均当月转回 累计金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28.83%[7]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3.76亿元同比下跌29.46% 连续两年双位数下滑(2023年降19.11%)[7] - 2024年归母净利润2061.16万元同比下滑39.94% 净利率从2023年6.44%降至5.48%[7]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22亿元同比增长28.83% 归母净利润1540.33万元同比增长197.23% 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325.22%[8] - 2025年一季度经营现金流净额-1183.38万元同比下降193.73%[9] 研发与产品 - 2024年研发费用仅675.72万元 研发费用长期处于低位[9] - 核心产品接骨七厘片/胶囊因全国中成药集采价格调整销售显著下滑 另一主力产品双料喉风散/含片2024年收入同比减少19.62%[9]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公司2021年10月及2022年6月曾因信息披露违规收到证监会及广东证监局警示函[8] - 2024年8月李能就任董事长后两个月内发生资金违规拆借及信披违规 2025年3月董秘肖巧霞等两名董事辞职 5月财务总监辞职[8] - 第一大股东为东方证券(原老虎汇持股11.27% 2023年股权司法拍卖流拍后抵债给东方证券)[9] - 2024年7月连锁药房养天和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养天和拥有4000多家门店 2023年销售额超50亿元[10] 行业与市场环境 - 制药行业与连锁药店行业均处于"内卷"状态[11] - 公司股价长期徘徊7元/股附近 低于养天和10元/股收购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