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搜索文档
这家医院巧借中华文化、借力AI创作阐释医学难题
杭州日报· 2025-06-26 10:47
科普展演活动亮点 - 浙江省肿瘤医院第九届科普展演活动采用"包公断案"和"西天取经"等中华文化典故演绎医学难题,形式新颖吸引观众[1] - 13个科普作品通过层层选拔登台PK,其中《脂肪的独白》运用AI数字技术实现脂肪"自我陈述",创作效率提升且获观众好评[1] - 本届参赛作品数量达142件,同比增长23%,覆盖全院8大党支部,创历史新高[1] 医院科普战略布局 - 医院连续9年举办科普大赛,将肿瘤防治科普作为战略发展核心抓手,推动工作规范化系统化[1][2] - 作为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牵头单位,医院通过科普共同体协同创新,联动科协疾控媒体等多方力量打造数字化科普体系[2] - 建成全国护理肿瘤科普教育基地,推出"大咖来了"等专题视频,在各级赛事中表现突出[2] 行业政策背景 - 活动契合全国第2个全民健康素养宣传月"全民提素养·人人享健康"主题,旨在提升公众健康管理能力[2] - 健康科普被定位为肿瘤防治和健康素养提升的"金钥匙",医院通过品牌建设深化"浙里防癌,肿有医靠"影响力[2]
李桂英:多措并举推动区域医疗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 2025-06-25 10:07
一院多区建设 - 公司采用一院多区模式,拥有丛台院区、复兴院区和复兴院区(新建)3个院区,根据当地医疗资源布局和群众健康需求统筹规划分院区建设[1] - 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各院区诊疗、质控、人财物等环节的"云端"一体化连接,确保同质化管理[1] - 各院区差异化发展:丛台院区聚焦疑难危重症综合诊疗、复兴院区深耕皮肤科与医美特色、复兴新建院区以肿瘤诊疗中心为特色[1] 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 - 公司作为邯郸市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牵头单位,联合其他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构建分级诊疗体系[2] - 创新建设"云HIS系统"实现集团内信息互通,支持基层医生直接预约上级号源和开具检查[2] - 建成覆盖心电、影像、病理的"三张远程诊断网",县域患者就地检查后由三甲专家实时出具报告[2] - 通过5G手术直播、远程专科培训等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升基层医务人员诊疗能力[2] 专科能力建设 - 肿瘤科作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严格执行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持续提高肿瘤治疗前临床TNM分期评估率[2] - 采用多学科诊疗模式为初诊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以乳腺癌为例通过分期分型指导个体化治疗[2] 患者服务创新 - 打造一站式服务中心整合11项服务,包括出入院办理、病历复印等,实现"让患者少跑腿"[2] - 设立日间诊疗病房使乳腺癌患者治疗方式从静脉输液改为皮下注射,节省60%就诊时间[2] - 智慧结算系统实现诊间支付、病区床旁结算全覆盖,老年一体化门诊实现就诊—检查—取药"零转场"[2] - 开展"免陪护"试点结合互联网医院平台,为老年患者提供专业陪护资源对接[2] 未来发展规划 - 依托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及院士工作站推动医工结合、创新转化、专科发展及人才培养[2] - 以重点专科群为引擎,通过智慧赋能、体系重构与服务创新推动区域医疗高质量发展[2]
在广阔“大课堂”打开新世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5 09:21
香港青年北上实习趋势 - 香港大学生连续三年选择暑假前往内地实习 形成"专业实践+文化体验"模式 [1] - 香港特区政府"青年内地交流资助计划"参与者在北京 上海完成两段实习 [2] - 疫情后已有近5000名香港青年赴内地实习 领域从医疗法律扩展至金融科技 新媒体 [6] 行业实践案例 - 法律行业:香港大学生在北京律师事务所实习 学习法律实务并参访外交部 [3] - 医疗行业:物理治疗系学生在惠州医院实习 体验多学科会诊模式 学习中医理疗技术 [4][5] - 金融行业:香港青年在上海陆家嘴感受"中国速度" 观察现代商业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3] 政策支持与区域发展 - 粤港澳大湾区形成"1小时生活圈" 推动香港青年开启跨城就业新模式 [6] - 民政及青年事务局推出多项内地实习安排 企业反馈香港青年专业素养高 适应力强 [6] - 实习领域从传统行业向金融科技 新媒体等新兴领域拓展 [6] 文化交流与职业发展 - 香港青年通过古迹探访理解文化传承 故宫 颐和园等实地体验增强国家认同 [3] - 医疗实习生实现"中西合璧"知识共享 香港康复医学与中医理疗技术双向交流 [4] - 香港青年形成"香港是家 祖国是根"认知 认为了解祖国有助于建设香港 [3]
省新华医院申花院区开放门诊试运行
每日商报· 2025-06-24 14:40
医院新院区启用 -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申花院区一期于6月23日正式开放门诊试运行 所有门诊科室均开放 包括呼吸与危重医学科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科等14个科室的专家门诊 [1] - 新院区填补了申花板块省级医疗资源的空白 标志着公司正式踏上"一院两区"新征程 [4] 特色医疗服务 - 医院开设健康生活方式(体重管理)医学中心 整合营养科 生活方式门诊等多学科资源 配备代谢一体机实现一站式体重管理 [3] - 医院注重健康知识普及 在专家门诊展示常见饮料及酸奶制品的糖含量 提高患者健康意识 [3] 患者案例 - 首位就诊患者赵阿姨八年前在该院老年便秘临床创新团队就诊 通过肠镜检查和生活习惯调整 便秘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2] - 新院区开诊使赵阿姨等患者享受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同时实现从"治病"到"防病"的健康观念转变 [2][4]
滨医附院成功召开2025年院感管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齐鲁晚报网· 2025-06-21 15:37
医院感染管理会议核心内容 -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召开2025年院感管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党委书记王东 党委副书记 院长王玉玖等领导出席并讲话 [2] - 会议有50余名委员会成员及相关科室人员参加 [2] - 会议明确了下一步工作方向 加强了科室间协作 为保障医疗质量安全提供更坚实保障 [3] 医院感染管理具体要求 - 提高责任意识 坚守"底线" 将院感规范作为临床工作基本准则 [2] - 落实精准防控 加强过程管理 强化对重点数据落实不到位科室的反馈与督导 [2] - 强化感控力度 找出差距 梳理感控风险点 持续改进 [2] - 重视日常工作及科室各项指标 规范开展各项工作 确保措施落地有力 [2] - 管理好关键指标 建立院感体系 严禁事后找补 发现异常数据及时查找原因 [2] - 做好数字化质控与智能化感控 实现感控工作精准化 高效化 [2] - 做好高风险人群 高发感染部位 高感染风险科室的感染监测 [2] 会议决策事项 - 感染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琳汇报2025年1-5月份感控工作开展及监测数据总结 [3] - 会议审核通过保洁毛巾统一洗消成本由医院和物业公司各分担50% [3] - 会议决定特殊岗位(医废转运人员及血液透析室保洁)健康查体费用由物业公司承担 [3]
欠债4400万的医院全员解聘:95后护士讲述“最黑暗的一天”
虎嗅· 2025-06-20 17:42
公司经营状况 - 江苏省泗洪老年病医院截至2024年底总债务达3990万元,加上2025年1-4月工资及费用后总债务升至4400万元,收入无法维持运转[6] - 医院2024年6月起停发工资,2025年4月30日突然发布全员解聘通知,涉及约200名员工[5][6][12] - 解聘后仍有100多名员工无薪留守,主要为临近退休或怀孕人员,40多人选择劳动仲裁[12] 财务与薪酬问题 - 员工薪资结构从疫情前4000多元降至2023年后3500元左右,奖金和加班费取消[19][20] - 2024年6月至2025年4月期间仅发放2024年8月和2025年1月整月工资,其余月份欠薪[12][20] - 劳动仲裁显示员工7年工龄经济赔偿金约5万元,但医院未明确补发方案[13][28] 历史运营问题 - 2019年曾欠薪半年,疫情期间经营短暂好转,住院患者达200-300人,员工月薪可达5000-6000元[16][19] - 疫情后患者锐减至100人左右,科室从10个缩减至4个,办公场地从两栋楼压缩至一栋[20][21] - 2023年起拖欠办公楼租金30万元/年,2025年4月被迫搬迁[21][23] 关联企业与法律风险 - 院长名下城北医院和归仁医院保持盈利,但未按解聘合同承诺用其利润补偿员工[22][24] - 医院涉及100起司法案件,65%为被告,33%为医疗纠纷,2023年因漏诊导致截肢被判赔85万元[24][25] - 存在欠税记录,法定代表人被限制高消费,多次列为被执行人[26] 员工权益纠纷 - 员工医保欠缴5个月导致无法申领失业金,自行补缴因缺少公章解聘合同受阻[29] - 仲裁工资计算争议:人社局统计月补发金额不足2000元,未计入夜班费和出车费[28][29] - 2018年新员工未缴社保,2020年整改后补缴五险一金,但2024年起福利大幅缩减[15][16][20]
烟威首例,毓璜顶医院成功完成充气纵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
齐鲁晚报网· 2025-06-20 16:29
医疗技术创新 - 烟台毓璜顶医院胸外科团队成功实施充气纵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填补烟威地区技术空白 [1] - 该术式避免传统胸腔镜手术对心肺功能的干扰,降低并发症概率并加速术后康复 [1][2] - 手术采用平卧位上下同时操作,无需单肺通气和体位变换,缩短手术时间并减轻疼痛 [4] 手术适应症与优势 - 新术式特别适合肺功能差、胸腔粘连或既往胸部手术史等无法耐受传统开胸手术的患者 [2][6] - 相比传统钝性拔脱手术,新技术在直视下完成淋巴结清扫,达到肿瘤根治标准 [6] - 患者术后首日可下床活动,1周恢复流食,1个月基本实现正常饮食 [6] 技术难点与行业地位 - 纵隔内操作空间狭小且毗邻心脏/大血管,要求术者具备丰富经验及高超技巧 [8] - 该技术源自日本,目前国内仅少数大型医学中心能开展,体现医院胸外科微创技术领先性 [6][8] - 技术突破使区域患者可本地获得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的先进治疗方案 [8]
负债千万解聘全员的江苏泗洪老年病医院,曾多次被行政处罚
齐鲁晚报网· 2025-06-18 18:43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路董萌胡玲玲 近日,一则落款为江苏泗洪老年病医院的通知引发广泛关注,通知内容称,"总债务达到4400万元,医院目前的收入已经不能维持正 常运转……全体人员集体解聘合同,立即执行"。 "4月30日下午,院办突然在200多人的工作群里发了解聘公告。"张女士向记者表示,从2024年起,医院就出现过断断续续拖欠工资 的情况,"有时发一半,有时整月拖欠,7个月下来总共欠了我们不少钱"。 6月18日,曾经在该院工作过多年的医护人员张女士对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表示,通知发出后,她和40多名同事申请了劳动仲 裁,目前还在等待结果。记者注意到,泗洪老年病医院属民办非企业单位,涉及多起劳动纠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该院还曾因过 期药与正常药混用等问题被行政处罚。 记者注意到,企查查APP显示,泗洪老年病医院属民办非企业单位,涉及多起劳动纠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 此外,该院曾多次被行政处罚。2023年10月,该院超过有效期的药品与其它在有效期内的药品混放在一起,无任何区分标识,涉嫌 使用劣药的行为被立案调查,后被罚款3万元,还因未按规定填写病历资料、使用未取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开具限制 使用级抗菌 ...
中 关 村: 关于对成都温江国美互联网医院有限公司减资暨关联交易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8 17:13
关联交易概述 - 公司拟对全资子公司华素堂养老的控股子公司成都温江国美互联网医院有限公司进行减资,注册资本从10,000万元减至200万元,减资部分由全体股东按持股比例同比例减资 [1] - 减资后各股东持股比例不变,华素堂养老仍持有51%股权,关联方国美控股持有49%股权 [1] - 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因国美控股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黄光裕 [3] 交易审批与程序 - 交易金额未超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5%,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董事会审批即可 [2] - 独立董事专门会议已审议通过,3名独立董事均同意提交董事会审议 [2][9] - 关联董事需回避表决,决议由非关联董事过半数通过 [3] 关联方基本情况 - 国美控股注册资本30亿元,资产总额153.54亿元,净资产43.65亿元,2024年营收37.45亿元,净亏损2540.99万元 [3][4] - 实际控制人为黄光裕,通过北京鹏润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国美控股100%股权 [3] - 关联方非失信被执行人,无履约能力风险 [4] 交易标的基本情况 - 成都互联网医院成立于2021年,注册资本1亿元,主营互联网医疗服务、药品零售及医疗器械经营等 [4] - 2024年末资产总额44.83万元,负债315.91万元,净资产-271.08万元;2025年一季度净资产-241.59万元,营收为0 [5][6] - 减资前后股权结构不变,华素堂养老与国美控股分别持股51%和49% [6] 交易定价与影响 - 减资基于全体股东协商,遵循公平原则,无损害中小股东利益情形 [7] - 减资不影响公司合并报表范围,不会对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8] - 2025年1月至披露日,公司与关联方累计发生关联交易373.38万元,涉及物业、房租等费用 [8][9] 独立董事意见 - 独立董事认为减资事项公平合理,未损害公司及非关联股东利益,同意提交董事会审议 [9]
科研不端频现,涉三甲医院!有论文惊现“男性子宫肌瘤患者”
第一财经· 2025-06-17 22:37
科研不端行为现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通报2025年第二批21起科研不端案例,多例涉及医院或医学院校的"买卖实验研究数据",包括知名三甲医院医师[1] - 典型案例为某高校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燕某某在基金项目申请书中使用存在数据买卖问题的论文,论文涉及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分子研究[1] - 医院是学术不端重灾区,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设有专门举报渠道,网友反馈的"问题论文"引发医院调查[1] 论文造假产业链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查处护士霍某某在子宫肌瘤论文中编造"男性患者"数据,涉事人员被记过、降级并取消5年晋升资格[2] -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因审稿漏洞导致两篇妇科论文出现男性病例,涉事编辑被辞退,杂志社整改流程[2] - 专家指出论文造假工厂形成产业链,与医院高校量化评估标准单一有关,催生医生-论文工厂-杂志的"垃圾论文流水线"[2][3] 医学论文质量与评价体系 - 中国医生年发表论文数十万篇,但高质量论文极少,造成科研经费浪费[4] - 部分医院改革考核标准,将科普纳入晋升通道以打破"唯论文论",网络平台通过流量扶持打造科普网红医生[4] - 民营医院倾向招聘科普网红医生以带动流量和创收,而头部三甲医院仍坚持科研成果为主导,仅认可专业杂志的科普内容[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