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材料

搜索文档
东方雨虹: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40.16% 拟每10股派9.25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1 22:00
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35.69亿元 同比下降10.84%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4亿元 同比下降40.16% [1] 利润分配 - 公司计划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9.25元(含税) [1] - 不进行公积金转增股本 [1]
东方雨虹: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40.16% 拟10派9.25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7-31 21:5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5.69亿元,同比下降10.84% [1] - 归母净利润5.64亿元,同比下降40.16% [1] - 基本每股收益0.24元 [1] 股东回报 - 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9.25元(含税) [1] 销售渠道结构 - 工程渠道及零售渠道收入共计114.06亿元 [1] - 渠道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84.06% [1] - 渠道销售占比进一步提升,已成为公司主要销售模式 [1]
东方雨虹30周年:十大领先技术成为驱动企业成长“第一生产力”
中国新闻网· 2025-07-29 17:07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从北京简陋生产线起步 现已站在世界防水界之巅 [2] - 2007年在6平米实验室内用不到2个月攻克低温自粘配方并成功应用于西安地铁项目 [2] - 2009年8月1日技术中心大楼启用 随后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北美研发中心 [2] - 当前与北京大学联合组建先进防水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 [2] 技术创新体系 - 构建从基础研究 技术突破 成果转化到产业融合的全链条创新平台 [2] - 形成生产一代 推广一代 中试一代 开发和探索一代的保障平台 [2] - 研发重点聚焦行业科学技术问题突破技术难题 打造科学研究阵地和技术创新高地 [2] - 市场是技术创新的指挥棒 创新来源于市场并服务于市场 [2] 产品质量承诺 - 三十年来不做一平米非标产品 [2] - 技术应用于机场 桥隧 地铁 管廊 核电 学校 医院 工厂及居民建筑等多元化市场 [2] - 好技术才有好材料 好材料才有好未来 [2] 核心技术地位 - 十大关键技术是驱动企业成长的第一生产力 [3] - 技术体系代表公司厚积薄发的创新基因 [3]
高质量发展我来说 | “知产”变资产 专利变红利
广西日报· 2025-07-25 11:49
防水材料技术 - 西牛皮防水科技的旗舰产品可在恶劣环境下施工,持续防水效果达50-60年甚至更长时间[1] - CPS反应粘界面技术通过化学交联与物理卯榫作用实现防水层与混凝土的不可逆粘结,颠覆传统认知[2] - 防水材料与混凝土基层结合后可承受超过300公斤垂直剥离力,展示超强粘结特性[2][3] 研发与专利成果 - 公司与清华大学及德国科德宝集团合作持续升级产品,目前拥有126项专利[3] - 2020-2024年基于CPS技术的防水材料实现近200亿元营收(含经销商),利润率行业领先[3] - 技术拓展至金属构筑物和特殊水环境防水防护防腐一体化新领域[3] 医疗检测技术转化 -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医院研发的华支睾吸虫核酸试剂盒灵敏度高,检测时间缩短至半小时[4] - 试剂盒已与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公司签约量产,国内外肝吸虫检测市场规模每年达十几亿元[4] - 产品获多项核心专利,上市后可覆盖180多国,有望降低检测单价并带动产业链发展[4] 企业专利与营收 - 桂林优利特电子集团拥有有效专利370件(含109件国内外发明专利)[4] - 相关技术应用于医疗分析系统,2024年创造营收超10亿元[4]
近三年业绩低迷 防水龙头东方雨虹拓展业务边界:深耕上游产业链与加码海外零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7 22:58
核心观点 - 东方雨虹近期通过取得江西永丰大理石矿采矿权和收购智利建材零售企业Construmart,加速向上游原材料延伸和海外市场拓展的战略布局,旨在构建多元化业务生态 [1][2][4] - 公司2021年归母净利润达到42.05亿元高峰后,2022年几乎腰斩,2024年同比下降95%,业绩滑坡反映出建筑行业整体下行趋势 [1][2] 上游产业链布局 - 全资子公司砂粉集团投资10亿元在江西吉安建设新材料产业园,涵盖矿山开采、白水泥、特种砂浆等多类产品研发生产 [2] - 取得永丰县大船岭矿区饰面用大理岩矿采矿权,生产规模达100万立方米/年,可切入大理石板材、碳酸钙超细粉体等新领域 [2] - 工业板块将成为公司新增长引擎,自有矿山可保障原材料供应稳定性,降低价格波动风险,优化成本结构 [3] 海外市场拓展 - 以1.23亿美元(约8.80亿元人民币)收购智利Construmart 100%股权,该公司在智利拥有31家建材超市,2024年营收20.93亿元,净利润0.35亿元 [4] - 智利是"一带一路"重要伙伴,收购可结合公司供应链优势与标的渠道力,实现协同效应,并以此为起点拓展拉美其他市场 [5] - 今年3月已完成与香港万昌五金建材和康宝香港的股权合作项目交割,持续推进国际化战略 [6]
科顺股份20250714
2025-07-15 09:5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防水行业 - 公司:科顺股份、三棵树、亚士、北京东方雨虹、伟星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科顺股份经营情况 - 2025 年二季度整体经营环比一季度改善,市政基建和工商类项目复苏,但地产板块持续下滑,二季度收入预计与去年同期持平或略降,因去年下半年基数低,2025 年下半年有望正增长[2][3] - 2025 年预计收入规模 13 - 14 亿元,有望扭亏为盈,2024 年收入约 9.7 亿元[32] - 2025 年零售业务占比预计接近 20%,海外销售占比预计达 6 - 7%,地产相关收入占比预计继续降低[2][19] - 二季度市政基建和工商建筑领域需求良好,总体增长接近 30%,海外市场一季度增长 60%以上,二季度保持 40 - 50%增长,地产和市政基建板块下滑,工商类建筑基本持平[20] 防水产品提价情况 - 提价背景是防水行业盈利能力缩窄,头部企业降价扩份额不可取,中小型企业生存受挑战,此次提价得到更好协同支持[4][5] - 6 月发布民建领域提价函,7 月实施,民建领域落地效果好;公建领域 7 月 10 日实施,需逐个项目沟通,部分地区已落地,涨幅待确定[5][6] - 经销商对终端产品价格调整幅度不一致,公司未统一要求终端零售价[7] - 下半年平均涨幅因区域市场竞争和经销商执行力差异,暂无法准确预估[8] - 预计实现 3% - 5%涨价是大概率事件,涨幅 1% - 2%也是积极信号,有助于毛利率提升[2][9] - 提价策略动态管理,取决于需求情况和同行落实情况,若需求企稳或同行普遍跟随,提价难度降低[2][10] 防水行业市场格局 - 总需求约 1000 - 1100 亿元,有效市场约 700 - 800 亿元,头部前三家企业合计市占率约 40%[2][13] - 跨行业进入防水领域的公司如三棵树和亚士转型不成功,投入和市占率预计逐渐走低[2][14] - 防水行业未来格局呈“3 + X”模式,跨界公司将减少或退出,竞争格局好转[16] 其他业务情况 - 2025 年在新疆投建合资工厂,覆盖新疆业务并出口中亚,2024 年新疆销售额约 2000 万元,2025 年预计达 3000 - 3500 万元[23] - 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修缮板块占比超 40%,计划年底社区店达 100 家,明年扩展到上千家[27] - 2025 年计划将经销商网点数量增加到 7 - 8 万个,2024 年约 5 万个[33] - 希望用三年时间将民用建筑市场收入占比提升至 30%左右,目前约 15%,2025 年争取达 20%[34] - 上半年处置 1.6 亿元工抵房,全年计划处置接近 4 亿元,完成后剩余约四五个亿[36] - 丰泽业务 2025 年目标回到 2023 年水平约 3 亿元,上半年已实现 1.1 亿元,总部迁至成都,宿迁工厂在江苏沿海和济南区域发力[3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多出的 200 - 300 亿市场需求集中在民营房企和地方政府项目,公司基本不参与,这些项目倾向低质低价或假冒伪劣产品[17] - 参与保交楼项目限于有专项资金监管账户的项目,碧桂园、富力等项目基本不供货,央国企项目会参与[18] - 纯粹挖运河对防水材料需求不大,水坝、发电站或枢纽工程对防水材料需求大[22] - 防水新规全面实施,但落地参差不齐,政府项目、重点工程和大型工商企业项目落实较好,地产及地方小型项目落实差[35] - 公司评估包工包料业务模式,目前采取谨慎策略,不主动推进,该类业务逐年下降[38][39][40]
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链”聚新势能 “质”创新未来
中国化工报· 2025-07-07 14:34
产业升级与转型 - 荆门石化年产60万吨环烷基特种油高压加氢项目首吊到位,标志着"油转特"项目进入新阶段,推动石油化工产业链高端化发展 [1] - 园区聚焦六大产业(石油化工、碳一化工、锂电池材料、生物医药、光固化剂、防水材料),通过链式整合和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能级跃升 [1] - 采取"一企一策"盘活机制,累计让6家僵尸企业焕发新生,腾挪出数百亩低效用地,为优质项目开辟空间 [2] 产业链整合与集群发展 - 以荆门石化为龙头,引进28家下游企业(如玲珑轮胎、巨邦石化),构建从基础原料到高端新材料的完整生态 [2] - 以盈德气体煤制氢工业气体岛为核心,串联"气头—化工—新材料"碳一产业链,形成资源高效流转的闭环 [3] - 锂电池材料产业链实现全生命周期循环,涵盖上游锂盐(金泉新材料)、中游三元前驱体(格林美)、电解液(新宙邦)、下游电池生产(亿纬锂能)及回收(美华),预计总产值达200亿元 [3] - 园区内18家上市公司与90%中小企业实现上下游协同,年产值阶梯式增长 [3] 精准服务与价值链提升 - 构建"分企施策"服务机制,解决企业用工短缺、融资困难等问题,搭建产业链对接会等资源互通平台 [4] - 支持光固化产业链龙头企业固润科技投资15亿元扩建项目,预计新增35亿元产值,打造国内光固化材料重要生产基地 [4] - 防水材料产业链引进东方雨虹、科顺防水两家龙头,形成高端防水卷材和新型涂料特色产业链,预计年总产值突破20亿元 [5] 人才驱动与创新体系 - 建设化工安全技能培训基地和化工产业人才联盟,整合高校(如武汉工程大学)与龙头企业(亨迪药业、润都制药)资源,形成"产学研用"协同体系 [6] - 生物医药产业链覆盖解热镇痛药、抗肿瘤药等六大品类324个品种,研发生产全链条体系完善 [6]
2025年中国高分子防水卷材行业发展历程、产量、市场规模、重点企业及发展趋势研判:高分子防水卷材规模超200亿元,需求推动下市场前景可观[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06 07:44
高分子防水卷材行业概述 - 高分子防水卷材是以合成橡胶、合成树脂或共混体为基料,加入化学助剂和填充剂制成的可卷曲片状防水材料,按基料可分为橡胶类、树脂类和共混类 [3] - 主要产品包括TPO、PVC、EPDM等,具有匀质性好、拉伸强度高、耐腐蚀性强、施工环保等优势,但原料依赖进口导致成本较高 [5][6] - 2024年中国高分子防水卷材市场规模达218.08亿元,占防水材料总量的11.16%,产量从2015年2.47亿平方米增长至2024年7.28亿平方米,年复合增长率12.76% [15][17][18] 行业发展历程与产业链 - 行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1980年从日本引进4条三元乙丙卷材生产线(每条产能100万平方米/年),2009年上海建成首条年产3000万平方米TPO卷材生产线 [7] - 产业链上游为沥青(2024年石油沥青产量3450.8万吨,同比降7.96%)、膜类材料等原材料;中游为生产制造;下游应用于房屋建筑、轨道交通、水利设施等领域 [10][12] - 2024年中国防水材料总产量达65.2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2.1%,其中高分子卷材因绿色环保特性受政策支持加速替代传统沥青基产品 [14][18] 竞争格局与重点企业 - 市场集中度较低,主要企业包括东方雨虹(2024年防水卷材收入117.9亿元)、凯伦股份(12.62亿元)、科顺股份等上市公司,以及北新防水、卓宝科技等非上市企业 [21][22][23][25] - 东方雨虹业务覆盖防水材料全产业链,产品应用于鸟巢、港珠澳大桥等标志性工程;凯伦股份专注高分子材料差异化竞争,推广融合防水系统 [23][25] - 外资企业如卡高建材、金耐德等占据部分高端市场,中小本土企业因技术落后面临淘汰,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21] 未来发展趋势 - 环保化:推广TPO/HDPE等可回收材料,研发生物基聚氨酯,建立废旧卷材回收体系 [27] - 高性能化:通过纳米改性提升耐候性,开发自修复、阻燃等特种功能材料,适应核电等高端场景 [28] - 智能化:生产端应用AI优化工艺,产品嵌入传感器实时监测渗漏,结合AR辅助施工 [29] - 施工便捷化:发展预铺反粘、自粘型产品,模块化拼接技术可缩短工期30%以上 [30]
新一轮“去产能”:成因、方案和给普通人的建议
吴晓波频道· 2025-07-05 01:22
宏观经济背景与行业现状 - "内卷式"竞争的出现受经济周期变化、体制机制问题和技术发展规律综合影响[1][27] - 汽车行业展开60天账期革命并呼吁缩短返利兑现账期、简化返利政策[3] - 新能源头部企业取消夜班并削减部分产线产能至少1/3[4] - 头部猪企接相关部门要求去产能并控制出栏体重在120公斤左右[5] - 光伏玻璃企业计划集体减产30% 供应量从64GW降至45GW[6] - 水泥行业自查备案产能与实际产能差异[7] 价格战与涨价趋势 - 连锁零食品牌呼吁停止价格战并提高门店毛利率[12] - 工程涂料、防水材料行业多个核心品类涨价1%-13%[12] - 包装纸行业瓦楞纸、牛卡纸等短期内连续两次调价[13] 历史去产能经验与当前特点 - 2005年去产能第一阶段针对钢铁、水泥等行业淘汰炼铁4100万吨、炼钢1186万吨[18][19] - 2015年推动行业兼并重组如宝武集团成立并收购多家钢企[19] - 当前去产能涉及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兴行业[21][22] - 企业展现自主能动性如头部车企取消夜班、零食品牌呼吁良性竞争[23] - 出口转内销成为重要抓手推动市场向高质量产品迈进[24] 专家分析与行业指标 - 产能利用率低于历史平均水平或毛利率下行+销售费用率上行表明内卷式竞争[32][33] - 光伏、钢铁等行业产能过剩因强投资政策、市场需求不足及房地产投资萎缩[41][42][43] - 光伏产业曾受政策刺激和高收益驱动导致盲目投资与高库存风险[44] 政策建议与未来方向 - 短期内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扩围至出口转内销产品[35] - 长期需改善收入分配并推动国资上缴财政专项用于社保[36] - 制定行业标准规范市场行为并鼓励企业差异化竞争[37][38] - 分类施策引导供给侧并加大创新支持力度[39] - 减少行政干预与过度补贴 激活市场需求与市场联动机制[49] 投资与行业布局 - 产能过剩行业需自我提升或转行至朝阳产业[56] - 去产能初期行业股票普跌 后期头部企业股价翻倍[57] - 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朝阳行业存在套利机会[58] - "反内卷"或成"十五五"规划主线衔接国内大循环[59] - 发改委或牵头量化去产能目标 参考供给侧改革经验[61][62]
“防水茅”实控人,又要“低位”减持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7-03 19:29
实控人减持计划 - 东方雨虹实控人李卫国计划减持不超过4638.22万股(占总股本1.94%),按7月3日收盘价计算预计套现约5亿元 [2][3] - 减持目的为偿还债务,股份来源主要为首次公开发行前持有的股份及资本公积转增部分 [3] - 李卫国及其一致行动人李兴国合计持股5.42亿股(占总股本22.22%),目前已质押4.11亿股(占总持股75.83%,占总股本17.2%)[5] 质押融资情况 - 未来一年内到期质押股份3.82亿股(占总持股70.48%,占总股本16%),对应融资余额15.48亿元 [5] - 未来半年内到期质押股份2.4亿股(占总持股44.28%,占总股本10.05%),对应融资余额9.17亿元 [5] - 此前4857.4万股质押(占总股本2%)已展期一年至2026年4月17日,质权人为中金财富证券 [3][4] 历史减持与股价表现 - 2024年1月李卫国完成前次减持5036.93万股(占总股本2%),套现约6.5亿元,减持均价16.08元 [7] - 董秘张蓓2023年10月发朋友圈质疑股价表现时股价22元,2024年7月已跌至11元附近,较高峰期缩水超八成 [8][9] - 2024年9月股价最低触及8.23元,截至7月3日总市值264.4亿元 [9] 财务表现 - 2023年营业收入增长5.15%至328.27亿元,净利润增长7.16%至22.73亿元 [12][13] - 2024年营业收入下滑14.52%,净利润大幅下滑95.24%至1.082亿元 [12]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继续下滑16.71%至59.55亿元,净利润下滑44.68%至1.924亿元 [12][13] 业务转型 - 零售板块收入占比超30%且保持高速增长,业务呈现消费属性 [8] - 非防水业务快速发展,构筑第二增长曲线 [8] - 行业供给端出清,竞争格局优化,龙头企业市占率提升机遇显现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