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

搜索文档
“三稳”撑起北京经济半年报,下一步实施消费提振等六大专项行动
新京报· 2025-07-22 21:08
在经营主体增长稳方面,北京民营企业数量超过95%,吸纳就业超过60%,占全市GDP比重约1/3。为更 好地服务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北京市建立了民营经济政策落实组织协调机制,常态化召开民营企业座谈 会,今年已办理民营企业反映的问题1万余个。外资企业是北京经济结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5月新设 外资企业961家,增速31.1%。目前,北京全市非现场检查占比提升至67.9%,"无事不扰"企业达23.1万 家。上半年,新设企业近15万家、同比增长约二成,新设数量达历史同期峰值。 发布轻微违法免罚事项清单,力争"无事不扰"企业突破50万户 7月22日,记者在北京市发改委举行的上半年首都经济形势解读和民生重点领域发展成效新闻发布会上 获悉,北京上半年经济社会运行"态势稳、动能足、保障实",全市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 期,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不断巩固。具体表现为,上半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5万亿元,同比增长 5.5%,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6%,完成年度预算的53.9%、超时间进度 3.9个百分点。 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张鑫在解读中指出,北京经济大盘稳固,整体来看,主要来自主导产业支撑 ...
吉林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化文旅融合
证券时报网· 2025-07-22 12:06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 - 吉林省计划到"十五五"期末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并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1] - 以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重点提高文化产业质量效益 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 [1] - 强化政府统筹 市场主导 科技支撑 创新驱动 特色引领 协调开放 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 [1] 产业集群与重点项目布局 - 培育3个百亿级规模主导产业 以影视 动漫 出版等业态为主 [2] - 推动长春市建设汽车文化名城 世界电影之都 创意设计中心 [2] - 建立省级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库 包括电影《731》《生还》 电视剧《磐石》《归队》等精品创作 [2] - 重点发展工业旅游 培育影视拍摄 文化创意等新业态 以中国一汽 长影等为核心 [2] 文化资源开发与特色IP打造 - 深挖长白山 冰雪 东北抗联 民俗 人参等文化资源 打造"一县一品"特色文旅IP [2] - 围绕松花石雕刻 满族刺绣等培育非遗工坊集群 [2] - 加强高句丽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推进渤海国城址与墓葬群申遗 [3] - 建设航空博物馆 一汽博物馆 黄金博物馆 长白山神庙遗址公园等 [3] 科技赋能与数字化转型 - 制定科技赋能文化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构建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服务平台 [3] - 推进文化大数据中心建设 实施五项数字化转型行动(文化科技 出版发行 影视制作等) [3] - 推动数字技术在文创领域应用 支持文化领域大模型建设 开发文旅元宇宙场景 [3] - 培育数字出版 互联网信息服务 动漫游戏数字内容服务等新业态 [3] 文旅融合与冰雪经济 - 实施旅游万亿级产业攻坚行动 促进农文旅 工文旅 商文旅等多领域融合 [4] - 建设冰雪旅游强省 避暑休闲名省 推进4A级以上景区市场化运营 [4] - 完善冰雪全产业链 打造碳纤维冰雪装备器材"吉林制造"品牌 [5] - 创建"冰雪丝路"创新先导区 建设博物馆 深化与俄罗斯 日本 韩国等国际合作 [5] - 推出"长白天下雪"市场营销计划 开发"吉林粉雪"主题衍生品 [5] 区域协同与品牌活动 - 加强东北地区协同联动 办好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等活动 [2] - 实施大长白山区域 大松花江流域 G331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等规划 [4] - 举办长春冰雪节 吉林雾凇冰雪节 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等品牌活动 [4] - 推出百条研学旅游线路 百个精品课程 打造"研学吉林·感知精彩"品牌 [4]
第九届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举办
消费日报网· 2025-07-22 10:53
文博会概况 - 第九届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7月17日至21日在呼和浩特市举办,主题为"创见北疆 智汇文博" [1] - 设置九大展区,汇聚海外20余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5个省(区、市)的500余家展商 [1] - 开幕首日吸引大量观众及专业参观团,部分观众专程从外地前来 [1] 北疆文化展示 - 设立"印象北疆 文脉华章"主题展区,通过三大板块展示内蒙古文化底蕴与发展成果 [2] - 各盟市展示特色文化项目,如呼伦贝尔四季盛景、通辽"科尔沁秘境之门"、锡林郭勒蒙古马超级联赛 [2] - 举办第四届自治区文化品牌(IP)创意设计大赛和"北疆文化新质生产力"研讨会 [2] 科技与文化融合 - "数联万象 智启未来"展区展示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风语筑脑电波可视化技术等创新产品 [3] - 首次设立智慧旅游展区,展示氦豚机器人咖啡吧、云境科技智能温控服饰等50秒至2秒快速响应产品 [3] - 杭州云深处科技展示"绝影Lite3"四足机器人等创新技术 [3] 产业交流与合作 - 吸引宇树科技、商汤科技、风语筑等国内文化科技头部企业参展 [4] - 邀请殷墟博物馆、西安博物院等文博机构代表促进文化交流 [4] - 国际展区面积扩容20%,吸引俄罗斯、蒙古国等20余国展商参与 [4] 文化消费与活动 - 设立休闲生活和时尚消费展区,汇集工艺美术、珠宝、茶文化等消费产品 [5] - 举办3项主题活动、5项配套活动和1项总结活动,涵盖展示、推介、研讨等内容 [5] - 文博会持续发挥检阅台、风向标作用,推动文化产业"引进来"和"走出去" [5]
吉林:支持文化领域大模型建设,开发文旅元宇宙应用场景
快讯· 2025-07-22 10:52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 - 到"十五五"期末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并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1] - 制定出台"十五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1] 产业集群培育 - 以影视动漫出版等业态为主培育发展一批文化产业集群 [1] - 力争打造3个百亿级规模的主导产业 [1] 长春市文化定位 - 推动长春市建设汽车文化名城世界电影之都创意设计中心 [1] 特色文化资源开发 - 深挖长白山冰雪东北抗联民俗人参等文化资源 [1] - 围绕松花石雕刻满族刺绣等培育非遗工坊集群 [1] - 打造"一县一品"特色文旅IP [1] 数字化建设 - 推进吉林省文化大数据中心建设 [1] - 实施文化科技出版发行影视制作新闻传播文旅融合等五项数字化转型行动 [1] 数字技术应用 - 推动数字技术在文创领域广泛应用 [1] - 支持文化领域大模型建设 [1] - 开发文旅元宇宙应用场景 [1]
湖南积极探索“文化+科技”深度融合 这个“加法” 何以产生“乘法”效应(文化中国行)
人民日报· 2025-07-22 06:10
文化与科技融合新业态 - 数字文博平台山海APP上线10个月完成3万件文物数字化采集并拥有3000万用户 [1] - 音乐节目《歌手2025》采用虚拟座席与实时反馈技术实现AR云入场体验 [1] - 芒果数智算法使文物采集效率提升且成本下降80% [2] - 京东方艺云类纸显示屏实现艺术还原与智能交互 去年数字文博合作营收超15亿元 [2] 虚拟制片技术突破 - 创壹科技虚拟制片短剧《柒两人生》播放量超5亿次 拍摄周期仅14天 [2] - XR虚拟影棚技术替代传统实景搭建 实现数字场景快速切换 [2] - 第二代时空凝结系统技术应用于体育转播和大型晚会等新场景 [6] 音视频产业规模增长 - 2024年湖南省音视频产业集群规上企业营收达2827.6亿元 同比增长9.7% [3] - 马栏山园区聚集5家上市公司、202家规上企业及166家高新技术企业 [6] - 带动4000余家文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6] 数字文保技术应用 - 采用光度立体采集与AI数字修复技术以0.01毫米精度还原浯溪摩崖石刻 [4] - 建成摩崖石刻专题数字体验馆实现4K级文物展示 [4] - 传统花鼓戏《新刘海砍樵》通过沉浸式舞台改造获得市场认可 [4] 技术基础设施升级 - 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实现5分钟中文短剧1分钟内英语翻译 [6] - 云网算新设施支持超高速传输与5G云送审模式 [7] - 本地拍摄异地协同制作成为行业常态 [7] 产业支持体系构建 - 设立总规模3000亿元金芙蓉基金专设文化科技融合子基金 [7] - 引入专业仲裁院与知识产权审判庭强化制度保障 [7] - 建立部省联动机制与专班推进机制支持产业发展 [6][7]
世界文学之都评估获“优秀”等次——
南京日报· 2025-07-21 10:26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UCCN)秘书处发布评估报告,南京在获评世界文学之都 后的首次四年期(2020—2023年度)评估中荣获"优秀"等次。 南京自2019年成功入选世界文学之都以来,积极参与国际年会、主动发起倡议、深化与其他国家 的文学之都合作,让绵延数千年的中国江南文化历史在世界级的交流平台上得到展示,赢得广泛认可与 赞誉。 7月21日,第七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在南京开幕。作为中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世界文 学之都,南京以文会友,不断推动和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可读可赏,文学气息浸润城市肌理 2019年,南京在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学之都"的报告中,将南京比喻成"一位痴心不改的阅读 者",崇尚文学、热爱读书是其独有的精神气质。 在南京,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文化景观,可读性和可赏性俱佳,文学气息浸润城市肌理。在身心沉 浸中,人们对这座城市更具有认同感,世界文学之都形象越发深入人心。 从"世界文学之都地标网络"001号——南京"世界文学客厅"正式开放以来,南京已授牌1000余个"文 都空间"网络。在南京文学之都城市空间建设规划实施中,钟山文学馆、津逮楼、长干里等文化景点、 故居纪念馆、书店文 ...
镇江佛山来苏游客可免费游览40余景区
苏州日报· 2025-07-19 07:58
赛事活动 - 中甲联赛苏州东吴迎战佛山南狮 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第七轮苏州队对阵镇江队将于7月19日至20日在苏州市体育中心体育场举行 [1] - 两场足球对决将接连上演 进一步高涨苏州球迷的足球热情 [1] 观赛福利 - 镇江市和佛山市来苏游客可凭本人身份证免费游览苏州超过40家景区 [1] - 苏州一批酒店 旅游项目推出优惠活动 [1] 主题市集 - "苏州银行·苏州超级夜"主题市集将在市体育中心综合健身馆西广场亮相 [1] - 市集每天16:00至22:30开市 由苏州银行冠名赞助 [1] - 苏州日报社 苏州文化投资发展集团联合打造 邮政储蓄银行苏州分行 苏州市供销合作总社联合赞助 [1] - 苏州市总工会 苏州市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提供大力支持 [1] 市集特色 - 32平方米超大屏幕直播赛事 打造"第二现场" [1] - 60余个主题摊位营造精彩夜生活 释放消费活力 [1] - 现场设有32平方米LED巨屏与专业音响 [2] - 苏州餐饮商户联手推出酒水 羊肉串 小龙虾等"观赛伴侣" [2] 地方特色展示 - 苏州提供糕团 绿豆汤 蜜饯等传统美食和苏绣等苏作精品 [2] - 镇江将在周日分批次赠送2000份锅盖面 [2] - 苏州本地最当季鲜果农产品为市民游客送上夏日专属滋味 [2] 科技元素 - "春晚同款"机器人和添可的炒菜机器人将携手亮相 [2]
市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文化产业发展: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建设文化强市
长江日报· 2025-07-17 21:59
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强市 [1] - 文化产业契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利于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 [2] - 文化产业对优结构、促转型、扩消费、增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2] 产业现状与优势 - 武汉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科教人才优势突出 [2] - 近年来文化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业态持续升级,呈现加快发展态势 [2] - 需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2] 产业发展方向 - 强化产业思维、市场意识,统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运用市场化经营机制 [3] - 推动文化产业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3] - 优化产业结构,坚持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巩固提升创意设计、新闻出版、动漫游戏等优势产业 [3] - 大力发展网络视听、电子竞技、沉浸式文化体验等新兴文化产业 [3] - 推动文化和旅游、商业、演艺、体育、工业等交叉融合发展,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3]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坚持科技赋能,抢抓以人工智能为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 [3] - 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支持文化企业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 [3] - 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 [3] 市场主体培育 - 壮大经营主体,吸引积聚具备行业影响力、产业带动力、生态主导力的链主企业 [3] - 大力培育扶持文化类中小微企业,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增强市场竞争力 [3] - 营造一流生态,加强金融、人才、数据、场景等要素保障,高水平建设文化产业园区 [3] 政策与组织保障 -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链长制"作用 [4] - 强化政策支持,把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十五五"规划,推动政策迭代升级 [4] - 坚持正确导向,把握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的关系,弘扬真善美、激发正能量 [4]
建德探索人文乡村共富新路径
杭州日报· 2025-07-15 10:48
人文乡村建设模式 - 建德市通过"新安诗路"文化带建设串联散落文化资源,形成"精神共富+产业共富+人才共富"乡村振兴路径 [2] - 采用"文艺村长+文化特派员+乡村运营师"三维联动机制激活乡村文化活力 [2] - 下涯镇之江村通过摄影模特产业带动50余村民就业,每人日收入200-500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首次突破300万元 [6] 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 下涯镇2024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带动民宿餐饮收入超800万元,衍生写生培训、艺术品展销等新业态 [6] - 李家镇化石产业带动50余人就业,人均年增收3万元,开发化石盲盒等文创产品销往全国 [7] - 梅城镇千鹤村打造6条研学路线及康养产品矩阵,运营收入达151万元,新增就业岗位6个 [8] 影视文旅产业突破 - 建德市三年落户影视企业57家,累计出品承制影视剧103部,群演培训中心输送群众演员300余人次 [9] - 桂花村改造20栋农房为"民宿影棚","田园卡丁车"项目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 [9] - 寿昌镇举办浙江电影"凤凰奖"颁奖典礼,推动影视文化产业发展 [8] 人才培育体系 - 之江村通过文化特派员引进专业人才,直接带动50余位村民参与文化服务,3人成长为摄影讲师 [10][11] - 镇头村"1+X+N"培养体系形成音乐人才链,培养出5支文化队伍,村民与专业演员同台演出 [11] - 航川村云下美术馆项目入选浙江省文化艺术发展基金,打造中国首个乡村摄影艺术大展 [4][5]
建德:“渔歌新唱”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杭州日报· 2025-07-14 11:23
乡村振兴与文化赋能 - 建德市三都镇通过"音醉三都·嗨FUN一夏"音乐季开幕式展示文化特派员制度一周年成果,以音乐为纽带激活乡村活力,现场政、校、企、民四方协同推动文旅项目签约落地 [5][6] -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学院与三都镇建立"音乐学院教学实践基地",佰跃国际旅行社签约音乐研学项目计划年引流超5000人次,江野城外烧烤露营基地与骑行驿站项目构建"音乐+户外"消费场景 [6] - 青柑茶合作开发项目整合建德妇幼保健院科研资源与本地农场,中国水利水电一局五公司支持"山里朋友"青创团队创业,推动人才从"进村指导"转向"驻村深耕" [6] 音乐产业与文旅融合 - 原创音乐舞台剧《渔乐糍香》首演融合建德民歌、九姓渔民历史及生活器具演奏,创新演绎渔村文化,提升乡村精神内涵 [7] - 三都镇构建"音乐生活圈",建成乡村音乐学校、录音棚等阵地集群,联动高校培养120余名乡土文艺人才,6名知名音乐人担任"文艺村长" [8] - 首发"音醉三都山水间"音乐研学路线,串联镇头村音乐学校等特色站点,推出"六个一"体验套餐(演出、渔家酒水、麻糍、婚俗照、录歌、演唱会)深化"音乐+"业态 [9] 政校企合作与品牌建设 - 杭州市文化特派员制度深化校地合作,杭师大音乐学院等高校资源开设器乐培训班并举办乡村音乐会,形成"三江口村艺"大赛等品牌活动 [8] - 三都镇党委书记方睿强调文化特派员机制下政校企民协同模式是乡村振兴引擎,未来将通过音乐品牌持续提升乡村内生发展动力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