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物联网
搜索文档
三晖电气战略控股AIoT领军企业 深圳左邻永佳科技公司
证券时报网· 2025-10-26 20:02
左邻永佳是中国领先的城市空间和工业数智能效解决方案提供商,其拥有首个通过华为鲲鹏兼容性测试 的智慧园区产品,首个与华为设施云联合解决方案产品,通过AI算法、AI Agent和工业知识图谱手段, 实现能效领域的"汽车自动驾驶",帮助城市空间和工业企业完成零碳园区转型。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和 口碑,服务了包括东莞慕思、上海报业集团、陕西秦龙电力、河南双汇等多个知名案例。 依托华为云等平台,左邻永佳提供了优秀的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多次获得了客户的认可,荣获"华为 2022年度最佳行业解决方案伙伴奖"、"2023华为云云商店'年度热销商品'奖"、"2024 华为最佳解决方案 伙伴奖"、"2025 华为共创共赢伙伴奖",并且先后获得了清大创投、达泰资本、大象集团、中软国际等 知名机构的投资。 携手左邻永佳,三晖扩大AIoT人工智能能源物联网生态布局 (原标题:三晖电气战略控股AIOT领军企业 深圳左邻永佳科技公司) 近日,三晖电气全资子公司上海三晖新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一项关键战略投资,通过老股转让及表 决权委托,完成对左邻永佳公司的控股收购。 左邻永佳从园区场景切入,现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园区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同时,通 ...
三晖电气战略控股左邻永佳 进一步布局人工智能领域
证券日报网· 2025-10-26 19:44
收购交易概述 - 三晖电气全资子公司上海三晖新能通过老股转让及表决权委托完成对深圳左邻永佳科技有限公司的控股收购[1] - 此次交易标志着公司对左邻永佳从财务投资转向控股投资[3] 战略协同与业务整合 - 控股左邻永佳可与公司储能业务产生协同效应并促进储能业务未来发展[1] - 左邻永佳的物联网技术与公司机器人板块能产生协同效应[1] - 双方将在技术、产品、渠道、团队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3] - 整合旨在全面拥抱人工智能技术在新能源和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和发展[3] 目标公司技术实力 - 左邻永佳是国内领先的城市空间智慧运营平台服务商深度融合物联网、大数据及AI技术[1] - 公司拥有首个通过华为鲲鹏兼容性测试的智慧园区产品及首个与华为设施云联合解决方案产品[2] - 通过AI算法、AIAgent和工业知识图谱实现能效领域的智能决策推动从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演进[2] 新能源业务布局 - 三晖电气2023年开始布局储能行业新能源产业板块正从单一储能设备制造商延伸至电站投资、虚拟电厂及绿电交易[2] - 左邻永佳的AIOT技术结合三晖能源电力技术可极大加强负荷侧可调空间[2] - 双方拟共同开发针对电力新能源场景的现货交易与预测管理平台、绿电与碳汇交易服务平台等重点聚焦零碳园区、源网荷储等业务场景[2] 机器人业务发展 - 公司今年开始进军具身智能领域6月份战略投资小里家机器人[2] - 三晖电气理疗机器人业务将借助左邻永佳的AIOT技术沉淀搭建云端平台系统形成云-网-端一体化架构[3] - 技术整合将助力公司云机器人更加智能化、数字化、云端化[3] 行业战略意义 - 此次收购是公司在新能源与机器人领域深化布局的关键落子体现从传统电力设备制造商向能源+AI综合服务商转型的战略决心[3] - 通过技术互补、业务协同和资本整合双方有望在新型电力系统和智慧城市建设中占据先发优势[3]
奥比中光:10月24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4 18:42
公司治理与运营 - 公司于2025年10月24日召开第二届第二十次董事会会议,审议了《关于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预留授予第二个归属期归属条件成就的议案》等文件 [1] - 截至发稿时,公司市值为344亿元 [1] 公司财务与业务构成 - 2024年1至12月份,公司营业收入构成为:AIoT占比52.82%,生物识别占比40.93%,工业三维测量占比4.69%,其他占比0.92%,其他业务占比0.64% [1] 行业动态 - 中国创新药行业今年海外授权交易额已达800亿美元 [1] - 生物医药行业二级市场表现火热,但一级市场面临募资遇冷的局面 [1]
特斯联与新华三达成战略合作 聚焦融合计算
证券时报网· 2025-10-16 21:38
合作核心内容 - 特斯联与新华三集团正式达成战略合作,旨在围绕AIoT算力平台及异构算力生态进行深度合作[2] - 合作将集中双方优势资源,推动国产算力在AIoT领域的创新与应用[2] 合作方优势互补 - 特斯联的优势在于异构算力编译技术、空间智能场景的业务实践以及AIoT技术沉淀[2] - 新华三的优势在于拥有覆盖“云—网—安—算—存—端”的全产业链深度布局[2] 合作具体方向 - 双方将进行算力技术的深度融合、资源整合与共享[2] - 合作包括在异构算力超节点建设方面进行全新探索[2] - 目标为加速构建高效、智能、安全的异构算力生态[2]
特斯联携手新华三,共筑异构算力生态
金融界· 2025-10-16 11:40
合作核心与目标 - 特斯联与新华三达成战略合作,集中优势资源围绕AIoT算力平台打造及异构算力生态建设进行深度合作 [1] - 合作旨在推动国产算力在AIoT领域的创新与应用,加速构建高效、智能、安全的异构算力生态 [1] - 合作基于双方在技术、资源和市场等多方面的高度互补性 [3] 技术互补与融合 - 特斯联在异构算力编译领域的技术专长可将不同架构的计算资源高效整合优化,为AIoT应用提供强大计算支持 [4] - 新华三凭借在"云-网-安-算-存-端"全产业链的技术积累,为AIoT算力平台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 [4] - 特斯联的HICP平台可实现针对异构芯片算子的有效优化,兼容异构工具链及主流框架,大幅降低开发门槛与迁移成本 [6] 市场资源与场景整合 - 特斯联在AIoT领域积累了涵盖政府、企业、园区等多个领域的丰富行业场景和客户资源 [5] - 新华三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和合作伙伴资源,在金融、教育、医疗等行业拥有众多成功案例 [5] - 双方将推动资源整合与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开拓市场 [5] 异构算力超节点建设 - AIoT场景算力需求升级催生对异构算力超节点的需求,其是构建AIoT算力生态基础设施的"基石" [6] - 新华三覆盖智算领域的全栈技术架构为搭建异构算力超节点奠定了技术、产业、生态基础 [6] - 通过异构算力超节点的构建,双方在产业数智化、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形成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智能决策的完整链条 [7]
奥比中光:首次回购约12万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4 17:12
公司股份回购 - 公司于2025年10月14日首次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约12万股 [1] - 回购股份数量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0.03% [1] - 本次回购成交最高价为86.5元/股,最低价为82元/股 [1] - 本次回购支付资金总额约为人民币1001万元 [1] 公司财务与业务构成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AIoT业务,占比52.82% [1] - 生物识别业务是公司第二大收入来源,2024年占比40.93% [1] - 工业三维测量业务2024年收入占比为4.69% [1] - 其他业务及其他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0.92%和0.64% [1] 公司市值 - 截至发稿时,公司市值为324亿元 [1]
奥比中光:9月12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2 18:09
公司动态 - 公司于2025年9月12日召开第二届第十八次董事会会议 审议关于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发行方案的论证分析报告修订稿等文件 [1] - 公司当前市值为352亿元人民币 [1] 业务结构 - 2024年营业收入构成中 AIoT业务占比52.82% 生物识别业务占比40.93% 工业三维测量业务占比4.69% 其他业务占比0.92% 其他业务占比0.64% [1]
高盛:降小米集团-W(01810)目标价至65港元 次季业绩大致符预期
智通财经网· 2025-08-20 13:41
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30% [1] - 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增长75% 超出高盛和市场预测7%至13% [1] - 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业务表现强劲 收入同比增长45% 超出高盛和市场预测分别2%及8% [1] 业务板块 - 电动车销售抵消智能手机销量疲软 [1] - 智能手机收入及毛利率预估被下调 [1] - 电动车制造产能自7月以来提升相对缓慢 尽管8月交付量略有上升 [1] 预测与估值 - 高盛保持小米2025至27年收入预测基本不变 [1] - 因研发投资和所得税增加 将经调整净利润预测下调1%至4% [1] - 目标价由69港元下调至65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1] 市场表现与担忧 - 过去三个月股价表现与指数基本一致 年内累计上涨54% [1] - 市场担忧下半年AIoT销售增长放缓 因中国国家补贴计划增量效益减弱 [1] - 经过两年连续超预期后 收入及每股盈利预测上调幅度转向温和 [1]
高盛:小米次季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目标价下调至65港元
金融界· 2025-08-20 11:37
业绩表现 - 公司第二季收入按年增长30%,调整后净利润按年增长75%,超出该行和市场预测7%至13% [1] - AIoT业务表现强劲,收入按年增长45%,超出该行和市场预测分别2%及8% [1] - 电动车销售抵消了智能手机销量疲软 [1] 股价表现 - 过去三个月公司股价表现与指数基本一致,年内至今累计上涨54% [1] - 股价表现受智能手机收入/毛利率预估下调影响 [1] - 市场对下半年AIoT销售增长放缓存在担忧 [1] 业务展望 - 电动车制造产能提升相对缓慢,8月交付量略有上升 [1] - 公司2025至27年收入预测基本不变,但经调整净利润预测下调1%至4% [1] - 目标价由69港元下调至65港元,评级维持"买入" [1] 市场预期 - 自2025年初以来对公司预测一直低于市场 [1] - 收入/每股盈利预测上调幅度温和,过去两年连续超预期后进入平稳期 [1] - AIoT增长担忧源于中国国家补贴计划增量效益减弱 [1]
大行评级|高盛:小米次季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目标价下调至65港元
格隆汇· 2025-08-20 11:27
核心业绩表现 - 第二季度收入达到1160亿元人民币 创历史新高[2] - 收入同比增长30% 符合预期[1] - 调整后净利润108亿元人民币 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75% 超出预期7%至13%[1][2] 业务分部表现 - AIoT业务表现强劲 收入同比增长45% 超出预期2%及8%[1] - 电动车销售抵消智能手机销量疲软[1] - 智能手机收入及毛利率预估被下调[1] 股价与市场预期 - 过去三个月股价表现与指数基本一致 年内累计上涨54%[1] - 2025年初以来对公司的预测一直低于市场[1] - 收入及每股盈利预测上调幅度温和[1] 财务预测调整 - 维持2025至2027年收入预测基本不变[1] - 因研发投资和所得税增加 将调整后净利润预测下调1%至4%[1] - 目标价由69港元下调至65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1] 潜在担忧因素 - 下半年AIoT销售增长可能放缓 因中国国家补贴计划增量效益减弱[1] - 电动车制造产能提升相对缓慢 尽管8月交付量略有上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