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物联网

搜索文档
深市机器人企业驱动产业提“智”向新 全链布局赋能“智造”新蓝海
证券时报网· 2025-05-30 19:07
机器人产业概述 - 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应用场景多样化,包括时装走秀、拳击比赛、工厂制造等 [1] - 政策与市场共振,新赛道加速拓展,深市已形成超100家机器人产业链上市公司集群 [1] - 产业链覆盖材料、零部件、电子系统、总装集成等环节,支撑产业创新 [2] 工业机器人市场 - 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725.38亿元,同比增长14%,2024年预计达842.62亿元 [2] - 2025年销售额预计超900亿元,保持稳定增长 [2] - 埃斯顿市场占有率10.3%,连续7年位居国产工业机器人品牌出货量第一 [4] 人形机器人市场 - 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69.0亿元,同比增长76.6% [2] - 预计2027年迎来商业化突破,后续可能高速增长 [2] 重点企业分析 埃斯顿 - 产品覆盖3-700kg负载的87款工业机器人,应用于汽车、光伏、锂电池等领域 [4] - 累计专利及软著900余项,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10% [8] - 整合全球研发资源,形成三大人才梯队 [8] 固高科技 - 专注运动控制技术,为60多个行业提供核心能力服务 [5] - 技术覆盖机器人"小脑"及执行单元,未来将探索分层商业化空间 [8] 智微智能 - 布局边缘计算与AI,打造工业场景"神经中枢" [3] - 2024年拓展智算业务,构建算力供应体系 [5][6] - 拥有有效专利801个,软件著作权222项,推进"AI+"战略 [7] 技术创新与布局 - 行业聚焦感知AI、生成式AI等全链条技术,业务模式向ODM+OBM+服务升级 [7] - 强化基础研究,突破前瞻性技术,构建更具韧性的产业生态 [7][8]
今晚,小米财报的预期很高
华尔街见闻· 2025-05-27 10:09
公司业绩预期与股价表现 - 过去六个月股价飙升近90%,创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最佳表现 [1] - 预期市盈率飙升至28倍,成为板块最昂贵标的之一 [1] - 第一季度销售额预计激增44%,主要受电动汽车和AI物联网业务推动 [3] 市场情绪与估值压力 - 当前估值水平意味着任何低于预期的业绩都可能引发剧烈股价回调 [3] - 期权交易员预计财报后股价将出现4.5%双向波动,高于过去八个季度平均3%的涨跌幅 [3] - 摩根大通分析师认为估值合理,积极催化剂已充分反映在股价中,需等待电动汽车业务更强信号 [3] 财报关键挑战 - 需证明电动汽车和AI物联网业务增长足以支撑当前估值 [3] - 若业绩未超预期,近期反弹上涨势头可能戛然而止 [3] - 市场已消化所有利好消息,面临要么惊艳业绩要么估值修正的两极选择 [3]
晶华微:新产品批量出货 并购整合实现生态拓展
证券日报· 2025-05-23 20:13
公司业务与市场定位 - 核心产品广泛应用于医疗健康、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等关键领域,深度融入产业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进程 [1] - 与广东乐心医疗电子、广东香山衡器集团、优利德科技等多家行业内知名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产品进入倍尔康、华盛昌等知名品牌供应体系 [1] - 智能家居领域已形成成熟技术壁垒,产品切入美的、苏泊尔等头部品牌供应链 [1] - 2024年收购智芯微100%股权,其新产品已在苏泊尔、澳柯玛小规模批量量产,并开拓多个上市公司、知名品牌新客户 [1] - 通过并购整合双方研发资源,构建完整解决方案,产品矩阵广度与深度明显提升 [2] 行业前景与市场数据 - 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的1261亿美元激增至2026年的2078亿美元 [1] - 智能家居是AIoT技术落地的重要场景,消费者对家庭自动化、智能化生活需求持续释放 [1] 研发与产品进展 - 正在加快研发设计新一代项目,较原有产品更具性价比,更匹配客户使用需求,可应用于照明控制、马达和电磁控制、防盗报警等领域 [1] - 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达到营业收入的54.12%,在行业内位居前列 [4] - 2025年一季度新产品带HCT功能的血糖仪专用芯片已实现向国内多家知名品牌客户批量出货 [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达到3704.04万元,同比增长38.70% [4] 战略发展 - 并购后协同效应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对消费电子、白色家电等下游客户的综合服务能力 [2] - 凭借高研发投入形成的技术优势、对行业痛点的精准把握能力,以及通过并购整合实现的生态拓展,有望打造新增长曲线 [2]
毛利率不足3%的“华为概念股”:近五年合计亏逾15亿元,卓翼科技为啥盈利这么难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5 14:27
公司经营状况 - 公司连续五年亏损,2020年至2024年累计亏损超过15亿元,其中2020年亏损6.03亿元,2021年亏损1.65亿元,2022年亏损1.31亿元,2023年亏损4.11亿元,2024年亏损2.18亿元 [3] - 公司营业收入从2020年的30.41亿元降至2024年的17.07亿元,呈现持续下滑趋势 [3] - 员工规模从2020年底的超1.5万人锐减至2024年底的不足3600人,生产人员数量4年间减少逾六成 [1][23] 财务表现 - 公司毛利率从2021年的11.95%陡降至2022年的2.06%,2024年回升至2.27%,同比增长4.77个百分点 [3][6] - 2023年毛利率为负,主要由于营收下降导致固定成本摊销增加以及河源工厂稼动率不高 [8] - 2024年毛利率改善得益于与H客户合作规模扩大、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以及新增医美等新客户 [8] 河源生产基地影响 - 河源卓翼2021年11月投产,总投资50亿元,但自建成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21年至2024年累计亏损约1亿元 [10] - 河源基地投产导致公司租赁负债从2021年的1.88亿元增至5.18亿元,使用权资产从3.47亿元增至6.6亿元 [12] - 2022年河源基地租赁相关费用达4263.95万元,需新增3.6亿元收入才能覆盖,但当年公司营收不升反降至19.25亿元 [12][13] - 河源卓翼2024年营收11.76亿元,占公司总营收17亿元的近70%,员工2000余人占公司总员工数过半 [10][13] 租赁资产负担 - 公司每月支付厂房和宿舍租金超700万元,年租金支出超8500万元 [17] - 河源基地租赁期限20年,前5年月租金299.84万元,后续将逐步增至335.22万元 [17] - 2024年公司因租赁产生的未确认融资费用3723万元和使用权资产折旧5500余万元,合计超9000万元 [16] 业务模式与研发投入 - 公司生产模式包括ODM、JDM和EMS,主要客户为华为、小米、奇虎360等 [3] - 公司提出从EMS/OEM向ODM/JDM转型以提升附加值,但研发投入从2019年的1.52亿元降至2024年的4846.79万元,研发人员从819人减至295人 [18][20] - 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从2019年的4.53%降至2024年的2.84% [20] 实际控制人变动风险 - 控股股东夏传武因操纵证券市场罪和内幕交易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其持有的12.48%公司股份将被拍卖,可能导致实际控制人变更 [1]
亏损扩大62.2%,营收近三成靠单一客户,特斯联冲刺港股IPO胜算几何
北京商报· 2025-05-05 15:29
营收与亏损趋势 - 2021-2024年公司营收呈现两个V字形波动 经调整净亏损呈现两个倒V字形波动 [1] - 2024年营收18.43亿元 同比增长83_2% 经调整净亏损9_73亿元 同比扩大62_2% [1] - 2021-2024年累计经调整净亏损31_95亿元 [1] 客户集中度 - 2024年最大单一客户贡献29_7%营收 五大客户合计贡献70_6%营收 [1][5] - 2023年最大客户贡献17_1%营收 五大客户贡献44_5%营收 [1][5] - 2022年五大客户营收占比58% 最大客户占比18% [5] 业务结构 - 按场景划分 AI产业数智化营收占比从2022年64%增至2024年89% AI城市数智化占比从20_7%降至7_8% [2] - AI智慧生活和AI智慧能源2024年营收占比均不足2% [2] - 按产品类型划分 2022年服务占比55_5% 2023年软件占比39_8% 2024年硬件占比76% [3] 成本与毛利率 - 2024年销售成本占总营收比例从2023年69%升至84_7% 其中硬件成本占销售成本88_7% [3] - 毛利率从2023年31%降至2024年15_3% 主因硬件营收占比提升 [3] - 硬件增长源于参与大型AI模型计算基础设施项目 [3] 市场竞争 - 2023年公司在国内公域操作系统型AIoT市场排名第五 营收约10亿元 第一名营收约75亿元 [5] 战略与风险 - 公司业务依赖持续技术创新和AIoT产品改进能力 [2] - 分析师认为营收结构变化可能反映战略摇摆或投资未来 [4]
超600亿A股,大消息!
中国基金报· 2025-04-30 14:26
业绩说明会核心内容 - 公司通过线上线下同步举办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 [2] - 高管回应外部不确定性影响及汽车、机器人业务布局 [2] 2025年业绩预期 - 预计2025年收入和利润保持20%以上增长 [5] - 产品结构优化带动手机、个人电脑、数据业务稳健增长 [5] - 2024年营业收入首破千亿达1098 78亿元同比增长28 76% [5] 全球化布局 - 海外业务占比50%左右间接销往美国产品收入占比约10% [5] - 海外关税调整对公司的直接影响有限且可控 [5] - 推进"China+VMI"全球制造布局形成国内核心基地和海外VMI基地双供应体系 [5] - 国内制造基地以东莞和南昌为主海外分布于越南、墨西哥、印度等地 [5] - 2024年越南及印度制造基地实现量产交付墨西哥基地并购顺利推进 [5] 供应链与客户 - 国内外制造基地布局实现动态平衡强化供应链韧性 [6] - 客户覆盖全球头部品牌分布在智能终端、AIoT、笔记本电脑、数据业务、汽车电子等领域 [6] - 客户集中度相对分散单一市场波动对整体业务冲击较小 [6] 汽车电子业务 - 仍处于战略投入期未来继续加大投入 [7] - 业务收入快速增长亏损幅度逐渐缩小预计未来两三年内达到盈亏平衡 [7] - 在智能座舱及车载中控屏基础上获得智驾域控、"三电"领域突破 [7] - 国内外车企获得多个新项目定点持续拓展全球客户资源 [7] - 车规级制造工厂能力持续获得客户认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7] 机器人业务 - 正处于投入期的新兴业务计划2025年完成团队搭建并构建研发模型机 [8] - 收购专注于清洁机器人业务的公司更名为广东昊勤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9] - 为广东昊勤提供全方位平台支持助力拓展国内外客户资源 [10] - 看好工业机器人与健康养老机器人等领域发展潜力致力于取得核心竞争力 [11] 股价信息 - 截至4月29日收盘股价报64 64元/股总市值达656 7亿元 [12]
小米高位配股,吓坏了谁?
格隆汇APP· 2025-03-25 20:10
作者 | 哥吉拉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 据(www.gogudata.com) 3月25日,港股恒指、国企指、恒科指分别大跌2.35%、2.65%、3.82%。 4个交易日,3次跌超2%,充分反映港股进入了大涨后开始回调的趋势。 今天新能源车板块跌幅靠前,小鹏汽车、长城汽车均跌超7%,其余多家头部汽车品牌均跌超3%。 | | | | 机 | | | | --- | --- | --- | --- | --- | --- | | 序号 | 代码 | 名称 | 涨跌幅 ^ | 市盈率TTM | 总市值 | | 1 | 09868 | 小鹏汽车-W | -7.48% | 亏损 | 1518.52亿 | | 2 | 02333 | 长城汽车 | -7.24% | 9.051 | 1250.15亿 | | 3 | 00175 | 吉利汽车 | -5.55% | ૭.355 | 1680.57亿 | | ব | 02015 | 理想汽车-W | -4.94% | 23.218 | 2013.87亿 | | ਦੇ | 09863 | 零跑汽车套 | 勾股大数4.34% www.gogudata.com | 亏损 | 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