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及风力发电

搜索文档
金开新能: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8 00:12
行业发展趋势 - 新能源电力行业保持快速发展,2024年新能源发电总装机达到14.5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2025年上半年风光装机容量合计达16.7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45.8% [5] - 行业面临深化转型挑战,电网消纳压力增大,2025年1-6月风电、光伏发电累计利用率分别为93.4%和94.3%,同比均下降2.7个百分点,同时全面入市交易推进导致电价下行压力显现 [5] - 政策驱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2025年上半年国家密集出台电力市场化改革、绿电直连、零碳园区等系列政策,推动行业从"量的扩张"向"量质兼顾"转型 [5] 公司经营业绩 -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9.22亿元,同比增长2.07%,利润总额5.60亿元,同比下降8.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9亿元,同比下降9.80% [2] - 净利润下降主要系对合营联营企业投资收益减少2893.42万元,计提固定资产减值损失1297.23万元,以及部分电站项目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期届满导致所得税费用增加566.62万元 [2] - 公司总资产411.91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2.8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95.44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2.68% [2] 装机规模与发电量 - 公司总装机规模7.85GW,同比增长12.85%,并网装机规模5.91GW,同比增长23.98% [5] - 报告期内累计实现发电量45.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00% [5] - 公司在天津、广西、河北等地开发的光伏项目获得多项电力建设科学技术进步奖和质量管理成果奖,工程管理及质量控制水平行业领先 [7] 发展战略与业务布局 - 公司提出构建"清洁电力、低碳产品、电算协同"新三条曲线发展战略,应对电力市场限电提升和电价波动风险 [7] - 在低碳产品领域,公司与电解铝、铁合金等高载能用户合作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绿电直供业务,并推进新型绿色化工、绿色冶炼及高端合金制造一体化项目 [8] - 在电算协同领域,公司建设高端算力基础设施及管理平台,金开伊吾一期算力集群项目有序推进并完成开机点亮 [8] 电力交易与融资管理 - 公司积极探索多元化电力交易渠道,上半年绿电交易量超过5.4亿千瓦时,平均度电电价提升近0.03元/kWh [9] - 通过自主开发跨省送电资源和开展撮合交易套利,以及加强绿证交易作为收益补充,上半年完成绿证交易量超100万张 [9] - 公司完成两期绿色中期票据(碳中和债)发行,募集资金9.5亿元,票面利率低至2.22%,有效降低整体融资成本 [9] 技术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公司在生产运营创新方面取得显著成果,自主研发的"新能源项目固定资产台账管理系统"获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 [10] - 公司主编的团体标准《风电场无人值守智能运维管理系统技术要求》正式发布,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标准体系 [10] - 公司深度推进数智转型,发布AIIA PG标准并参与国际标准编制,部署大模型智能应用提升内部管理效能 [11] 公司治理与股东回报 - 公司拥有多元股东结构,包括天津国资、国开金融和通用技术集团等,国资背景、产业力量和金融资本优势互补 [12] - 报告期内实施2024年度分红方案,派发现金红利约1.97亿元,控股股东及部分董事、高管、核心员工合计实施股份增持2.38亿元 [1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度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含税),拟派发现金红利1.97亿元,占上半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44.77% [1] 产能扩张与投资活动 - 报告期内公司对外投资总额4.49亿元,收购丰宁满族自治县大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木垒金风天润风电有限公司100%股权 [17] - 公司在建工程大幅增长112.94%,主要因新能源电站、智算业务投入增加 [17] - 公司短期借款增长161,611.12%,主要为置换项目长期借款而临时借入短期借款周转 [17]
金开新能: 2025年半年度报告(设计版)
证券之星· 2025-08-28 00:12
行业发展趋势 - 新能源发电总装机达到14.5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2025年上半年风光装机容量合计达16.7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45.8%[3] - 2025年1-6月风电、光伏发电累计利用率分别为93.4%和94.3%,同比均下降2.7个百分点,电网消纳压力增大[3] - 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1,504小时,同比减少162小时,电力市场化改革导致电价下行压力显现[3] - 2025年上半年全国电力市场交易电量达2.9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60.9%,绿电交易量实现49.3%高速增长[3] - 政策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电力市场,2025年底前基本实现电力现货市场全覆盖[4] 公司经营业绩 -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9.22亿元,同比增长2.07%,利润总额5.60亿元,同比下降8.53%[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9亿元,同比下降9.80%,主要因合营联营企业投资收益减少2,893.42万元及所得税费用增加566.62万元[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76亿元,同比增长13.20%,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出12.16亿元,同比扩大65.94%[2][17] - 总资产411.91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2.8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95.44亿元,增长2.68%[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62%,同比减少0.77个百分点,基本每股收益0.22元/股,同比下降12.00%[2] 装机规模与发电量 - 截至报告期末装机规模7.85GW,同比增长12.85%,并网装机规模5.91GW,同比增长23.98%[5] - 累计实现发电量45.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00%,相当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332.74万吨,节约标准煤137.06万吨[5][19] - 绿电交易量超过5.4亿千瓦时,平均度电电价提升近0.03元/kWh[8] 战略布局与业务发展 - 构建"清洁电力、低碳产品、电算协同"新三条曲线发展战略,布局绿色煤化工、绿色冶炼及电算协同领域[6][7] - 在天津、广西、河北等地开发优质光伏项目,其中天津西青区120MW渔光互补项目获电力建设科技进步奖2项[6] - 金开伊吾一期算力集群项目有序推进,顺利完成项目开机点亮[7] - 参股英利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在天津落地高效组件产能,助力新能源高端制造产业集聚区建设[16] 技术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自主研发"新能源项目固定资产台账管理系统"获发明专利1项,主编团体标准《风电场无人值守智能运维管理系统技术要求》正式发布[9] - 平均故障损失率从0.5%下降到0.3%,通过优化运维提高发电效率[7] - 部署"金知"、"金制"等大模型智能应用,上线投资管理平台和财务共享平台,实现业财数据打通[10] - 与北京科技大学共建"国家能源多模式工业储能技术研发中心"通过国家能源局中期评估[9] 融资与资金管理 - 完成两期绿色中期票据(碳中和债)发行,募集资金9.5亿元,票面利率低至2.22%[8] - 通过融资置换及利率调降等方式降低融资成本,财务费用4.03亿元,同比下降0.85%[17] - 对子公司担保余额165.73亿元,占净资产比例161.63%[22] 股东回报与公司治理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1.97亿元,占上半年净利润44.77%[1][20] - 控股股东及部分董事、高管、核心员工合计实施股份增持2.38亿元[11] - 修订《公司章程》等20项制度,保持上证e互动有效回复率100%,举办220余次投资者热线沟通[11] - 报告期内投入近520万元用于社区公益及乡村振兴活动,惠及人数约700人[19]
金开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4年年度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4-26 10:18
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 - 公司于2025年4月25日通过上证路演中心召开2024年年度业绩说明会,与投资者就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进行交流 [2][3] - 参会高管包括董事长尤明杨、独立董事曹强、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范晓波、财务负责人宋璐璐 [3] 行业前景与挑战 - 2024年风电及太阳能新增装机356GW,新能源总装机达14.5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规模,提前6年完成2030年目标 [4] - 行业面临电力市场化改革带来的消纳压力及电价下行风险,需应对电网调节能力不足等挑战 [4] 战略合作与项目进展 - 与中贝通信签署20亿元战略投资框架协议,计划未来两年每年合作10亿元,涉及智算中心及工商业储能项目 [5] - 新疆哈密智算中心规划总算力80,000P以上,占地9,504平方米,配电设备已由盛隆电气完成交付 [11] - 新疆昌吉州2,000P智算中心因建设条件暂不具备尚未启动 [10] 财务表现与资产规模 - 2024年资产总额400.70亿元(同比+25.48%),归母净资产92.95亿元(同比+3.93%) [8] - 营业收入36.12亿元(同比+8.55%),利润总额10.68亿元(同比+9.66%),归母净利润8.03亿元,加权ROE 8.87% [8] - 应收新能源补贴余额64.98亿元,累计收到补贴40.76亿元 [9] 装机容量与未来规划 - 截至2024年末核准装机7,468兆瓦(同比+16%),并网容量5,554兆瓦(同比+24%),其中光伏3,913兆瓦、风电1,514兆瓦 [10] - 计划推动"绿电+"综合转型,探索智算、绿氢耦合煤化工项目,培育第二主业 [10][11] 股东回报与增持进展 - 控股股东金开企管累计增持5,805.01万股(占总股本2.91%),截至2025年4月11日持股比例达19.76% [13] - 已回购3.3亿元股份,剩余0.7亿元计划持续推进 [13] 业务短板与应对措施 - 主业短板包括消纳受限、电价下降,拟通过电力营销策略优化、布局火电灵活性改造及"绿电+高载能产业"化解 [10] - 加强政策研判,拓展消纳渠道,降低限电风险 [10]